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

  许衡行至府衙前。

  望着那衙门,不禁失笑——这门竟比许都的皇宫还要气派。

  袁绍此人,当真耗尽心血,将此地当作自己的王国来经营。

  即便带走了商贾、钱财、兵马、百姓,但多年来耗费巨资修建的城池却无法带走。

  袁绍非董卓之流,自然不会放火烧城。

  “这地方,足够屯兵数万!”

  “君侯当真不是为长远谋划,迫使袁绍两面受敌,使其由胜转败?”

  身后,郭嘉神色复杂,紧盯着许衡的背影。

  真的不是吗?!

  “当然不是!”许衡抚摸着厅堂的四根雕兽立柱,纹路精美,工艺精湛,随口答道,“我哪想这么远?”

  “不过是想要邺城这块地,顺便敲袁绍十几万金子罢了……”

  郭嘉无言。

  贾诩沉默。

  绝了。

  白让我心潮澎湃,还以为你有宏图伟略。

  这大殿……

  “确实不错。”郭嘉环顾四周,微微颔首。

  “正是。”贾诩亦点头附和。

  殿内木阶铺地,主位以锦布包裹细绒,织带层叠,软榻沁凉。

  “君侯,城中尚有数万百姓未随迁,这些人头几年需宽厚相待,方能收服其心。”

  看你的,我来

  郭嘉入城前便派探子暗中清点了城中人数。

  登记在册的尚有数万百姓,更不乏未入册的奴仆。

  世家大族与商贾早已逃离,许衡已写信召孙乾和糜竺兄弟将产业迁来。

  又从颍川迁徙流民至此。

  以许衡的威望,百姓自当追随。何况此前荡阴县一战,附近六关流民甚多,收编后都是可用之人。

  只要舍得花钱,不愁无人归附。

  只是内城宅院空置太多,急需居住与买卖。

  \"把宅院分了,给子龙挑处好宅子。日后在邺城招兵买马还用得上。\"

  许衡慵懒地躺在软榻上,望着高阔的殿宇。这正殿着实气派,经幡垂挂,阶梯楼阁皆尽考究。

  袁氏自讨董起兵到争霸天下,始终家底丰厚。

  有世家根基就是好。

  曹操就吃亏在出身,虽是曹腾之后,却因过继给宦官遭士人轻视,无人愿投其麾下。

  \"剩余宅院尽归君侯所有。外城除百姓居所外,余下院落及郊外屋舍,可立即分配安置从许都、汝南、徐州等地来投的流民。\"

  \"唯这几处百姓众多且居无定所,又最愿依附君侯。需重新造册登记,接下来有的忙了。\"

  \"当地的隐士豪杰,自会派人寻访。\"

  \"速去办!\"

  许衡挥退众人。郭嘉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一件事:缺钱。

  眼下只能靠变卖房产和许衡的名望来招揽百姓。

  若不能解决钱粮问题,邺城再大也会渐渐衰败。

  \"无妨。文和过来,有事相商。\"

  许衡搂着贾诩肩膀往后堂走去。

  郭嘉与典韦对视一眼,暗道不妙。

  这二人凑在一处,准没好事。

  郭嘉略带忧虑地说道:“贾诩可别把君侯给带歪了……”

  一旁的典韦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俺倒觉得,君侯早晚得把贾诩带跑偏。”

  赵云拱手抱拳,郑重道:“军师,典将军,我这就传信回真定,请家中寡嫂前来,另可召集乡里数千青壮一同投奔。”

  “甚好,子龙速速去办。”郭嘉含笑回礼。

  赵云匆匆出了大殿,眉头却紧紧皱着。

  他怀里揣着一封信,本想早些交予许衡,却始终没寻到机会。

  这信是刘皇叔所写,言及迁徙途中对他的牵挂,以及滞留许都的种种无奈。

  然而许衡早已向赵云剖析其中利害,使他明白刘备并非初见时那般心怀苍生的仁主,而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枭雄。

