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笛声由远及近,划破深夜的寂静,最终停在药厂门口。红蓝灯光交替闪烁,映在斑驳的墙面上,忽明忽暗,仿佛电视剧里那种紧张刺激的大场面,连心跳都跟着乱了节奏。
陈岸站在原地未动,手里紧紧攥着从车底拆下的小装置——像个迷你追踪器,冰凉沉默,压得人心发紧。
周大海走过来,往地上啐了一口:“总算来了,我还怕他们路上睡着了。”
“来得不算晚。”陈岸低头看了眼手机,凌晨两点刚过,“小满说纪检和海警是同时出发的,应该是县里直接盯上的案子。”
几辆警车陆续停下,穿制服的警察迅速拉起警戒线。带队的是个四十出头的男人,肩章显示他是刑侦队的。他简单了解情况后,便下令准备进屋搬运炸药箱。
“等等。”陈岸上前一步拦住,“这东西不能随便动。引信虽然断了,但包装上可能有指纹或残留物,最好等技术科的人来处理。”
那警官看了他一眼,眼神微显意外,但还是点头示意手下暂停。不久后,一辆面包车驶入,两名戴手套的技术员下车,立即开始拍照、取证、标记位置。
陈岸趁机走进主楼。屋内那一排木箱已被打开,最上面那箱贴着一张发货单。他凑近细看,白底黑字写着“赵氏渔业”,收货地址被划去,而发货人一栏签着三个字:钱建国。
他眉头一皱。
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不是三天前那辆无牌车登记的名字吗?这也太巧了。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下编号。正要退出时,忽然注意到印章边缘有一道细长的划痕,像是被金属边角长期摩擦所致。这痕迹...似乎在哪见过?
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画面——钱万三办公室的那个铁皮文件夹,边角锋利,常磕到桌角。
就在这时,耳边响起一声清脆的提示音: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细节记忆强化”】
一瞬间,前几天翻找钱万三保险柜的记忆变得异常清晰。桌上那台老式计算器摆在角落,按键上有油墨残留,尤其是“8”和“-”这两个键,磨得特别亮。
他猛地回头,看向发货单上的签名。
连笔的弧度、顿笔的位置,甚至最后一撇微微的抖动...全都与计算器上油渍分布的痕迹吻合!这不是巧合,是习惯!
“周哥!”他转身朝外喊,“帮我拿一下我车上密封袋里的黑色计算器,钱万三用过的那个!”
“哎!”周大海应了一声,蹚着水快步向快艇走去。
这边,警方正在清点炸药数量。一名技术人员用检测仪扫过箱子内壁,低声说了句什么。带队警官脸色一变,走过来对陈岸说:“这批不是普通雷管,是军用级C4,国内不可能合法流通。”
“走私来的?”陈岸问。
“初步判断是。”对方压低声音,“而且查到了采购渠道——一家注册在东南亚的贸易公司,名义上做矿产设备出口,但最近半年频繁申报‘爆破器材配件’。”
陈岸心头一沉。
矿产设备?爆破配件?这不正好对应北纬23°14′那片磁石矿区?
他想起赵有德遗书里提到的那个账户编号,当时以为只是洗钱通道,现在看来,恐怕早就在为这种非法交易铺路。
“能查资金流向吗?”他问。
“银行卡得很死,海外账户不配合。”警官摇头,“上级的意思是,这事到此为止。毕竟涉及境外企业,不好深挖。”
“不一定非得靠他们。”陈岸从兜里掏出一张烧焦一半的纸条——昨晚从宾馆窗缝里捡到的,“这是我从排污管里捞出来的账本残页,虽然烧了,但汇款编号还能拼出来。”
警官接过一看,皱眉:“这串号...怎么像是离岸公司的中转账户?”
