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

  \"司空襟怀似海,先允张绣归降,后令末将设伏破其诈降之计,终令其心悦诚服。\"

  \"此役收编张绣部众三万余,尽镇宛城。\"

  \"司空念其父曾护驾有功,特奏请天子敕封宛城侯,令其永镇此邑。\"

  \"善,大善......\"

  荀彧当即抚掌称庆。

  \"司空恩威并举,使张绣倾心归附,如此大捷,恳请陛下降恩准奏!\"

  随着这位文官领袖发声,众臣纷纷拱手附议。

  朝堂之上,连静立席间的刘备也按捺不住,率先出列拱手施礼。

  年轻的 ** 将目光投向许衡,得到对方含笑颔首的回应。君臣二人相视一笑间,刘协朗声宣布:\"朕准奏。着令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郊迎司空凯旋。待司空还朝后 ** 行赏,再行庆功大典。\"

  \"臣等遵旨!\"

  \"陛下英明!\"

  山呼声中群臣退散,许衡却只字未提其他要事。待众人离去,这位年轻臣子并未随行,反而带着许褚、戏志才留在殿中。见三人驻足不去,天子局促不安地望向许衡:\"爱卿这是......?\"

  许衡从容拾阶而上,引着天子来到御案前。从兄长手中接过几块檀木牌,其上墨线勾勒的画像跃然眼前——赫然是太尉杨彪仓皇离开董承府邸的模样。

  \"此乃今日早朝前的情景。\"许衡将木牌呈于案上。刘协心头猛然一紧:短短时辰之间,校事府的密探竟能将情报绘制成图?这些暗探......莫非真能洞察世间万物?

  \"爱卿为何示朕于此?\"天子抬眼凝视近臣。这些年来,他对这位不拘礼法的臣子总怀有特殊好感。许衡虽常悖士族礼制,在刘协眼中却是浑然天成——若他如寻常士大夫般恪守君臣之礼,反倒失了真性情。

  许衡抚过木牌道:\"此情报原要呈送司空。校事府虽名义上直隶天子,实则由志才主理,所有密报皆直达司空府。\"

  话音未落,一旁久病深居的戏志才已向天子深深拜下。

  死里逃生,重获新生。

  天子的面容,从未得见真容,行礼之时,也不过远远望一眼罢了。

  “既然如此……为何偏要告诉朕……”

  刘协伸手拂过木牌上的墨迹,指尖染黑,显然是刚刚写就。

  如今的皇城内外,早已被围得密不透风。

  戏志才深深一躬,道:“司空大军未归,这些人暗中行事,往来急促,自然可疑。”

  “若交由校事府记录在册,待司空归来,必会查个水落石出。”

  “陛下若明智,就该置身事外,否则日后惹祸上身,连累了自己,又寒了忠良之心。”

  许衡一把揽过刘协的肩膀,笑道:“不过陛下也别怕,有我在,保您平安无事。”

  刘协目光一滞,心下了然。

  他怎会不懂戏忠的暗示?又怎会不知校事府的用处?

  那不过是曹操的耳目爪牙,监视百官罢了。

  此时,杨彪踏入董承府邸,恰逢宛城捷报传来,时机微妙,不得不叫人深思。

  “朕……自会谨慎。”

  “呃,我是这么想的——”许衡忽而咧嘴一笑,转身正对刘协,神色诚恳:“像什么密诏之类的事,陛下可千万别碰。”

  “切记,绝对别碰,否则我也保不住您。”

  “朕……明白。”刘协注视着许衡的眼睛,知晓他字字真心,更何况这些年来,他早听闻过许衡的手段。

  自然清楚。

  密诏?!

