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闻言却微微欠身,温言提醒:“主公慎言,淮阴侯结局凄惨,此话不吉。”
“啊,是极是极......”曹操赶忙改口,“不过比拟其才而已。”
......
邺城内外,熙攘繁华。护城河引黄河支流,官署楼阁拔地而起,远远望去气势恢宏。扩建的工地尘土飞扬,金秋为整座城池披上灿烂外衣。
城外农田阡陌纵横,农人正筹备秋收。河畔军营旌旗猎猎,官道上商旅络绎不绝。水利畅通,百业兴旺,处处透着盛世气象。
山丘之上,橘裙女子迎风而立。她将青丝别至耳后,凝望着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致,眸中泛起欣慰的波澜。
“此地虽不及许昌富庶,却更显开阔气象。假以时日,必成锦绣之城。”
“ ** ,我们辞官来投,若许君侯拒之门外......”
随行侍女满脸忧色。主仆二人在许昌三载,深知其中艰辛。多少士族子弟觊觎蔡邕遗藏的四千卷典籍,屡次登门求亲。河东卫氏更是锲而不舍,却始终未能打动这位才女。
她心中早有牵挂,不愿委身权贵。这些年来靠着微薄俸禄度日,虽数次献策立功,终究困于女儿之身,只能埋首典籍编纂。
如今毅然辞官北上,只盼能效力于许衡帐下。若得赏识,或许终能完成夙愿——将父亲毕生珍藏托付良人。
这是一笔富可敌国的财富。
那四千余册典籍,凝结着父亲毕生的心血,囊括了从东周至今大多数的经典学说与策论。
无论是文人雅士、商贾之流,还是各路诸侯,无不为之倾倒。
\"他定会收下的。\"
蔡琰轻瞥了扫俗一眼,\"他开放宫中藏书,本就是为了招揽寒门与布衣出身的士人...\"
\"这些典籍对世家大族并无太大吸引力,毕竟我们本就藏书丰厚。这些地方志异、风物见闻之类的记录,对钻研经传之学并无裨益。\"
\"但寒门子弟平生素来难得一见藏书,如今许衡开办学校,他们自然愿意投效。只是他还缺一个能服众的名头。\"
\"许君侯,出身布衣。\"
\"他麾下的郭令君,出自寒门。\"
\"唯一能令人敬重的,只有那位贾军师。如今我来了,陈长文也来了,便有两家为其背书。即便我不来,也会有其他人来。\"
\"原来如此...\"
扫俗虽不明就里,却明白了一个道理:许衡要在邺城立足,光靠兵强马壮、商路繁荣远远不够。
他还需要这四千册典籍。
**的到来,恰逢其时。
其实自蔡邕在洛阳狱中遇害后,蔡琰带出的典籍已不足四千册。
当年颠沛流离逃往当时最安定的兖州途中,她遗失了一千余册。所幸那些内容她都铭记于心。
如今她正在默写残存的部分,若有需要随时可以重新编纂。
蔡琰自幼过目不忘,这些年来潜心书海,总算为这些典籍寻得归宿。
与婢女说完这番话,她心底却泛起涟漪。
因与许衡鲜少接触,初到许都那些年,听闻许都的繁荣皆系许衡一人之功。
天子东归时,也是他亲自迎驾。
心生仰慕却始终缘悭一面——许衡不是在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
如今他坐镇邺城,终得相见良机。
......
