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刘协端坐御案前,手中捧着颍川太守许衡的奏章。今年夏旱肆虐,颍川各乡县粮荒严重,郡内十余世家商贾联手官府开仓济民,救助灾民十万之众,甚至将余粮输送至关中,解了诸侯军中缺粮之困。
\"诸卿,\"天子目光扫过殿中文武,\"这位许太守去岁平定青徐百万黄巾,今又救民于水火。此番赈灾耗费军粮三万五千石,颍川各族捐助逾五万石。太仓存粮,可曾能拨补?\"
十四岁的少年天子已然显露不凡。当年董卓正是看中这份沉稳才智,才废刘辩而立刘协。此刻他心中明镜似的——许衡这般既能安邦又能济世的贤才,正是朝廷急需的栋梁。
年初西凉马腾、韩遂险些助他脱出樊笼,如今这位许太守,或许也能成为助力。
\"陛下明鉴,许衡虽确实施粥赈灾,但......\"郭汜与张济相视一眼,浓眉紧锁。他们至今难忘那个来兜售粮草的典韦,却一时语塞。
典韦率骑兵突袭军营,伪装成山贼烧毁粮草,随后又假意前来卖粮。这贼将行事作风与 ** 无异,活脱脱就是白波贼与黑山军的手法,令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根本就是一伙的。
那贼将身形魁梧异常,活似云中金刚,生得高大威猛,模样凶悍不好说话。
朝廷耗费大量金银财宝,连 ** 器物、车马服饰都拿去交换,才勉强换来三万石粮食。
何来三万五千石之说?
这道奏表简直厚颜 ** ,偏又无从查证,如今还敢来要粮,岂能答应?
但张济和郭汜无法当场反驳。
今日李傕也在朝堂之上。近来李傕与郭汜互相猜忌,嫌隙渐生。当初太仓粮草被侯文私开赈灾,其中大半都进了他自己的腰包。
这侯文正是李傕的亲信,若让李傕知道他们暗中囤粮,恐怕又要起 ** 。
刘协面带温和笑意,轻声问道:\"二位将军莫非认为不该嘉奖这位大汉忠臣?\"表面平静,实则心中发虚。
他虽能惩治不少朝臣,但对郭汜、李傕及其党羽却无可奈何。这些权臣把控朝政,只放出了些许行政职位,为的是维持地方政务运转。
郭汜脸色阴沉,冷声道:\"此等人有何可赏?即便真得民心,又率士族赈灾,也不该全数补偿。不如以长安歉收为由,拨六千石军粮了事。\"
几名文臣立即附和:\"如此甚好。\"试图劝说刘协打消念头。
一位瘦削老臣出列,躬身道:\"陛下若担心其不满,可再封亭侯之爵,食邑三百户。将许县附近某亭封予他,必能令其感恩戴德。\"
所谓食邑,就是将封地赋税赐予许衡,境内百姓皆为其封民。像这般分封一亭,通常就是亭侯爵位。当年关羽的汉寿亭侯听起来气派,实则不过是众多亭中的一个。
\"就这么办吧。\"刘协点头应允,深深看了眼面前老者。
此人名唤贾诩,正是他最忌惮的谋士之一。
董卓死后,王允执掌朝政。以王允的为人,短期内可稳定局势,日后或会逐步还政,但因其功绩卓着,仍将长期受重用。
不料数月间,李傕、郭汜收编董卓残部,突袭长安。王允遇害,都城再度陷落。后经查证,此计谋实为贾诩所献。
寥寥数语便翻覆天下局势,使李傕、郭汜从败军之将摇身变为当权者。贾诩手段高明,如今更受二人器重,位高权重。
朝堂上,刘协简短交代驻军换防事宜后,挥手止住欲发言的臣子。退朝后,少年天子暗自记下许衡之名——相较于各地割据诸侯,这位赈济灾民的官员显得尤为难得,需遣人详查。
春回大地时,许县开始各项建设,同时储备新粮。一份封爵诏书送至:\"闻卿剿贼有力,特封青亭侯,兼典农中郎将。\"诏书简练直白,全无后世那些繁复格式。
突如其来的封赏令许衡喜出望外。郭嘉郑重行礼道贺,指出:虽亭侯爵位不高,但得朝廷正式敕封,待乱世平息后将显其价值。当然,若无实力镇守,封号不过虚名。
\"陛下倒是慷慨,多给了六千石粮。\"许衡笑意盈盈。郭嘉却面露忧色:\"只是不知这恩典,究竟出自天子本意,还是李郭授意。\"
许衡坚毅的面容上露出笑意,霍然起身负手而立,沉声道:\"管他谁的主意。\"
\"既然天子这般仗义,咱们也得回敬一份大礼。\"
\"传令典韦,整军备战。\"
郭嘉闻言骤然变色,惊道:\"出兵?!\"
\"往何处出兵?\"
\"出兵?!我军现有新卒三千,总兵力万余,龙骑兵增补三百,另有宿卫死士千人。可这...可有军令在身?\"
郭嘉对军中建制了如指掌,但无令调兵实属大忌。
如今既无假节之权,虽为郡守可自主用兵,也需禀明主上,否则......
