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矿样的秘密-《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

  天刚亮,陈岸就抱着防水袋往县里走。箱子很沉,他换上干净裤子,把胶鞋擦了又擦,才走进地质研究所的大门。

  门卫拦住他:“登记一下,你拿的是什么?”

  陈岸没说话,拉开防水袋,露出里面的石头。黑褐色的表面泛着光泽,像是被海水泡了很久,却不见一丝锈迹。

  “海警交来的。”他递出一张单据,“昨晚那艘走私船上的。”

  门卫看到公章,立刻放行。

  不多时,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走了过来。五十多岁的年纪,白大褂搭在胳膊上,手里捏着半截铅笔。

  “我是王工。”他盯着石头看了两秒,眉头微皱,“这分量不太对,能让我看看吗?”

  陈岸点点头。

  王工接过一块石头掂了掂,转身就往实验室走:“马上做检测,加急处理。”

  化验室忙了一上午。X光扫描结束,数据一出来,几位专家盯着屏幕愣住了。

  “纯度92.7%?”有人念出声,“海底磁铁矿能有这么高的纯度?”

  “还不止。”王工指着图像,“结构完整,几乎没有杂质。这种矿极为罕见。”

  中午前,报告出炉——南洋M型海底磁铁矿,目前已知最大的单体矿脉,形成于八千万年前的海底火山活动,价值极高,保守估计超百亿。

  王工一拍桌子:“必须上报省厅,这事不能压着。”

  “先别发。”陈岸坐在椅子上转动钥匙,“我想问一句,要是开采它,会对海水和鱼群造成影响吗?”

  王工一怔:“你还关心这个?”

  “我靠海吃饭。”陈岸直视着他,“赵有德找它是想控制航道。我要是为了钱去挖,跟他们有什么区别?”

  王工摘下眼镜擦了擦:“说实话,这种矿一旦开采,震动和抽吸会改变洋流,三五年内,附近的渔场就会彻底荒废。”

  两人沉默对视片刻,王工忽然笑了:“你还真不是来抢功劳的。”

  下午三点,县政府打来电话,叫他去开会。

  会议室坐满了人,县长、局长、招商办主任全都到场。墙上挂着红底白字的横幅:“振兴县域经济三年计划”。投影仪映出地图,圈出的位置正是那片无人岛礁。

  “陈岸同志。”招商办主任开口,“这是改变全县命运的机会。我们可以建港口、修路、引进投资,GDP翻两番都有可能。”

  旁边有人补充:“你带头办公司,政府给政策,股份也可以谈。”

  陈岸听着,不动声色。

  等众人说完,他才站起来,从包里取出那份报告原件。

  “这矿不能采。”他说。

  屋里安静了几秒。

  “你说什么?”县长皱眉。

  “我说,不采。”陈岸声音不高,“它值钱,但也危险。谁掌控它,就能控制南洋航线。今天是百亿财富,明天就是战舰停靠、航线定价权。”

  他顿了顿:“我不想当老板。我想用它划出一片永久禁渔区,种珊瑚,养鱼群,守护这片海洋。”

  没人接话。

  招商办主任冷笑:“守着金山不吃,你是想当好人?”

  “我不是好人。”陈岸打开手机,播放一段视频,“我是个渔民。这是我爸二十年前拍的捕鱼画面...整片海都是银光,一网能捞三百斤黄花鱼。现在呢?十条都捞不到。”

  他关掉视频,目光扫过全场:“你们说错过机会。可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海洋。再错一次,孩子们将来只能在书本上看鱼。”

  说完,他走到角落的保险柜前,当众输入密码,将报告锁了进去。

  “钥匙我带走。”他说,“谁想动这片海,得先问我。”

  会议散了。

  出门时,洪叔在走廊等他,钥匙串挂在腰间,手里拿着笔记本。

  “我都记下了。”他笑着点头,“标题都想好了——《陈岸拒百亿矿藏,只为一片净海》。”

