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裹着咸腥味扑在脸上,湿漉漉的。陈岸刚从水里上来,爬上甲板,四肢还沉着劲儿,耳中嗡鸣未散。他甩了甩头,伸手去拿毛巾擦身。就在这时,船舱门“哐”地一声被撞开。
是妹妹陈小满。
她冲进来差点摔倒,一只手死死扒住门框才稳住身子。脸色煞白,嘴唇直抖,话都说不利索,只抬起手指向村子东头。
“哥...仓库...李茂盛...吊...吊在梁上了。”
陈岸动作一顿,静静看着她,没说话,慢慢把毛巾放回甲板。他知道李茂盛是谁——钱万三的手下,压过他们的渔货价,账本里也动过手脚。不是什么好人,可也不像会自杀的主。
他站起身就走,连潜水服都没脱。
陈小满紧跟着跑出去,边跑边喘:“我路过仓库,想查账...窗户关着,可里面有张纸被风吹起来,我听见‘解脱药’三个字...我就砸了玻璃,抢到了那张纸。”
她说完递上一张湿纸条。边缘已经糊了,但中间还能看清几行字:
“我对不起乡亲,也对不起良心。
吃了‘解脱药’,只求一了百了。
——李茂盛,六点整”
陈岸扫了一眼,眉头微皱。笔迹太工整了。一个要自杀的人,手不会这么稳。“解脱药”三个字写得格外用力,像是故意强调。
仓库门虚掩着。他推门进去,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头顶横梁挂着一个人,穿着蓝布衫,脖子套着麻绳,脚离地半米多,脑袋歪在一旁。
他没有贸然靠近,先看了眼窗户。玻璃破了个大洞,是算盘砸的,声音他还记得。风灌进来,账本哗啦作响。
地上有张名片,踩了一脚泥。
他捡起来,是钱万三的。背面印着“水产协调顾问”,正面角落留着一个油指印。
“有人故意留的。”他说。
陈小满点头:“我也觉得不对。他鞋底干净,根本没走过烂路。要是自己来的,门口泥地早该有脚印。”
陈岸走到尸体下方,抬头看绳子。结打得松,活扣几乎要散开。这种结挂不住人,稍微一动就会滑脱。
他又蹲下检查李茂盛的手。指甲发青,手腕下垂,僵硬程度不像死了几个小时。翻开眼皮一看,瞳孔一大一小。
“不是吊死的。”他说。
“什么?”
“人早就死了,是死后被挂上去的。”
陈小满咬住嘴唇,抱紧手中的账本,没再出声。
陈岸掏出声呐仪,调成微距模式。这是系统赋予的功能,平时用来探测鱼群,也能扫描组织。他将探头移到李茂盛耳后,透过放大镜观察皮肤。
发际线下有一道极细的红痕。
轻轻扫过,仪器显示皮下存在液体残留,频率异常,不似正常血液凝固。
“打过针。”他说,“耳后注射,手法很熟。”
“谁会这么做?”陈小满睁大眼睛。
“知道怎么杀人不留痕迹的人。”他收起仪器,抬头看向横梁,“现在的问题是,他什么时候死的?”
他摸了摸尸体的手臂和小腿。肌肉开始僵硬,但尚未达到峰值。结合仓库温度,死亡时间应在凌晨三点到四点之间。
“纸条写六点。”陈小满忽然说,“人都凉了两三个小时,还能写字?”
“不能。”陈岸摇头,“所以纸条是假的。有人杀了他,布置现场,再留下遗书,让人以为他是吃药自杀。”
“为什么?”她问,“是要害你吗?”
