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那个总打败仗、专给人送经验的孙十万,也有过人之处——射箭不咋地,射虎倒是在行。
许衡心想,要成大事就必须在战场上磨炼自己。不奢望能像张八百那样威震敌胆,但至少不能比孙十万差。
……
黑暗中的动静越来越大,浓雾后的身影随着马蹄声渐渐清晰。
突然几骑冲破迷雾闯入阳人街道,后方还有更多骑兵接踵而至!
是西凉铁骑!
随着这支劲旅杀入街道,漆黑的夜色中骤然响起西凉军的战吼。
\"风!风!风!\"
这正是古人冲锋陷阵时的杀伐之音!
西凉铁骑与京师八营一样,都是以精锐特长作为营号。
京师八营中的精锐弓兵射声营,其名寓意\"闻声而射\",实为夸张比拟,并非真能箭矢追音。
西凉铁骑的称谓同样如此,\"铁骑\"并非指人马皆披重甲,而是形容这些凉州骑兵悍勇如铁,战意灼灼。戈壁荒漠间,他们确能所向披靡,但在阳人城错综复杂的街巷中,冲锋之势难展,调转马头时更易陷入被动。
这正是孙坚坚守县城,避免与西凉军 ** 的要因。
今日西凉军显然有备而来。几番巷战后,他们已摸索出应对之策。先遣骑兵不再深入,而是如狼群般四散呼号,分头突进各街区。
\"风!风!风!\"
许衡断定西凉军必在集群冲锋中吃过孙坚的亏,否则不会如此分散行动。这些西北悍卒背后皆负木制标枪,枪头寒光闪烁。街边未熄的篝火,映照着他们饱经风沙的赤红面庞——这正是孙坚刻意保留的光源。
借着火光,黄忠瞥见敌军标枪,顿时色变,急拽许衡衣袖:\"公子当心!\"
\"风!风!风!\"
\"杀!\"
西凉骑兵骤然爆发震天吼声。许衡虽临敌经验不足,难察危机先兆,但有黄忠在侧,可保无虞。
黄忠拽住许衡衣襟,将他按在瓦檐边趴好,随即抄起手边的铁制盾牌。
藏身屋顶虽能占据地利,避与西凉骑兵正面交锋,却也有致命缺陷——一旦暴露方位,便如瓮中之鳖,进退维谷。
\"避!\"
西凉铁骑呼啸入巷,寒光闪烁的标枪脱手而出,在空中划出死亡抛物线。他们显然是久经沙场的老手,懂得采用抛射技法而非直击,让锋刃从天而降。
黄忠翻身仰卧,铁盾擎天。只听\"铛\" ** 响,一杆来势汹汹的标枪被盾面弹开。老人手腕翻飞间,又接连格开三记杀招。
但其他埋伏点就没这般幸运了。
有盾牌格挡不及的,有防护疏漏的,此起彼伏的哀嚎刺破夜幕。许衡攥紧拳头,指甲深陷掌心。他知道这些惨叫里,既有孙坚部曲,也有荆州同袍。
战争从来如此。
染血的历练让幸存战士脱胎换骨,这些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老兵,不仅能在后续征战中活得长久,更将成为新兵最好的磨刀石。
唯有经历生死淬炼,方能铸就铁血雄师,纵使战神转世亦不例外。
街巷另一侧,孙坚手中的铁盾划出凌厉弧线,将呼啸而来的标枪尽数击落。
当察觉到西凉骑军投掷频率放缓的瞬间,这位江东猛虎霍然跃起,角弓满月般的弓弦震颤声中,一支羽箭撕裂空气。
\"放箭!\"孙坚的怒吼压过万千铁骑,在县城上空炸响。伴随\"噗\"的入肉声,一名西凉骑兵应声坠马。
