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不仅有才,更有德-《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李白端起酒杯,豪饮一口后缓缓说道:

  “老高、小象,我自知与你们不是一路人,你们是有真正治国之才的人。

  尤其是小象你,文可安邦,武能定国,为何要在此虚度光阴?”

  卢象升闻言,微微一愣,随即谦虚道:“李太白,你这是哪里的话。你的诗才举世无双,流芳千古,为后世所敬仰,岂是我等能及?”

  李白冷笑一声,甩了甩衣袖:“诗才又如何?是能让百姓吃饱饭,还是能击退边疆的蛮夷?

  我李白也有报国之心,可惜老天给我开了一扇门,却又关上了所有窗户。”

  卢象升沉默了。

  他知道李白外表看似潇洒狂放,实则内心郁郁不得志,是个满怀抱负却无处施展才华的读书人。

  李白苦笑着继续说道:“我若能像诸葛武侯那样,‘隆中对,天下三分;出师表,赤胆忠心’,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该多好。

  可我连科举都无法参加,这辈子除了吟诗作赋,还能做什么?”

  其实,李白并不是不愿入仕。

  只是因为早年吃了一场官司,导致背景不干净了,因此才无法踏上仕途。

  而高适就要好上许多,他将来可是封疆大吏,官至淮南节度使。

  他们二人将来会因为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分道扬镳,这让卢象升感觉甚是遗憾。

  卢象升文采是远远比不上他们两人的。

  但在仕途上,他却做到了大名知府、七省总理!

  死后还被崇祯帝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南明弘光时,更是被追谥 “忠烈”。

  卢象升仰慕李白和高适的文采,而现在的李白、高适则更羡慕卢象升的文治武功!

  此时,高适突然对卢象升说道:“小象,你既来到大唐,何不与我二人一起入仕。若陛下知晓你来了,定然会重用于你!”

  李白嗤笑一声:“得了吧,老高,你也不是做官的料,何必连累小象?”

  高适轻轻摇头,说道:“我并非只是为了做官。

  我高适一直梦想进入仕途,只是希望能施展所学,为百姓、为国家做点实事。”

  卢象升听后,忍不住开口说道:“高兄你切莫自谦,历史上的你,可是做到了节度使的高位。”

  卢象升一句话,让李白和高适都愣住了。

  李白指着高适,向卢象升问道 :“他成了节度使???”

  “是啊!”卢象升点头道。

  “那我呢?”李白又指着自己问道。

  “?翰林供奉……”

  “……”

  翰林供奉?,属于唐朝宫廷侍从性质的职位。

  但其无品阶、无实权,仅仅是作为为皇帝提供文学娱乐服务的存在。

  李白绝望了。

  然而,卢象升本来是因心累,才来到唐玄宗的时空,打算在盛唐中好好体会生活,度过余生。

  却没想到,他遇到了这两个骨子里都想进入仕途的人,眼看着又要被他俩裹挟着进入唐朝的朝廷了……

  “唉……” 卢象升长叹一声,心里面也渐渐想通了。

  他知道,自己想过平静的生活基本上不可能。

  沉吟片刻,他突然大声朝着外面喊道:“去告诉你们的主人,就说我卢象升同意了!”

  李白和高适闻言不由得齐齐一愣,随即他们看向卢象升,异口同声地问道:“你在跟谁说话?你同意什么了?”

  卢象升左右看了看李白和高适一眼,苦笑着说道:“你们难道没有察觉到,我们其实一直被人暗中盯着吗?”

  “这……”高适目瞪口呆。

  “哪里哪里?”李白东张西望。

  就在这时,一位气质不凡的宫中人,在一群侍卫的簇拥下走进了包厢。

  来人正是高力士,李隆基最大的忠奴。

  高力士进来后,笑着自我介绍道:“在下高力士,久仰卢先生大名了。”

  李白和高适听到 “高力士” 三个字,不由得震惊不已。

  要知道,这高力士可是当朝皇帝李隆基身边最亲近的人,担任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乃是宦官总管。

  他们原本还以为是哪个达官显贵看中了卢象升,想暗中招揽。

  但没想到,那人竟然是皇帝陛下,而且还是高力士亲自前来!

  可见李隆基对卢象升的重视程度。

  高力士接着说道:“陛下有旨,若卢象升愿意入仕,即刻封为四镇都知兵马使,同时担任翰林学士。”

  李白和高适听闻,不禁脱口而出:“卧槽!”“牛皮!”

  卢象升这一来就出将入相(翰林学士有“内相”之称,与翰林供奉完全不同),让他们二人着实羡慕无比。

  但谁叫人家是登榜的人物呢,而且还是排名历史十大猛将第十的人!

  甚至,他卢象升不仅武艺超群,统帅和政治方面的能力,也相当出色。

  “比不了啊,比不了!”李白摇头叹息。

  高力士看到李白和高适眼中的羡慕之色,微笑着说道:“二位也不必过于羡慕,陛下也为你们准备了合适的官职,若你们愿意……”

  李白和高适忍不住相视一眼,眼中都闪过惊喜之色。

  他们知道,自己这是沾了卢象升的光了。

  听到自己也有份儿,他二人连忙跪地,说道:“草民李白(高适),谢陛下隆恩!”

  ......

  视频继续直播,

  “【《月夜登湖心亭》】

  【碧草河西水上亭,和烟和月复空冥。】

  【芙蓉曲断金波冷,杨柳姿深天外青。】

  【涌夜何人吟落木,春江一望却侵星。】

  【遥怜处处烽烟事,长啸无心阁自凭。】

  ‘春江侵星’一句,写出了大江浩渺之景。

  最后一联更是点明了明末战乱,处处烽烟的残酷现实,忧患之情溢于言表。

  而‘自凭阁’则写出了诗人的忧思与无奈。

  此诗大气苍茫,完全不像是出自女子之手,

  实乃柳如是另一种风格的经典之作。

  柳如是不仅诗画俱佳,更有主见和风骨。

  南明灭亡后,她力劝丈夫钱谦益自杀殉国,钱谦益却以 ‘水太凉’ 拒绝。

  后来,她与钱谦益密谋复明,钱谦益死后,她也自缢而亡。

  她的诗清丽娴雅,韵味淳厚,细腻之中内含筋骨,温婉之下自带风流,值得细细品赏。”

  【历史十大才女第十位,家国才女柳如是,盘点完毕!】

  各个平行世界里的女孩、女人们看完柳如是的盘点视频后,无不心神激荡,备受鼓舞。

  “女子也有家国情,女子也能出将入相,忧国忧民!”

  “古有将军妇好,唐有娘子军平阳公主,周有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北魏有花木兰替父从军!”

  “我们女子亦能顶起半边天!”

  许多胸怀壮志的人儿,此刻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梦想。

  她们要鼓起勇气,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