无人机仍在拍摄,海面浮着一层油污,如同被弄脏的塑料布。天还未亮,陈岸便下令启航。两艘经过改装的渔船从海南港出发,驶向中东海域。
船行四十余小时,中途仅停靠一次补给燃油。陈小满在指挥舱内紧盯数据,每隔十分钟报告一次油污扩散的位置。周大海则率领三艘注册船只在外围巡逻,阻止其他船舶靠近作业区域。
“到了。”驾驶员出声提醒。
前方海面颜色发暗,风中夹杂着刺鼻气味。远处钻井平台轮廓隐约可见,黑色原油顺着水流缓缓向东南方向蔓延。萨利姆船队的几艘小船早已抵达,正用吸油布围堵一小片区域,但收效甚微。
陈岸走入船舱,打开保险箱,取出一个银灰色金属盒。盒子表面有划痕,边角还焊接了旧零件——这是他早年用于对付走私船的磁力炸弹原型,能引发钢铁内部震动并断裂。
如今,他要将它改造成一台吸附装置。
“拆外壳。”他对技术员说。
螺丝卸下,电路板暴露出来。他拆除引爆模块,换上新部件——电解磁场发生器。这本是几天前签到获得的奖励,原计划用于深海探测,如今提前派上了用场。
接线、测试、调频。两个小时后,机器重新组装完毕,外观未变,功能已完全不同:不再破坏,而是吸附。
“第一轮准备。”陈岸起身,走向甲板。
两台设备由吊车缓缓放入海中,沉至预定位置后启动。声呐显示磁场扩散,但油污仅轻微晃动,并未聚集。
记者团在另一艘船上观望,有人摇头:“这东西怕是没用。”
陈岸未作回应,穿上潜水服,带上检测仪,纵身跃入海中。
水下昏暗,他游向其中一台设备。靠近才发现电流不稳定,可能是海水盐度过高影响了磁场强度。他记录下数据,浮出水面时头发紧贴额头,全身湿透。
“不行就换方法。”他说。
次日清晨五点,他驾驶小艇穿过污染区边缘,在一处礁石附近停下。此处环境特殊,适合签到。
他伸手触碰海水。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纳米净化膜技术’。”
话音刚落,掌心多了一张透明薄膜,极轻,几乎无感。他凝视两秒,立刻返回主船。
“所有人集合。”他在甲板摊开图纸,“我们要制造能覆盖油污的净化膜。”
材料复杂,原理却简单:膜上布满微孔,接触原油后自动展开,将油分解为无害物质。关键在于制成大片,并确保防水固定。
十二人轮班作业,以船上塑料架和防水布为基底,逐层贴合薄膜。八小时后,首张二十米长的净化膜完成。
此时,磁力吸附器也调试到位。声呐画面中,分散的油滴开始向中心汇聚,形成一个个黑色油球,悬浮水中。
“放膜!”陈岸下令。
小艇拖曳着净化膜,缓慢铺展在最大一片油污之上。一经接触,黑色迅速变淡,继而消散,宛如墨迹遇水稀释。不到一分钟,那片水域恢复清澈。
众人鸦雀无声。
第二张膜投入,第三张紧随其后。每清理完一片区域,水质监测仪便响起“达标”提示音。萨利姆船队的人也开始协助,驾驶小船将残余油污聚拢,便于净化膜发挥作用。
至下午,七成污染区已被清除。海底残留部分,则由新型吸泥设备彻底清理。
阿拉伯王子派遣的代表登上指挥船,手中握着拍摄的视频资料。
“你们的技术文档呢?”他问。
“不交。”陈岸直截了当,“你可以看操作流程,但核心数据不能提供。”
对方皱眉:“没有文件,我们无法评估风险。”
“那你现在就看。”陈岸转身,“正好新一轮即将开始。”
他带领团队完整演示全过程,从调节磁场到铺设净化膜。观察员全程录像,甚至亲自试用小型设备。
当最后一片油污消失时,晨光初现。海水澄澈,鱼群穿梭其间。
观察员伫立良久,忽然伸出手:“我要回去汇报。”
“随意。”陈岸擦着手,“但我们不会停止。”
话音未落,警报骤响。
周大海从监控室冲出:“南侧三海里发现高温热源!温度异常,可能是管道破裂!”