霎时间,埋伏在屋檐后的弓手群起响应,箭雨倾泻而下。
\"风!杀!\"
方才还寂静的阳人县北街,转瞬化作沸腾的熔炉。弓弦震颤声、马蹄轰鸣声、厮杀呐喊声在街巷间疯狂回荡。
月光与篝火交织的街道上,箭矢编织成死亡罗网。首当其冲的西凉骑兵如割麦般倒下,哀嚎声尚未落地,更多铁骑已从城外涌来。
这批增援骑兵不再投掷标枪,他们在疾驰中张弓搭箭,对屋顶暴露的弓手展开精准点射。
箭雨往来间,城外突然亮起刺目火光。又一支西凉锐卒手持马槊冲入县城,将燃烧的火把掷向屋舍墙角,更有烈焰直接飞上屋顶。
【
土房难以燃烧,但堆积在墙边的干草却成了最佳助燃物。
刺骨寒风中,火把陆续引燃了屋舍边缘的干草堆,零星火点飞速蔓延,最终化作一片火海,将原本昏暗的县城街道映照得如同白昼。
不仅西凉骑兵在冲锋,手持盾戟的步卒也涌入街巷,兵分两路向内突进,为骑兵分担了更多压力。
黄忠丢开铁盾,握紧黑弓。
“公子,该动手了!”许衡深吸一口气,从屋顶站起,架起彤弓。
……
当西凉军全面杀入街道时,埋伏的孙刘联军步卒同时现身,刀光剑影中,血战爆发。空荡的街巷瞬间挤满厮杀的身影,肉搏战在每一寸土地上展开。
许衡先前不解:为何让骑兵在狭窄的街巷中打头阵?这分明是步兵的主场。
但现实击碎了他的疑虑——骑兵即使在城池中,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冲阵优势。
文聘统领的荆州军以伍什为单位,依托拒马与屋舍稳扎稳打;而朱治麾下的孙坚军则截然不同。那些浑身是胆的悍卒挥舞环首刀,哪怕身中数刃也绝不后退,刀刀直取敌兵要害。
血色战场
孙氏勇卒踏着猩红的足迹,如钢铁洪流般向前推进,步步紧逼……
西凉步兵与孙坚军短兵相接时,竟在悍勇之气上略逊一筹。
然而孙坚麾下的猛士遭遇西凉铁骑时,同样陷入了苦战。
这正是西凉骑兵能率先突入街巷的关键——
在这片修罗场上,他们确实所向披靡。
\"咔嚓!\"
\"砰——\"
惨叫声中,西凉铁骑在长街上肆意冲杀。
奔腾的战马将拦路敌卒接连撞飞,但凡触及马身者,轻则筋断骨折,重则被后续铁蹄踏成肉泥。
有些士卒虽未当场毙命,却在跌倒瞬间遭马蹄践踏,转眼化作地上扭曲的血团……
骑兵们擎着丈八长槊疯狂突刺,无论敌我尽数贯穿。面对凉州骏马的冲击力与马上兵刃的双重威胁,步卒们纵使格挡得当,仍难免被恐怖冲击力透体而过。
即便受限于巷战地形,这支铁骑仍是县城中最凶悍的存在。
幸得街道宽度所限,孙坚军与荆州军尚能组织反击。
不似旷野可任意迂回,骑兵在此只能直线冲锋。
时有西凉骑兵被长戟挑 ** 下,或因战马腿断而栽倒尘埃,转瞬便被蜂拥而上的刀斧剁成肉酱……
血雾弥漫,刃影翻飞。借着屋舍火光,许衡目睹着一个个生命如何轻易消逝——或死于刀锋,或亡于撞击,或毙于流矢。
目力所及处,街面已铺满残肢碎肉,尤以联军士卒为甚。
许衡深吸一口腥热的空气。
要阻遏这支铁骑,终究要靠……
孙坚与黄忠带领弓箭部队抢占高地,成为对抗西凉骑兵的决定性力量。
这些位于战场侧翼的弓箭手们,正是瓦解西凉铁骑攻势的核心所在。
许衡拉满弓弦,锋利的箭尖锁定一名西凉骑兵......