城内。
许衡将学堂设在了官衙旁的一处大宅院,此地原本是内城空置的府邸。
袁绍迁都时已将居民尽数带走,如今正好用来办学,渐渐聚集了不少求学者。
自徐州、兖州、颍川乃至冀州前来投奔的人络绎不绝,都是冲着许衡的名声而来。
此刻正堂里,朗朗书声隐约可闻。那些典籍多半由钟繇亲笔誊写,他那自成一家、飘逸雄浑的钟体书法,自然备受推崇。
郭嘉上前禀报:\"主公,蔡邕之女蔡琰与长文先生都到了。另有一位挚友慕名前来,想拜见主公。\"
\"何人?\"
郭嘉稍作迟疑:\"可还记得我那位双目几近失明的母亲?\"
\"自然记得。\"
\"她的亲生骨肉归来了。\"
许衡霍然起身,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徐元直。\"
郭嘉愕然:\"主公竟知此人?\"
\"早有耳闻!速速带路,定要与他畅饮一番,倒要见识他那传闻中的高超剑术!\"
【隔壁书院里,众人正在研读典籍、临摹碑帖。
僻静厢房中,一名男子正盘膝品茗。郭嘉特意将他安置在此处。
但见此人身材精瘦,白衣广袖遮住了结实的手腕,束起的发丝垂落几缕在清瘦的面颊旁,只留着整齐的山羊胡与髭须。多年的游侠生涯,让他听到急促脚步声时立即按住剑柄——这是刀尖舔血养成的本能。
门扉洞开,郭嘉快步进来拉住他的手腕:\"主公即刻要见你!\"
\"哪位主公?\"
这位正是归来的游侠——徐庶。
\"军师,主公真的肯见我!?\"
\"确实,我也觉得奇怪。\"
郭嘉原是暗中带他回府探望高堂。
当年徐庶犯下命案远走他乡,将老母托付于郭嘉照料。郭嘉一诺千金,从未怠慢。
侍奉徐母如同生母,即便出征在外也安排婢女照料起居,派亲兵日夜守护。每逢得些珍馐美味,必先孝敬老人,自己从不独享。
除却随侍许衡之时,归家必向徐母请安,聆听教诲。纵使老人絮叨,也从未显露不耐。
而徐庶当年背负的命案,不知是否还有人追究,故而一直隐居避世。
他未投效任何诸侯,一则尚未看清何人能成霸业,二则因早年习武游历后,现下专心研习经典。访名师结益友,自觉学问未成。
此次前来,本无意面见许衡。
谁知此刻,许衡竟要召见!
\"他怎知我来此?\"
徐庶满脸困惑,被郭嘉拽着前行时急切追问。若不弄清缘由,恐怕面见时会被问得狼狈不堪。
\"我也不知,从未提及。\"
郭嘉面色冷峻,手上力道颇大。这些年被许衡逼着习武,虽只是套来历不明的五禽戏,气力却增长不少。
徐庶若不挣脱,能感受到其力道。
较之从前足增强倍余。
\"你既从未提起,他又是何时知晓我这个人?\"
郭嘉沉声道:\"确实从未说过,明白么?\"
徐庶不再追问。郭奉孝虽闲居在家,但当年结交众多豪杰志士,素有言出必践之名。
\"这就蹊跷了......\"
徐庶不由加快脚步,二人穿过偏院往衙署行去。途经宽阔的校场时,徐庶惊讶地环顾四周。
(
举目环视间,整座雄伟的府邸广场一览无余。这哪是寻常官署?分明是诸侯王城的规制。
昔日洛阳皇城的格局,竟在此处重现。
龙骑军戍卫森严,俨然宫廷禁军的做派,简直是把执金吾的权柄搬到了自家封地。当年袁绍在邺城修筑的宫殿,如今被许衡接手后,更添几分 ** 气象。
恍若天命所钟。
周遭侍卫皆精锐悍勇,神色凛然,一身杀伐之气扑面而来,令人喘不过气。
徐庶不动声色压下心绪,随郭嘉快步踏上石阶。
转眼已至正殿,只见许衡高坐主位,正目光灼灼望向殿门。
二人脱履疾趋而入,执礼而拜。
徐庶抬眼细看,却是一怔。
这与预想中的许衡截然不同。
他原以为这位君侯该是西凉悍将般的凶悍模样,不料眼前人竟一派儒生风范。
温润如玉,笑意清朗。
\"颍川徐元直,拜见君侯。\"
许衡忽然起身小跑下来,盯着徐庶看了半晌,冷不丁道:\"你杀了人就跑,让我的军师替你赡养老母这么多年?\"
徐庶顿时语塞。
\"确是如此。\"最终只能坦然承认。
\"此事我早已知晓。\"许衡直截了当,\"你那桩命案,我赴任颍川时就在积压文牍里见着了。如今案底已销,你可知我这宿卫中也有个 ** 在逃的蠢货?\"
典韦:\"......\"
主公您这是点我呢?!