“我也这么觉得。”陈岸点头,“洪叔认识县水产公司的财务主管,以前一起喝过酒。要不要试试走内部协查?就说配合反走私行动,总比个人申请强。”
警官犹豫了几秒,终于点头:“行,你联系人,我们出函。”
电话很快打通。洪叔一听这事,二话不说答应帮忙。半小时后回信:协查函批了,银行同意调取近三个月的相关流水。
结果一出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六笔汇款,总额一百二十万,全部从赵有德名下已被冻结的扶贫专户转出,经三家空壳公司中转,最终流入那家东南亚贸易公司。而收款方的法人代表,竟是陈天豪旗下的一家离岸企业。
“难怪赵有德死前要伪造遗书。”陈岸盯着屏幕,“他是替人背锅,钱早就洗干净了。”
“可这签名...”警官指着发货单,“还是没法直接关联到钱万三。他现在被关着,也没法对质。”
“不一定需要他开口。”陈岸拿出一个改装过的声呐仪模块,“这玩意儿本来是用来测鱼群轨迹的,能捕捉微小的压力变化。拿来分析笔迹运笔力度,应该也行。”
他将发货单平铺在桌上,小心翼翼启动设备。绿色光束缓缓扫过签名区域,屏幕上逐渐浮现出一条起伏的波形曲线。
“看这里。”他放大局部,“每次下笔重的地方,波峰就高。这个人写字有个习惯——右手小指会抵住纸面借力,导致左下方持续受压。这种生理特征,别人模仿不来。”
警官立刻调出钱万三以往签署的合同电子档,对比之后,完全一致。
“这下齐了。”警官深吸一口气,“物证、资金流、笔迹特征全对上了,明天就报请立案。”
陈岸没说话,默默把所有资料整理成册,附上图解说明,装进文件夹。他知道,这份材料不只是为了结案,更是撕开整个走私链的第一刀。
天快亮时,周大海带着一群渔民赶到县公安局。他手里拎着个牛皮纸袋,往陈岸面前一放:“兄弟们联名写的举报信,赵秀兰参与销毁账本,王麻子压价坑人,全写上了。”
“这么多人?”陈岸翻开一看,密密麻麻几十个签名,不少还按了手印。
“谁不想好好干活?”周大海咧嘴一笑,“只要你不倒,我们就跟着干。”
小满这时也打来电话:“哥,昨天的监控录像我全备份了,原始文件锁在保险柜里,密码是你生日。”
“好。”他应了一声,挂了电话。
洪叔随后赶到,带来一封盖着公章的支持函,承诺县水产公司将全力配合调查,并开放所有仓储记录供核查。
“你们年轻人有想法。”他拍了拍陈岸肩膀,“三十年前我也见过这种事,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人敢查,也有人愿意撑腰。”
陈岸点点头,抱着文件夹走进档案室准备复印证据。走廊灯光昏暗,他靠墙站了片刻,眼皮发沉。这两天几乎没合眼,身体早已到达极限。
但他不敢松劲。
复印件一张张从机器里吐出来,最后一张刚出炉,他忽然发现签名栏右下角有个极小的墨点,像是笔尖漏了一滴。他拿放大镜凑近看,那点墨迹边缘微微晕开,形状...竟和计算器“=”键上的磨损印记一模一样。
他抬头看向窗外。
夜色尚未散尽,远处码头灯火通明,二十艘挂着“陈”字旗的渔船正陆续归港。引擎声由远及近,浪花轻轻拍打着堤岸。
他转身走向会议室,脚步坚定。
文件夹抱在胸前,指尖轻轻敲了敲封面。
这时,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一名穿制服的女警抱着案卷走来,经过他身边时随口问道:“你是陈岸吧?笔迹鉴定组刚腾出一间实验室,可以随时送检。”
他停下,点头:“我现在就去。”
陈岸站在原地未动,手里紧紧攥着从车底拆下的小装置——像个迷你追踪器,冰凉沉默,压得人心发紧。
周大海走过来,往地上啐了一口:“总算来了,我还怕他们路上睡着了。”
“来得不算晚。”陈岸低头看了眼手机,凌晨两点刚过,“小满说纪检和海警是同时出发的,应该是县里直接盯上的案子。”
几辆警车陆续停下,穿制服的警察迅速拉起警戒线。带队的是个四十出头的男人,肩章显示他是刑侦队的。他简单了解情况后,便下令准备进屋搬运炸药箱。
“等等。”陈岸上前一步拦住,“这东西不能随便动。引信虽然断了,但包装上可能有指纹或残留物,最好等技术科的人来处理。”
那警官看了他一眼,眼神微显意外,但还是点头示意手下暂停。不久后,一辆面包车驶入,两名戴手套的技术员下车,立即开始拍照、取证、标记位置。
陈岸趁机走进主楼。屋内那一排木箱已被打开,最上面那箱贴着一张发货单。他凑近细看,白底黑字写着“赵氏渔业”,收货地址被划去,而发货人一栏签着三个字:钱建国。
他眉头一皱。
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不是三天前那辆无牌车登记的名字吗?这也太巧了。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下编号。正要退出时,忽然注意到印章边缘有一道细长的划痕,像是被金属边角长期摩擦所致。这痕迹...似乎在哪见过?
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画面——钱万三办公室的那个铁皮文件夹,边角锋利,常磕到桌角。
就在这时,耳边响起一声清脆的提示音: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细节记忆强化”】
一瞬间,前几天翻找钱万三保险柜的记忆变得异常清晰。桌上那台老式计算器摆在角落,按键上有油墨残留,尤其是“8”和“-”这两个键,磨得特别亮。
他猛地回头,看向发货单上的签名。
连笔的弧度、顿笔的位置,甚至最后一撇微微的抖动...全都与计算器上油渍分布的痕迹吻合!这不是巧合,是习惯!
“周哥!”他转身朝外喊,“帮我拿一下我车上密封袋里的黑色计算器,钱万三用过的那个!”
