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关键时刻,还得看陈平-《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在进攻大汉时,匈奴人让韩王的军队作为先锋,而匈奴军队自己则随后前行。

  当韩王率军进攻太原时,刘邦已亲率大军驻扎于太原严阵以待。

  结果,韩王的军队被刘邦打得一败涂地。

  首战即告失利,

  韩王本人不得不逃往匈奴避难。

  但韩王的部将们并未放弃,

  他们拥立了一位新的韩王,

  继续带领残余兵力与匈奴联手对抗汉军。”

  “看到韩王战败,

  匈奴单于冒顿于是派了两万多骑兵,

  与韩王麾下的残部联合,驻扎在山西代县阳明堡地区,

  意图阻止汉军继续北上。

  但此时的汉军在士气和兵力上都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这两万匈奴骑兵根本无法阻挡他们的进攻。

  接下来,

  汉军一路追击匈奴和韩王的联军,三战三捷!”

  “连续的胜利,让刘邦对匈奴的实力产生了严重的误判。

  他错误地认为,匈奴可能并没有传闻中那么强大。

  但实际上,汉军之前遭遇的并非匈奴的主力部队,

  因此才能屡战屡胜。

  这个误判,也为接下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后来,刘邦得知匈奴的主力,可能就驻扎在山西省繁峙县。

  于是,他果断地指挥汉军全军出击。

  匈奴这边却使用了一个计谋,

  他们在汉朝使臣和间谍前来探查时,

  故意隐藏了精锐军队,示敌以弱,

  为汉军设下了一个圈套。

  刘邦在多次收到关于匈奴主力并不强大的谍报后,误判进一步加深。

  他甚至亲自率领轻骑兵,

  脱离主力部队抢先抵达山西大同,

  唯恐匈奴人逃走。

  最终,刘邦为这次贸然的突进付出了代价。”

  “刘邦的追击,直接撞入了匈奴人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慌乱之中,刘邦只能率领军队逃往大同城东的白登山,依托山地进行固守。

  要知道,如今的刘邦已是大汉朝的皇帝,

  他的安危,

  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

  倘若刘邦在此战败亡,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汉朝,

  恐怕就会立刻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幸运的是,刘邦率领的轻骑兵战斗力也颇为强悍,成功击退了匈奴人的数次进攻。

  面对这种情况,

  冒顿单于不得不改变策略,

  选择先围困刘邦而非直接进攻,

  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迫使刘邦投降。”

  “刘邦之前是率领着轻骑兵迅速突进,因此并未携带足够的粮草。

  因此,当匈奴人转变策略,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时,

  刘邦也不由得开始变得焦虑起来。

  在接下来的七天里,

  刘邦及其军队被围困在白登山,

  既无补给也无援军,处境极为危险。

  而刘邦之前跑的太快,

  导致汉军主力即便连夜行军,

  也难以在七天内赶到救援。

  事到如今,

  刘邦看起来似乎已陷入绝境,

  被匈奴俘虏,似乎已成定局。”

  “但实际上,情况还并没有陷入真正的绝境。

  在这场对峙中,双方实际上在进行一场耐心的较量。

  白登山上的汉军已接近极限,

  但汉朝的主力军队,再有一日时间就会抵达。

  反观这时候的匈奴人,

  却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困境,

  他们有些不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汉朝主力。”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自身带的补给肯定也不会多。

  他们在山下围困刘邦长达七天之久,自身的消耗自然也相当巨大。

  若此时汉朝大军全面支援,

  匈奴主力很可能会战败,而且损失将极为惨重。

  因此这场战争的关键,

  就在于谁能坚持到底,

  是刘邦先崩溃,还是汉朝援军先赶到。”

  “就在这种紧要的关头,

  一直陪伴在刘邦身边的谋士陈平,再次为他献上了一计。

  他建议刘邦用重金贿赂冒顿单于的夫人,

  通过她,向冒顿单于传达当前匈奴所面临的形势,

  希望能以此影响单于的决策。

  刘邦虽然采纳了陈平的计策,

  但一开始,计划却进行的并不太顺利。

  因为冒顿单于的夫人在收到礼物后,却并不打算替汉军说话。

  但随后,汉朝使臣对她说,

  若刘邦被擒,

  汉朝将向匈奴进献大量美女。

  这位单于夫人担忧自己会因此失宠,于是最终才决定帮助汉军。

  枕头风吹啊吹,

  冒顿单于终于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发现,

  继续围攻好像确实没有太多的实际利益,

  反而撤退并与汉朝达成协议,还可能捞到更大好处。

  于是,匈奴人开始提出各种要求,

  而刘邦则开始与他们讨价还价。

  最终,双方决定通过和亲的方式建立友好关系。

  这样既可避免进一步的战争,也能让刘邦安全撤退,同时匈奴也能获得可观利益。

  被围困七天后,

  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

  匈奴人打开了包围圈的一个缺口,

  刘邦则趁机利用大雾掩护,终于安然撤退了。”

  “荥阳和白登之围,

  如果没有陈平的急智,

  或许就将成为刘邦迈不过去的坎儿了。

  刘邦两次被困,

  陈平的计策都取得了奇效,

  虽然手段显得有些不入流,

  但借用后世伟人一句话来讲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的着老鼠的就是好猫!”

  刘彻见此陷入了沉思,嘴里还在自言自语地嘀咕着:

  “苏先生这话说的在理。若是没有陈平的智谋,高祖能否开创大汉基业都未可知。”

  秦始皇嬴政则转过头,向李斯问道:“陈平你派人去寻过吗?”

  李斯恭敬的回答道:“回陛下,陈平已经有消息传来,他现在还在家中读书。”

  “嗯。”嬴政微微颔首,说道:“让人先别打扰他,让他安心学习一段时间。”

  “喏!”

  视频继续播放,苏治继续讲解道,

  “陈平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他对刘邦,对大汉王朝的深情厚意,是无法估量的。”

  一直默默观看视频的陈平,

  此刻脸上终于忍不住露出了一丝微笑,“这可是我陈平辅佐主公,亲手打下的江山啊!”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谋反。”

  苏治这一句话,

  让整个大汉朝堂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刘邦惊愕至极,难以置信的望着光幕。

  要知道,

  卢绾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

  他们不仅是同乡、同窗,还是一起长大的发小。

  当年,

  刘邦因官司缠身而四处躲藏时,

  卢绾始终不离不弃,共渡难关。

  若论关系亲疏,恐怕就连萧何、曹参都比不上卢绾。

  在刘邦分封的那些个异姓诸侯王中,

  除了韩信功劳太大外,

  其他基本上都是自带兵马,加入的汉王阵营。

  所以他们不仅是大汉王朝的打工人,同样还是大汉王朝的股东之一。

  也只有卢绾是个例外。

  他能被封为燕王,

  主要原因就是他与刘邦的关系,实在是太亲密了。

  以他们这种比亲兄弟还亲的关系,

  卢绾竟然还会谋反?

  刘邦怎么可能不惊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