陈岸抓起望远镜奔上了望台。远处海面隆起,一圈圈波纹不断向外扩散。
“准备第二批净化膜。”他放下望远镜,“通知萨利姆,撤离低洼区域。”
技术员赶来:“只剩六张膜,材料不足。”
“那就现场制作。”陈岸脱下外套,“我去签到。”
他再次驾艇前往礁石区。这一次风浪更猛,海水拍打在脸上生疼。他稳住身体,伸手入水。
系统声音响起:“今日签到成功,获得‘纳米净化膜技术’。”
又一张薄膜出现在手中。
他紧紧捏住膜片,抬头望向远方。新的污染正在形成,而他们的船只,是唯一能阻挡它的力量。
海风吹拂,他握着净化膜的手,更加用力。
船行四十余小时,中途仅停靠一次补给燃油。陈小满在指挥舱内紧盯数据,每隔十分钟报告一次油污扩散的位置。周大海则率领三艘注册船只在外围巡逻,阻止其他船舶靠近作业区域。
“到了。”驾驶员出声提醒。
前方海面颜色发暗,风中夹杂着刺鼻气味。远处钻井平台轮廓隐约可见,黑色原油顺着水流缓缓向东南方向蔓延。萨利姆船队的几艘小船早已抵达,正用吸油布围堵一小片区域,但收效甚微。
陈岸走入船舱,打开保险箱,取出一个银灰色金属盒。盒子表面有划痕,边角还焊接了旧零件——这是他早年用于对付走私船的磁力炸弹原型,能引发钢铁内部震动并断裂。
如今,他要将它改造成一台吸附装置。
“拆外壳。”他对技术员说。
螺丝卸下,电路板暴露出来。他拆除引爆模块,换上新部件——电解磁场发生器。这本是几天前签到获得的奖励,原计划用于深海探测,如今提前派上了用场。
接线、测试、调频。两个小时后,机器重新组装完毕,外观未变,功能已完全不同:不再破坏,而是吸附。
“第一轮准备。”陈岸起身,走向甲板。
两台设备由吊车缓缓放入海中,沉至预定位置后启动。声呐显示磁场扩散,但油污仅轻微晃动,并未聚集。
记者团在另一艘船上观望,有人摇头:“这东西怕是没用。”
陈岸未作回应,穿上潜水服,带上检测仪,纵身跃入海中。
水下昏暗,他游向其中一台设备。靠近才发现电流不稳定,可能是海水盐度过高影响了磁场强度。他记录下数据,浮出水面时头发紧贴额头,全身湿透。
“不行就换方法。”他说。
次日清晨五点,他驾驶小艇穿过污染区边缘,在一处礁石附近停下。此处环境特殊,适合签到。
他伸手触碰海水。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纳米净化膜技术’。”
话音刚落,掌心多了一张透明薄膜,极轻,几乎无感。他凝视两秒,立刻返回主船。
“所有人集合。”他在甲板摊开图纸,“我们要制造能覆盖油污的净化膜。”
材料复杂,原理却简单:膜上布满微孔,接触原油后自动展开,将油分解为无害物质。关键在于制成大片,并确保防水固定。
十二人轮班作业,以船上塑料架和防水布为基底,逐层贴合薄膜。八小时后,首张二十米长的净化膜完成。
此时,磁力吸附器也调试到位。声呐画面中,分散的油滴开始向中心汇聚,形成一个个黑色油球,悬浮水中。
“放膜!”陈岸下令。
小艇拖曳着净化膜,缓慢铺展在最大一片油污之上。一经接触,黑色迅速变淡,继而消散,宛如墨迹遇水稀释。不到一分钟,那片水域恢复清澈。
众人鸦雀无声。
第二张膜投入,第三张紧随其后。每清理完一片区域,水质监测仪便响起“达标”提示音。萨利姆船队的人也开始协助,驾驶小船将残余油污聚拢,便于净化膜发挥作用。
至下午,七成污染区已被清除。海底残留部分,则由新型吸泥设备彻底清理。
阿拉伯王子派遣的代表登上指挥船,手中握着拍摄的视频资料。
“你们的技术文档呢?”他问。
“不交。”陈岸直截了当,“你可以看操作流程,但核心数据不能提供。”
对方皱眉:“没有文件,我们无法评估风险。”
“那你现在就看。”陈岸转身,“正好新一轮即将开始。”
他带领团队完整演示全过程,从调节磁场到铺设净化膜。观察员全程录像,甚至亲自试用小型设备。
当最后一片油污消失时,晨光初现。海水澄澈,鱼群穿梭其间。
观察员伫立良久,忽然伸出手:“我要回去汇报。”
“随意。”陈岸擦着手,“但我们不会停止。”
话音未落,警报骤响。
周大海从监控室冲出:“南侧三海里发现高温热源!温度异常,可能是管道破裂!”
陈岸抓起望远镜奔上了望台。远处海面隆起,一圈圈波纹不断向外扩散。
“准备第二批净化膜。”他放下望远镜,“通知萨利姆,撤离低洼区域。”
技术员赶来:“只剩六张膜,材料不足。”
“那就现场制作。”陈岸脱下外套,“我去签到。”
他再次驾艇前往礁石区。这一次风浪更猛,海水拍打在脸上生疼。他稳住身体,伸手入水。
系统声音响起:“今日签到成功,获得‘纳米净化膜技术’。”
又一张薄膜出现在手中。
他紧紧捏住膜片,抬头望向远方。新的污染正在形成,而他们的船只,是唯一能阻挡它的力量。
海风吹拂,他握着净化膜的手,更加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