  朕本就没这个打算。

  “回头给陛下送些解闷的玩意儿,让宫中日子不那么无趣,如何?”许衡展颜一笑,缓和了凝重的气氛。

  “好,有劳爱卿挂心。”刘协微微颔首,随即起身离开正殿。

  直到跨出门槛,才有宦官敢近前引路。

  如今的皇城,早已是曹操与许衡的天下。

  内侍是曹操的眼线,金吾卫乃许衡所控,昔日糜氏的那群奴籍之人,如今已尽数入宫。

  宫中一举一动,皆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不多时,戏志才与许衡并肩迈出宫门,消失在夜色中。

  微风轻拂,两人的发丝随风飘动。

  戏志才肃然道:\"军中多有不服者,以夏侯将军为首,对君侯这次离开许都很是不满。\"

  \"君侯可有对策?\"

  \"我会怕他?\"许衡扬起眉梢,嘴角含笑,\"看我的。\"

  左将军府内。

  刘备与关羽、张飞、简雍等人围坐石桌,几坛清酒摆在桌上,众人正谈论近日之事。

  天气渐暖,正是采摘青梅煮酒的好时节。

  然而刘备却愁眉不展。

  只因曹操如今实在太难对付了。

  \"听了许逸风那番话,越发觉得曹操可怕,这般攻心之计着实罕见,就算是再出一个乱世,恐怕也难寻曹操这般人物。\"

  刘备一声长叹,让几位兄弟面露尴尬。

  当面夸赞也就罢了,这般盛赞是否有些过了?

  曹操显然是未来大敌,而今之计应是如何逃离许都才是。

  简雍坐在一旁,暗自庆幸。

  当初他力劝刘备与董承、杨彪联手行事,刘备却默不作声。那时他还懊悔错失良机。

  如今看来,幸好没动手,否则许衡的龙骑军突然出现,岂不是正中下怀?

  若真撞上,内有金吾卫,外有龙骑军,如何能逃出许都皇城?着实惊险。

  即便如此,眼下情况也不容乐观。

  杨彪和董承曾调动过兵马,通过下级官员行事,必会留下蛛丝马迹。

  校事府的人肯定已经盯上了。

  \"唉!万万没想到,曹操竟会用欲擒故纵之计,让张绣诈降不成 ** 埋伏,再放他一马,张绣岂能不真心归顺!\"

  刘备说得咬牙切齿,仰头猛灌一口酒。

  酒水溅湿衣襟也浑然不觉,目光凝视远方,思绪早已飘远。

  简雍见此情形,眼下说什么都显得不合时宜。

  关羽、张飞二人同样默然无声。

  他们心知肚明,此番刘备确实被曹操的用兵手段所震慑。这世间,哪还能寻出第二个这样的人来?

  竟能将三万人马如棋子般随意调度,张绣的计策,在曹操眼中仿佛早已被洞悉。

  莫非他当真……

  有未卜先知之能?!

  \"可恨与这等人同处一世!我刘备虽自问勇略不逊于人,可论用兵之道,终究不及曹操深谙兵法精髓!\"

  \"主公切莫妄自菲薄。您的勇武绝非他人可比,当年高唐战黄巾、虎牢关前,皆可见一斑。\"

  简雍急忙宽慰。

  张飞也梗着脖子嚷道:\"就是!大哥!管他使什么诡计,逮着机会直取中军大帐便是!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胳膊,装什么神仙鬼怪!曹操当真这般唬人?\"

  \"岂止是唬人……\"刘备面色阴沉,\"简直是心惊胆战。如今在这许都,咱们如履薄冰。曹操正一步步掌控都城,袁术已灭,吕布苟延残喘不成气候,南边刘表只知守成,唯有袁绍尚可一战。可偏偏……\"

  他牙关暗咬。

  \"袁绍不敢对曹操用兵。\"

  \"为啥?!\"张飞脱口而出。

  \"师出无名!\"

  刘备一字一顿道出关键所在。

  想来此刻,公孙瓒与袁绍之争也该见分晓了。一旦袁绍拿下幽州,便是坐拥四州之地。

  可四州之地又如何?