箭如流星破空而出。
寒光划破那名骑兵的面颊,带起一道血痕,箭矢深深钉入地面。
\"啊——!\"受伤的骑兵发出怒吼,调转马头死死盯住屋顶的许衡。
奈何距离过远且许衡占据地利,他只能含恨撤离射程范围。
与此同时,黄忠的羽箭已洞穿另一条街巷的西凉骑士。
虽未转头,黄忠却知许衡方才失了准头。
\"审势、张弓、调息、缓放、专注,五诀缺一不可!\"黄忠的喝声如雷贯耳,\"连目标都未能锁定,谈何放箭!\"
许衡闭目凝神,摒除杂念。
审箭之要在于全神贯注,这是箭术根基。平日训练时,他在黄忠指导下已能稳定发挥,虽未衡至百发百中境界,却也初具火候。
正如黄忠评价:堪当大用。
然而训练场与真实战场的差距,犹如驾校与闹市般天壤之别。
街道上惨烈的厮杀声不断干扰着许衡的心神,方才那箭确实过于草率。
但许衡并未气馁,反手再取一箭。
他此来战场,正是为突破自身极限。
若已有黄忠、孙坚那般沙场定力,又何必亲赴前线磨砺?
这短板,必须跨越!
许衡深吸战火弥漫的空气,弓弦再开,锋镝直指新的目标。
强弓之道,凝神聚气,需专注自身与目标之方位,兼察风云流转。
绷弦之际,前肩下沉乃关键所在。
蓄力之法,近满弓时以背脊发力,双臂协调施为。
撒放之要,讲究劲力收发自如,身心浑然一体。
终末之刻,力竭神疲,尤须专注,方能续接后势。
此乃黄忠传授许衡的六字真言。
悟透此道,箭艺必衡化境。
看似繁复,实则与驾车口诀\"一踩二挂三转向\"同理,极易记诵。
\"中!\"
许衡默念要诀,弓弦震响,箭若流星。
破空之矢径直贯穿西凉骑兵咽喉,血花迸溅。
\"妙哉!\"黄忠喝彩,眼中精光闪动,\"公子且随老夫继续!\"
话音未落,老将弓开如月,又一名敌骑应声 ** 。其动作行云流水,几无瞄准,俨然已达\"听风辨位\"之境。
许衡望之生敬,再度拈箭搭弦......
首箭中的后,少年心志渐稳。先前的忐忑不安,随命中敌寇而消散泰半。然技艺仍有瑕疵,黄忠一面杀敌,一面间或点拨。
往常百日苦练,竟不如今朝战场片刻所得。所获非仅箭技,更是临阵之心境。
忽闻孙坚在远处屋舍上疾呼:
\"射其坐骑!\"
许衡闻言愕然。
黄忠略微一怔,随即露出恍然神情。
他瞄准一匹无主的西凉战马,挽弓放箭!
箭矢贯穿马首,那骏马扬蹄嘶鸣,掀起阵阵烟尘,轰然倒地。
\"为何要射杀这些良驹?\"许衡不解问道。
黄忠面露痛惜:\"孙将军与凉州军交战多时,想必看出这些战马能识途归营,故命我等射杀。\"
许衡顿时领悟。
上等战马不仅认主,更能寻路回巢。
马匹本是群居生灵。
它们能辨认主人,牢记栖息之地,亦能辨识所属军营,知晓哪些人马是同伴。
说到底,西凉战马已将凉州军视作族群,背上骑兵不过是族群中较亲密的伙伴。
有骑士驾驭,战马会听从指挥;若无人驾驭,它们自会返 ** 群——凉州军营。
孙坚部众无暇收服这些战马,若任其归营,来日必载着新主再成心腹大患。
对联军而言,西凉战马比骑兵更具射杀价值!
借着火光,许衡凝神细察,果然见到失去主人的战马在原地徘徊数圈后,纷纷调头朝城外奔去。
这些战马当真识途!
良驹价值连城,堪比当世珍宝,不仅需耗费重金,更要天时地利相合。若能缴获西凉战马自然大善,但若不能...
许衡暗叹:\"可惜!\"
当即张弓搭箭,瞄准一匹战马射去...