“哎!”周大海应了一声,蹚着水快步向快艇走去。
这边,警方正在清点炸药数量。一名技术人员用检测仪扫过箱子内壁,低声说了句什么。带队警官脸色一变,走过来对陈岸说:“这批不是普通雷管,是军用级C4,国内不可能合法流通。”
“走私来的?”陈岸问。
“初步判断是。”对方压低声音,“而且查到了采购渠道——一家注册在东南亚的贸易公司,名义上做矿产设备出口,但最近半年频繁申报‘爆破器材配件’。”
陈岸心头一沉。
矿产设备?爆破配件?这不正好对应北纬23°14′那片磁石矿区?
他想起赵有德遗书里提到的那个账户编号,当时以为只是洗钱通道,现在看来,恐怕早就在为这种非法交易铺路。
“能查资金流向吗?”他问。
“银行卡得很死,海外账户不配合。”警官摇头,“上级的意思是,这事到此为止。毕竟涉及境外企业,不好深挖。”
“不一定非得靠他们。”陈岸从兜里掏出一张烧焦一半的纸条——昨晚从宾馆窗缝里捡到的,“这是我从排污管里捞出来的账本残页,虽然烧了,但汇款编号还能拼出来。”
警官接过一看,皱眉:“这串号...怎么像是离岸公司的中转账户?”
“我也这么觉得。”陈岸点头,“洪叔认识县水产公司的财务主管,以前一起喝过酒。要不要试试走内部协查?就说配合反走私行动,总比个人申请强。”
警官犹豫了几秒,终于点头:“行,你联系人,我们出函。”
电话很快打通。洪叔一听这事,二话不说答应帮忙。半小时后回信:协查函批了,银行同意调取近三个月的相关流水。
结果一出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六笔汇款,总额一百二十万,全部从赵有德名下已被冻结的扶贫专户转出,经三家空壳公司中转,最终流入那家东南亚贸易公司。而收款方的法人代表,竟是陈天豪旗下的一家离岸企业。
“难怪赵有德死前要伪造遗书。”陈岸盯着屏幕,“他是替人背锅,钱早就洗干净了。”
“可这签名...”警官指着发货单,“还是没法直接关联到钱万三。他现在被关着,也没法对质。”
“不一定需要他开口。”陈岸拿出一个改装过的声呐仪模块,“这玩意儿本来是用来测鱼群轨迹的,能捕捉微小的压力变化。拿来分析笔迹运笔力度,应该也行。”
他将发货单平铺在桌上,小心翼翼启动设备。绿色光束缓缓扫过签名区域,屏幕上逐渐浮现出一条起伏的波形曲线。
“看这里。”他放大局部,“每次下笔重的地方,波峰就高。这个人写字有个习惯——右手小指会抵住纸面借力,导致左下方持续受压。这种生理特征,别人模仿不来。”
警官立刻调出钱万三以往签署的合同电子档,对比之后,完全一致。
“这下齐了。”警官深吸一口气,“物证、资金流、笔迹特征全对上了,明天就报请立案。”
陈岸没说话,默默把所有资料整理成册,附上图解说明,装进文件夹。他知道,这份材料不只是为了结案,更是撕开整个走私链的第一刀。
天快亮时,周大海带着一群渔民赶到县公安局。他手里拎着个牛皮纸袋,往陈岸面前一放:“兄弟们联名写的举报信,赵秀兰参与销毁账本,王麻子压价坑人,全写上了。”
“这么多人?”陈岸翻开一看,密密麻麻几十个签名,不少还按了手印。
“谁不想好好干活?”周大海咧嘴一笑,“只要你不倒,我们就跟着干。”
小满这时也打来电话:“哥,昨天的监控录像我全备份了,原始文件锁在保险柜里,密码是你生日。”
“好。”他应了一声,挂了电话。
洪叔随后赶到,带来一封盖着公章的支持函,承诺县水产公司将全力配合调查,并开放所有仓储记录供核查。
“你们年轻人有想法。”他拍了拍陈岸肩膀,“三十年前我也见过这种事,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人敢查,也有人愿意撑腰。”
陈岸点点头,抱着文件夹走进档案室准备复印证据。走廊灯光昏暗,他靠墙站了片刻,眼皮发沉。这两天几乎没合眼,身体早已到达极限。
但他不敢松劲。
复印件一张张从机器里吐出来,最后一张刚出炉,他忽然发现签名栏右下角有个极小的墨点,像是笔尖漏了一滴。他拿放大镜凑近看,那点墨迹边缘微微晕开,形状...竟和计算器“=”键上的磨损印记一模一样。
他抬头看向窗外。
夜色尚未散尽,远处码头灯火通明,二十艘挂着“陈”字旗的渔船正陆续归港。引擎声由远及近,浪花轻轻拍打着堤岸。
他转身走向会议室,脚步坚定。
文件夹抱在胸前,指尖轻轻敲了敲封面。
这时,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一名穿制服的女警抱着案卷走来,经过他身边时随口问道:“你是陈岸吧?笔迹鉴定组刚腾出一间实验室,可以随时送检。”
他停下,点头:“我现在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