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直跪在顾瑾脚边的小莲,突然重重地磕了个头,带着哭腔大声道:“老夫人!求老夫人开恩!小姐她真的不是故意惹事的!小姐住在听雨轩……那地方……那地方实在……”她仿佛说不下去,只是泣不成声。
“听雨轩怎么了?”老夫人敏锐地抓住了重点,厉声问道。
顾瑾“慌忙”想去阻止小莲,声音带着“急切”和“恐惧”:“小莲!别……别说……” 她看向老夫人,眼泪又涌了出来,“祖母,听雨轩挺好的。虽然冬天冷了点,窗纸破了,屋顶也……也偶尔漏雨,但能遮风挡雨,婉清……婉清已经很知足了。真的……求祖母别怪母亲,母亲打理府邸不易。” 她越说声音越低,充满了“懂事”的隐忍,但那句句描述,却勾勒出一个破败不堪、难以居住的凄凉景象!
“窗纸破?屋顶漏雨?!”老夫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堂堂尚书府的嫡女,住在这种地方?!
“好!好一个‘挺好的’!好一个‘知足’!”老夫人气得浑身发抖,指着王芸熙和沈婉仪,“你们……你们做的好事!来人!备轿!我倒要亲眼看看,我们尚书府的嫡小姐,住的是怎样一个‘挺好’的地方!”
一行人浩浩荡荡,气氛压抑地来到了听雨轩。
当老夫人赵氏踏入院门的那一刻,一股荒凉破败的气息扑面而来。院中杂草丛生,枯叶满地,无人打扫。门窗漆皮剥落,糊窗的纸破了好几个大洞,在寒风中呼啦啦作响。推开吱呀作响的屋门,一股潮湿的霉味混着劣质炭火的烟味涌出。屋内光线昏暗,墙壁斑驳,家具陈旧掉漆,那张硬板床上铺着薄薄的、洗得发硬的被褥。桌上那盏油灯,灯油浑浊,火苗微弱。
这哪里是尚书府小姐的闺房?连体面些的下人房都不如!
老夫人站在屋中央,环顾着这满目萧索,脸色铁青,嘴唇气得直哆嗦。她甚至能想象到,寒冬腊月里,寒风从破窗灌入,冷雨从屋顶滴落,她名义上的嫡孙女,穿着补丁旧衣,蜷缩在这冰冷的硬板床上瑟瑟发抖的情景!
这要是被御史知道……“苛待已逝主母嫡女”、“嫡女住破屋穿旧衣带伤痕”……参她儿子沈忠一本“治家不严、苛待嫡女”,沈忠的官声还要不要了?!她沈家百年清誉还要不要了?!她沈家,她赵氏,她儿子沈忠,还有什么脸面在京城立足?!
“王!芸!熙!”老夫人猛地转过身,目光如同淬毒的利箭,狠狠钉在脸色惨白如鬼的王芸熙身上,声音是从未有过的冰冷和震怒,“这就是你当的家?!这就是你管的府?!你告诉我!婉清这嫡女的身份,是假的吗?!我沈家的脸面,是让你这样丢在地上踩的吗?!你……你这个毒妇!你是要毁了我沈家百年清誉啊!”
王芸熙被骂得魂飞魄散,噗通一声瘫软在地,抖如筛糠:“母亲……媳妇……媳妇……” 她百口莫辩,眼前这景象,顾瑾那身衣服,那伤痕,那“茶”味十足的话,都成了钉死她的铁证!
老夫人看都懒得再看她一眼,目光转向依旧“怯生生”站在一旁、仿佛被这雷霆之怒吓傻了的顾瑾,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怒其不争,但更多的,是对眼前这触目惊心的苛待的愤怒,以及对沈家名声即将受损的恐惧!
听雨轩内,气氛压抑得如同绷紧的弦。老夫人赵氏看着瘫软在地的王芸熙、脸色难看的沈婉仪,以及那个被拖走、如同死狗般的沈初宜,怒火稍平,但眼中对顾瑾那副哭哭啼啼、懦弱不堪模样的不喜仍未散去。
她深吸一口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开口:
“传我的话!”