混账。
徐庶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来时的路上,他还在思索该如何与这位君侯对谈。此人从布衣之身累功至高位,功勋声望世所罕见。
原本以为该是傲慢之人。
不料竟如此平易近人。
\"学生回来了。\"
\"嗯。\"许衡抬手轻拍他肩头,\"若非开放寒门阅览典籍的政令,你也不会生出探望母亲的念头。\"
这倒是意外收获。
许衡心知肚明\"许不走空\"这句戏言的深意。每次决断总能收获意外之喜,对他来说并非坏事。
当年招揽郭嘉时,他就料到徐庶迟早也会归于帐下。
只是没料到会这般突然。
\"既然回来,母亲便由你亲自照料。\"
许衡又拍了拍他的肩膀。
徐庶怔在原地。
\"君侯这是......\"
郭嘉当即躬身长揖:\"谢君侯大恩!\"
他转头与徐庶对视,后者立刻会意。
\"留作幕僚,参议军务,暂为门客。他日可举荐为朝廷命官。\"
\"即便不举荐亦无妨!\"
徐庶展颜笑道:\"救母之恩,消罪之德,如同重生。徐庶必竭诚效命,绝无他念。\"
\"长文到何处了?\"许衡问道。
\"将至邺城。同行的还有蔡邕之女蔡琰,这些人都由我等负责安置。内城宅院尚有空余。\"
\"袁绍断不会料到,他眼中空荡荡的邺城,如今正聚集天下俊杰。\"许衡心中自有衡量,哪些是真正可造之材,他比谁都清楚。
来投者中,单是徐庶与陈群已远超预期。
\"此外,司马氏与杨氏的子弟也愿来邺城。\"
\"司马家?来者何人?\"
郭嘉轻叹道:\"消息出自暗桩,龙骑营已派人接应,料想片刻便至,君侯且安排一场隆重庆典,如此方能令士林众人开怀。\"
\"妙!\"
许衡眼中闪过喜色。
谁曾想他随手布下的棋局,竟搅动九州风云。
将秘藏典籍公诸于世——
这举措定会令世家大族如坐针毡,却使寒门学子欢欣鼓舞。两派相争之势已成沸鼎之势。
如今各地士子纷纷奔赴邺城,唯恐错过这场盛事。
......
幽州境内。
经半月鏖战,袁军终将易京城下泥土尽数掏空。这最后三丈地道,是以千百悍卒性命填就。
当掘地大军破土而出,城内守军顷刻溃散。公孙瓒见大势已去,先戮妻妾,再诛心腹,最后 ** 焚楼。熊熊烈焰中,这位北地枭雄带着不甘跃入火海,从此退出逐鹿之局。
黎明时分。
袁绍踩着余烬踏入焦土,放眼再无敌手。
遍地降卒叩首——即便最忠心的将士,在主公自绝后也放下了兵刃。
随着易京陷落,公孙瓒余部与黑山贼众皆作鸟兽散。
袁绍横剑而立,睥睨四顾,傲色溢于眉宇之间。
当即传令三军:\"即刻接管幽州全境, ** 行赏!其余将士随我班师清河。北疆战事已了,烦请诸将代为安抚各地。\"
\"本帅要亲镇冀州,叫那曹阿瞒夜不能寐!\"
郭图疾步上前谄笑:\"主公横扫幽州,公孙瓒授首。此捷报传回,怕是要让曹操寝食难安了。\"
“啊,是极是极......”曹操赶忙改口,“不过比拟其才而已。”
......