\"要那劳什子作甚?既放我出来做这封疆大吏,谁还管得了我许某人?\"
许衡咧嘴一笑,狂态毕露。
他心知肚明,今冬过后至来年春耕,必有一场恶战。
当初将治所定在许县,
不惜耗费兴建行宫,
等的便是此刻。
\"若能自长安救出天子,迎奉至许县。奉孝你想想,多少罪过都能一笔勾销?\"
许衡忽然凑近低语,\"奉孝可有良策?\"
郭嘉一时语塞。
这...难如登天......
长安周边驻有八万精兵,纵使我军倾巢而出,也需长途奔袭五百余里。光是行军便要半月,况乎劳师远征?
敌军以逸待劳,扼守各处关隘。即便只守不攻,也断难攻破。
这般攻城拔寨,非但徒劳无功,更恐遭人......此战实无胜算。
太难了。
郭嘉心中叫苦不迭。
当初为那一壶美酒、两箱黄金出山,这些时日深受许大人器重,倒也快意。
可每次谋划都这般凶险,他总觉得自己迟早要被累死。
\"君侯,此事断无可能......\"
郭嘉才舒展的眉头又紧锁起来。
许衡拍着他肩膀笑道:\"再想想办法。\"
想破头也无用啊!!!
他们若不自相残杀,我们岂能攻入长安这等重镇?
\"若我告知于你,李傕、郭汜今年必有一战。\"
\"届时张济将携天子出逃,最终必至洛阳。\"
许衡眼神微动,郭嘉闻言一怔。
\"君侯,可有蛛丝马迹为证?\"
\"自然!\"
许衡负手而立,神色依旧难测。
\"我能获此爵位,便是明证。\"
郭嘉双眉紧锁。
他实在参不透这其中关联。
封爵有何异常?
这与事态反常全然无关。
他转头望向夏侯恩,想看看这位持剑宿卫能否解惑。
夏侯恩肃然颔首,斩钉截铁道:\"君侯所言极是。\"
郭嘉:\"......\"
简直胡闹!
他无论说什么你都应和。
许衡轻拍郭嘉肩头,\"我所料之事,从无差错。眼下当务之急是布防洛阳,趁乱迎天子至许县。\"
\"其中关联你若想不通,便多思量。奉孝,以你之聪慧,终会明白。\"
\"好。\"
见许衡如此笃定,郭嘉也不再多疑。只是自负才思敏捷的他,始终参不透其中玄机。
实则并无关联。
许衡不过信口搪塞。
他早知后续发展,清楚天子必会出逃,届时众将、诸侯必将竞相争夺。
然各怀鬼胎之下,天子终会抵达洛阳。
这等预言说来无人会信。对郭嘉这等聪明人,解释越多,他越能找出破绽。
不如直接断言,任其自行揣摩。
终有一日,他自会理顺千头万绪。
......
当夜。
典韦率部启程。
六千精锐,三千新卒,千余死士,外加百名龙骑,自颍川取道山径,意图经荥阳进入司州。
荥阳守军兵力薄弱,若能趁机占据,应不会惊动敌军。
待大军抵达时,寒冬已过,春日渐暖,此路正适合分批运送粮草。
士卒皆着加厚冬衣,专为行军设计,确保无人因严寒染病。
相比其他诸侯,这支兵马装备精良,行军通畅,毫无贫瘠之困。
许衡所部还获准沿途劫掠,若粮草不足,可假扮盗匪,劫掠山中马队货物。
只需避免滥杀无辜即可。
待天下统一,百姓自会感激,谁会在意区区马队粮草损失?
许衡兵马就此出动,如此行动岂能完全隐匿?
即便陈群、夏侯恩守口如瓶,消息终将传至兖州。
……
数日后,曹操于衙署议事时,收到颍川来信。
阅毕朗声大笑。
“好!许逸风受封青亭侯,朝廷嘉奖其剿贼安民、赈济灾荒之功,实至名归!”
