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

  此刻扬州庐江翠竹林中,孙策与周瑜率轻骑而至。

  \"真乃桃源之境。\"孙策赞叹。

  周瑜颔首:\"可闻林中隐有清音?\"

  琴音袅袅,透着几分闲适悠然,隐逸山林之意,此曲甚妙,果然是才女手笔。有这般琴音相伴,君侯日后定能享尽清福。

  孙策开怀大笑,命随行将士备好绫罗绸缎、金银器物及各色珍玩,一行人穿过竹林朝深处走去。

  但见湖畔青山滴翠处,坐落着一户人家。门前有位老翁正侍弄花草,周瑜上前拱手笑问:\"老丈,此处可是乔公府上?\"

  老翁停下手里的活计:\"正是,不知二位将军......\"

  \"在下周瑜,这位是现任会稽太守孙伯符将军。\"周瑜温声道,\"我等特来为一位许都的兄长,求娶乔家两位千金。\"

  林间疏影斑驳,映得二人神采奕奕。风过竹林,新篁愈显苍翠......

  \"许都的兄长?\"乔老面露疑惑。眼前两位皆是人中龙凤,这般年轻有为竟先为他人求亲。

  更奇的是,那位身在许都的兄长,如何知晓庐江乔氏有女待字闺中?自许都至庐江千里之遥......

  \"老丈可记得当年青徐黄巾祸乱兖州,是何人平定?\"周瑜见老人迟疑,又问道。

  乔老思索半晌,仍是摇头。

  此时屋内琴声戛然而止,传来清越女声:\"可是许君侯?\"

  \"正是执金吾许君侯。\"

  两道声音接连响起,乔老恍然。这位君侯虽功勋卓着,却因种种缘故声名不显。传闻他常不遵军令,却总能立奇功,连曹公都奈何不得。此番讨伐袁术,又是他率先攻入扬州,给了袁术当头棒喝,使百姓得以脱离虎口。

  这是

  袁术因此受挫,称帝之事未能准备充分就已失败。

  此人确为豪杰。

  \"确实,看来两位 ** 已知晓是许君侯。\"

  周瑜在外行礼,孙策走进院内,对乔老恭敬鞠躬:\"老丈,我们此来是代许君侯下聘,求娶贵府两位 ** 。\"

  屋内一时沉寂。

  两位姑娘似有羞涩与顾虑。

  毕竟要远嫁他方。

  乔老不解问道:\"为何是二位前来?\"

  \"许君侯身居要职,不便久离许都。此次来扬州只为讨伐逆贼袁术,战事既毕自当速回。\"孙策解释道。

  等诏书送达时,正好可提醒君侯此事。

  孙策朗声道:\"在下孙伯符,请两位 ** 宽心。君侯品貌端正,才学出众,勤政爱民,在徐、兖、豫三州声望极高,更得天子器重。\"

  \"此次是他委托我们前来,说是年少时曾见过两位 ** ,虽许是 ** 们已不记得,但他始终难忘,故特来求亲!\"

  屋内传来轻微响动,似是姐妹嬉闹。

  孙策会意,与周瑜相视而笑。

  看来有望。

  英雄总是令人倾心的。

  片刻后,屋内传出声音:\"全凭父亲做主,我们姐妹...没有异议。\"

  乔老回头望向茅屋,顿时了然。

  他最了解女儿们的心思。

  这\"没有异议\",实则是十分满意。

  这位名震三州的才俊能千里求亲,可见真心。只是乔老也想不起曾在何处见过这位许姓之人。

  是在汝南吗?那时女儿们尚且年幼。

  真的亲眼所见吗?

  确实蹊跷,若未谋面,两位将军怎会如此声称?

  暂且搁置,待抵达许都再当面询问君侯便是。

  \"那么,如何前往许都?\"

  乔老先生望向二人。

  周瑜含笑回应:\"我部士卒将全程护送,调拨五百精兵水陆兼程护送乔公,另备黄金千两、绸缎千匹、珍玩三百件、古籍典册相赠,一并送往许都呈予君侯。\"

  \"甚好!甚好!\"

  乔老闻言神情震动。

  郑重躬身以表谢忱。

  这位阅历丰富的长者心知肚明,能令占据庐江的两镇诸侯如此重视——馈赠之厚堪比犒赏三军,岂非昭示着那位人物举足轻重的地位?

