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诸葛亮也需要在实践中成长-《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准备进行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并不是想与曹魏主力决战,

  而是意图通过控制陇右地区,

  切断凉州与曹魏的联系,从而逐步削弱曹魏的势力。

  同时,诸葛亮只有在夺取了雍凉之后,才能组建起骑兵与曹魏骑兵抗衡。

  为实现这一战略,诸葛亮采用分兵两路的策略。

  他派遣赵云和邓芝,率少数兵力经斜谷道前行,制造假象以迷惑敌人。

  同时,他自己则亲率主力攻打祁山,直指陇右地区。”

  “诸葛亮的计策,成功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压根儿想不到,

  诸葛亮会如此大胆,竟然敢主动发起进攻!

  要知道,

  蜀汉只有一州之地,

  而曹魏整整占据天下九州!

  诸葛亮以一州之地对抗九州,还能压着曹魏打,已经是奇迹了。”

  “以一州之地对抗九州?!”汉光武帝刘秀看到这儿,顿时赞叹道:“果真是千年一遇的奇才啊!”

  “朕,突然感觉有些悲壮……”汉武帝刘彻叹息道,“这算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吗?”

  “刘备还是太嫩了一些。”刘邦摇摇头,轻声说道:

  “为君者,为了大业,有时候不得不舍弃自己的想法,甚至是能力。

  复仇虽然是合理的,但却断送了‘兴复汉室’最后的希望啊!

  诸葛亮,不过是在做最后的挣扎罢了,唉……”

  许多人其实都看出来了,

  诸葛亮北伐,既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视频继续播放,

  “听闻诸葛亮发动进攻,

  曹叡急忙派大将军曹真前往迎战。

  但曹真遇到的,仅仅只是赵云率领的疑兵,

  而蜀汉的主力部队,

  却已在诸葛亮的带领下迅速挺进陇右,

  并得到了当地反叛势力的策应。

  可惜的是,战局在街亭发生了逆转。

  因马谡的自以为是,

  他选择将军队驻扎在山上,

  但这个策略被曹魏的张合看穿,

  并被张合切断了蜀军的水源。

  短短几天内,

  马谡的军队就因缺水而崩溃,

  这一关键失误直接扭转了整个战局。”

  “后路即将被断,

  诸葛亮不得已下令全军撤退,

  同时赵云和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地区被曹真击退。

  第一次北伐,就此以失败告终。

  虽然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但蜀汉损失其实并不大。

  马谡的失败,被参军王平及时控制,防止了更大的损失。

  赵云虽然受到挫败,

  但他的部队并未溃败,

  所以蜀汉的主力军力其实基本完好,

  这也为诸葛亮在同一年内发起第二次北伐,保留了可能。

  后世有关于蜀汉在第一次北伐中损失了11名大将的说法,目前并无确凿证据支持。

  赵云在战斗中并未阵亡,

  而马谡、张休、李盛三人是在战后因失误受到处罚,

  其他八人的死亡情况则无从查证。

  而且如果蜀汉损失真的非常巨大的话,

  蜀军士气肯定非常低迷,

  诸葛亮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发动第二次北伐,

  因此,所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损失了11名大将,损失惨重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因第一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上疏请求自贬三级,

  后主刘禅以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

  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在向后主刘禅递交了《后出师表》后,发起了第二次北伐。

  这一次诸葛亮从散关出兵,直取曹魏的陈仓,

  意图通过攻占陈仓,

  进一步打开通往关中的大门,为后续的北伐行动奠定基础。

  但陈仓的守将郝昭,也并非等闲之辈。

  陈仓守将郝昭,虽然兵马很少,但是准备充分。

  诸葛亮率领蜀汉大军攻打陈仓长达二十多天,却始终未能攻下这座坚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蜀军士卒士气受挫,粮食也即将耗尽。

  曹魏名将张合,也正率领援军赶来增援陈仓。

  面对当下困境,诸葛亮不得不班师回朝。

  在回师途中,蜀汉军队遭遇了曹魏将领王双的追击。

  对于送上门来的人头,诸葛亮自然不客气的收下了。

  虽然没有达到战略目标,

  但却成功斩杀曹魏一员大将,第二次北伐算是没有空手而归了。”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诸葛亮发动第三次北伐。

  看看时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228年春,

  第二次北伐是228年冬,

  第三次北伐是229年春。

  诸葛亮第二次伐和第三伐挨得很近,

  几乎可以说是二伐退回汉中稍作休息后,就立即开启了三伐。

  而且这一次诸葛亮的目标也很明确,

  兵锋直指阴平、武都二郡。

  在第三次北伐中,出场武将较少。

  主要就诸葛亮、陈式、郭淮这三位将领,并且也没有爆发较大的战役。”

  “诸葛亮遣陈式进攻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

  曹魏名将,雍州刺史郭淮得知蜀汉大军出动的消息后,立刻领兵前来救援。

  诸葛亮亲率一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

  魏军以为诸葛亮是领着主力到来,

  加上连下了一个月大雨,魏军于是选择撤退,

  汉军得以顺利占领二郡。

  收复武都、阴平,除了开疆扩土以外,

  还获得了一定的人口和不少的物资。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武都、阴平的回归,使秦岭和汉中之间的防线更加完善。

  除此以外,武都和阴平这两个郡的失陷,也使曹魏陷入了一定的战略被动,

  对于诸葛丞相下一次进攻,

  则更易直捣曹魏软肋。”

  “说到这儿,不得不多提两句。

  人不管做什么事情,

  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

  即便是如诸葛亮这般天赋异禀的人物,也无法一蹴而就。

  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历程中,

  他的进步与成长,是非常明显的。

  前三次北伐,

  是诸葛亮在实战中不断摸索与学习的过程。

  他经历了初次的失利,

  然后逐渐在战场上站稳脚跟,战术策略也日趋精湛。

  到了第四次北伐,

  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已经炉火纯青,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克敌之策。

  再等到第五次北伐之时,

  诸葛亮麾下的蜀军,已是一支令敌人望而生畏的劲旅。

  他们在敌境之内穿梭自如,

  即使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冢虎’司马懿,也不敢再正面硬撼其锋。

  由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坚守不出,

  魏军只能忍受着诸葛亮的肆意侮辱,

  而且还眼睁睁的看着诸葛亮的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屯田,

  这无疑成为了华夏战争史上的一大奇景。

  更令人称奇的是,

  即便在诸葛亮逝世后,

  蜀军的一次虚张声势的反击,仍然能将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吓退,

  这足以彰显诸葛亮对魏军的震慑力,是何等的巨大。

  当司马懿巡视过诸葛亮留下的军营遗迹后,

  也不禁由衷赞叹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如果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恐怕司马懿就第一个不答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