曹操欣然起身,持简步入武将队列,特意停在曹洪、曹纯面前。
他将书简递给曹纯,顺手整了整对方衣领,淡然道:“为将者当胸襟宽广、见识深远,不仅善统兵,更需怀仁德之心。”
“如此贤才方能得民心,如许逸风、刘玄德,治下百姓拥戴,城池固若金汤。”
“若未明其人施政之能,便不可妄议。更何况逸风才识超群,往日是你们错看了他。”
“今后切莫再生妒忌。许衡淡泊谦让,乃真君子,过往误会该化解了,诸位以为然否?”
曹操嗓音低沉,目光扫过,众曹氏将领皆默然垂首,无人敢辩。
此人已获长安天子册封爵位,更在颍川声名显赫,深得民心,日后募集兵马自非难事。
粮草积蓄亦当充裕。
单是许县便有近十万百姓,何况整个颍川郡。
此时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荀彧恰至门前,向曹操郑重行礼道:\"明公,许衡已将兵马调离颍川,往司州方向进发,直指荥阳。\"
顷刻间,厅内文武神色皆变,却又强自压抑。
曹操面颊微热。
须发陡然颤动。
又,又擅自行动?!
\"荒唐!!\"
\"他有何资格出兵荥阳?!\"曹操一时口误,怒视荀彧,大步上前夺过其手中简牍。
此信出自荀氏族人之手,非夏侯恩亦非陈群所书。
乃是荀氏获知许衡调兵后,立即传信于荀彧。
荀彧不敢耽搁,匆忙送来。
此乃荀氏与荀彧先前的约定。
此刻曹操心中如同吞了蝇虫,苦闷难当,恨不能立取许衡首级。
安分些时日可好?!
方才当众褒奖之语犹在耳畔,说得那般郑重其事,转眼就这般行事?!
擅自出兵所谓何事?!
\"如今颍川尚余多少守军?!\"
曹操厉声追问,荀彧立即正色答道:\"不足八千。\"
\"但许将军留有两百龙骑驻守颍川,皆为精锐之师。\"
\"再精锐也无用!颍川乃战略要地,我军辎重粮草皆在运往许县途中,此粮道驰道未来数月将源源不断输送物资,若有半点差池,定要他项上人头!\"
曹纯闻言暗自腹诽,此言已不知说过多少遍,最终还不是不了了之?
不过着实痛快。
\"诸卿,\"天子目光扫过殿中文武,\"这位许太守去岁平定青徐百万黄巾,今又救民于水火。此番赈灾耗费军粮三万五千石,颍川各族捐助逾五万石。太仓存粮,可曾能拨补?\"
十四岁的少年天子已然显露不凡。当年董卓正是看中这份沉稳才智,才废刘辩而立刘协。此刻他心中明镜似的——许衡这般既能安邦又能济世的贤才,正是朝廷急需的栋梁。
年初西凉马腾、韩遂险些助他脱出樊笼,如今这位许太守,或许也能成为助力。
\"陛下明鉴,许衡虽确实施粥赈灾,但......\"郭汜与张济相视一眼,浓眉紧锁。他们至今难忘那个来兜售粮草的典韦,却一时语塞。
典韦率骑兵突袭军营,伪装成山贼烧毁粮草,随后又假意前来卖粮。这贼将行事作风与 ** 无异,活脱脱就是白波贼与黑山军的手法,令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根本就是一伙的。
那贼将身形魁梧异常,活似云中金刚,生得高大威猛,模样凶悍不好说话。
朝廷耗费大量金银财宝,连 ** 器物、车马服饰都拿去交换,才勉强换来三万石粮食。
何来三万五千石之说?
这道奏表简直厚颜 ** ,偏又无从查证,如今还敢来要粮,岂能答应?
