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十大悲情人物,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谭嗣同-《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忙忙碌碌又七天,苏治终于抽空完成了新一期的盘点视频。

  原本以为找了个钱多事少家里住的好工作,

  现在才发现,特喵的自己是进了贼窝!

  天天去不同的时空里出差,

  一天工作十几二十个小时,

  要不是系统平台商城可以兑换生命值和各种强化道具,

  他都怕自己就那么水灵灵的猝死在加班路上……

  “作孽啊……”

  长叹一声,苏治点击了网页上的【上传】按钮,头一歪,趴在电脑桌上秒睡过去。

  万界时空。

  七天时间过去,新一期盘点视频直播,准时降临!

  在翘首以待的观众们的欢呼声中,半空中的光幕徐徐展开。

  紧接着,苏治那低沉而又充满磁性的嗓音,自光幕中缓缓传来,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苏治。】

  【欢迎收看本期短视频《盘点华夏历史十大悲情人物》】

  【本次排名不分先后,若有争议,敬请谅解。】

  “悲情名人,那必须有霸王项羽啊!霸王别姬、乌江自刎,那是多么的令人心碎!”

  “项羽那是咎由自取吧?我倒觉得他的失败是注定的。”

  “我赌一百文,肯定有诸葛亮!”

  “说到悲情名人,我大宋应该不缺……”

  “我大明,也不缺……”

  在人们的议论声中,视频画面渐渐亮起。

  首先映入观众视野的,是一首气势豪迈而悲壮的诗句,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随后,本期视频的标题于视频正中,缓缓出现。

  【华夏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十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好……俺没啥文化,只能叫好了。”

  “诗以明志,可见这谭嗣同是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此诗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我已经看到了他的悲情……唉!”

  在观众们的议论声中,视频画面中出现了一位披头散发,略显狼狈的人物。

  随后,苏治的声音再次从视频传出,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别署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通眉生、廖天一阁主,湖南浏阳人。

  晚清官员谭继洵之子,

  ZG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看到此处,清朝的几位皇帝顿时瞪大了双眼,

  乾隆帝弘历微微张大了嘴,有些不可思议的自言自语道:“是我大清的人物?”

  康熙帝玄烨和雍正帝胤禛也觉得有些不思议,他们甚至问了问自己身边的太监,这才敢相信竟然真的又出现清朝的人物了。

  这也不怨他们大惊小怪,

  只要是苏治对清朝的恶意,基本每个人都能看出来了。

  除了雍正皇帝上了一次杰出帝王榜第十外,

  清朝就只有玄烨和慈溪上的都是黑榜。

  而且苏治竟然还在视频里,明目张胆的暗示老朱家提前去灭了女真人!

  太针对了……

  “视频开头的那首诗,名为《狱中题壁》,是谭嗣同的传世之作,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

  诗中透露出他于生死去留之间的坦然,

  烈士精神如同巍巍昆仑,屹立不倒,傲视群伦。

  在谭嗣同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

  他创作了许多诗歌、散文,均颇有造诣。

  他的作品包括《寥天一阁文》二卷、《莽苍苍斋诗》二卷、《远遗堂集外文初编》一卷、《续编》一卷以及《石菊影庐笔识》二卷等,为我们了解他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的钥匙。

  谭嗣同早年游历四方,领略了南北山川的壮美风光。

  他的诗歌作品多以纪游和咏怀为主题,其中不乏咏物抒怀的佳作。多为咏物抒怀之作,境界恢弘,志趣豪迈,笔力遒劲。

  在散文方面,谭嗣同早期曾受到桐城派的影响,后来则向龚自珍、魏源等大家学习,不断汲取各种文学营养。

  《三十自纪》有载:‘嗣同少颇为桐城所震,刻意规之数年。’

  这段话揭示了他文学成长的轨迹,也见证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至于他的成就和悲情,容某为大家徐徐道来。”

  “谭嗣同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官宦之家,

  其父谭继洵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了进士身份。

  生于官宦之家的谭嗣同,自幼便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

  五岁受书,即审四声,能属对。十五学诗,二十学文。

  10岁,他拜浏阳的欧阳中鹄为师。

  23岁,他在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王夫之等学者的着作。

  若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来看,谭嗣同的童年缺乏母爱,这可能是他一生中常常陷入悲苦忧郁情绪的主要原因。

  他的生母徐五缘性格‘性惠而肃’,对孩子们要求极高,一旦他们有过失,便会严厉体罚,‘折操笞不少假贷’。

  更为不幸的是,谭嗣同11岁时,他的母亲与一兄一姊因病离世,此后他便由谭继洵的妾室卢氏照料。

  据谭嗣同自己描述,

  他是在后母的欺凌和虐待下长大的。

  而父亲又常常偏听偏信,‘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

  这使得他的成长过程充满了苦难,形成了非常怪癖的性格。”

  “由于无法在家中获得温暖与关爱,谭嗣同从小就有离家出走、四处游荡的记录。

  曾有一次,他持剑骑马,纵情射猎,连续七个昼夜驰骋千里,虽然因此而导致大腿肌肉疲惫不堪,但他却仍自得其乐,心满意足。

  在他短暂的生命旅程中,他的足迹遍布新疆、甘肃、陕西、直隶、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等多个省份。

  他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广泛结交各界名士,官宦子弟、文人学者,更有不少‘江湖边缘人士’,如和尚、道士、绿林好汉,甚至是黑社会大哥等。

  其中比较有名的便是大刀王五。

  王五,祖籍河北沧州,回族人,因擅长使用大刀而绰号‘小五子’。

  他不仅是华北地区声名显赫的江湖豪杰,还拥有自己的镖局,是当地社团的重要领袖。

  通过与这些不同阶层的人士长期深入接触,

  谭嗣同得以亲身感受荒野村镇的真实生活,

  从而对当时深刻的社会危机,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也正因此,

  他才能发出‘风景依旧,但山河已改;城郭尚存,而人事已非’这样复杂而沧桑的感慨。”

  “风景依旧,但山河已改;城郭尚存,而人事已非。又是一幅帝国晚景啊。”

  “这个世界破破烂烂,但总有人在努力缝缝补补……”

  “能力挽狂澜者,终究是少数。”

  “说到力挽狂澜,我想起了明朝一个非常悲情的人物……”

  “于谦,是吧?!”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