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

  战斗激烈,贾诩甩出三张六加一对,却被赵云用三张八带对压制。不甘示弱的贾诩立即打出 ** 试图结束牌局。

  这时,一直报双的许衡笑着甩出王炸。

  \"又输了。\"

  \"主公真厉害!\"

  \"那当然,要是带赌注,非得让你们输得只剩裤衩。\"

  典韦眼巴巴地望着三人。其实他也想加入,但主公发明的扑克对典韦来说实在太复杂,至今都没完全弄懂规则。

  \"典韦将军想玩一局吗?\"贾诩放下牌,注意到典韦落寞的神情,主动邀请道:\"让将军来玩吧。\"

  典韦愣了一下,连忙推辞:\"不不,先生别管我,还是您玩吧。我还没搞懂规则,就不扫兴了。\"

  \"将军这是哪里话?\"贾诩摇着羽扇笑道:\"扑克简单有趣,没你想的那么复杂。来,我教你。\"

  在贾诩再三邀请下,典韦坐上了牌桌。贾诩站在旁边,耐心讲解规则。

  几轮下来,典韦终于掌握了玩法,从中体会到乐趣,憨笑道:\"好玩!扑克真有意思!\"

  但欢乐时光总是短暂。享受过后,就要面对棘手的问题。

  \"袁绍赶走许攸,让郭图当首席谋士,这仗不好打啊。\"贾诩见许衡漫不经心,忍不住问:\"车骑,是你找我商议,怎么反倒你最沉得住气?\"

  许衡往嘴里扔了颗蜜饯:\"我沉得住气?没有啊,心里慌得很。\"

  贾诩一时语塞,心想真不愧是你。

  都这时候了,还能说俏皮话。

  \"车骑,此战凶险异常。即便之前我们都占优势,也不能轻敌。袁绍必定倾巢而出,青州还会支援,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贾诩本在城中茶楼里悠闲品茶,谁料茶盏刚端起,典韦便匆匆找来,说是车骑许衡有请。贾诩心头一沉,以为是战前军务紧急,连忙放下茶水赶赴府邸。

  结果到了才发现——许衡正和赵云等着他斗地主。

  牌局散后,贾诩正色道:“车骑不必焦虑,袁绍纵使倾巢而出,我军仍有周旋余地。”

  许衡捏起果脯抛给他:“慌的是文和你吧?来,吃颗甜的定定神。”

  “车骑召我来就为凑牌局?”贾诩呛得直拍胸口,“我那上好的龙井才沏上啊!”

  “典韦不会玩嘛。”许衡耸肩,“再说,你何时见我打没把握的仗?”

  贾诩细想确是如此。正待追问,忽听许衡意味深长道:“记着,人一慌就容易变成袁绍。”

  “袁绍?此话怎讲?”

  “咳……当我没说。”

  …………

  烽烟骤起,袁绍大军终是压境而来。

  漳河军营,中军帐中。

  袁绍已换下往日装束,未至出征时辰却已披甲佩剑,肃然端坐于主位,整个人如出鞘利剑般锋芒内敛,威势逼人。

  帐下文武分列左右,左侧武将昂首挺立,右侧谋士垂袖而立。

  袁绍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众人面容——能立于此处者,皆乃其麾下精锐之士。

  \"好!气势如虹!\"

  出征在即,袁绍深知主君当激扬军心。这一声断喝不仅为提振三军士气,更是特意鼓舞立于武官队列中的文丑。

  那文丑静立列中,周身散发的凛然战意,已令周遭诸将黯然失色。袁绍观之,心中大悦——有此虎将随征,何愁战事不胜?