西凉军战力确实强悍,冲入街道后势如破竹,致使联军步卒伤亡不断。
许衡心想,要成大事就必须在战场上磨炼自己。不奢望能像张八百那样威震敌胆,但至少不能比孙十万差。
……
黑暗中的动静越来越大,浓雾后的身影随着马蹄声渐渐清晰。
突然几骑冲破迷雾闯入阳人街道,后方还有更多骑兵接踵而至!
是西凉铁骑!
随着这支劲旅杀入街道,漆黑的夜色中骤然响起西凉军的战吼。
\"风!风!风!\"
这正是古人冲锋陷阵时的杀伐之音!
西凉铁骑与京师八营一样,都是以精锐特长作为营号。
京师八营中的精锐弓兵射声营,其名寓意\"闻声而射\",实为夸张比拟,并非真能箭矢追音。
西凉铁骑的称谓同样如此,\"铁骑\"并非指人马皆披重甲,而是形容这些凉州骑兵悍勇如铁,战意灼灼。戈壁荒漠间,他们确能所向披靡,但在阳人城错综复杂的街巷中,冲锋之势难展,调转马头时更易陷入被动。
这正是孙坚坚守县城,避免与西凉军 ** 的要因。
今日西凉军显然有备而来。几番巷战后,他们已摸索出应对之策。先遣骑兵不再深入,而是如狼群般四散呼号,分头突进各街区。
\"风!风!风!\"
许衡断定西凉军必在集群冲锋中吃过孙坚的亏,否则不会如此分散行动。这些西北悍卒背后皆负木制标枪,枪头寒光闪烁。街边未熄的篝火,映照着他们饱经风沙的赤红面庞——这正是孙坚刻意保留的光源。
借着火光,黄忠瞥见敌军标枪,顿时色变,急拽许衡衣袖:\"公子当心!\"
\"风!风!风!\"
\"杀!\"
西凉骑兵骤然爆发震天吼声。许衡虽临敌经验不足,难察危机先兆,但有黄忠在侧,可保无虞。
黄忠拽住许衡衣襟,将他按在瓦檐边趴好,随即抄起手边的铁制盾牌。
藏身屋顶虽能占据地利,避与西凉骑兵正面交锋,却也有致命缺陷——一旦暴露方位,便如瓮中之鳖,进退维谷。
\"避!\"
西凉铁骑呼啸入巷,寒光闪烁的标枪脱手而出,在空中划出死亡抛物线。他们显然是久经沙场的老手,懂得采用抛射技法而非直击,让锋刃从天而降。
黄忠翻身仰卧,铁盾擎天。只听\"铛\" ** 响,一杆来势汹汹的标枪被盾面弹开。老人手腕翻飞间,又接连格开三记杀招。
但其他埋伏点就没这般幸运了。
有盾牌格挡不及的,有防护疏漏的,此起彼伏的哀嚎刺破夜幕。许衡攥紧拳头,指甲深陷掌心。他知道这些惨叫里,既有孙坚部曲,也有荆州同袍。
战争从来如此。
染血的历练让幸存战士脱胎换骨,这些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老兵,不仅能在后续征战中活得长久,更将成为新兵最好的磨刀石。
唯有经历生死淬炼,方能铸就铁血雄师,纵使战神转世亦不例外。
街巷另一侧,孙坚手中的铁盾划出凌厉弧线,将呼啸而来的标枪尽数击落。
当察觉到西凉骑军投掷频率放缓的瞬间,这位江东猛虎霍然跃起,角弓满月般的弓弦震颤声中,一支羽箭撕裂空气。
\"放箭!\"孙坚的怒吼压过万千铁骑,在县城上空炸响。伴随\"噗\"的入肉声,一名西凉骑兵应声坠马。
霎时间,埋伏在屋檐后的弓手群起响应,箭雨倾泻而下。
\"风!杀!\"
