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北伐!北伐!!!-《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继续解说道,

  “姜维默默整军备战,不顾群臣劝阻,再度率领大军出川。

  此番出征,姜维大获全胜,敌军数万人战死。

  他围城而攻,又在半道设伏,意图围点打援,彻底消灭敌人。

  然而,敌人见姜维大军严阵以待,不敢轻举妄动,只是从四面八方聚集军队,试图包围姜维。

  眼见粮道危急,无奈之下,姜维只能再次退兵。

  次年冬天,姜维因战功升任大将军。

  这一次,他再度出兵,却因部下未能按约定时间及时赶到,导致大军损失惨重。

  这是姜维北伐以来的第一次战败。

  此前,众人虽有埋怨,但因屡战屡胜,并未过分苛责。

  可如今战败,人言纷纷,不少人开始埋怨姜维。

  说他不该为一己之欲,害死那么多的将士。

  说蜀中本就贫瘠,好不容易积攒的兵马粮饷,全被姜维败光了。

  还说应该让姜维滚下去,他不配当蜀国的大将军!”

  “一时间,蜀国上下人心浮动。

  不少原本支持姜维的势力也开始躁动不安,偷偷与敌军勾结。

  面对这些流言,姜维并未多做解释。

  虽因部下失误致败,但败了就是败了。

  同时,姜维也明白,如同当初丞相遇到擅长防守的老将一般,自己也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敌手——邓艾、钟会!

  姜维回到蜀中,请求自贬三等,于是被降职。

  但他不愿放弃手中权位,依旧掌握着国家大部分兵马。

  彼时,姜维处境艰难,深知自己的凄惨境遇。

  可他更明白,若不攻伐,等待蜀汉的唯有亡国之路。

  所以,无论愿不愿意,他都清楚,必须继续出征。

  只有出征,才有可能完成丞相的遗愿,否则蜀汉政权的灭亡近在眼前。”

  “姜维不断寻找机会出击,可国内对他的怀疑和骂名日益增多。

  但因他是丞相继承人,皇帝依旧信任他,给予他军权,这却让姜维愈发惭愧。

  他知道自己不如丞相,亦不能百战百胜。

  如今,他已五十五岁,继承丞相遗志已有二十余年。

  从二十七岁起,他便追随丞相,至今已二十八年。

  江河之水终有入海之时,可姜维不明白,为何自己的理想和壮志始终无法实现。

  二十余年来,他从未松懈,历经大小战事,无数次奋勇杀敌、冲锋在前,无数次挑灯策划、试图兴国安邦,却一次次折戟而归。

  他并非不了解蜀汉与敌军的差距,而是非常清楚。

  尤其是经历几次战争后,他愈发感受到这种差距。

  征伐越多,差距感越大,征战越久,内心深处就越觉得战胜敌军近乎不可能。”

  “姜维时常感到迷茫,深夜常望着北面出神。

  有时,他也会心生懈怠,暗自思忖,连丞相都无法完成的事,自己又怎能做到?

  他深知,此刻双方实力差距比丞相在世时更大,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何必还要做这等蠢事?

  听到他人的痛骂与怀疑,姜维并非不难受,而是心在滴血。

  可是,他能放弃吗?

  在这五十余岁的年纪,许多人已半截入土,甚至早已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

  而他,却拖着一身伤病,依旧奋战不止。

  每当姜维望着北方,看着天上明月,总感觉有个人在注视着自己。

  放弃虽易,但一想到丞相的嘱托,他又怎能不努力完成?

  此时,姜维脑海中甚至闪过一个荒诞的念头:若战死沙场,也算对得起丞相了吧。

  可想起丞相的知遇之恩,再想到蜀汉的百姓,他只能更加劳心劳力。

  不!不能放弃!绝对不能放弃!”

  蜀国大营里,已经有不少将士看的热泪盈眶。

  “哪怕前方千难万阻,姜伯约也从不放弃!”

  “好汉子!这才是我蜀国的大将军!”

  “不知道丞相把那些小人记下来了吗?等回去估计得好好整治整治!”

  “看到那个宦官了吗,他死定了!”

  “我们不该把烂摊子留给后人……匡扶汉室,我们一定要完成!”

  “战!!战!!!战!!!”

  蜀国军营将士们战意逐渐燃烧起来,军心可用!司马可灭!!

  继续直播,

  “蜀汉局势愈发艰难,但曹魏国内也发生了变故。

  曹魏政权开始更替,作为诸葛亮一生之敌的司马懿发动政变,控制了朝堂。

  得知此消息时,姜维明白,这或许是战胜敌方政权的最佳时机。

  正面交锋,蜀汉兵力无法与对方匹敌,可如今他们政权内部出现战乱,姜维或许有机可乘。

  那一刻,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侥幸,也让姜维无比拼命。

  他毅然起兵出征,五十五岁的姜维跨上战马,此时的他已不复当年的潇洒肆意。

  但即便如此,在寒风中,他依旧意气风发。

  风雪已经染白他的发须,可他的目光,依旧坚定如初。”

  “听闻姜维大军前来,敌军果然心生畏惧。

  可惜,此次姜维遇到的,又是那位曾打败过他的敌将——邓艾。

  因之前的胜利,敌方派他前来防备。

  邓艾知晓姜维远来,早早修建好了防御工事,阻断了姜维出征的道路。

  前方是崇山峻岭,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那一刻,姜维内心挣扎不已,好不容易等来这样的机会,怎能轻易放弃?

  他多次下书挑战,言语相激,甚至仿照丞相当年,给敌将送去女人的衣服,试图激怒对方。

  可敌将如同当年丞相与东南联合起兵时的对手一般,拒不迎敌。

  姜维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能突破眼前阻碍,这次大好战机又将白白错过。

  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脑海中不断思索着破敌之策,期望能寻得一线生机,打破这僵持的局面。

  面对险关,姜维悲愤至极,一边探寻新的道路,一边打探东线的消息。

  不出意外,东线又败了。

  丞相的那位族兄兵败身死,未能完成他年少时光大诸葛氏的宏愿,反而被夷灭三族。

  没有了东线的援兵,姜维又在北线耽搁多时,自知天时不在,无奈之下,只能再次退兵。”

  “姜维再次陷入孤独与迷茫,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

  与此同时,因姜维出征不利,朝中保守派更加嘲笑他,甚至有人专门写了策论来骂他。

  策论中,字字句句皆是对他的讽刺。

  但姜维依旧不为所动,只是看着北面逐渐发展壮大的政权,愈发不安。

  他不知何时才能再找到这样的机会,更不明白如何才能战胜敌人。

  但他还是不愿放弃,开始更加专注地研习兵理,并在丞相遗留下来的韬略中寻找破局之法。”

  其它时空的百姓们看到这儿,无不纷纷叹息起来,

  “蜀汉一州之地,要对抗曹魏半个天下,实在是太难了。”

  “姜维虽得诸葛亮真传,可他毕竟不是诸葛亮啊!”

  “你们说,要是上过榜的诸葛亮看到这个视频,会怎么想?”

  “我估计那个时空的诸葛亮不用想了,现在可能已经把司马懿揍趴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