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猛然回首怒视发问者。
简直欺人太甚!
......
许贡门客刺杀孙策之事传遍天下。江东却未生乱,周瑜率军在外坐镇,其弟孙权稳固后方。
不出数日,动荡局势便得以平定。
孙家确实不可小觑。
满门忠烈令人钦佩,更有众多江东豪杰誓死追随。
但此事反倒促使袁绍下定决心,战机不容延误。
其实各方仍在观望权衡。
曹操后方出人意料地稳固,若继续拖延,袁绍这边反而可能自乱阵脚。
毕竟冀州乃士族联合治理,众多世家大族在背后支持。若战事久拖不决......
势必不利。
恰在此时,许攸截获确切情报。
曹操的粮道确实经由东郡汇集至乌巢,再由乌巢源源不断运往前线。
邺城因此始终保有十万石以上军粮,足以支撑数月大战。
若是粮道畅通,军民皆无后顾之忧,邺城便成铜墙铁壁。袁绍想在今年攻下此城,难比登天。
若拖到寒冬时节,攻城更是难上加难。
邺城外,谋士许攸献上奇策。他拱手道:\"主公,可令刘备、颜良率精兵强攻乌巢,夜袭曹军粮仓。我军主力则围攻邺城,使曹贼首尾难顾。\"
袁绍拍案而起:\"甚妙!朕要让邺城重蹈易京覆辙!\"
许攸闻言大喜:\"主公英明!如此曹操纵有许衡相助,亦难逃败亡之局。\"
\"传令三军,此战定要一雪前耻!\"袁绍振袖高呼。
与此同时,许衡营中三千工匠正日夜赶工。根据新式图纸改良的连弩已初具规模。这批新式武器可连续发射十支箭矢,威力惊人。
来自许都的工匠们仅用十日便完成集结。他们精心打造的连弩最先装备龙骑兵,使这支精锐如虎添翼。因其威力巨大,被命名为\"元戎弩\",又称\"龙骑十连弩\"。
试验场上,一连串破空声骤然响起。弩箭穿透远处披甲木人,精铁打造的铠甲竟被轻易洞穿。若在战场使用,仅需一轮齐射便可重创敌军。
郭嘉与贾诩目睹此景,不禁为这新式武器啧啧称奇。经过改良后,连弩体积缩小,便于单兵携带。其精巧的机械构造堪称巧夺天工。
许衡负手立于庭院,询问身旁将领:\"短日内可产出多少?\"
\"约三千具。\"将领答道,\"漳水沿岸木材采集不易,加之能工巧匠有限,精细部件的雕刻颇费工夫。\"
\"时间打磨方能成就精品。\"
贾诩言罢,许衡眼中闪过兴味。多数匠人难出细活,这般讲究慢工者,必是其中佼佼。各行皆有专精,许衡实则不通此道——当初他所绘元戎弩图,不过是个粗浅雏形。
真正成型的图纸,是匠人们耗时整年反复琢磨而成。先前的曲辕犁等物亦如是,皆需经年累月推敲打磨。
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许衡仅知晓些原理,而古人智慧非凡。他们能顺着许衡所思,将构想逐渐完善。
终成今日革新之作。
贾诩略作思忖,拱手道:\"姓蒲名风......其族世代为匠,因黄巾之乱沿黄河南逃,最后流落至兖州。本欲隐姓埋名南下,幸得荀令君邀入军中。\"
\"蒲风?\"
许衡眉心微蹙。
这名字怎莫名耳熟?
\"快唤来一见!\"
不过片刻,十余名赤膊精壮汉子聚拢而来。古铜肌肤泛着油光,犹带劳作后的汗气。其中有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格外醒目,身形瘦削却眼神清亮。显然未料打造军械竟能得见贵人,脸上还带着恍惚神色。
他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不过是两千石家的管事。如今却直面县侯,连带着整个家族都手足无措。那孩子更将手背在身后,指节都捏得发白。
\"少年近前。\"
许衡勾了勾手指。在家老催促下,少年磨蹭着挪到跟前,喉结紧张地滚动:\"见、见过君侯。\"偷瞄的眼风刚触及许衡衣角便慌忙垂下。
\"十三四岁就能抡锤了?\"许衡以掌托腮,漫不经心地问。
\"能......能的。\"少年声音细若蚊蚋。
“这是祖传的手艺,家里没别的能耐,全靠这点本事糊口。这些年颠沛流离,直到在兖州才安顿下来。”
“多亏了君侯治理的许都,让咱们能吃上饱饭,谢君侯恩典。”
“听听!”