方才还寂静的阳人县北街,转瞬化作沸腾的熔炉。弓弦震颤声、马蹄轰鸣声、厮杀呐喊声在街巷间疯狂回荡。
月光与篝火交织的街道上,箭矢编织成死亡罗网。首当其冲的西凉骑兵如割麦般倒下,哀嚎声尚未落地,更多铁骑已从城外涌来。
这批增援骑兵不再投掷标枪,他们在疾驰中张弓搭箭,对屋顶暴露的弓手展开精准点射。
箭雨往来间,城外突然亮起刺目火光。又一支西凉锐卒手持马槊冲入县城,将燃烧的火把掷向屋舍墙角,更有烈焰直接飞上屋顶。
【
土房难以燃烧,但堆积在墙边的干草却成了最佳助燃物。
刺骨寒风中,火把陆续引燃了屋舍边缘的干草堆,零星火点飞速蔓延,最终化作一片火海,将原本昏暗的县城街道映照得如同白昼。
不仅西凉骑兵在冲锋,手持盾戟的步卒也涌入街巷,兵分两路向内突进,为骑兵分担了更多压力。
黄忠丢开铁盾,握紧黑弓。
“公子,该动手了!”许衡深吸一口气,从屋顶站起,架起彤弓。
……
当西凉军全面杀入街道时,埋伏的孙刘联军步卒同时现身,刀光剑影中,血战爆发。空荡的街巷瞬间挤满厮杀的身影,肉搏战在每一寸土地上展开。
许衡先前不解:为何让骑兵在狭窄的街巷中打头阵?这分明是步兵的主场。
但现实击碎了他的疑虑——骑兵即使在城池中,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冲阵优势。
文聘统领的荆州军以伍什为单位,依托拒马与屋舍稳扎稳打;而朱治麾下的孙坚军则截然不同。那些浑身是胆的悍卒挥舞环首刀,哪怕身中数刃也绝不后退,刀刀直取敌兵要害。
血色战场
孙氏勇卒踏着猩红的足迹,如钢铁洪流般向前推进,步步紧逼……
西凉步兵与孙坚军短兵相接时,竟在悍勇之气上略逊一筹。
然而孙坚麾下的猛士遭遇西凉铁骑时,同样陷入了苦战。
这正是西凉骑兵能率先突入街巷的关键——
在这片修罗场上,他们确实所向披靡。
\"咔嚓!\"
\"砰——\"
惨叫声中,西凉铁骑在长街上肆意冲杀。
奔腾的战马将拦路敌卒接连撞飞,但凡触及马身者,轻则筋断骨折,重则被后续铁蹄踏成肉泥。
有些士卒虽未当场毙命,却在跌倒瞬间遭马蹄践踏,转眼化作地上扭曲的血团……
骑兵们擎着丈八长槊疯狂突刺,无论敌我尽数贯穿。面对凉州骏马的冲击力与马上兵刃的双重威胁,步卒们纵使格挡得当,仍难免被恐怖冲击力透体而过。
即便受限于巷战地形,这支铁骑仍是县城中最凶悍的存在。
幸得街道宽度所限,孙坚军与荆州军尚能组织反击。
不似旷野可任意迂回,骑兵在此只能直线冲锋。
时有西凉骑兵被长戟挑 ** 下,或因战马腿断而栽倒尘埃,转瞬便被蜂拥而上的刀斧剁成肉酱……
血雾弥漫,刃影翻飞。借着屋舍火光,许衡目睹着一个个生命如何轻易消逝——或死于刀锋,或亡于撞击,或毙于流矢。
目力所及处,街面已铺满残肢碎肉,尤以联军士卒为甚。
许衡深吸一口腥热的空气。
要阻遏这支铁骑,终究要靠……
孙坚与黄忠带领弓箭部队抢占高地,成为对抗西凉骑兵的决定性力量。
这些位于战场侧翼的弓箭手们,正是瓦解西凉铁骑攻势的核心所在。
许衡拉满弓弦,锋利的箭尖锁定一名西凉骑兵......
