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史笔千秋,班昭-《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比起其她才女,

  上官婉儿的平生事迹,显然更加的引人入胜。

  她从奴婢起步,涉足政坛,直至权极人臣,最终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上演了一出完整的逆袭人生,成了难以复制的经典。

  “婉儿的发迹,不正应了那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吗?”

  “但也不是人人都能遇见武则天的。”

  “可惜啊,她最后还是成了权力的垫脚石,太让人唏嘘了。”

  众人的议论声还没散去,半空中的光幕已再度亮起。

  上官婉儿清丽威严的身影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名女子。

  这名女子身着一身素色深衣,发髻上只插着一支木簪,身后则是堆积如山的竹简。

  紧接着,

  光幕上跳出一行大字,

  【华夏历史十大才女第三位:史笔千秋,班昭】

  “是班昭啊!”

  “那确实有进前三名的实力!”

  “班昭才排第三?那第一得是何等人物?”

  “才女…… 难道第一是武则天?”

  “卧槽!!!”

  光幕画面渐亮,苏治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从其中传来:

  “班昭,又名姬,字惠班,乃是扶风安陵人氏。

  她的家境算不上顶级勋贵,却凭着几代积累的藏书闻名乡里。

  班昭的父亲班彪,是东汉有名的史学家,曾编撰《史记后传》数十篇,可惜没能完成整部着作便病逝了。

  她的长兄班固,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耗时二十余年编撰出《汉书》的纪、表、志、传共一百篇,后来却遭人诬陷,含冤死在狱中。

  而次兄班超,是东汉时期知名的外交家与军事家,常年驻守西域边疆,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是声名赫赫的名将。”

  “班昭十四岁这年,父母为她定下婚事,男方是同郡的曹世叔。

  挑选女婿时,班彪特意考察了曹世叔的品行与学识,见他待人宽厚,又通晓儒家典籍,才点头答应这门亲事。

  出嫁那天,班昭的嫁妆里没多少金银珠宝,大半都是她亲手抄写的典籍和常用的竹简。”

  “成婚之后的日子过得十分安稳。

  曹世叔敬重她的才学,从不让她做繁重的家务,还特意在后院开辟出一间书房,添置了新的书案与笔墨。

  班昭每天读书写字,偶尔和丈夫探讨经文里的疑难问题,夫妻二人相处得十分和睦。

  可这样的安稳日子没能持续太久,成婚几年后,曹世叔突然身患重病,药石罔效,最终撒手人寰。”

  “那时的班昭不过二十出头,却一夜之间成了寡妇。

  家里人急得团团转,生怕她年纪轻轻守不住妇道,惹来闲言碎语。

  但班昭没让家人担心。

  曹世叔下葬后,她闭门不出,每天除了操持简单的家务,就坐在书房里整理丈夫留下的文稿,把散乱的木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好,残缺的字句则对照家中藏书一点点补全。

  有媒人带着厚重的聘礼上门说亲,她都让侍女回绝,连面都不愿见,只让人传话说:‘妇道既已坚守,此生便不会更改。’

  在她看来,越是孤苦无依的时候,越要守住礼仪与气节。

  这一举动传扬出去后,连汉和帝都格外关注,多次下旨召见班昭,

  还专门让她前往后宫,教导所有嫔妃读书明理。”

  光幕下方,刘邦盯着画面中的班昭,怔怔开口:“我大汉的女子都是这般知书达理。”

  然而,他又忽然想到了吕雉……

  “能被汉和帝召见,班昭心中满是惶恐与感激。

  她的每次应答都异常清晰,后宫的妃嫔们为了方便称呼,都称她为‘大家’。

  日子一久,班昭的名声越来越大,渐渐传到了邓太后的耳朵里。

  邓太后召见她之后,对这个端庄大气、学识渊博的女子十分欣赏。

  等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特意特许班昭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议。

  虽然有机会参与政务,但班昭没有半点野心,只是安安分分地为邓太后提出建议,每次都把利弊分析得明明白白。”

  看到这里,刘彻的脸上浮现出了几分不悦。

  他对外戚干政的忌惮早已刻在骨子里,

  当年窦太后掌权的日子,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让他心头发怵,

  “这汉和帝的做法,有待商榷。”

  视频继续直播,

  “其实早在这之前,班昭就已经在东观藏书阁潜心钻研多年。

  十几个春秋里,她熬过了夜深人静时的清冷,也忍受了无人陪伴的孤独,可只要一摸到竹简,所有的辛苦就都不在意了。

  她身处书海之中,逐片挑选整理文献,哪怕是残缺的文稿也不肯轻易放弃,无论寒冬酷暑都从没有懈怠过。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生活阅历越来越丰富,读书积累的知识也越来越深厚。”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

  长兄班固因为牵扯进大将军窦宪的叛乱案,被抓进监狱,不久后便含冤死在狱中。

  而班固之前受朝廷之命编撰《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还没有彻底完成。

  汉和帝感念班家几代人的功绩与不易,

  便召来已近天命之年的班昭,让她继续完成兄长未竟的事业。”

  “当时《汉书》的原稿已经散乱不堪,许多竹简都混杂在一起,连编联竹简的丝绳都断了,

  史官们看了之后都摇着头说‘无法整理’。

  但班昭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

  他先把所有残稿搬到东观藏书阁,花了无数个日夜来进行分类整理。

  发霉的竹简用温软布帛擦拭洁净,断裂的简片用黏合剂粘好,字迹模糊的地方就对照父亲的《史记后传》残稿和宫廷藏书一点点核对。

  在堆积如山的素材里,她逐字逐句地挑选甄别,终于完成了‘八表’的编写,用自己的才华为世人留下了大汉百年的历史印记。”

  “只是在完成‘八表’之后,班昭已经心力交瘁,无以为继,实在没办法再继续编写‘天文志’。

  朝廷只好改派马续来完成这部分内容。

  但《汉书》中多用古文训诂,措辞深奥难懂,当时没几个人能读懂。

  为了让这部史书得以传承,朝廷特意挑选了十位有才华的学子,让他们‘伏于阁下,从昭受读’,跟着班昭学习《汉书》。”

  画面突然一转,切换到宫苑的小阁楼里。

  十几位学子端正地坐着,腰杆挺得笔直,认真听着班昭讲课。

  班昭坐在书案后方,手里拿着竹简,讲解着 “古今人表” 中的人物关系,

  遇到生僻字就用笔在木牍上写出字形,

  偶尔停下来解答学子们的疑问,

  神情从容淡定,俨然一副 “儒林女圣” 的姿态。

  刘秀看着画面中讲学的班昭,忍不住拍手赞叹道:“班昭真乃奇女子啊!”

  刘彻的脸色也稍微缓和了些,轻哼一声说道:“还算识大体,没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刘邦则哈哈大笑起来:“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我大汉的人才!比那些只会争权夺利的人强多了!”

  其他观众中也有人跟着附和:

  “这才是真正的才女啊,既有学识又有风骨。”

  “比起上官婉儿在权力场中的争斗,班昭这种坚守更让人佩服。”

  “能把史书续写完,还能教书育人传承学问,这份功绩足以让人称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