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大唐明珠狄仁杰-《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张居正本人在看过视频后,

  心中顿时升起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

  他这一路走来,身边阿谀奉承的人不少,敌人、仇家还更多,真正的朋友却没有。

  他又看了万历帝等人一眼,随后叹息一声道:“后世能与某一个较为公断的评价,某便可以瞑目了……”

  朱元璋在看过了对张居正的盘点视频后,

  沉思良久,自言自语道:

  “贪污、揽权、独霸朝纲……

  此人若生在咱这个年代,恐怕难以活过本期视频。”

  旁边的马皇后闻言,也忍不住点头同意了朱元璋的话。

  的确,以朱元璋对贪官、权臣的痛恨,

  如果张居正在洪武年间像他在万历朝那样行事,

  掉脑袋怕都是轻的,

  最可能的,还是株连九族。

  但不论张居正的人品如何,

  他的改革和力主推出的“考成法”、“一条鞭法”,

  都是利国利民,帮助大明江山繁荣富强的好政策。

  ……

  张居正的视频播放完毕后,

  接下来便轮到下一位排名第八的名相了。

  视频画面由明到暗,再由暗至明,

  随后,

  画面中央便多了一个身着唐代官服,袍袖飘飘,头戴乌纱帽,颔下长须飘飘,显得既庄重又深沉的中年人。

  他的眉宇间透露着睿智与决断,

  双眼目光如炬,

  仿佛能洞察一切表象背后的真相。

  随后,画面一闪,

  这个中年人出现在了一幅凶案现场。

  复杂的案情,被他一顿抽丝剥茧,很快便显现出了线索,最终揭示出案件的真相。

  接着,画面再一闪,

  这位中年人,在面对女帝的误解和责难时,却依然梗着脖子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看到这儿,

  武则天和狄仁杰忍不住同时笑了起来。

  武则天向狄仁杰问道:“狄国老,你跟朕使性子的时候,还真是有几分油盐不进的倔强劲呢。”

  狄仁杰躬身回道:“回陛下,老臣只是坚持老臣认为对的事情。”

  “哈哈哈哈!”

  两幅画面过后,

  定格在狄仁杰晚年时富态且慈祥的画像前,

  随后,画像身边出现了狄仁杰本人作的一首诗,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

  羽仗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武则天细细品过这首诗后,忍不住叹息一声道:“国老,你还是想归隐山林吗?”

  狄仁杰见自己的心思被苏治戳破,

  于是干脆的承认道:“还请陛下恩准!”

  “不准!”

  “……”

  ……

  在另一个时空里,

  71岁的狄仁杰病逝,

  正在朝会的武则天,陡然听到这个噩耗,整个人都愣住了。

  她手中的物件,无意识的掉落在地,都没有惊醒呆愣的她。

  只见武则天的嘴角,微微动了几下,声音几乎听不见。

  片刻之后,

  武则天竟然当着朝中无数文武的面,无声痛哭起来,

  并喃喃自语道:“朝堂空矣,朝堂空矣……”

  只有痛到歇斯底里的人,

  才知道最大的悲伤,是哭都哭不出声音的。

  狄仁杰的死,不止让她失去了一条臂膀,更是让她痛失了一位挚友!

  就在武则天宣布罢朝三日,

  举国哀悼国老狄仁杰的时候,

  上官婉儿突然闯进朝堂,向武则天喊道:

  “陛下!天现异象!国老虽死,但灵魂不散!!!”

  不仅是武则天,其他大臣全都把双眼瞪得老大。

  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像是在说“你特么逗我呢?”

  武则天平时虽然信佛,但她也不太相信人死,灵魂还能不散的。

  那岂不是变成鬼了么?

  “带路,朕要去看看!”

  不过武则天还是决定亲自去看看,

  她想看看,

  这天降异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卧槽?!”

  一出宫殿大门,武则天就被天空中光幕吓了一跳。

  随后上官婉儿指着一道金色光柱,说道:“陛下,金光笼罩在狄国老的尸身上,他的灵魂,就在光柱里!”

  武则天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然后说道:“快!去看看!”

  就在这时,

  苏治的声音,从天空中的光幕里,缓缓传了出来,

  【历史十大名相第八位:大唐明珠,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他不是射手,而是唐代着名政治家、军事将领,

  被誉为华夏古代司法制度的创始人之一。

  他曾任唐高宗时期的重要官员,

  并历经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三朝,

  先后担任过左补阙、右神策府录事参军、工部侍郎、京兆尹等职务。

  狄仁杰两次拜相,深受信任。

  辅佐武则天矫正时弊、安抚民生,

  举贤任能、严肃法纪,

  匡复唐室,政绩卓着。”

  武则天:“???”

  “唐太宗贞观四年,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

  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

  狄仁杰少年时代便敏而好问,一心向学。

  后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

  李世民看到这儿,顿时兴奋无比的说道:

  “哈!再过两年狄仁杰就出生了!朕定要好好培养他!”

  旁边的大臣们,顿时都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

  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

  阎立本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而且还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

  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于是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这个职位让狄仁杰有了展现自己的舞台,

  也让他开始了解和学习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

  为他未来的政治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高宗仪凤元年(676年),

  狄仁杰被擢升为大理丞,执掌刑狱大权。

  他处理案件公正果断,办事效率极高,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

  他便处理了一万七千多人的案子,

  而且全都公正合理又合法,无一例冤假错案!

  笼统的介绍,可能不怎么直观。

  那我们就来通过两个具体案例,一窥狄公风采。”

  “某日,

  两位官吏不慎砍伐了唐太宗昭陵上的一棵柏树。

  狄仁杰在审查后,决定对二人予以免官的处罚。

  但高宗得知此事后,却坚持要将二人处死。

  面对高宗的盛怒,狄仁杰毫不畏惧,坚持自己的立场。

  高宗怒道:‘他们令我背上了不孝的罪名,非杀不可!’

  狄仁杰则冷静回应:‘若因误砍一棵柏树而诛杀两位大臣,后世将会如何看待皇上您的这一行为呢?’

  唐高宗听罢,深感狄仁杰所言在理。

  于是同意了他的处理意见,将两名官吏免官并流放至岭南。

  正是在这件事上,高宗看到了狄仁杰的胆识与智慧。

  不久后,

  唐高宗便提拔狄仁杰为侍御史,

  赋予他监督各级官吏的职责。

  在侍御史任期内,

  狄仁杰恪尽职守,不惧权贵,对所有违法者一视同仁,

  无论其地位高低,均不予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