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岸站在水产公司后门对面的电线杆旁,目光落在一个穿灰夹克的男人身上。那人拎着一只黑塑料袋,匆匆上了辆破旧的三轮车。
车子轰鸣着冒出蓝烟,拐了个弯便消失在街角。他没有追,也没叫人,只是低头看了眼手机。笔迹鉴定报告刚保存完毕,屏幕上还显示着“马明远”三个字。
他将手机塞进口袋,转身朝气象预警中心走去。裤兜里的钥匙串发出轻微的碰撞声——那是洪叔交给他的那串钥匙,能打开冷库,也能进入二楼东侧的控制室。
这地方原是县里的防汛值班点,废弃多年,上个月才被他申请改造成临时预警站。里面装了几台声呐仪和一台老式投影仪,墙上挂着一块白板,上面写着“B3航线避风区”。
推开门的一瞬,脑海中响起提示音:【今日签到成功,获得“洋流推演(中级)”】
他顿了顿,眼前浮现出一片海图——色彩交错,箭头密布,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路线网。他眨了眨眼,图像随即消散,但心头却泛起一阵不安:这片海域,要出事了。
他立刻打开主机,插入U盘调取数据。台风“海燕”原本向西北方向移动,此刻竟突然转向,直扑渔区而来。按常规预报,至少还要两天才会发布预警,可系统显示,最强风圈将在48小时内抵达三号礁群,而那里仍有十几艘渔船在作业。
“得行动了。”他说完,拿起对讲机拨通周大海。
“喂?”那边传来两声咳嗽,“你又搞什么名堂?我正吃早饭呢。”
“海燕转向了,不是演习。所有船只马上按B3方案撤离。”
“啥?”周大海声音陡然提高,“谁说的?气象台都没动静!”
“我说的。”陈岸盯着屏幕上的气压曲线,“你不信没关系,等浪打上来你就信了。你带头走,别人看你动了自然会跟。”
周大海沉默几秒,骂了一句:“妈的,又是你这套神神叨叨的...行吧,老子信你一次。”
电话挂断。陈岸随即接入县广播站,录制了一条语音:“所有悬挂‘陈’字旗的船只,立即按照B3航线撤往深水港,重复一遍,这不是演习。”发送后,他又截取了几张洋流分析图,打印出来装进文件袋,骑上自行车赶往水产局。
路上,几个渔民蹲在码头边抽烟。
“哎,小陈!”有人喊他,“听说你要让大家提前收工?天这么好,哪来的大风?”
“风还没来,但它在路上了。”陈岸停下车子,“你们可以不信我,但别拿命去赌。”
那人笑了:“你当你是诸葛亮啊,还能借东风?”
陈岸没回应,蹬车离去。他知道现在解释无用,唯有风暴来临,他们才会想起他曾说过什么。
到了水产局,他把图纸交给值班科员,请对方转交局长。十分钟后,局长打来电话,语气已不一样:“陈岸,你这图...从哪儿来的?”
“我自己算的。”他说,“信不信由你,但我建议尽快通知海事处备案。”
当天傍晚,海上开始起浪。起初三四米高,入夜后风速骤增。雷达显示云系已完全覆盖作业区。几艘未撤离的渔船信号相继中断。家属们围在村委会门口吵闹,有人嚷着要出海救人。
而此时,陈岸的船队已全部安全停泊于深水港。新装的抗风缆绳绷得笔直,在狂风中纹丝不动。周大海披着雨衣站在码头,手里拽了拽缆绳,嘀咕道:“这玩意儿,比我老家牛皮筋还结实。”
他抬头望向预警中心的方向,那扇窗户依旧亮着灯。
第二天清晨,风力已达十二级。县里终于发布红色预警,全县进入应急状态。洪叔打着伞赶到港口,望着整齐排列的船只,重重拍了下陈岸的肩膀:“小伙子,这次真是救了大半个村的人。”
陈岸点点头,眼睛仍盯着监控屏。他总觉得事情尚未结束。赵有德倒了,钱万三落网,马明远的身份也被揭穿。可昨天那个灰夹克男人拎走的黑色袋子,至今下落不明。
他切换声呐仪至被动监测模式,试图捕捉异常信号。刚调整好频段,屏幕上忽然跳出一道干扰波,像是有人故意发射杂波。他皱眉,手动过滤噪声,重新还原数据——一艘船只正从东南方向逼近避风港入口。
奇怪的是,它挂着一面“陈”字旗。
“不对劲。”他凑近屏幕。旗帜位置偏移,不在主桅顶端,而是歪斜地挂在副杆上。更可疑的是,船体与他船队的制式不符,短了至少五米,航迹僵硬,不似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所驾。
他调出昨日卫星图比对,发现这艘船根本不在登记名单中。其编号原属赵氏渔业一艘报废拖网船,半年前就该拆解。
“冒充我的船?”陈岸冷笑,按下录音键,完整保存轨迹并同步上传至海事局服务器。他不想惊动对方,也不能让这艘船混入港口。
他拿起对讲机,低声说道:“周大海,看到东南口那艘挂旗的船了吗?”