许衡猛地扭头瞪向典韦,眼珠子瞪得溜圆,“你听听人家孩子多会说话!跟人学着点!整天就知道跟老子抬杠!”
典韦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甩给许衡一个白眼。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许衡弯下腰,笑眯眯地问道。
“回君侯,小的叫蒲元。”
**!
许衡一个激灵直起腰板。
神刀蒲元?!
就这小萝卜头?!
《太平御览》里写得明明白白:蒲元在斜谷给诸葛亮打过三千把刀。他造的刀,连装满铁疙瘩的竹筒都能劈开,人称神刀。
这可是被称为神匠的人物啊!
眼前这娃娃?!
那旁边这个蒲风,就是他爹喽?!
搞了半天是工匠世家,神刀绝技的传人啊!
**!
捡到宝了!
谁能想到,随手发个善心,竟捞着这么个传奇人物!
往后军营里的兵器质量,怕是要脱胎换骨了。
“蒲元?!”许衡噌地站起来,连连招手,“来来来,到我跟前来。”
“小的不敢……”
蒲元缩着脖子没动弹,满脸警惕。从小听长辈念叨,当官的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儿——可眼前这位君侯,怎么瞧着像邻家大叔似的?
“别怕,过来嘛。”许衡笑得眼角的褶子都堆起来了。
典韦把脸一板:“磨蹭啥?大老爷们扭扭捏捏的!”那张 ** 脸吓得蒲元一哆嗦,可怜巴巴地望向许衡,活像被恶霸欺负了找家长告状的孩子。
十三四岁的少年,脸上还挂着奶膘呢。
(
实际上,他仅仅是外表显老,锻造锤炼出的体魄依然雄健如铁。
\"你嚷嚷什么!\"许衡没好气地斜睨典韦。
\"几岁了?\"
许衡追问。
蒲元规规矩矩作揖:\"九岁。\"
老天爷!九岁?!
这身腱子肉,就算不当铁匠,丢进军营也是员虎将。
真不愧是匠人世家的种。
\"跟我走吧,往后叫叔。\"
\"过些年,叔的兵器锻造就托付给你了。\"
\"嗯。\"
蒲元懵懵懂懂地点头。
许衡一把将孩子捞到怀里,让他坐在自己腿上。这孩子招人疼,透着股沉静勤勉的踏实劲。
他揉着蒲元的发顶:\"叔这辈子能不能得件神兵,可全指望你了,小元。\"
\"君侯放心,蒲元定当竭尽全力。\"
\"眼下就够出彩了,这回的元戎弩多亏你们。许你的富贵且当赏钱,另赐百金,蒲氏工匠可自行支取。\"
\"谢君侯恩赏!\"
蒲风领着十余名族人轰然拜谢,个个喜形于色。众人心里直打鼓——这般厚赐,当真受得起?
百金呐!
当年太平年月,在洛阳城撞大运才能遇上显贵这般打赏。如今不过尽了本分,反倒偷师了新技艺,这简直是天降鸿运。
往后跟着这位主君混,值当!
且不说他战功赫赫兵强马壮,单是这份仁义厚德就世间罕有。
\"君侯,蒲氏全族愿效犬马之劳。草民虽无大才,这套祖传的锻铁本事,但凭君侯差遣。\"
蒲元之父常年在外接活,见识过各路人物,自然明白眼下机遇堪称千载难逢。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此刻不表明心迹,只怕再无翻身之日。
\"不必拘礼,此言差矣。我非 ** 污吏,亦非严酷之人。别的承诺不敢说,但跟了我,荣华富贵少不了你们,除非我命丧黄泉。\"
\"君侯慎言!\"
蒲风连忙拱手深鞠一躬,这话说得实在僭越。他们这些草民,哪敢堂而皇之听这等大逆不道的言语,字字句句都如 ** 般扎在心头,令人惶恐不安。
许衡随意挥了挥手:\"罢了,去军中领份差事吧。从今往后你们就是我帐下工匠。如今乱世之中,我不独尊儒学——至少眼下不是。\"
\"但凡研制出新式机关、改良农具军械,重重有赏!\"
\"谢君侯恩典!\"
蒲风等人再拜。随后便有专人引他们去领装备。至此,蒲氏一族正式编入许衡麾下,成为专属工匠。
......