“不止我。”他说,“李茂盛知道的事太多。如果他真写遗书,第一个就会牵出钱万三。现在做成‘畏罪自杀’,既能灭口,又能搅浑水。”
话音刚落,脑海中“叮”一声响起。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法医知识包】
一股信息涌入脑海,不是文字也不是声音,而是瞬间掌握了许多知识——毒药反应时间、尸温变化规律、注射深度与药物扩散速度,全都清晰明了。
他立刻重新推断:耳后针孔极细,进针角度平滑,说明使用的是高压喷射器,无需针头即可注药。这类设备通常只有走私渠道才有,正规医院不会配备。
从皮下反应来看,药物可能是神经抑制剂,三十秒内致人昏迷,五分钟便可停止呼吸。
“不是自杀。”他闭上眼,“是谋杀。时间在凌晨三点四十左右,地点不在这里。等他断气后,才被搬来挂上。”
陈小满听得浑身发冷。她低头盯着那张“遗书”,忽然伸手撕成两半。
“他们想用这张纸陷害人,我就让它作废。”
说完,她掏出自己的小算盘,啪啪拨了几下。
“我记一笔:今早六点,李茂盛‘写遗书’。实际已死亡两小时以上。证人:我。证据:算盘砸窗时间记录,加上哥刚才分析的所有细节。”
她将算盘重重拍在账本上,声音清亮。
陈岸看着她,难得露出一丝笑意。
“行啊,你现在是半个侦探了。”
“我不是侦探。”她抬起头,“我是会计。会计最讨厌假账。”
他点点头,走向墙角的工具箱,从底层取出防水袋,摊开礁石地图。旁边依次摆上声呐数据图、钱万三的名片,还有那张被撕毁的纸条。
“三十七。”他指着石头上的数字,“上次在海底看到的。现在想想,可能不是坐标,而是编号。”
“编号?”
“也许是货品批次,或是账户代号。”
“钱万三的账本里会有吗?”
“肯定有。”他说,“但他不会写在明面上。”
陈小满凑过来,踮脚看着桌上的东西。忽然指向名片背面:“哥,你看这里。”
原本空白的背面,她用铅笔轻轻涂抹了一下,显出一行压痕,像是上面纸张写字时留下的印迹。
“有人写过字,后来撕掉了。”
陈岸立刻找来一张新纸,覆在上面,用蜡笔拓印。
数字浮现出来:
37-0419-A
“三十七开头。”他眯起眼,“日期是四月十九?那天发生了什么?”
“那天...”陈小满翻着账本,“那天你去西滩签到,我看见李茂盛和钱万三在收购站后门说话。我还以为他们在谈价格。”
“其实是交接东西。”陈岸冷笑,“这个编号,可能是某批走私货的标记。李茂盛经手了,后来反悔,或者想私吞,就被灭口了。”
“所以‘解脱药’不是药,是代号?”
“有可能。”他说,“也可能真是药,但不是他自己吃的。”
他查看声呐仪的数据图,比对注射位置。突然发现一个细节:波形末端有一点反弹,像是打针后身体曾有过短暂供氧。
“等等...”他皱眉,“他被打针时,还没完全失去意识。凶手是在他清醒状态下动手的。”
“那他看见凶手了?”
“不一定。”他说,“但凶手一定不想让他开口。”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陈小满抱着算盘站在桌边。她望着尸体,忽然说:“哥,我们得让别人知道真相。”
“怎么让?”
“报警不行。万一又是赵有德的人来查,证据转眼就没了。”
“你说得对。”他思索片刻,“但我们有他们没有的东西。”
“啥?”
“时间线。”他说,“我们知道他死于三点四十,纸条却写六点。差了两个多小时。只要把这个说出来,谁都压不住。”
“可谁信我们?”
“信不信是他们的事。”他收好防水袋,将所有证据一一装入,“我们先把事实摆出来。下一步,去县医院找个靠得住的医生帮忙验伤。”
“医院?”
“找个信得过的医生。”他说,“最好是以前认识洪叔那种的。”
陈小满点头,转身要走。临出门前,她忽然停下。
“哥。”
“怎么了?”
“你说...李茂盛临死前,是不是特别害怕?”