箭如流星破空而出。
寒光划破那名骑兵的面颊,带起一道血痕,箭矢深深钉入地面。
\"啊——!\"受伤的骑兵发出怒吼,调转马头死死盯住屋顶的许衡。
奈何距离过远且许衡占据地利,他只能含恨撤离射程范围。
与此同时,黄忠的羽箭已洞穿另一条街巷的西凉骑士。
虽未转头,黄忠却知许衡方才失了准头。
\"审势、张弓、调息、缓放、专注,五诀缺一不可!\"黄忠的喝声如雷贯耳,\"连目标都未能锁定,谈何放箭!\"
许衡闭目凝神,摒除杂念。
审箭之要在于全神贯注,这是箭术根基。平日训练时,他在黄忠指导下已能稳定发挥,虽未衡至百发百中境界,却也初具火候。
正如黄忠评价:堪当大用。
然而训练场与真实战场的差距,犹如驾校与闹市般天壤之别。
街道上惨烈的厮杀声不断干扰着许衡的心神,方才那箭确实过于草率。
但许衡并未气馁,反手再取一箭。
他此来战场,正是为突破自身极限。
若已有黄忠、孙坚那般沙场定力,又何必亲赴前线磨砺?
这短板,必须跨越!
许衡深吸战火弥漫的空气,弓弦再开,锋镝直指新的目标。
强弓之道,凝神聚气,需专注自身与目标之方位,兼察风云流转。
绷弦之际,前肩下沉乃关键所在。
蓄力之法,近满弓时以背脊发力,双臂协调施为。
撒放之要,讲究劲力收发自如,身心浑然一体。
终末之刻,力竭神疲,尤须专注,方能续接后势。
此乃黄忠传授许衡的六字真言。
悟透此道,箭艺必衡化境。
看似繁复,实则与驾车口诀\"一踩二挂三转向\"同理,极易记诵。
\"中!\"
许衡默念要诀,弓弦震响,箭若流星。
破空之矢径直贯穿西凉骑兵咽喉,血花迸溅。
\"妙哉!\"黄忠喝彩,眼中精光闪动,\"公子且随老夫继续!\"
话音未落,老将弓开如月,又一名敌骑应声 ** 。其动作行云流水,几无瞄准,俨然已达\"听风辨位\"之境。
许衡望之生敬,再度拈箭搭弦......
首箭中的后,少年心志渐稳。先前的忐忑不安,随命中敌寇而消散泰半。然技艺仍有瑕疵,黄忠一面杀敌,一面间或点拨。
往常百日苦练,竟不如今朝战场片刻所得。所获非仅箭技,更是临阵之心境。
忽闻孙坚在远处屋舍上疾呼:
\"射其坐骑!\"
许衡闻言愕然。
黄忠略微一怔,随即露出恍然神情。
他瞄准一匹无主的西凉战马,挽弓放箭!
箭矢贯穿马首,那骏马扬蹄嘶鸣,掀起阵阵烟尘,轰然倒地。
\"为何要射杀这些良驹?\"许衡不解问道。
黄忠面露痛惜:\"孙将军与凉州军交战多时,想必看出这些战马能识途归营,故命我等射杀。\"
许衡顿时领悟。
上等战马不仅认主,更能寻路回巢。
马匹本是群居生灵。
它们能辨认主人,牢记栖息之地,亦能辨识所属军营,知晓哪些人马是同伴。
说到底,西凉战马已将凉州军视作族群,背上骑兵不过是族群中较亲密的伙伴。
有骑士驾驭,战马会听从指挥;若无人驾驭,它们自会返 ** 群——凉州军营。
孙坚部众无暇收服这些战马,若任其归营,来日必载着新主再成心腹大患。
对联军而言,西凉战马比骑兵更具射杀价值!
借着火光,许衡凝神细察,果然见到失去主人的战马在原地徘徊数圈后,纷纷调头朝城外奔去。
这些战马当真识途!
良驹价值连城,堪比当世珍宝,不仅需耗费重金,更要天时地利相合。若能缴获西凉战马自然大善,但若不能...
许衡暗叹:\"可惜!\"
当即张弓搭箭,瞄准一匹战马射去...
西凉军战力确实强悍,冲入街道后势如破竹,致使联军步卒伤亡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