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论喷子的自我修养-《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魏征加入太子李建成的阵营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尽管他的前半生历经坎坷,

  但自从成为太子府的官员后,他的人生终于开始渐入佳境。

  而且在太子府内,魏征很受李建成的重视。

  魏征给李建成提意见,李建成也都听得进去。

  这使得魏征,得以在一个能够充分展示其才华的平台上崭露头角。”

  “就在魏征加入太子府的同时,天下局势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之前被李世民击败的窦建德,麾下有一名部将名叫刘黑闼,他再次举兵造反了。

  由于李世民先前在击败窦建德时,采用了斩首战术,没有从根本上瓦解山东集团的势力。

  因此,刘黑闼起兵后不久,

  便迅速席卷了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成为了李唐的心腹大患。”

  “为了应付刘黑闼的威胁,

  李渊再次派遣李世民,领兵去镇压刘黑闼的叛乱。

  但当李世民好不容易打垮了刘黑闼之后,刘黑闼却逃往了突厥寻求庇护。

  而且,

  一旦李世民撤军,

  刘黑闼就会带着突厥的援兵回来,并且重新攻占大片领土。

  所以此时的刘黑闼,无疑已成为李唐的重大威胁。

  身为太子洗马的魏征,此时却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问题。

  魏征是典型的山东士族,

  所以他很清楚,

  刘黑闼之所以能够不停地卷土重来,

  真正原因其实在于山东士族集团的支持。

  隋朝时期,

  山东士族一直备受打压,魏征的家族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如今好不容易等到朝代更迭,若继续由关陇集团把持朝政,山东士族在新朝代仍将面临困境。

  正因如此,山东士族才选择全力支持刘黑闼。”

  “要从根本上解决刘黑闼的问题,那就必须切断山东士族对他的支持。

  但这也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作为唐军统帅的李世民,难道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吗?

  对此,存在两种可能:

  一是李世民确实没有意识到;

  二是他意识到了,但出于‘养寇自重’的考虑,他选择了放水。

  因为只要刘黑闼一直捣乱,

  李世民就能继续领兵,

  才能积累到足够的军功,

  进而有机会去夺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

  但只要李世民继续领军征讨刘黑闼,对李建成显然都是极为不利的情况。

  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

  魏征这才果断地向李建成提出了建议,

  主张由李建成亲自领兵,去征讨刘黑闼。

  李建成采纳了魏征的建议,

  并在抵达山东后积极与当地士族建立联系,

  给予他们各种承诺拉拢分化,

  从而从根本上,铲除了刘黑闼这一心腹大患。

  李建成能够亲自去征讨刘黑闼,并成功解决这个大麻烦,魏征绝对是居于首功的。

  他的深谋远虑和果敢决策,为李建成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

  随着李唐逐渐统一天下,

  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斗争,

  也从战场转向了朝堂。

  在这期间,

  魏征始终全心全意地辅佐李建成,

  为他出谋划策,

  成为了太子手下不可或缺的核心智囊。

  如果说,在李世民阵营中,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让李建成最为头疼的人物。

  那么在李建成阵营里,

  魏征,则无疑是李世民最为忌惮的对手。”

  “为了让太子李建成顺利继承大统,

  魏征向太子提出了三条策略:

  首先,他建议李建成积极争取领兵作战的机会,以此提升自己的功绩和声誉,巩固自己的地位。

  其次,魏征提议通过重金收买或调离京城和秦府等手段,削弱秦王府的人才储备,从而削减李世民的势力。

  最后,他敦促李建成要果断行动,先下手为强,以确保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占据先机。

  简而言之,

  魏征实际上就是在劝说李建成,尽早除掉李世民这个潜在的巨大威胁。

  然而,遗憾的是,李建成并未采纳这一建议,

  他的犹豫不决和缺乏行动力最终使他失去了先机,

  被李世民抢占了优势。”

  看到这儿,唐太宗李世民心有余悸的喃喃自语道:

  “老魏确实是个难缠的对手。

  但凡当初大哥能稍微果断一点,

  我恐怕就真的等不到玄武门之变的那一刻了。”

  长孙氏听到这里,

  轻轻的握住了李世民的手,柔声安慰道:

  “所以二哥,你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呀!

  而且现在魏征成了您手下重臣,您一定要善待他才是。”

  “那是自然!”李世民莞尔一笑,回道。

  视频继续播放,

  “最终,命运叕一次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魏征的所有谋划,最后还是输给了一场玄武门事变。

  玄武门事变中,

  李建成、李元吉被杀,

  李世民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并成功登基称帝。

  李建成离世后,

  作为太子属官的魏征自然面临清算,于是第一时间被抓了起来。”

  “李世民见到魏征后,当场便责问道:‘你为何要离间我家兄弟的关系?’

  谁知魏征却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的回道:‘先太子如果早听我的,哪有今天?”

  言下之意便是:当初太子若是采纳了我的意见,哪里还有你现在的李世民?

  在场的人都被魏征的言语吓得直冒冷汗。

  唯独李世民面露喜色,因为这正是他所期待的回答。

  东宫与秦王的争斗,

  本质上并无是非之分,

  也无关道德评判,

  只是一个谁先下手,谁就笑到最后的问题。

  从成王败寇的角度来看,

  魏征的立场和态度非常明确,

  无非就是各为其主而已。

  魏征的果断和狠辣,恰恰证明了他对李建成的忠诚和投入。

  对于这种竭忠尽智、眼光独到且能力出众的人才,李世民自然是非常喜爱的。”

  “按照常理来讲,李世民应该会杀掉魏征泄愤才是。

  但最终李世民在处理魏征的问题时,展现出了极大的宽容与远见。

  因为李世民很清楚,魏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而且他此时也正需要有一个有分量的人来树立榜样,

  这样,他李世民才好拉拢原属于太子一系的官员,

  并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皇位!”

  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但这也只有李世民这样的胸怀广阔的君主,

  才能一手打开这样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