邺城内外,熙攘繁华。护城河引黄河支流,官署楼阁拔地而起,远远望去气势恢宏。扩建的工地尘土飞扬,金秋为整座城池披上灿烂外衣。
城外农田阡陌纵横,农人正筹备秋收。河畔军营旌旗猎猎,官道上商旅络绎不绝。水利畅通,百业兴旺,处处透着盛世气象。
山丘之上,橘裙女子迎风而立。她将青丝别至耳后,凝望着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致,眸中泛起欣慰的波澜。
“此地虽不及许昌富庶,却更显开阔气象。假以时日,必成锦绣之城。”
“ ** ,我们辞官来投,若许君侯拒之门外......”
随行侍女满脸忧色。主仆二人在许昌三载,深知其中艰辛。多少士族子弟觊觎蔡邕遗藏的四千卷典籍,屡次登门求亲。河东卫氏更是锲而不舍,却始终未能打动这位才女。
她心中早有牵挂,不愿委身权贵。这些年来靠着微薄俸禄度日,虽数次献策立功,终究困于女儿之身,只能埋首典籍编纂。
如今毅然辞官北上,只盼能效力于许衡帐下。若得赏识,或许终能完成夙愿——将父亲毕生珍藏托付良人。
这是一笔富可敌国的财富。
那四千余册典籍,凝结着父亲毕生的心血,囊括了从东周至今大多数的经典学说与策论。
无论是文人雅士、商贾之流,还是各路诸侯,无不为之倾倒。
\"他定会收下的。\"
蔡琰轻瞥了扫俗一眼,\"他开放宫中藏书,本就是为了招揽寒门与布衣出身的士人...\"
\"这些典籍对世家大族并无太大吸引力,毕竟我们本就藏书丰厚。这些地方志异、风物见闻之类的记录,对钻研经传之学并无裨益。\"
\"但寒门子弟平生素来难得一见藏书,如今许衡开办学校,他们自然愿意投效。只是他还缺一个能服众的名头。\"
\"许君侯,出身布衣。\"
\"他麾下的郭令君,出自寒门。\"
\"唯一能令人敬重的,只有那位贾军师。如今我来了,陈长文也来了,便有两家为其背书。即便我不来,也会有其他人来。\"
\"原来如此...\"
扫俗虽不明就里,却明白了一个道理:许衡要在邺城立足,光靠兵强马壮、商路繁荣远远不够。
他还需要这四千册典籍。
**的到来,恰逢其时。
其实自蔡邕在洛阳狱中遇害后,蔡琰带出的典籍已不足四千册。
当年颠沛流离逃往当时最安定的兖州途中,她遗失了一千余册。所幸那些内容她都铭记于心。
如今她正在默写残存的部分,若有需要随时可以重新编纂。
蔡琰自幼过目不忘,这些年来潜心书海,总算为这些典籍寻得归宿。
与婢女说完这番话,她心底却泛起涟漪。
因与许衡鲜少接触,初到许都那些年,听闻许都的繁荣皆系许衡一人之功。
天子东归时,也是他亲自迎驾。
心生仰慕却始终缘悭一面——许衡不是在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
如今他坐镇邺城,终得相见良机。
......