  \"启禀主公,三军整装完毕,随时可发兵讨曹。\"

  谋士队列中,郭图趋步出列,向主位上的袁绍拱手禀报。

  袁绍自案后缓缓起身,铁甲相撞发出沉闷声响。这位名震天下的雄主,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乱世中,本就是逐鹿中原最耀眼的诸侯之一。

  众人随袁绍踏出大帐。但见他龙骧虎步走在最前,身后文武众官肃然相随。袁绍立于三军阵前,目光掠过黑压压的兵阵,蓦然拔剑指天,声震四野:\"众将士听令!随我出征,诛灭曹贼!\"

  ………………

  曹军大营。

  战前的压抑气息在中军帐内凝滞不散。

  曹操于主座案几后端坐,不时变换姿势——面对袁绍数倍兵力压境,这位枭雄也难以保持镇定。

  帐下文武皆默然不语。最新军报显示,袁绍已率主力离开漳河营地直扑而来,此战伊始便已落人后手。

  \"唉!\"

  曹操连连叹息,愁容满面。

  此时谋士队列中走出一人,正是荀攸。他向主座拱手道:\"主公可是为袁绍大军压境而忧心?\"

  (

  曹操眉头紧锁,叹道:\"公达,如今局势确实令人忧心,实话相告,若与袁本初正面对抗,我军胜算实在渺茫......\"

  荀攸拱手进言:\"主公切莫长敌军威风。袁绍兵力虽数倍于我,战局确于我不利,但远未至绝境。\"

  莫非......已有了妙计?

  曹操身子微微后仰,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公达可是有了良策?\"

  荀攸从容道:\"主公明鉴,袁军虽众,然交战之地形崎岖不平。地势不利,袁军阵型必受掣肘。\"

  \"袁军布阵变化有限,同一时空下,其前线兵力亦受制约。\"

  \"我军只需在前线稳固防守,再遣轻骑游击,袭扰其中后军,使其兵力分散。\"

  \"如此筹划,未必不能一战。\"

  这番话令曹操转忧为喜:\"妙哉!公达真乃吾之肱股!\"

  许攸此时出列赞道:\"荀公高见,令人叹服!\"复向曹操行礼:\"不过......尚有一事未决。\"

  [许攸这一声\"孟德\"在主帐中显得尤为突兀。

  须知如今曹操已非当年曹家子弟,天下敢直呼其表的寥寥无几。纵是曹氏宗亲,或荀攸等元老重臣,皆尊称主公或丞相。

  更何况此战前紧要关头,满帐文武齐聚之时。

  帐内气氛骤然凝滞。座上曹操却笑意不改:\"子远但说无妨。\"

  许攸才学谋略皆属上乘,唯有一桩毛病——

  尚未得势,便先摆起架子来了。

  此刻的许攸并未察觉那暗流涌动的微妙变化,他满心只想着在此次对抗袁绍的战役中,自己将成为曹操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

  毕竟他曾在袁绍麾下效力,对袁绍及其帐下谋士的计策、武将的排兵布阵都了如指掌。

  正因如此,他深信自己将是这场战役的决定性人物。

  想到这点,许攸不由得更加挺直腰杆,刻意卖了个关子才缓缓开口:\"方才荀攸先生提出的分化之策确实精妙。\"

  \"抓住袁绍无法将主力尽数压上前线的弱点,只要顶住其攻势,再遣骑兵与其他兵种分左右两翼突袭即可。不过袁绍的后援青州军也不可小觑!\"

  \"以袁绍行事风格,恐怕早在漳河发兵前就已通知青州方面。若我所料不差,此刻青州应该已有动作。\"

  用兵之道博大精深,一场战役绝非简单的两军对垒、决一胜负那么简单。

  战争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调度与配合。袁绍既已从漳河出兵,那至少两天前开战的消息就该传到了青州,想必此刻青州方面也已准备就绪。

  提及青州,曹操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是啊,还有青州的袁谭。

  袁绍本就兵力占优,若正面交锋时袁谭再从后方夹击...想到这里,曹操顿觉头痛欲裂,只能在心中暗自期盼逸风那边一切顺利。

  关于青州袁谭之事,早在许攸来投那晚就曾商议过。为此曹操次日一早就去寻了许衡。

  最终议定的对策是:由曹操出资请臧霸出兵牵制袁谭,使其无法支援正面战场。

  \"曹仁!\"