“看到了,咋了?是不是哪个兄弟跑错了?”
“不是我们的船。”陈岸紧盯着屏幕,“旗是缝上去的,边角有褶皱,反光也不均匀。它是冲着避风港来的,但目的绝不是避风。”
周大海沉默片刻,声音压低:“你是说...有人想栽赃我们?”
“风这么大,正好趁乱行事。”陈岸敲着桌面,“要是它进了港闹出点事...偷油、撞船、放火...第一个被怀疑的是谁?”
“操!”周大海低吼,“这群王八蛋,连台风都敢利用!”
“先别轻举妄动。”陈岸说,“让它靠近,我们把证据录全。只要它一越界,我就通知海警。”
周大海应了一声,挂了电话。
陈岸坐回椅子,双眼未曾离开屏幕。那艘船又向前挪了一段,距离警戒线不足三百米。速度极慢,像是在试探,又像在等待指令。
他忽然察觉异样——船尾吃水过深。空船不该沉得如此之低,除非载有重物。
他放大图像,启动声呐扫描船底结构。几秒后,轮廓显现:舱内整齐堆放着长条状物体,像是箱子。
还未及细查,对讲机突然响起。
“陈岸!”是周大海,声音压得极低,“我刚绕到东堤,看见那船侧面号码被泥糊住了,但底下露出一点原漆...是赵氏渔业的老编号!”
陈岸眼神一凛。
果然是他们的人。
他伸手摸了摸桌角的录音设备,确认红灯仍在闪烁。数据持续记录,每一帧移动、每一次转向都被完整留存。
窗外风雨如注,港口的灯光在雨幕中模糊成片。他死死盯着屏幕上那艘缓缓逼近的伪旗船,手指轻轻搭在发送键上。
再往前五十米,就进入执法范围。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话筒,准备拨通海警值班室。
就在这一刻,那艘船突然停了下来。
车子轰鸣着冒出蓝烟,拐了个弯便消失在街角。他没有追,也没叫人,只是低头看了眼手机。笔迹鉴定报告刚保存完毕,屏幕上还显示着“马明远”三个字。
他将手机塞进口袋,转身朝气象预警中心走去。裤兜里的钥匙串发出轻微的碰撞声——那是洪叔交给他的那串钥匙,能打开冷库,也能进入二楼东侧的控制室。
这地方原是县里的防汛值班点,废弃多年,上个月才被他申请改造成临时预警站。里面装了几台声呐仪和一台老式投影仪,墙上挂着一块白板,上面写着“B3航线避风区”。
推开门的一瞬,脑海中响起提示音:【今日签到成功,获得“洋流推演(中级)”】
他顿了顿,眼前浮现出一片海图——色彩交错,箭头密布,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路线网。他眨了眨眼,图像随即消散,但心头却泛起一阵不安:这片海域,要出事了。
他立刻打开主机,插入U盘调取数据。台风“海燕”原本向西北方向移动,此刻竟突然转向,直扑渔区而来。按常规预报,至少还要两天才会发布预警,可系统显示,最强风圈将在48小时内抵达三号礁群,而那里仍有十几艘渔船在作业。
“得行动了。”他说完,拿起对讲机拨通周大海。
“喂?”那边传来两声咳嗽,“你又搞什么名堂?我正吃早饭呢。”
“海燕转向了,不是演习。所有船只马上按B3方案撤离。”
“啥?”周大海声音陡然提高,“谁说的?气象台都没动静!”
“我说的。”陈岸盯着屏幕上的气压曲线,“你不信没关系,等浪打上来你就信了。你带头走,别人看你动了自然会跟。”
周大海沉默几秒,骂了一句:“妈的,又是你这套神神叨叨的...行吧,老子信你一次。”
电话挂断。陈岸随即接入县广播站,录制了一条语音:“所有悬挂‘陈’字旗的船只,立即按照B3航线撤往深水港,重复一遍,这不是演习。”发送后,他又截取了几张洋流分析图,打印出来装进文件袋,骑上自行车赶往水产局。
路上,几个渔民蹲在码头边抽烟。
“哎,小陈!”有人喊他,“听说你要让大家提前收工?天这么好,哪来的大风?”