获此良匠,不过三日光景,蒲氏族人便日夜不停地赶制军械,连原有装备也修缮一新。营中兵员物资日渐充盈。这些年在邺城积累的矿藏、优质木材、精炼钢铁等物资,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许衡略加点拨灌钢之法,这些世代为匠的族人立刻心领神会。不出五日,新式炼钢法已见成效。融合灌钢术锻造的兵刃,锋利程度与韧性更胜从前。
若记忆无误,蒲元正是因精准掌握淬火时机,所铸战刀方能冠绝当代。而今三千龙骑军尽数装配马侧连弩,身披重甲,战力飙升何止数倍。
是夜,许衡亲率这支劲旅悄然离开邺城外大营。
......
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曹操闻报许衡创下的功业,惊得半晌说不出话。狂喜之下,拉着戏志才絮叨了整整一夜。
“当真?!这些连弩竟有如此神威?!”
“千真万确!”
戏志才苦笑着再次点头,这问题他已回答无数次,却仍耐心解释。
“此等军械虽铸造极难,但逸风麾下能工巧匠甚多,数千工匠昼夜赶工,方有此番成果。”
曹操猛然击掌,起身踱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三千之数!足以再建三千豹骑,那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啊!”
“豹骑本就善骑射,如今得此利器,袁绍何足惧哉!”
“决战之时,必叫袁绍尝尝苦头。他那战车阵,不过徒有虚表。”
“逸风此人,实乃经天纬地之才!统军理政,无所不精。得此臂助,天助我也......”
“那...末将这便去向逸风调取连弩?”
曹操开怀大笑:“速去!速去!”
帐内诸将——曹仁、夏侯渊、李典、徐晃等——皆面露惭色。同是练兵屯军,他们却未有建树。
不想人家已至如此境界。
随手研制的新式军械,竟令主公欣喜若狂。
且这连弩确实非同凡响。
虽装填不易,但十矢 ** ,足以毙敌于阵前。一轮齐射后,豹骑便可趁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夏侯渊虽心中酸涩,却也暗自窃喜。
毕竟这批军械是配给豹骑的。他麾下铁骑得此利器,建功立业指日可待......
想想便令人振奋。
“快去快回!”
曹操亲自上前,轻推戏志才后背催促。
恨不能即刻将许衡营中军械尽数调来,好与袁绍再决雌雄。
未几。
戏志才复命而归。
约517字
简直欺人太甚!
......
许贡门客刺杀孙策之事传遍天下。江东却未生乱,周瑜率军在外坐镇,其弟孙权稳固后方。
不出数日,动荡局势便得以平定。
孙家确实不可小觑。
满门忠烈令人钦佩,更有众多江东豪杰誓死追随。
但此事反倒促使袁绍下定决心,战机不容延误。
其实各方仍在观望权衡。
曹操后方出人意料地稳固,若继续拖延,袁绍这边反而可能自乱阵脚。
毕竟冀州乃士族联合治理,众多世家大族在背后支持。若战事久拖不决......
势必不利。
恰在此时,许攸截获确切情报。
曹操的粮道确实经由东郡汇集至乌巢,再由乌巢源源不断运往前线。
邺城因此始终保有十万石以上军粮,足以支撑数月大战。
若是粮道畅通,军民皆无后顾之忧,邺城便成铜墙铁壁。袁绍想在今年攻下此城,难比登天。
若拖到寒冬时节,攻城更是难上加难。
邺城外,谋士许攸献上奇策。他拱手道:\"主公,可令刘备、颜良率精兵强攻乌巢,夜袭曹军粮仓。我军主力则围攻邺城,使曹贼首尾难顾。\"
袁绍拍案而起:\"甚妙!朕要让邺城重蹈易京覆辙!\"
许攸闻言大喜:\"主公英明!如此曹操纵有许衡相助,亦难逃败亡之局。\"
\"传令三军,此战定要一雪前耻!\"袁绍振袖高呼。
与此同时,许衡营中三千工匠正日夜赶工。根据新式图纸改良的连弩已初具规模。这批新式武器可连续发射十支箭矢,威力惊人。
来自许都的工匠们仅用十日便完成集结。他们精心打造的连弩最先装备龙骑兵,使这支精锐如虎添翼。因其威力巨大,被命名为\"元戎弩\",又称\"龙骑十连弩\"。
试验场上,一连串破空声骤然响起。弩箭穿透远处披甲木人,精铁打造的铠甲竟被轻易洞穿。若在战场使用,仅需一轮齐射便可重创敌军。
郭嘉与贾诩目睹此景,不禁为这新式武器啧啧称奇。经过改良后,连弩体积缩小,便于单兵携带。其精巧的机械构造堪称巧夺天工。
许衡负手立于庭院,询问身旁将领:\"短日内可产出多少?\"
\"约三千具。\"将领答道,\"漳水沿岸木材采集不易,加之能工巧匠有限,精细部件的雕刻颇费工夫。\"
\"时间打磨方能成就精品。\"
贾诩言罢,许衡眼中闪过兴味。多数匠人难出细活,这般讲究慢工者,必是其中佼佼。各行皆有专精,许衡实则不通此道——当初他所绘元戎弩图,不过是个粗浅雏形。
真正成型的图纸,是匠人们耗时整年反复琢磨而成。先前的曲辕犁等物亦如是,皆需经年累月推敲打磨。
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许衡仅知晓些原理,而古人智慧非凡。他们能顺着许衡所思,将构想逐渐完善。
终成今日革新之作。
贾诩略作思忖,拱手道:\"姓蒲名风......其族世代为匠,因黄巾之乱沿黄河南逃,最后流落至兖州。本欲隐姓埋名南下,幸得荀令君邀入军中。\"
\"蒲风?\"
许衡眉心微蹙。
这名字怎莫名耳熟?