但张济和郭汜无法当场反驳。
今日李傕也在朝堂之上。近来李傕与郭汜互相猜忌,嫌隙渐生。当初太仓粮草被侯文私开赈灾,其中大半都进了他自己的腰包。
这侯文正是李傕的亲信,若让李傕知道他们暗中囤粮,恐怕又要起 ** 。
刘协面带温和笑意,轻声问道:\"二位将军莫非认为不该嘉奖这位大汉忠臣?\"表面平静,实则心中发虚。
他虽能惩治不少朝臣,但对郭汜、李傕及其党羽却无可奈何。这些权臣把控朝政,只放出了些许行政职位,为的是维持地方政务运转。
郭汜脸色阴沉,冷声道:\"此等人有何可赏?即便真得民心,又率士族赈灾,也不该全数补偿。不如以长安歉收为由,拨六千石军粮了事。\"
几名文臣立即附和:\"如此甚好。\"试图劝说刘协打消念头。
一位瘦削老臣出列,躬身道:\"陛下若担心其不满,可再封亭侯之爵,食邑三百户。将许县附近某亭封予他,必能令其感恩戴德。\"
所谓食邑,就是将封地赋税赐予许衡,境内百姓皆为其封民。像这般分封一亭,通常就是亭侯爵位。当年关羽的汉寿亭侯听起来气派,实则不过是众多亭中的一个。
\"就这么办吧。\"刘协点头应允,深深看了眼面前老者。
此人名唤贾诩,正是他最忌惮的谋士之一。
董卓死后,王允执掌朝政。以王允的为人,短期内可稳定局势,日后或会逐步还政,但因其功绩卓着,仍将长期受重用。
不料数月间,李傕、郭汜收编董卓残部,突袭长安。王允遇害,都城再度陷落。后经查证,此计谋实为贾诩所献。
寥寥数语便翻覆天下局势,使李傕、郭汜从败军之将摇身变为当权者。贾诩手段高明,如今更受二人器重,位高权重。
朝堂上,刘协简短交代驻军换防事宜后,挥手止住欲发言的臣子。退朝后,少年天子暗自记下许衡之名——相较于各地割据诸侯,这位赈济灾民的官员显得尤为难得,需遣人详查。
春回大地时,许县开始各项建设,同时储备新粮。一份封爵诏书送至:\"闻卿剿贼有力,特封青亭侯,兼典农中郎将。\"诏书简练直白,全无后世那些繁复格式。
突如其来的封赏令许衡喜出望外。郭嘉郑重行礼道贺,指出:虽亭侯爵位不高,但得朝廷正式敕封,待乱世平息后将显其价值。当然,若无实力镇守,封号不过虚名。
\"陛下倒是慷慨,多给了六千石粮。\"许衡笑意盈盈。郭嘉却面露忧色:\"只是不知这恩典,究竟出自天子本意,还是李郭授意。\"
许衡坚毅的面容上露出笑意,霍然起身负手而立,沉声道:\"管他谁的主意。\"
\"既然天子这般仗义,咱们也得回敬一份大礼。\"
\"传令典韦,整军备战。\"
郭嘉闻言骤然变色,惊道:\"出兵?!\"
\"往何处出兵?\"
\"出兵?!我军现有新卒三千,总兵力万余,龙骑兵增补三百,另有宿卫死士千人。可这...可有军令在身?\"
郭嘉对军中建制了如指掌,但无令调兵实属大忌。
如今既无假节之权,虽为郡守可自主用兵,也需禀明主上,否则......
\"要那劳什子作甚?既放我出来做这封疆大吏,谁还管得了我许某人?\"
许衡咧嘴一笑,狂态毕露。
他心知肚明,今冬过后至来年春耕,必有一场恶战。
当初将治所定在许县,
不惜耗费兴建行宫,
等的便是此刻。
\"若能自长安救出天子,迎奉至许县。奉孝你想想,多少罪过都能一笔勾销?\"
许衡忽然凑近低语,\"奉孝可有良策?\"
郭嘉一时语塞。
这...难如登天......
长安周边驻有八万精兵,纵使我军倾巢而出,也需长途奔袭五百余里。光是行军便要半月,况乎劳师远征?
敌军以逸待劳,扼守各处关隘。即便只守不攻,也断难攻破。
这般攻城拔寨,非但徒劳无功,更恐遭人......此战实无胜算。
太难了。
郭嘉心中叫苦不迭。
当初为那一壶美酒、两箱黄金出山,这些时日深受许大人器重,倒也快意。
可每次谋划都这般凶险,他总觉得自己迟早要被累死。
\"君侯,此事断无可能......\"
郭嘉才舒展的眉头又紧锁起来。
许衡拍着他肩膀笑道:\"再想想办法。\"
想破头也无用啊!!!
他们若不自相残杀,我们岂能攻入长安这等重镇?
\"若我告知于你,李傕、郭汜今年必有一战。\"
\"届时张济将携天子出逃,最终必至洛阳。\"
许衡眼神微动,郭嘉闻言一怔。
\"君侯,可有蛛丝马迹为证?\"
\"自然!\"
许衡负手而立,神色依旧难测。
\"我能获此爵位,便是明证。\"
郭嘉双眉紧锁。
他实在参不透这其中关联。
封爵有何异常?