“风还没来,但它在路上了。”陈岸停下车子,“你们可以不信我,但别拿命去赌。”
那人笑了:“你当你是诸葛亮啊,还能借东风?”
陈岸没回应,蹬车离去。他知道现在解释无用,唯有风暴来临,他们才会想起他曾说过什么。
到了水产局,他把图纸交给值班科员,请对方转交局长。十分钟后,局长打来电话,语气已不一样:“陈岸,你这图...从哪儿来的?”
“我自己算的。”他说,“信不信由你,但我建议尽快通知海事处备案。”
当天傍晚,海上开始起浪。起初三四米高,入夜后风速骤增。雷达显示云系已完全覆盖作业区。几艘未撤离的渔船信号相继中断。家属们围在村委会门口吵闹,有人嚷着要出海救人。
而此时,陈岸的船队已全部安全停泊于深水港。新装的抗风缆绳绷得笔直,在狂风中纹丝不动。周大海披着雨衣站在码头,手里拽了拽缆绳,嘀咕道:“这玩意儿,比我老家牛皮筋还结实。”
他抬头望向预警中心的方向,那扇窗户依旧亮着灯。
第二天清晨,风力已达十二级。县里终于发布红色预警,全县进入应急状态。洪叔打着伞赶到港口,望着整齐排列的船只,重重拍了下陈岸的肩膀:“小伙子,这次真是救了大半个村的人。”
陈岸点点头,眼睛仍盯着监控屏。他总觉得事情尚未结束。赵有德倒了,钱万三落网,马明远的身份也被揭穿。可昨天那个灰夹克男人拎走的黑色袋子,至今下落不明。
他切换声呐仪至被动监测模式,试图捕捉异常信号。刚调整好频段,屏幕上忽然跳出一道干扰波,像是有人故意发射杂波。他皱眉,手动过滤噪声,重新还原数据——一艘船只正从东南方向逼近避风港入口。
奇怪的是,它挂着一面“陈”字旗。
“不对劲。”他凑近屏幕。旗帜位置偏移,不在主桅顶端,而是歪斜地挂在副杆上。更可疑的是,船体与他船队的制式不符,短了至少五米,航迹僵硬,不似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所驾。
他调出昨日卫星图比对,发现这艘船根本不在登记名单中。其编号原属赵氏渔业一艘报废拖网船,半年前就该拆解。
“冒充我的船?”陈岸冷笑,按下录音键,完整保存轨迹并同步上传至海事局服务器。他不想惊动对方,也不能让这艘船混入港口。
他拿起对讲机,低声说道:“周大海,看到东南口那艘挂旗的船了吗?”
“看到了,咋了?是不是哪个兄弟跑错了?”
“不是我们的船。”陈岸紧盯着屏幕,“旗是缝上去的,边角有褶皱,反光也不均匀。它是冲着避风港来的,但目的绝不是避风。”
周大海沉默片刻,声音压低:“你是说...有人想栽赃我们?”
“风这么大,正好趁乱行事。”陈岸敲着桌面,“要是它进了港闹出点事...偷油、撞船、放火...第一个被怀疑的是谁?”
“操!”周大海低吼,“这群王八蛋,连台风都敢利用!”
“先别轻举妄动。”陈岸说,“让它靠近,我们把证据录全。只要它一越界,我就通知海警。”
周大海应了一声,挂了电话。
陈岸坐回椅子,双眼未曾离开屏幕。那艘船又向前挪了一段,距离警戒线不足三百米。速度极慢,像是在试探,又像在等待指令。
他忽然察觉异样——船尾吃水过深。空船不该沉得如此之低,除非载有重物。
他放大图像,启动声呐扫描船底结构。几秒后,轮廓显现:舱内整齐堆放着长条状物体,像是箱子。
还未及细查,对讲机突然响起。
“陈岸!”是周大海,声音压得极低,“我刚绕到东堤,看见那船侧面号码被泥糊住了,但底下露出一点原漆...是赵氏渔业的老编号!”
陈岸眼神一凛。
果然是他们的人。
他伸手摸了摸桌角的录音设备,确认红灯仍在闪烁。数据持续记录,每一帧移动、每一次转向都被完整留存。
窗外风雨如注,港口的灯光在雨幕中模糊成片。他死死盯着屏幕上那艘缓缓逼近的伪旗船,手指轻轻搭在发送键上。
再往前五十米,就进入执法范围。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话筒,准备拨通海警值班室。
就在这一刻,那艘船突然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