陈岸没回答。他看着尸体的手,那只手微微蜷着,像是想抓住什么。
他走过去,轻轻掰开手指。
掌心贴着一小片纸,被汗水浸软了,但仍能看出半个印章图案——圆形,中间有个“天”字。
“不是害怕。”他低声说,“是想留下线索。”
他将纸片放进证物袋,贴身收好。
远处传来鸡鸣,天快亮了。仓库里的风吹着,账本一页页翻动。
是妹妹陈小满。
她冲进来差点摔倒,一只手死死扒住门框才稳住身子。脸色煞白,嘴唇直抖,话都说不利索,只抬起手指向村子东头。
“哥...仓库...李茂盛...吊...吊在梁上了。”
陈岸动作一顿,静静看着她,没说话,慢慢把毛巾放回甲板。他知道李茂盛是谁——钱万三的手下,压过他们的渔货价,账本里也动过手脚。不是什么好人,可也不像会自杀的主。
他站起身就走,连潜水服都没脱。
陈小满紧跟着跑出去,边跑边喘:“我路过仓库,想查账...窗户关着,可里面有张纸被风吹起来,我听见‘解脱药’三个字...我就砸了玻璃,抢到了那张纸。”
她说完递上一张湿纸条。边缘已经糊了,但中间还能看清几行字:
“我对不起乡亲,也对不起良心。
吃了‘解脱药’,只求一了百了。
——李茂盛,六点整”
陈岸扫了一眼,眉头微皱。笔迹太工整了。一个要自杀的人,手不会这么稳。“解脱药”三个字写得格外用力,像是故意强调。
仓库门虚掩着。他推门进去,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头顶横梁挂着一个人,穿着蓝布衫,脖子套着麻绳,脚离地半米多,脑袋歪在一旁。
他没有贸然靠近,先看了眼窗户。玻璃破了个大洞,是算盘砸的,声音他还记得。风灌进来,账本哗啦作响。
地上有张名片,踩了一脚泥。
他捡起来,是钱万三的。背面印着“水产协调顾问”,正面角落留着一个油指印。
“有人故意留的。”他说。
陈小满点头:“我也觉得不对。他鞋底干净,根本没走过烂路。要是自己来的,门口泥地早该有脚印。”
陈岸走到尸体下方,抬头看绳子。结打得松,活扣几乎要散开。这种结挂不住人,稍微一动就会滑脱。
他又蹲下检查李茂盛的手。指甲发青,手腕下垂,僵硬程度不像死了几个小时。翻开眼皮一看,瞳孔一大一小。
“不是吊死的。”他说。
“什么?”
“人早就死了,是死后被挂上去的。”
陈小满咬住嘴唇,抱紧手中的账本,没再出声。
陈岸掏出声呐仪,调成微距模式。这是系统赋予的功能,平时用来探测鱼群,也能扫描组织。他将探头移到李茂盛耳后,透过放大镜观察皮肤。
发际线下有一道极细的红痕。
轻轻扫过,仪器显示皮下存在液体残留,频率异常,不似正常血液凝固。
“打过针。”他说,“耳后注射,手法很熟。”
“谁会这么做?”陈小满睁大眼睛。
“知道怎么杀人不留痕迹的人。”他收起仪器,抬头看向横梁,“现在的问题是,他什么时候死的?”
他摸了摸尸体的手臂和小腿。肌肉开始僵硬,但尚未达到峰值。结合仓库温度,死亡时间应在凌晨三点到四点之间。
“纸条写六点。”陈小满忽然说,“人都凉了两三个小时,还能写字?”
“不能。”陈岸摇头,“所以纸条是假的。有人杀了他,布置现场,再留下遗书,让人以为他是吃药自杀。”
“为什么?”她问,“是要害你吗?”