城内。
许衡将学堂设在了官衙旁的一处大宅院,此地原本是内城空置的府邸。
袁绍迁都时已将居民尽数带走,如今正好用来办学,渐渐聚集了不少求学者。
自徐州、兖州、颍川乃至冀州前来投奔的人络绎不绝,都是冲着许衡的名声而来。
此刻正堂里,朗朗书声隐约可闻。那些典籍多半由钟繇亲笔誊写,他那自成一家、飘逸雄浑的钟体书法,自然备受推崇。
郭嘉上前禀报:\"主公,蔡邕之女蔡琰与长文先生都到了。另有一位挚友慕名前来,想拜见主公。\"
\"何人?\"
郭嘉稍作迟疑:\"可还记得我那位双目几近失明的母亲?\"
\"自然记得。\"
\"她的亲生骨肉归来了。\"
许衡霍然起身,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徐元直。\"
郭嘉愕然:\"主公竟知此人?\"
\"早有耳闻!速速带路,定要与他畅饮一番,倒要见识他那传闻中的高超剑术!\"
【隔壁书院里,众人正在研读典籍、临摹碑帖。
僻静厢房中,一名男子正盘膝品茗。郭嘉特意将他安置在此处。
但见此人身材精瘦,白衣广袖遮住了结实的手腕,束起的发丝垂落几缕在清瘦的面颊旁,只留着整齐的山羊胡与髭须。多年的游侠生涯,让他听到急促脚步声时立即按住剑柄——这是刀尖舔血养成的本能。
门扉洞开,郭嘉快步进来拉住他的手腕:\"主公即刻要见你!\"
\"哪位主公?\"
这位正是归来的游侠——徐庶。
\"军师,主公真的肯见我!?\"
\"确实,我也觉得奇怪。\"
郭嘉原是暗中带他回府探望高堂。
当年徐庶犯下命案远走他乡,将老母托付于郭嘉照料。郭嘉一诺千金,从未怠慢。
侍奉徐母如同生母,即便出征在外也安排婢女照料起居,派亲兵日夜守护。每逢得些珍馐美味,必先孝敬老人,自己从不独享。
除却随侍许衡之时,归家必向徐母请安,聆听教诲。纵使老人絮叨,也从未显露不耐。
而徐庶当年背负的命案,不知是否还有人追究,故而一直隐居避世。
他未投效任何诸侯,一则尚未看清何人能成霸业,二则因早年习武游历后,现下专心研习经典。访名师结益友,自觉学问未成。
此次前来,本无意面见许衡。
谁知此刻,许衡竟要召见!
\"他怎知我来此?\"
徐庶满脸困惑,被郭嘉拽着前行时急切追问。若不弄清缘由,恐怕面见时会被问得狼狈不堪。
\"我也不知,从未提及。\"
郭嘉面色冷峻,手上力道颇大。这些年被许衡逼着习武,虽只是套来历不明的五禽戏,气力却增长不少。
徐庶若不挣脱,能感受到其力道。
较之从前足增强倍余。
\"你既从未提起,他又是何时知晓我这个人?\"
郭嘉沉声道:\"确实从未说过,明白么?\"
徐庶不再追问。郭奉孝虽闲居在家,但当年结交众多豪杰志士,素有言出必践之名。
\"这就蹊跷了......\"
徐庶不由加快脚步,二人穿过偏院往衙署行去。途经宽阔的校场时,徐庶惊讶地环顾四周。
(
举目环视间,整座雄伟的府邸广场一览无余。这哪是寻常官署?分明是诸侯王城的规制。
昔日洛阳皇城的格局,竟在此处重现。
龙骑军戍卫森严,俨然宫廷禁军的做派,简直是把执金吾的权柄搬到了自家封地。当年袁绍在邺城修筑的宫殿,如今被许衡接手后,更添几分 ** 气象。
恍若天命所钟。
周遭侍卫皆精锐悍勇,神色凛然,一身杀伐之气扑面而来,令人喘不过气。
徐庶不动声色压下心绪,随郭嘉快步踏上石阶。
转眼已至正殿,只见许衡高坐主位,正目光灼灼望向殿门。
二人脱履疾趋而入,执礼而拜。
徐庶抬眼细看,却是一怔。
这与预想中的许衡截然不同。
他原以为这位君侯该是西凉悍将般的凶悍模样,不料眼前人竟一派儒生风范。
温润如玉,笑意清朗。
\"颍川徐元直,拜见君侯。\"
许衡忽然起身小跑下来,盯着徐庶看了半晌,冷不丁道:\"你杀了人就跑,让我的军师替你赡养老母这么多年?\"
徐庶顿时语塞。
\"确是如此。\"最终只能坦然承认。
\"此事我早已知晓。\"许衡直截了当,\"你那桩命案,我赴任颍川时就在积压文牍里见着了。如今案底已销,你可知我这宿卫中也有个 ** 在逃的蠢货?\"
典韦:\"......\"
主公您这是点我呢?!