这与事态反常全然无关。
他转头望向夏侯恩,想看看这位持剑宿卫能否解惑。
夏侯恩肃然颔首,斩钉截铁道:\"君侯所言极是。\"
郭嘉:\"......\"
简直胡闹!
他无论说什么你都应和。
许衡轻拍郭嘉肩头,\"我所料之事,从无差错。眼下当务之急是布防洛阳,趁乱迎天子至许县。\"
\"其中关联你若想不通,便多思量。奉孝,以你之聪慧,终会明白。\"
\"好。\"
见许衡如此笃定,郭嘉也不再多疑。只是自负才思敏捷的他,始终参不透其中玄机。
实则并无关联。
许衡不过信口搪塞。
他早知后续发展,清楚天子必会出逃,届时众将、诸侯必将竞相争夺。
然各怀鬼胎之下,天子终会抵达洛阳。
这等预言说来无人会信。对郭嘉这等聪明人,解释越多,他越能找出破绽。
不如直接断言,任其自行揣摩。
终有一日,他自会理顺千头万绪。
......
当夜。
典韦率部启程。
六千精锐,三千新卒,千余死士,外加百名龙骑,自颍川取道山径,意图经荥阳进入司州。
荥阳守军兵力薄弱,若能趁机占据,应不会惊动敌军。
待大军抵达时,寒冬已过,春日渐暖,此路正适合分批运送粮草。
士卒皆着加厚冬衣,专为行军设计,确保无人因严寒染病。
相比其他诸侯,这支兵马装备精良,行军通畅,毫无贫瘠之困。
许衡所部还获准沿途劫掠,若粮草不足,可假扮盗匪,劫掠山中马队货物。
只需避免滥杀无辜即可。
待天下统一,百姓自会感激,谁会在意区区马队粮草损失?
许衡兵马就此出动,如此行动岂能完全隐匿?
即便陈群、夏侯恩守口如瓶,消息终将传至兖州。
……
数日后,曹操于衙署议事时,收到颍川来信。
阅毕朗声大笑。
“好!许逸风受封青亭侯,朝廷嘉奖其剿贼安民、赈济灾荒之功,实至名归!”
曹操欣然起身,持简步入武将队列,特意停在曹洪、曹纯面前。
他将书简递给曹纯,顺手整了整对方衣领,淡然道:“为将者当胸襟宽广、见识深远,不仅善统兵,更需怀仁德之心。”
“如此贤才方能得民心,如许逸风、刘玄德,治下百姓拥戴,城池固若金汤。”
“若未明其人施政之能,便不可妄议。更何况逸风才识超群,往日是你们错看了他。”
“今后切莫再生妒忌。许衡淡泊谦让,乃真君子,过往误会该化解了,诸位以为然否?”
曹操嗓音低沉,目光扫过,众曹氏将领皆默然垂首,无人敢辩。
此人已获长安天子册封爵位,更在颍川声名显赫,深得民心,日后募集兵马自非难事。
粮草积蓄亦当充裕。
单是许县便有近十万百姓,何况整个颍川郡。
此时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荀彧恰至门前,向曹操郑重行礼道:\"明公,许衡已将兵马调离颍川,往司州方向进发,直指荥阳。\"
顷刻间,厅内文武神色皆变,却又强自压抑。
曹操面颊微热。
须发陡然颤动。
又,又擅自行动?!
\"荒唐!!\"
\"他有何资格出兵荥阳?!\"曹操一时口误,怒视荀彧,大步上前夺过其手中简牍。
此信出自荀氏族人之手,非夏侯恩亦非陈群所书。
乃是荀氏获知许衡调兵后,立即传信于荀彧。
荀彧不敢耽搁,匆忙送来。
此乃荀氏与荀彧先前的约定。
此刻曹操心中如同吞了蝇虫,苦闷难当,恨不能立取许衡首级。
安分些时日可好?!
方才当众褒奖之语犹在耳畔,说得那般郑重其事,转眼就这般行事?!
擅自出兵所谓何事?!
\"如今颍川尚余多少守军?!\"
曹操厉声追问,荀彧立即正色答道:\"不足八千。\"
\"但许将军留有两百龙骑驻守颍川,皆为精锐之师。\"
\"再精锐也无用!颍川乃战略要地,我军辎重粮草皆在运往许县途中,此粮道驰道未来数月将源源不断输送物资,若有半点差池,定要他项上人头!\"
曹纯闻言暗自腹诽,此言已不知说过多少遍,最终还不是不了了之?
不过着实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