  实在殊遇。

  因而欣然应允。

  ......

  跋涉半月有余。

  乔氏车队抵达许都城郊。

  当日,许衡亲率千名金甲卫列阵相迎。仪仗队骑着纯白骏马,鎏金铠甲的晖光灼灼耀目,旌旗猎猎威仪赫赫,引得沿途百姓频频驻足。

  透过车帘望见这般阵仗,轿中二女喜难自抑,樱唇几欲扬起完美的弧度。

  果不虚言。

  如此煊赫仪制,非贵人不可得。未料姊妹福缘深厚,竟蒙这般礼遇。

  \"阿姊,我们共侍君侯......该如何相处?\"

  大乔气质娴雅,小乔灵秀动人。

  这对并蒂芙蓉皆着淡粉罗裙,雪肤花貌恍若仙人......

  大乔柔荑轻抚妹妹皓腕,温言道:\"痴儿,似君侯这般人物,岂会未有家室?\"

  \"名分之事,岂由阿姊做主?\"

  \"当真?\"

  小乔扑闪着明眸,\"那...会不会遭人轻慢?\"

  \"断不会。听闻君侯正室糜夫人乃下邳商门之女,非世家出身,最是宽厚仁善。\"

  \"如同阿姊这般?\"

  \"想必如此。糜夫人持家多年,气度自是不凡。往后我们当好生相处,同心侍奉才是。\"

  仪仗缓缓入城,穿过外城喧嚣的人群,进入内城,转过几条街巷,便抵达了执金吾的府邸。

  车门刚停稳,车内的两位女子已重新整理好衣妆。

  她们悄悄掀帘向外望去——

  眼前景象令人恍惚。

  许府广袤难见边际,朱墙内殿宇连绵,前庭铺展着宽阔的驰道与广场。

  沿两条主路穿过中堂,过拱门便见重重院落。

  数十名婢女列队相迎。

  远处躬身候立的奴仆。

  银甲白袍的侍卫持刀伫立,肃穆如铁。

  直至后院。

  执刀守卫的换作了束发劲装的女侍。

  ** 立着两位佳人——

  红衣女子雍容含笑,身旁白裙盘发的同伴艳光逼人。

  糜夫人与甘夫人款款迎向马车。

  车厢内的大小乔对视一眼。

  \"原以为姿容能稍胜半分,\"小乔攥紧姐姐袖角,\"未料两位姐姐风姿卓绝。\"

  大乔唇角微扬:\"正显夫君非凡。\"

  \"能令我们四美同侍...\"小乔话音未落,便被轻推着端正坐姿。

  帘外传来温婉嗓音:\"请妹妹先赴温汤沐浴,君侯已在彼处相候。\"

  两人闻言愕然。

  温汤?!

  这府邸竟引有活泉?!

  指尖无意识绞紧了衣带。

  这般相见...实在太羞人了。

  糜贞与甘梅笑着将二人引入府中。这座执金吾府邸经过多年修葺扩建,早已气象一新。

  许衡征战所获与朝廷赏赐的财富,再加上糜氏作为商贾世家的鼎力相助,使得家业日益兴隆。不仅许氏如此,连孙乾的家族也同样倾力资助,两家荣损与共。

  穿过雾气氤氲的内院,石子小径两旁绿荫葱郁,景致宜人。甘梅与糜贞相谈甚欢,而大小乔则略显拘谨,安静地随行其后。

  谈及府邸规制时,甘梅忽然忧心道:\"夫君府邸如此宏丽,几乎比肩司空府,恐招人妒恨...\"