混账。
徐庶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来时的路上,他还在思索该如何与这位君侯对谈。此人从布衣之身累功至高位,功勋声望世所罕见。
原本以为该是傲慢之人。
不料竟如此平易近人。
\"学生回来了。\"
\"嗯。\"许衡抬手轻拍他肩头,\"若非开放寒门阅览典籍的政令,你也不会生出探望母亲的念头。\"
这倒是意外收获。
许衡心知肚明\"许不走空\"这句戏言的深意。每次决断总能收获意外之喜,对他来说并非坏事。
当年招揽郭嘉时,他就料到徐庶迟早也会归于帐下。
只是没料到会这般突然。
\"既然回来,母亲便由你亲自照料。\"
许衡又拍了拍他的肩膀。
徐庶怔在原地。
\"君侯这是......\"
郭嘉当即躬身长揖:\"谢君侯大恩!\"
他转头与徐庶对视,后者立刻会意。
\"留作幕僚,参议军务,暂为门客。他日可举荐为朝廷命官。\"
\"即便不举荐亦无妨!\"
徐庶展颜笑道:\"救母之恩,消罪之德,如同重生。徐庶必竭诚效命,绝无他念。\"
\"长文到何处了?\"许衡问道。
\"将至邺城。同行的还有蔡邕之女蔡琰,这些人都由我等负责安置。内城宅院尚有空余。\"
\"袁绍断不会料到,他眼中空荡荡的邺城,如今正聚集天下俊杰。\"许衡心中自有衡量,哪些是真正可造之材,他比谁都清楚。
来投者中,单是徐庶与陈群已远超预期。
\"此外,司马氏与杨氏的子弟也愿来邺城。\"
\"司马家?来者何人?\"
郭嘉轻叹道:\"消息出自暗桩,龙骑营已派人接应,料想片刻便至,君侯且安排一场隆重庆典,如此方能令士林众人开怀。\"
\"妙!\"
许衡眼中闪过喜色。
谁曾想他随手布下的棋局,竟搅动九州风云。
将秘藏典籍公诸于世——
这举措定会令世家大族如坐针毡,却使寒门学子欢欣鼓舞。两派相争之势已成沸鼎之势。
如今各地士子纷纷奔赴邺城,唯恐错过这场盛事。
......
幽州境内。
经半月鏖战,袁军终将易京城下泥土尽数掏空。这最后三丈地道,是以千百悍卒性命填就。
当掘地大军破土而出,城内守军顷刻溃散。公孙瓒见大势已去,先戮妻妾,再诛心腹,最后 ** 焚楼。熊熊烈焰中,这位北地枭雄带着不甘跃入火海,从此退出逐鹿之局。
黎明时分。
袁绍踩着余烬踏入焦土,放眼再无敌手。
遍地降卒叩首——即便最忠心的将士,在主公自绝后也放下了兵刃。
随着易京陷落,公孙瓒余部与黑山贼众皆作鸟兽散。
袁绍横剑而立,睥睨四顾,傲色溢于眉宇之间。
当即传令三军:\"即刻接管幽州全境, ** 行赏!其余将士随我班师清河。北疆战事已了,烦请诸将代为安抚各地。\"
\"本帅要亲镇冀州,叫那曹阿瞒夜不能寐!\"
郭图疾步上前谄笑:\"主公横扫幽州,公孙瓒授首。此捷报传回,怕是要让曹操寝食难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