“第一,王芸熙治家无方,苛待嫡女,罚俸一年,禁足一月,闭门思过!中馈之权,暂由我亲自接管!”
“第二,沈婉仪身为长姐,不悌不仁,纵容恶仆毁坏先母遗物,罚抄《孝经》《女则》百遍!沈初宜,口出恶言,欺凌嫡姐,重打三十手板,禁足祠堂三个月,每日只许清水馒头!”
“第三!立刻着人给二小姐量体裁衣,四季新衣,头面首饰,一应用度,皆按嫡女最高份例!炭火、吃食,加倍供给!再有克扣短缺,我扒了相关人等的皮!”
“第四,”老夫人的目光扫过依旧“怯生生”站在一旁、垂首落泪的顾瑾,又瞥了一眼沈婉仪,沉声道:“二丫头如今住的听雨轩实在不像话。这样吧,就把揽月阁对面的‘汀兰水榭’收拾出来,给婉清搬过去住。虽小些,但也雅致,离我这儿也近些。”
汀兰水榭?那是个临水的精致小院,确实比听雨轩好上百倍。但这并非顾瑾的目标。
老夫人话音刚落,顾瑾的身体便“剧烈”地颤抖了一下,仿佛被这“恩典”惊到,她猛地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老夫人,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愫——有感激,有迟疑,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委屈”和“不安”。
“谢祖母怜惜……”她声音哽咽,细若蚊蚋,带着“惶恐”,“汀兰水榭自然是极好的,只是……只是……”她欲言又止,贝齿轻轻咬着下唇,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怯懦”模样。
“只是什么?”老夫人眉头微蹙,有些不耐。
顾瑾仿佛被吓到,瑟缩了一下,但随即又鼓起“莫大勇气”,声音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和无辜的困惑:“祖母,孙女只是想起母亲生前曾对孙女说过,栖梧苑,哦,就是现在的揽月阁,那院子是外祖父当年立下赫赫战功时,先皇陛下亲口御赐给母亲,作为镇国公府嫡女的嫁妆之一的……” 她的话语轻柔,带着对母亲的追忆,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久远的、与她无关的事实。
“听雨轩怎么了?”老夫人敏锐地抓住了重点,厉声问道。
顾瑾“慌忙”想去阻止小莲,声音带着“急切”和“恐惧”:“小莲!别……别说……” 她看向老夫人,眼泪又涌了出来,“祖母,听雨轩挺好的。虽然冬天冷了点,窗纸破了,屋顶也……也偶尔漏雨,但能遮风挡雨,婉清……婉清已经很知足了。真的……求祖母别怪母亲,母亲打理府邸不易。” 她越说声音越低,充满了“懂事”的隐忍,但那句句描述,却勾勒出一个破败不堪、难以居住的凄凉景象!
“窗纸破?屋顶漏雨?!”老夫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堂堂尚书府的嫡女,住在这种地方?!
“好!好一个‘挺好的’!好一个‘知足’!”老夫人气得浑身发抖,指着王芸熙和沈婉仪,“你们……你们做的好事!来人!备轿!我倒要亲眼看看,我们尚书府的嫡小姐,住的是怎样一个‘挺好’的地方!”
一行人浩浩荡荡,气氛压抑地来到了听雨轩。
当老夫人赵氏踏入院门的那一刻,一股荒凉破败的气息扑面而来。院中杂草丛生,枯叶满地,无人打扫。门窗漆皮剥落,糊窗的纸破了好几个大洞,在寒风中呼啦啦作响。推开吱呀作响的屋门,一股潮湿的霉味混着劣质炭火的烟味涌出。屋内光线昏暗,墙壁斑驳,家具陈旧掉漆,那张硬板床上铺着薄薄的、洗得发硬的被褥。桌上那盏油灯,灯油浑浊,火苗微弱。
这哪里是尚书府小姐的闺房?连体面些的下人房都不如!