  曹操很快收敛心神。无论局势如何,袁绍大军既已从漳河开拔前来,他必须全力应战。

  烽火连天处,军帐内人影幢幢。

  \"末将候命!\"

  曹仁虎步出列,甲胄铿锵作响,朝主座上的曹操抱拳领命。

  \"着你率中军据守要冲,借地势之利阻截袁本初先锋。\"曹操指尖敲击着案几,目光如炬。

  \"末将遵命!\"

  \"曹子和,夏侯元让。\"话音陡转。

  两员虎将同时踏出,铁靴在地面砸出闷响。\"末将在!\"

  \"元让领左路军迂回侧击,袭扰敌军辎重,与中军呈犄角之势。\"

  \"子和统右路骑兵穿插敌后,策应主力会战。\"

  \"末将定不辱命!\"曹纯的应答声格外洪亮,青铜面甲下双目赤红。自荥阳败绩以来,这是他重获主帅信任的首战。

  点将鼓余音未绝,曹操的目光已转向谋士队列。

  \"公达、子远随我亲临阵前。\"

  \"诺!\"

  ......

  暮色笼罩漳北荒原,袁军旌旗遮天蔽日。

  中军大帐忽被掀开,文武鱼贯而入。袁绍执青铜酒樽的手指微微一顿:\"曹阿瞒距此几何?\"

  \"五十里外扎营。\"斥候单膝跪报。

  白瓷盏在案上轻旋,袁绍嗤笑出声:\"这阉宦之后,倒学得几分光武遗风。\"帐外火把将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恰似黄河浊浪里沉浮的断戟。

  袁绍凝视谋士郭图,沉声问道:\"公则,明日决战部署,可有良策献上?\"

  郭图躬身禀道:\"主公明鉴。末将以为除正面强攻外,需派精兵截断曹军粮道。乌巢之失殷鉴不远,此番断不可重蹈覆辙。\"

  袁绍闻言抚掌称善:\"妙哉!曹阿瞒兵微将寡,粮秣匮乏。若断其粮道,无异于釜底抽薪。本初当先绝其粮草,再灭其生路!\"

  与此同时,许衡遣使送信后召集众将议事。

  \"诸位宽心。\"许衡镇定道,\"袁公路必不敢轻举妄动。荆益联军声势已成,他纵有歹心也需权衡利害。\"

  蒯越蹙眉提醒:\"袁术贪婪成性,恐借道之事需破财消灾。不知南郡准备...\"

  刘瑁忽然插话:\"贤侄准备孝敬多少粮饷?\"此言一出,益州诸将纷纷垂首。贾龙仰首观天,严颜等人面露窘色。

  蒯越暗自冷笑。刘三公子这手推诿之术,倒颇有令尊太常公当年周旋太学生的风范。

  \"世叔多虑。\"许衡淡然道,\"本将分文不费。\"

  袁术的性格怎会允许他人借道?

  许衡望向张允,询问道:\"张司马,鲁阳近日情况如何?\"

  张允立即答道:\"公子,我方探子传回消息,袁术已收到河北来信。您派遣的使者抵达鲁阳后,预计近日将返回。\"

  许衡心中了然——袁绍果然联络了袁术。

  若无意外,袁绍所谋之事定是拥立刘虞为帝。这位枭雄初起兵时便质疑少帝刘协的血统纯正性,意图分立东西两朝,以此抗衡董卓的政治优势。

  此计虽大逆不道,却显袁绍手段高明。相较董卓,其优势唯二:西凉军骁勇,且可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西凉军再强,终究后继乏力;而袁绍背后是绵延数百年的士族集团,资源取之不尽,兵员补之不绝。

  若能废除董卓所持天子,袁绍胜券在握。拥立刘虞为帝,可使董卓丧失政治资本。但此举将导致皇权 ** ,汉室威严扫地,届时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这对袁绍反而更有利。当刘氏声望尽失,何人能重聚士族之心?唯有四世三公的袁氏能担此任。即便出现护君联盟牵制,袁绍破局之策仍在于此——立刘虞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