  陈岸摇头:“别夸我,我只是不想背锅。”

  “你知道外面怎么议论你吗?”洪叔拍拍他肩膀,“有人说你装清高,有人说你傻,还有人猜你留着偷偷开发。”

  “让他们说去。”陈岸抬头望天,“嘴是别人的,但我脚踩的是这片滩涂。”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船队出发。

  二十艘渔船排成一列,驶向那片无人岛礁。每艘船上都装载了新型生态浮标,配备传感器,可实时传回水质、温度和洋流速度。

  周大海开着破船跟在后面,用喇叭喊:“岸哥!这东西真能长出珊瑚?”

  “能。”陈岸站在船头,“只要没人炸它。”

  他们在指定位置放下第一批浮标。钢缆入水的瞬间,手机突然响起:

  【检测到可持续发展行为达成终极标准】

  【授予称号:生态富豪】

  没有画面,只有一行字:

  “真正的财富,不在地底,而在生生不息的大海。”

  陈岸笑了笑,把手机塞进防水袋。

  岸边,记者举着相机拍照。洪叔站在码头看稿子,最后添了一句:

  “有人问陈岸后悔吗?他说,我这辈子最怕的不是穷,是某天醒来,海里再也听不到鱼游的声音。”

  消息传开后,很多人不信。

  村口小卖部里,几个老人嗑着瓜子:“傻小子,有钱不赚,搞什么保护区?”

  镇上饭馆贴出告示:“本店支持实在项目,不买生态空话。”

  连水产公司的老会计也摇头:“心是好心,就是不懂现实。”

  但也有人不一样。

  第三天清晨,预警中心发现一组异常数据——有人连续三天用学校电脑下载海洋监测报告。

  查IP地址,来自县中学机房。

  半天后,广播站打来电话:“陈先生,我们收到学生投稿,想请您听听。”

  录音播放了,是一群孩子唱歌,调子简单,歌词朴素:

  “陈大哥,有本领,

  不挖矿,不卖金,

  种珊瑚,养鱼群,

  大海是他亲兄弟...”

  唱得跑调,却响亮。

  陈岸听完,没说话,默默把这段录音设成了预警系统的开机铃声。

  当天下午,他在码头检查第二批浮标,洪叔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攥着一张纸。

  “省委回信了!”他激动地说,“同意将那片区域列为国家海洋保护试点,资金和技术都会支持。”

  陈岸点点头,顺手拧紧一颗螺丝。

  “你不高兴?”洪叔看着他。

  “高兴也没用。”陈岸擦了擦汗,“还得天天守着,防着有人半夜来拆设备。”

  正说着,远处快艇靠近,两名穿制服的人举着牌子:省环保监察。

  他们上岸就问:“有人举报你在保护区安装不明设备,请配合调查。”

  陈岸不慌不忙,转身从工具箱拿出一叠文件:“许可、评估、备案,你要哪一份?”

  对方翻看之后,脸色变了:“这些全合规?”

  “每一步都有签字盖章。”陈岸指向身后,“不信你看,浮标编号和数据联网,全县都能查。”

  那人合上文件,郑重敬礼:“误会了。我们是来协助的。”

  洪叔笑出声:“这下知道不是瞎闹了吧?”

  傍晚,夕阳落在海面,陈岸独自站在礁石上,调试最后一台探测仪。手机轻轻震动:

  【连续签到第867天】

  【今日奖励:深海生物迁徙预测模型(初级)】

  他看完信息,抬起头。

  风平浪静,远处浮标闪烁着绿光,像星星落入水中。

  一个孩子骑着自行车冲到岸边,大声喊:“岸哥!老师让我们背你写的三条公约!”

  陈岸回头,看见十几个学生奔跑而来,手里挥舞着纸张,齐声朗读:

  “第一条,禁止炸鱼毒鱼;

  第二条,渔船不得破坏珊瑚;

  第三条...”

  声音越来越响,盖过了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