老夫人站在屋中央,环顾着这满目萧索,脸色铁青,嘴唇气得直哆嗦。她甚至能想象到,寒冬腊月里,寒风从破窗灌入,冷雨从屋顶滴落,她名义上的嫡孙女,穿着补丁旧衣,蜷缩在这冰冷的硬板床上瑟瑟发抖的情景!
这要是被御史知道……“苛待已逝主母嫡女”、“嫡女住破屋穿旧衣带伤痕”……参她儿子沈忠一本“治家不严、苛待嫡女”,沈忠的官声还要不要了?!她沈家百年清誉还要不要了?!她沈家,她赵氏,她儿子沈忠,还有什么脸面在京城立足?!
“王!芸!熙!”老夫人猛地转过身,目光如同淬毒的利箭,狠狠钉在脸色惨白如鬼的王芸熙身上,声音是从未有过的冰冷和震怒,“这就是你当的家?!这就是你管的府?!你告诉我!婉清这嫡女的身份,是假的吗?!我沈家的脸面,是让你这样丢在地上踩的吗?!你……你这个毒妇!你是要毁了我沈家百年清誉啊!”
王芸熙被骂得魂飞魄散,噗通一声瘫软在地,抖如筛糠:“母亲……媳妇……媳妇……” 她百口莫辩,眼前这景象,顾瑾那身衣服,那伤痕,那“茶”味十足的话,都成了钉死她的铁证!
老夫人看都懒得再看她一眼,目光转向依旧“怯生生”站在一旁、仿佛被这雷霆之怒吓傻了的顾瑾,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怒其不争,但更多的,是对眼前这触目惊心的苛待的愤怒,以及对沈家名声即将受损的恐惧!
听雨轩内,气氛压抑得如同绷紧的弦。老夫人赵氏看着瘫软在地的王芸熙、脸色难看的沈婉仪,以及那个被拖走、如同死狗般的沈初宜,怒火稍平,但眼中对顾瑾那副哭哭啼啼、懦弱不堪模样的不喜仍未散去。
她深吸一口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开口:
“传我的话!”
“第一,王芸熙治家无方,苛待嫡女,罚俸一年,禁足一月,闭门思过!中馈之权,暂由我亲自接管!”
“第二,沈婉仪身为长姐,不悌不仁,纵容恶仆毁坏先母遗物,罚抄《孝经》《女则》百遍!沈初宜,口出恶言,欺凌嫡姐,重打三十手板,禁足祠堂三个月,每日只许清水馒头!”
“第三!立刻着人给二小姐量体裁衣,四季新衣,头面首饰,一应用度,皆按嫡女最高份例!炭火、吃食,加倍供给!再有克扣短缺,我扒了相关人等的皮!”
“第四,”老夫人的目光扫过依旧“怯生生”站在一旁、垂首落泪的顾瑾,又瞥了一眼沈婉仪,沉声道:“二丫头如今住的听雨轩实在不像话。这样吧,就把揽月阁对面的‘汀兰水榭’收拾出来,给婉清搬过去住。虽小些,但也雅致,离我这儿也近些。”
汀兰水榭?那是个临水的精致小院,确实比听雨轩好上百倍。但这并非顾瑾的目标。
老夫人话音刚落,顾瑾的身体便“剧烈”地颤抖了一下,仿佛被这“恩典”惊到,她猛地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老夫人,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愫——有感激,有迟疑,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委屈”和“不安”。
“谢祖母怜惜……”她声音哽咽,细若蚊蚋,带着“惶恐”,“汀兰水榭自然是极好的,只是……只是……”她欲言又止,贝齿轻轻咬着下唇,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怯懦”模样。
“只是什么?”老夫人眉头微蹙,有些不耐。
顾瑾仿佛被吓到,瑟缩了一下,但随即又鼓起“莫大勇气”,声音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和无辜的困惑:“祖母,孙女只是想起母亲生前曾对孙女说过,栖梧苑,哦,就是现在的揽月阁,那院子是外祖父当年立下赫赫战功时,先皇陛下亲口御赐给母亲,作为镇国公府嫡女的嫁妆之一的……” 她的话语轻柔,带着对母亲的追忆,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久远的、与她无关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