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贾诩一言,李傕郭汜乱长安-《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董卓高升之后,

  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乡贾诩,

  还提拔贾诩做了平津都尉,镇守平津关,

  不久后又升为讨虏校尉。

  此后,贾诩便在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的军中任职,

  因其精通兵法,深受牛辅器重,

  又被誉为牛辅麾下的四校尉之一,

  与李傕、郭汜和张济齐名。”

  “初平二年(191年),

  牛辅手下四校尉,曾联手击退了大汉名将朱儁。

  二月,牛辅派遣李傕、郭汜、贾诩等人攻打关东联军,

  他们在梁东大败关东先锋孙坚,孙坚最终只率少数骑兵逃离。

  初平三年(192年),

  王允巧施连环计,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

  此后,王允开始清算董卓的残余势力。

  有大臣劝谏王允不要过度牵连,

  但王允在一开始同意过后,却又反悔。

  对于大臣们的困惑,王允却说,

  ‘彼本无邪,胁从篡逆,情可悯也。

  今若因其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犹乞与戮之。’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他们本来确实没有重罪,只是身不由己跟随董卓。

  如果给他们加上了恶逆的罪名,再特意去赦免他们,反而会使他们猜疑恐惧,心理承受不了。

  所以,赦免他们无罪,不是使他们安心的上上之策,还不如让他们承受惩罚来的更好。’

  不得不说,

  这脑回路颇为清奇。

  但也可能是王允为人太过正直,

  以己度人,把别人都想的跟自已一样高尚了……”

  “王允这一番话,让群臣们瞬间懵逼了。

  不大赦天下都算了,

  哪还有明知别人无辜,还要给别人强加罪责的道理?

  作为王允盟友的吕布都来劝王允,要妥善处理凉州旧部问题。

  可王允表面答应会慎重的,

  心里却想着吕布一介武夫,如何敢对老夫指手画脚?

  再次不得不说一句,

  王允确实立下了泼天大功,

  可也因此飘太高了,

  听不进任何人的劝了。

  结果,正是因为王允对凉州问题的不够重视,

  以及模棱两可的态度,

  最终逼得贾诩等人不得不铤而走险!

  也让大汉最后的根基,被彻底破坏了。”

  “王允以一年不能两次大赦为理由,

  拒绝赦免李傕、郭汜等人。

  作为董卓旧部的贾诩,

  对于王允的独断专行和刚愎自用,顿时感到危险将近。

  他觉得自己如果再不做点什么的话,

  那自己恐怕将会步那些被处死的董卓余党的下场。

  因此贾诩下定了决心: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或许还能保住性命!

  与此同时,

  李傕、郭汜等人也都是惴惴不安的度日。

  他们甚至都准备在王允清算之前,

  各自遣散部曲,逃命算了。

  也就是在这个人心惶惶的时候,贾诩说了一句话!

  贾诩对他们说,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

  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

  贾某听闻长安城里正在商议如何杀尽凉州人,而诸位将军却要抛弃属下独自逃走。

  如果你们真的这样做了,到时候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回来问斩。

  为今之计,你们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凉州余部,一起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如果能够侥幸成功,那么你们也奉国家以征天下,完成董公遗愿;

  如果不能成功,到时候再逃走也不迟。

  这便是贾诩‘一语乱天下’的由来!”

  有些观众们看到这儿,忍不住开始怒骂起来,

  “自私小人!”

  “无耻毛贼!”

  “为了保命,弃国家大义于不顾!!这就是贾诩被人唾骂的原因!!”

  “他只是想活命,他有错吗?”

  “想活命,就能牺牲更多人的生命???”

  “我命都要没了,哪里还能管它洪水滔天?!”

  “……”

  视频继续直播,

  \"李傕、郭汜等人一听,

  觉得贾校尉说得非常有道理,

  于是便依照贾诩的计策展开行动。

  后人评述此事件,

  常言贾诩‘一语而乱天下’,

  其计策之毒辣,可见一斑。

  不过深入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后便能知道,

  当时贾诩若不采取反击,恐怕自身难保。

  而且贾诩策动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

  初衷是希望他们能遵奉国家之命,平定内乱。

  然而,他没预料到的是,

  自己为了求生之举,

  竟会给长安和天下百姓带来无比惨重的影响。”

  “根据贾诩的谋划,

  李傕等人开始四处散播‘王允欲杀尽凉州人’的谣言,

  并积极联络长安周边的凉州将领。

  而后他们日夜兼程,向长安进发。

  当李傕的大军兵临长安城下时,竟然已集结了十余万众。

  李傕、樊稠、李蒙等人二话不说,对长安城发起了围攻。

  但长安城防坚固,久攻不下。

  就在李傕等人想要撤兵之际,

  贾诩再次献策,

  让他们收买城中的士兵,以为内应。

  在长时间的围困下,长安城内早已粮草枯竭。

  当李傕等人答应为城内士兵提供粮食后,

  城中守军便立刻叛变了。

  他们打开城门迎接凉州军入城,

  李傕率领的凉州军冲入城中,并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

  吕布虽勇,但面对凉州军强大的兵力和战力,

  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仅率领百余名骑兵逃离了长安城。

  贾诩没想到到,

  李傕、郭汜等人占领长安后,

  第一件事做的竟然是烧杀抢掠,

  完全忘记了之前对贾诩的承诺。

  长安城内吏民死伤惨重,尸体堆积如山,沿途道路被填满。

  对于那些拒绝合作的大臣,李傕等人更是毫不留情地全部杀害。

  当他们率军抵达南宫掖门后,也不是参拜天子,而是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为他们加官封爵。

  主谋李傕被封为扬武将军,

  郭汜成为扬烈将军,

  连协助他们的樊稠也晋升为中郎将。

  对于想要除掉凉州旧部的王允,李傕自然是灭了王允全族。

  一时间,京城陷入腥风血雨之中,朝野大乱。

  贾诩知道,

  自己闯祸了,

  闯大祸了!”

  “疯狂过后,李傕等人终于想起了他们的大功臣贾诩。

  他们知道要是没有贾诩的计谋,他们现在可能还在外漂泊着,惶惶不可终日。

  于是,他们打算封贾诩为侯爵,以表谢意。

  然而贾诩却推辞道说:‘攻占长安都是将军们的功劳,贾某只是为了自保而出了个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可言?’坚决不受封赏。

  见贾诩不愿封侯,

  李傕等人便只好任命他当了个尚书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