  若无人点破,赵云或许会继续追随。但现在,他再也无法如当初那般一心效忠了。

  麾下一万多名将士,若就此舍弃,难免心有不甘。可这封书信,又让他心中愧疚难平。

  “罢了。”赵云站在殿外,望着湛蓝的天空,今日天朗气清,实在不该为此烦忧。

  “待立下功劳,再将乡亲与乡勇接来,届时向君侯坦白,也算功过相抵。”

  ……

  内殿昏暗无光,许衡与贾诩摸黑前行。

  二人走到油灯旁,敲打火石点燃灯芯。

  微光映照下,许衡的面容渐渐清晰。贾诩压低声音道:“君侯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那一千死士已备妥,暗中随军出发,名册交由你保管,日后由你联络。”许衡取出一卷竹简,塞进贾诩手中。

  “好,好。”贾诩眯眼笑道,“君侯早该如此,您就是太过仁厚了。”

  许衡颔首感慨:“是啊,这毛病难改,我总狠不下心。”

  \"只是我独身一人,恐怕难以兼顾,毕竟还要随君侯征战沙场。\"

  许衡略作思索,问道:\"可有值得托付之人?\"

  贾诩立即答道:\"君侯不必担忧,犬子贾穆天资聪颖,虽暂未出仕,但能与我共商要事,协助管理这名册。\"

  \"可曾取字?\"

  贾诩眼珠一转,顺势道:\"尚未取字,不如请君侯赐名?\"

  他暗存心思:若由许衡取名,儿子日后便能与之亲近。长子贾穆留在许都结交曹氏,如此无论局势如何变化,贾家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许衡沉吟道:\"乱世当以法度为重,不如取'壮宪'二字。\"

  \"贾壮宪......\"贾诩品味片刻,立刻拱手道:\"好名字,多谢君侯。\"

  许衡笑道:\"长子联曹,次子随我,贾公真是深谋远虑。\"

  贾诩干笑两声:\"君侯若有意,我可唤长子前来效力。\"

  \"不必了,\"许衡摆手道,\"倒是有件事要你办。\"

  贾诩精神一振。方才心思被点破正暗自忐忑,听闻只需办差便能揭过,顿时松了口气。

  \"修书陈群,命他将汝南府库钱粮悉数运至邺城。再拟道军令到颍川,责令当地官府如数运送钱粮辎重过来。\"

  贾诩愕然:\"这......恐遭非议啊。\"

  \"放屁!\"许衡瞪眼道,\"本官现在还是颍川太守!这几年岂能白干?立即去办!就说是因地制宜的政令,待秋收后再补份奏章便是。\"

  \"遵命......\"

  贾诩缩了缩脖子,暗自咂舌。

  好个雁过拔毛的手段!

  ......

  邺城十日间,各地流民不断涌入,市井日渐繁华。

  来自徐州、东郡与颍川的百姓络绎不绝,许衡的军队持续调运粮草,更在河岸建造商船停泊。邺城南北皆有黄河支流贯流,河道交汇处往来通畅,人群渐渐聚集,终成安居之势。

  许衡多年累积的声望果真不凡,百姓纷纷慕名相随。众人皆知邺城急需劳力,便自发汇聚于此。最令许衡欣喜的是,赵云当真从真定招募数千乡勇,皆可充作军士。其余壮丁则采伐附近山林木材石料,承担各类劳役。

  随着颍川等地官吏陆续投奔,邺城政务日渐顺畅。这日赵云安顿好真定乡亲,将寡嫂接至府邸后,夤夜至衙署求见。

  许衡本在后院与妻妾叙话,听闻赵云来访,即刻更衣出迎。若换作典韦求见,他定要其在前院值守。待典韦率侍卫护送许衡至正堂,见郭嘉已在等候。

  \"主公,\"郭嘉欠身禀告,\"子龙将军言有要事相商。\"