\"快唤来一见!\"
不过片刻,十余名赤膊精壮汉子聚拢而来。古铜肌肤泛着油光,犹带劳作后的汗气。其中有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格外醒目,身形瘦削却眼神清亮。显然未料打造军械竟能得见贵人,脸上还带着恍惚神色。
他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不过是两千石家的管事。如今却直面县侯,连带着整个家族都手足无措。那孩子更将手背在身后,指节都捏得发白。
\"少年近前。\"
许衡勾了勾手指。在家老催促下,少年磨蹭着挪到跟前,喉结紧张地滚动:\"见、见过君侯。\"偷瞄的眼风刚触及许衡衣角便慌忙垂下。
\"十三四岁就能抡锤了?\"许衡以掌托腮,漫不经心地问。
\"能......能的。\"少年声音细若蚊蚋。
“这是祖传的手艺,家里没别的能耐,全靠这点本事糊口。这些年颠沛流离,直到在兖州才安顿下来。”
“多亏了君侯治理的许都,让咱们能吃上饱饭,谢君侯恩典。”
“听听!”
许衡猛地扭头瞪向典韦,眼珠子瞪得溜圆,“你听听人家孩子多会说话!跟人学着点!整天就知道跟老子抬杠!”
典韦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甩给许衡一个白眼。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许衡弯下腰,笑眯眯地问道。
“回君侯,小的叫蒲元。”
**!
许衡一个激灵直起腰板。
神刀蒲元?!
就这小萝卜头?!
《太平御览》里写得明明白白:蒲元在斜谷给诸葛亮打过三千把刀。他造的刀,连装满铁疙瘩的竹筒都能劈开,人称神刀。
这可是被称为神匠的人物啊!
眼前这娃娃?!
那旁边这个蒲风,就是他爹喽?!
搞了半天是工匠世家,神刀绝技的传人啊!
**!
捡到宝了!
谁能想到,随手发个善心,竟捞着这么个传奇人物!
往后军营里的兵器质量,怕是要脱胎换骨了。
“蒲元?!”许衡噌地站起来,连连招手,“来来来,到我跟前来。”
“小的不敢……”
蒲元缩着脖子没动弹,满脸警惕。从小听长辈念叨,当官的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儿——可眼前这位君侯,怎么瞧着像邻家大叔似的?
“别怕,过来嘛。”许衡笑得眼角的褶子都堆起来了。
典韦把脸一板:“磨蹭啥?大老爷们扭扭捏捏的!”那张 ** 脸吓得蒲元一哆嗦,可怜巴巴地望向许衡,活像被恶霸欺负了找家长告状的孩子。
十三四岁的少年,脸上还挂着奶膘呢。
(
实际上,他仅仅是外表显老,锻造锤炼出的体魄依然雄健如铁。
\"你嚷嚷什么!\"许衡没好气地斜睨典韦。
\"几岁了?\"
许衡追问。
蒲元规规矩矩作揖:\"九岁。\"
老天爷!九岁?!