“不止我。”他说,“李茂盛知道的事太多。如果他真写遗书,第一个就会牵出钱万三。现在做成‘畏罪自杀’,既能灭口,又能搅浑水。”
话音刚落,脑海中“叮”一声响起。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法医知识包】
一股信息涌入脑海,不是文字也不是声音,而是瞬间掌握了许多知识——毒药反应时间、尸温变化规律、注射深度与药物扩散速度,全都清晰明了。
他立刻重新推断:耳后针孔极细,进针角度平滑,说明使用的是高压喷射器,无需针头即可注药。这类设备通常只有走私渠道才有,正规医院不会配备。
从皮下反应来看,药物可能是神经抑制剂,三十秒内致人昏迷,五分钟便可停止呼吸。
“不是自杀。”他闭上眼,“是谋杀。时间在凌晨三点四十左右,地点不在这里。等他断气后,才被搬来挂上。”
陈小满听得浑身发冷。她低头盯着那张“遗书”,忽然伸手撕成两半。
“他们想用这张纸陷害人,我就让它作废。”
说完,她掏出自己的小算盘,啪啪拨了几下。
“我记一笔:今早六点,李茂盛‘写遗书’。实际已死亡两小时以上。证人:我。证据:算盘砸窗时间记录,加上哥刚才分析的所有细节。”
她将算盘重重拍在账本上,声音清亮。
陈岸看着她,难得露出一丝笑意。
“行啊,你现在是半个侦探了。”
“我不是侦探。”她抬起头,“我是会计。会计最讨厌假账。”
他点点头,走向墙角的工具箱,从底层取出防水袋,摊开礁石地图。旁边依次摆上声呐数据图、钱万三的名片,还有那张被撕毁的纸条。
“三十七。”他指着石头上的数字,“上次在海底看到的。现在想想,可能不是坐标,而是编号。”
“编号?”
“也许是货品批次,或是账户代号。”
“钱万三的账本里会有吗?”
“肯定有。”他说,“但他不会写在明面上。”
陈小满凑过来,踮脚看着桌上的东西。忽然指向名片背面:“哥,你看这里。”
原本空白的背面,她用铅笔轻轻涂抹了一下,显出一行压痕,像是上面纸张写字时留下的印迹。
“有人写过字,后来撕掉了。”
陈岸立刻找来一张新纸,覆在上面,用蜡笔拓印。
数字浮现出来:
37-0419-A
“三十七开头。”他眯起眼,“日期是四月十九?那天发生了什么?”
“那天...”陈小满翻着账本,“那天你去西滩签到,我看见李茂盛和钱万三在收购站后门说话。我还以为他们在谈价格。”
“其实是交接东西。”陈岸冷笑,“这个编号,可能是某批走私货的标记。李茂盛经手了,后来反悔,或者想私吞,就被灭口了。”
“所以‘解脱药’不是药,是代号?”
“有可能。”他说,“也可能真是药,但不是他自己吃的。”
他查看声呐仪的数据图,比对注射位置。突然发现一个细节:波形末端有一点反弹,像是打针后身体曾有过短暂供氧。
“等等...”他皱眉,“他被打针时,还没完全失去意识。凶手是在他清醒状态下动手的。”
“那他看见凶手了?”
“不一定。”他说,“但凶手一定不想让他开口。”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陈小满抱着算盘站在桌边。她望着尸体,忽然说:“哥,我们得让别人知道真相。”
“怎么让?”
“报警不行。万一又是赵有德的人来查,证据转眼就没了。”
“你说得对。”他思索片刻,“但我们有他们没有的东西。”
“啥?”
“时间线。”他说,“我们知道他死于三点四十,纸条却写六点。差了两个多小时。只要把这个说出来,谁都压不住。”
“可谁信我们?”
“信不信是他们的事。”他收好防水袋,将所有证据一一装入,“我们先把事实摆出来。下一步,去县医院找个靠得住的医生帮忙验伤。”
“医院?”
“找个信得过的医生。”他说,“最好是以前认识洪叔那种的。”
陈小满点头,转身要走。临出门前,她忽然停下。
“哥。”
“怎么了?”
“你说...李茂盛临死前,是不是特别害怕?”
陈岸没回答。他看着尸体的手,那只手微微蜷着,像是想抓住什么。
他走过去,轻轻掰开手指。
掌心贴着一小片纸,被汗水浸软了,但仍能看出半个印章图案——圆形,中间有个“天”字。
“不是害怕。”他低声说,“是想留下线索。”
他将纸片放进证物袋,贴身收好。
远处传来鸡鸣,天快亮了。仓库里的风吹着,账本一页页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