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声呐仪的遗产-《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

  海面上漂浮着烧焦的木板,陈岸躺在上面,耳鸣阵阵。他抬手抹了把脸上的海水,触到防水包,立刻攥紧。

  声呐仪还在。

  他稍稍坐起,倚靠着浮木,缓缓打开设备。屏幕亮起,浮现两行字:

  【海底辐射值:下降63%】

  【检测到微弱生物活动信号】

  他盯着那串数字,眨了眨眼。不是幻觉。在污染区的边缘,真的出现了生命迹象。他调出数据,拉出曲线图——过去三天,鱼群密度每天增长3%,虽缓慢,却确实在好转。

  他呼出一口气,喉咙干涩,却笑了。

  远处传来摩托艇的声响。周大海驾船驶来,船头站着陈小满。她手里攥着半边算盘框,脸上满是汗水与盐渍。

  “你还活着就好。”周大海伸手将他拉上船,“再不醒,我就得下水捞人了。”

  陈小满蹲下身,目光落在他手中的声呐仪上:“数据传了吗?”

  “传了。”他说,“也存了。”

  “那咱们回去吧。”她说,“村里人都等着。”

  船驶回码头时,天已破晓。几名渔民站在岸边,见他们归来,无人言语。有人默默走开,有人远远观望。陈岸没在意,抱着仪器率先上了岸。

  回到棚屋,他将声呐仪接上电源,重新加载数据。系统弹出提示: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海洋生态全局图’。”

  屏幕一闪,整片海域的三维模型显现出来。颜色由灰黑逐渐转为蓝绿。

  时间轴可拖动,往前推三十年,画面中珊瑚开始生长,鱼群穿梭于礁石之间,鲸鱼的迁徙路线清晰浮现,连小鱼藏身的缝隙都被标注出来。

  他一遍又一遍地查看。

  这不是梦。这是根据当前净化速度推演出来的未来图景。

  “得让人看到这个。”他说。

  陈小满正在整理账本,头也不抬:“县里开会,今天下午两点,礼堂。”

  “你安排的?”

  “我打了电话。”她说,“合作社这季度赚了十七万两千三百元,我都记着。你说不用国家掏钱,那就真不用。”

  他点头:“好。”

  周大海靠在门边啃馒头:“你去讲?当着那些干部的面?”

  “我不去谁去?”他说,“这事只有我知道。”

  下午一点四十,县礼堂门口停着几辆吉普车。陈岸穿着洗过的工装裤,背着声呐仪走了进去。礼堂内已坐了不少人,有穿制服的干部,也有本地代表。见他进来,有人低声议论。

  他走到台前,将设备接入投影线。屏幕亮起,全场安静。

  “这是现在的海。”他说,“被污染三年了,鱼没了,人生病了,船也不敢下水。”

  他轻点一下,画面变换。

  “这是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三十年后的样子...一片死海。”

  有人咳嗽,有人翻动笔记本。

  他又点了一下。

  “这是从昨天开始的自净过程。”画面渐蓝,“只要不再排放污水,这片海二十年内能恢复七成。”

  台下响起窸窣声。

  “说得轻松,治理要多少钱?”

  “我们村赔了三艘船,你补吗?”

  “是不是来要补贴的?”

  他没有急于回应。这时,陈小满站起身,走到台边,举起账本。

  “我们合作社这季度赚了十七万两千三百元。”她说,“够建十个监测站,还能养二十个巡海员。钱已经到账,随时可以开工。”

  她顿了顿:“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只希望政策允许我们自己管理这片海。”

  礼堂瞬间安静。

  几秒后,掌声从后排响起。是周大海,一个人坐在角落,用力拍着手。

  紧接着,更多人加入鼓掌。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轮椅滚动的声音。

  洪叔来了。

  他穿着旧中山装,腰背挺直,手中握着一串铜钥匙。两名年轻人推着他进来,一路来到台前。

  所有人纷纷起身。

  他抬头望着陈岸,声音不大,却清晰有力:“这把钥匙,我带了三十年。冷库开了又关,鱼收了又烂。我知道海在变坏,可我说不了话。”

  他抬起手,将钥匙递出:“现在,该交给能说话的人了。”

  陈岸看着那串钥匙,没有立刻接过。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不只是几间冷库的交接,更是信任,是责任。从今往后,这片海的命运,他必须扛起来。

  他单膝跪地,双手接过钥匙。

  铜钥相碰,发出清脆的一响。

  身后的投影自动切换,整片虚拟海洋徐徐铺展,蓝光映在他脸上。

  有人拍照,有人低声议论。一名干部站起身,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

  洪叔被人缓缓推出礼堂,临出门前,回头望了一眼屏幕。

  嘴角微微颤动。

  笑了。

  礼堂依旧喧闹,陈岸却静立原地。钥匙在他掌心沉甸甸的。他低头细看,发现其中一把格外老旧,表面已被磨出了指纹的痕迹。

  这时,系统提示音悄然响起: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潮汐预警模型’。”

  他闭了闭眼。

  再睁眼时,目光扫过台下人群。

  “接下来我想说一件事。”他开口,“三天后,东南外海将有一次异常涨潮,浪高超过四米。所有渔船必须提前回港。”

  有人皱眉。

  “你怎么知道?”

  “系统计算的。”

  “哪个系统?”

  “我的。”他说,“信不信由你们。但我建议,别拿命去试。”

  说完,他关闭投影,背起声呐仪准备离开。

  一名穿皮鞋的中年男子快步上前拦住他:“你是认真的?有文件吗?”

  他停下,直视对方。

  “没有文件。”他说,“只有数据。你要看吗?”

  那人一怔。

  他绕过对方,朝门口走去。

  外面阳光刺眼。他抬手遮了下,听见身后脚步声追来。

  是陈小满。

  “他们让你明天再去一趟。”她说,“要成立临时工作组,归你管。”

  他嗯了一声。

  “累吗?”

  “有点。”

  “那你睡会儿。”

  “不了。”他摇头,“先去海边看看。”

  两人走到码头,周大海已在修船。看见他们,挥手喊道:“今天捞上来一条石斑,三斤重!这季节以前根本见不着!”

  陈岸走过去,蹲在岸边,伸手探入水中。

  海水比前几天暖了些。

  他凝视水面,忽然察觉水波异样。并非风起的乱流,而是有节奏的波动,像某种信号。

  他迅速打开声呐仪,切换至接收模式。

  屏幕上浮现一组脉冲波形。

  规律,稳定,来自深海方向。

  他紧盯十秒,按下记录键。

  陈小满凑近:“这是什么?”

  他没有回答。

  因为就在下一刻,仪器捕捉到第二个信号。

  这一次,更加清晰。

  像是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