  袁绍断不敢名正言顺与曹操决战,至少这几年绝无可能。

  \"袁术的尸首还在寿春伪皇宫前挂着呢!这才过去几年?他袁绍敢吗?绝无可能!\"

  刘备仰头灌下一口酒。

  此刻都是自家兄弟,说话自然少了许多顾忌。

  他冷冷颔首:\"所以咱们要做的,并非真从许都救出天子,也不是在此刺杀曹操。即便做到这些,也改变不了大势。\"

  \"真正的关键,是给袁绍一个出兵的理由。\"

  杨彪、董承这些人似乎始终未能明察局势,依旧固守着世家大族的迂腐气节,不过是逞匹夫之勇而已!

  刘备缓缓吐纳着气息。

  可惜联盟中人缺乏曹操那般才干,就连德高望重的杨彪也不过是个莽撞之人。

  那份秘密诏书。

  那篇战斗檄文。

  他们亟需天子亲笔撰写的讨逆文书,若能得此,袁绍便可名正言顺地举兵。

  不至于背负篡汉叛乱的骂名。

  待到那时,他便能名正言顺地出兵。

  \"主公,眼下我们应当如何行动?\"

  \"按兵不动,专心农耕。\"

  刘备仰首饮尽杯中酒,面容重新归于沉静,眉宇间只剩仁厚与信义,不见丝毫暴戾之色。

  关羽神色如常,张飞哑然失声。

  简雍郑重地躬身行礼。

  心底涌起由衷的钦佩。

  他多年追随刘备,只因年少时便知此人绝非泛泛之辈。

  自十几岁仗剑江湖起,玄德就展现出不寻常的沉着,总能准确把握时机,面对重大抉择时永远保持清醒。

  直到最关键的时刻才会雷霆出手。

  如今他仍能克制住内心躁动。

  来日必有东山再起之时,绝不会逊色于当世任何诸侯!

  只是那曹孟德......

  实在令人叹服。

  竟敢以身为饵行诱敌之计,这是何等胆识!

  此人确为当世枭雄。

  单看他对自己的狠辣手段,对待敌人又会残酷到何种境地?

  ......

  次日,曹操大军凯旋。

  荀彧率领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相迎。

  在阿谀与欢呼声中,曹操被隆重庆祝着迎回许昌。

  这一路上。

  曹操始终心神不宁。

  好个许子远,果然所言非虚......

  他回来报信时守口如瓶,宛城之事竟未走漏半点风声......

  不仅保全了名声,威望似乎更胜从前。

  沿途百姓官吏,都在称颂他的胆略与胸襟。

  单骑入宛城,面对险境毫无惧色。

  听起来还挺受用。

  我一向胆识过人!

  “恭喜司空!宛城大捷,欲擒故纵之计,如今已传遍许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荀彧深深行礼,脸上笑意盎然,抬头望向曹操时,更是满眼钦佩,“主公如今用兵如神,料敌先机,天下诸侯,恐怕再难匹敌。”

  曹操干咳了两声。

  被荀彧这么一夸,即便是真心实意,他心里也莫名发虚。

  宛城那档子事,他自己最清楚。

  差点玩脱了。

  实在惭愧。

  他连忙摆手,“文若,此事不必再提。”

  “为何不提?”荀彧一愣,笑容僵在脸上,盯着曹操看了好一会儿,才道:“此战功绩斐然,人人称颂。”

  “逸风回来后,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当廷请功,连天子都赞不绝口。”

  曹操:“……”

  这也太离谱了吧!

  连天子都在夸?!

  “司空可知,主公已准备再行封赏,提议擢升您为丞相,统领军政大权。”

  “士族公卿无人敢驳,军中将士士气高昂,皆因此战之功!主公,此时更应大肆宣扬,传遍天下!”

  曹操一时哑然。

  还要传遍天下?!

  荀文若,真有你的!

  你跟许逸风简直是半斤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