  听闻此言,大小乔也不免心头一紧。若因此引来非议,确需劝谏夫君收敛才是。

  糜贞却从容笑道:\"妹妹多虑了。以我对夫君的了解,他定然早有筹谋。\"作为最早陪伴许衡的伴侣,她深知丈夫无论在军中还是闺阁中,都善于运筹帷幄。

  转头望向双颊绯红的大小乔,糜贞温言道:\"两位妹妹可有见解?\"大乔盈盈施礼道:\"夫君声望卓着,在军心稳固之际,想必无虞。\"

  糜贞眼中含笑,将那位聪慧的妹妹拉到身旁,又把小乔安置在自己左侧。

  她轻声道:\"女子能得安稳已是福分,何况夫君从布衣至君侯,如今执掌皇城护卫,更无需忧虑。\"

  \"纵使夫君遭遇不测,我们阖家同生共死便是。黄泉之下,亦可团圆。\"

  这番话带着许衡特有的洒脱气度,从糜贞口中说出却无比自然。几位女子闻言皆是一怔。

  糜贞忽觉失言,掩唇笑道:\"瞧我,说这些做什么。\"

  \"不如去备些茶点,你们先去陪夫君说话。后山温泉虽不大,却已备好药浴。\"

  \"甘梅,带她们更衣。\"

  \"诺。\"

  甘梅欠身一礼,引着二乔前往沐浴。

  温泉尽头的木亭里,许衡腰间围着布巾,肆意舒展身形。他斜倚廊柱,举杯小酌,目光不时望向入口处。

  待到雾气中浮现两道倩影,见她们躲在氤氲水汽间偷眼打量,许衡朗声笑道:\"过来便是,怕什么?\"

  姐妹俩身着绯色轻纱,垂首挪步。水雾缭绕间,肌肤胜似三月桃花。大乔体态婀娜,小乔身形纤秀,各具风姿。

  \"夫君,\"大乔忽问,\"您说少时与我们姐妹相识,不知是何时?\"

  许衡眉梢一扬:\"梦里见过。\"

  \"与二位夫人神交已久。\"

  \"这......\"

  \"哈哈哈!\"许衡大笑着踏入温泉,气氛骤然轻松。

  姐妹俩对视一眼,心知是托词。小乔偷偷瞥向许衡,轻嗔道:\"夫君净说胡话......\"

  \"哪有梦中相识的道理。\"

  \"怎的没有!\"

  许衡瞪圆眼睛:\"我从不打诳语。\"

  \"许是前世缘分,那会儿我还有个名字叫宝玉呢。\"

  \"芳名黛玉、宝钗的两位姑娘……\"

  许衡忽然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讲了足有一炷香时间,绘声绘色,情真意切。

  小乔听得发怔。

  这故事是真是假?

  说得煞有介事,可那位姐姐也太可怜了,咳几声就吐血,有情人不能相守。

  虽说我与夫君缘分天定,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那、那后来呢?夫君思念姐姐,就不喜欢我了吗?\"

  许衡双眼一瞪。

  好家伙,还听上瘾了?后面的剧情我可记不清了。

  \"呃,后面的我还没梦到,得再等等。\"

  \"快接着梦!现在就去!\"

  \"这就去?\"许衡本想多逗留片刻,毕竟初来乍到,总要多熟悉才好亲近。

  纳妾之礼本不需大操大办,除非是为了收礼。

  但既然邀约,去就去吧。

  ……

  此时官署正堂内。

  周瑜派来的将领正与郭嘉会面。

  郭嘉手持诏书与几封书信,嘱咐道:\"记好。\"

  \"诏书承袭乌程侯爵位,加封讨逆将军,任会稽太守兼庐江太守。\"

  \"封周瑜为骑都尉。\"

  \"书信是君侯亲笔致乌程侯,请其统领江东讨逆。\"说到此处,他压低声音:\"日后人员升迁调动,需先行书信告知我家君侯。每年按时进贡朝廷,行事自然方便。\"

  郭嘉的眼神已说明一切。

  那副将心领神会,当即应道:\"末将明白,谢先生指点。\"

  \"另有一事,我家君侯希望与江东通商,将扬州货物经水路贩运,需商队往来无阻,望转告乌程侯。\"

  \"末将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