这身腱子肉,就算不当铁匠,丢进军营也是员虎将。
真不愧是匠人世家的种。
\"跟我走吧,往后叫叔。\"
\"过些年,叔的兵器锻造就托付给你了。\"
\"嗯。\"
蒲元懵懵懂懂地点头。
许衡一把将孩子捞到怀里,让他坐在自己腿上。这孩子招人疼,透着股沉静勤勉的踏实劲。
他揉着蒲元的发顶:\"叔这辈子能不能得件神兵,可全指望你了,小元。\"
\"君侯放心,蒲元定当竭尽全力。\"
\"眼下就够出彩了,这回的元戎弩多亏你们。许你的富贵且当赏钱,另赐百金,蒲氏工匠可自行支取。\"
\"谢君侯恩赏!\"
蒲风领着十余名族人轰然拜谢,个个喜形于色。众人心里直打鼓——这般厚赐,当真受得起?
百金呐!
当年太平年月,在洛阳城撞大运才能遇上显贵这般打赏。如今不过尽了本分,反倒偷师了新技艺,这简直是天降鸿运。
往后跟着这位主君混,值当!
且不说他战功赫赫兵强马壮,单是这份仁义厚德就世间罕有。
\"君侯,蒲氏全族愿效犬马之劳。草民虽无大才,这套祖传的锻铁本事,但凭君侯差遣。\"
蒲元之父常年在外接活,见识过各路人物,自然明白眼下机遇堪称千载难逢。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此刻不表明心迹,只怕再无翻身之日。
\"不必拘礼,此言差矣。我非 ** 污吏,亦非严酷之人。别的承诺不敢说,但跟了我,荣华富贵少不了你们,除非我命丧黄泉。\"
\"君侯慎言!\"
蒲风连忙拱手深鞠一躬,这话说得实在僭越。他们这些草民,哪敢堂而皇之听这等大逆不道的言语,字字句句都如 ** 般扎在心头,令人惶恐不安。
许衡随意挥了挥手:\"罢了,去军中领份差事吧。从今往后你们就是我帐下工匠。如今乱世之中,我不独尊儒学——至少眼下不是。\"
\"但凡研制出新式机关、改良农具军械,重重有赏!\"
\"谢君侯恩典!\"
蒲风等人再拜。随后便有专人引他们去领装备。至此,蒲氏一族正式编入许衡麾下,成为专属工匠。
......
获此良匠,不过三日光景,蒲氏族人便日夜不停地赶制军械,连原有装备也修缮一新。营中兵员物资日渐充盈。这些年在邺城积累的矿藏、优质木材、精炼钢铁等物资,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许衡略加点拨灌钢之法,这些世代为匠的族人立刻心领神会。不出五日,新式炼钢法已见成效。融合灌钢术锻造的兵刃,锋利程度与韧性更胜从前。
若记忆无误,蒲元正是因精准掌握淬火时机,所铸战刀方能冠绝当代。而今三千龙骑军尽数装配马侧连弩,身披重甲,战力飙升何止数倍。
是夜,许衡亲率这支劲旅悄然离开邺城外大营。
......
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曹操闻报许衡创下的功业,惊得半晌说不出话。狂喜之下,拉着戏志才絮叨了整整一夜。
“当真?!这些连弩竟有如此神威?!”
“千真万确!”
戏志才苦笑着再次点头,这问题他已回答无数次,却仍耐心解释。
“此等军械虽铸造极难,但逸风麾下能工巧匠甚多,数千工匠昼夜赶工,方有此番成果。”
曹操猛然击掌,起身踱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三千之数!足以再建三千豹骑,那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啊!”
“豹骑本就善骑射,如今得此利器,袁绍何足惧哉!”
“决战之时,必叫袁绍尝尝苦头。他那战车阵,不过徒有虚表。”
“逸风此人,实乃经天纬地之才!统军理政,无所不精。得此臂助,天助我也......”
“那...末将这便去向逸风调取连弩?”
曹操开怀大笑:“速去!速去!”
帐内诸将——曹仁、夏侯渊、李典、徐晃等——皆面露惭色。同是练兵屯军,他们却未有建树。
不想人家已至如此境界。
随手研制的新式军械,竟令主公欣喜若狂。
且这连弩确实非同凡响。
虽装填不易,但十矢 ** ,足以毙敌于阵前。一轮齐射后,豹骑便可趁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夏侯渊虽心中酸涩,却也暗自窃喜。
毕竟这批军械是配给豹骑的。他麾下铁骑得此利器,建功立业指日可待......
想想便令人振奋。
“快去快回!”
曹操亲自上前,轻推戏志才后背催促。
恨不能即刻将许衡营中军械尽数调来,好与袁绍再决雌雄。
未几。
戏志才复命而归。
约51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