  许衡颔首入座,唤赵云近前:\"但说无妨,你刚立下招兵大功,纵有过失亦不计较。\"话虽如此,他心中却是一紧——最怕这位爱将突然请辞。

  赵云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置于案上:\"此乃前些时日刘皇叔来信,末将未予回复。然思及隐瞒不报有违为臣之道,待立军功后方敢禀明。\"他郑重抱拳:\"末将指天为誓,绝无二心。\"

  “权当将功折罪吧。”

  典韦听得直打哈欠,“唉,这话听得俺耳朵都起茧子了。”

  “俺这辈子尽忙着将功折罪了。”

  许衡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原来……子龙还挺正直。

  不错不错。

  他暗自松了口气,却突然反应过来。

  “等等?刘备的信……”

  “快给我瞧瞧!”许衡顿时来了精神。

  这不就是送上门的机会吗!

  “哎呦喂……这写得可真够情真意切的……”许衡看得津津有味,一旁的赵云却有些坐立不安。

  任谁被人当面读信,还配上这些怪声怪调,都会觉得难为情。

  这种尴尬,回去躺床上想起来,怕是羞得脚趾能抠穿床板。

  终于忍无可忍,赵云抱拳正色道:“君侯,子龙绝无二心,否则当初也不会带兄弟们投奔卧牛山。”

  “承蒙君侯厚待,子龙却未立寸功,心中愧疚。今日将信呈上,以示忠心。”

  “君侯若要责罚,子龙甘愿领受。”

  许衡连忙摆手,“不罚不罚,不过嘛……”

  他盯着信琢磨了一会儿,抬眼道:“要不这样,信留给我。为绝刘备念想,我来回信如何?”

  赵云迟疑道:“君侯,不理睬便是,何必……”

  “诶,要断就得断干净,省得他纠缠不休。”许衡撇嘴道,“我最烦这种失去才懂珍惜的,典型的负心汉。”

  “人在跟前时不珍惜,你看我现在多器重你。”

  “呵。”典韦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你呵什么呵!”许衡立刻瞪过去。

  “俺胃疼。”

  “忍着!”

  “得嘞。”典韦缩了缩脖子,这话听得他浑身不得劲——也就子龙能绷着脸听完。

  按典韦的经验,自家君侯这模样,准是又要使坏了。

  必然是骗局,主公似乎对哄骗刘备乐此不疲。

  看来又要故技重施占他便宜了。

  \"既然如此,全凭主公差遣,子龙别无他念,唯愿勤练士卒,来日为主公建功,以报知遇之恩。\"

  赵云无法预见未来,因此将今日所得尽数归功于许衡。

  虽仅为军中将领。

  尚无朝廷正式官职,仍是许衡帐下部属。

  但至少摆脱了草寇身份。

  赵云始终认为,自从离开公孙瓒后,为避乡邻闲言碎语,只得离开故土。

  落草为寇后,本以为永无出头之日。尽管他从未为祸地方,始终约束部下遵纪守法。

  可这身份终究难以启齿。

  如今能在许衡麾下效力,已是上苍垂怜。

  \"甚好,去吧。\"

  许衡含笑目送赵云离去,转身便唤来郭嘉。

  \"可曾见过子龙笔迹?\"

  \"见过,字迹寻常。\"

  \"可否模仿?\"

  郭嘉猛然后仰,似有所悟,\"可以。\"

  \"妙极,速速执笔记录......\"许衡难掩激动,语速急促起来。

  \"此举不妥吧?\"郭嘉迟疑片刻,向典韦投去求助目光。

  \"末将腹痛。\"

  典韦避而不答,不愿卷入其中。

  郭嘉又望向夏侯恩。

  总该有人劝阻才是。

  夏侯恩单手扶剑,淡然道:\"主公英明。\"

  郭嘉无言以对。

  长此以往参与这等勾当,只觉心力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