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甄逸面如死灰。

  "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声告饶:"贤婿恕罪!是我鬼迷心窍!再不敢了!"

  "起来吧。"

  苏烨扶他落座,沉声道:"这次就算了。"

  "幸好姜儿和甄俨不像你这般糊涂。"

  “不然,这次我可不会轻饶了你!”

  “我虽年少,却也不是你能随意摆弄的!”

  这老滑头,给三分颜色就开染坊。

  才安分几天,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

  竟敢打我的主意。

  骗我来炉奴镇场子,还想借我的势达成私利,真当我不知情?

  甄府上下早被我的人盯得死死的。

  只要我愿意,甄逸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我的眼睛。

  尤其在我创出御兽契约,给暗卫配上灵兽之后——

  街鼠、家犬、飞鸟,这些无孔不入的小东西,

  让暗中监视变得易如反掌。

  要不是看在甄姜的情分上,甄逸又尚未酿成大错,

  这事绝不可能轻易翻篇。

  “是是!都是我的错!”

  甄逸吓得直冒冷汗,连连作揖,突然想起女儿信中的叮嘱,赶忙补充道:“贤婿,我愿将甄家半数产业迁往南郡,全力辅佐你!”

  “还会在冀州长期为你采办粮草、战马......分文不取!”

  “另外脱儿、道儿、容儿和宓儿都想念长姐。听说你打算办女子书院,不如让她们去江陵久住?”

  “既能姐妹团聚,又能进学读书,你看可好?”

  此刻甄逸哪还敢存什么联姻攀附的心思,

  满脑子只想着如何平息女婿的怒火。

  连四个女儿都准备送去江陵,这番表态堪称孤注一掷。

  他心里悔恨交加——

  真是被猪油蒙了心!

  竟妄想靠卖女儿攀附士族,让甄家一步登天。

  考虑到甄姜和甄俨的前车之鉴,他难免想得有些复杂。

  如今看来,当初简直是利令智昏!

  其实,与其他士族联姻并非问题所在。

  错就错在,不该将苏烨当作棋子。

  "好吧!就依你的意思办!"

  苏烨微微颔首:"若非看在姜儿的份上,此事绝不会轻易揭过!"

  "另外,战马和粮草的事,你多费些心思。"

  "办好了,甄家自然少不了好处。"

  "这其中的道理,你应该明白。"

  "是是!"

  甄逸连连应声,暗中长舒一口气,心想:"总算渡过这一关了!"

  苏烨并未在炉奴久留,第三日清晨便带着田丰一家及许褚等人启程南下,直奔青州。

  至于甄家这边——

  甄脱等四女,甄逸自会派人护送。

  当然,苏烨早已暗中安排暗卫随行保护。

  至于产业迁移,尚需时日徐徐图之。

  若操之过急,难免损失惨重。

  这绝非甄逸与苏烨乐见的结果。

  临行前,苏烨更是放出风声:甄家由他庇护,某些人最好收起不该有的心思。

  此前确有家族暗中觊觎甄家——

  这麻烦还是甄逸自己招惹来的。

  所幸暗卫探查及时,经此警告,想来这些家族会暂时安分。

  待甄家迁走半数产业及大半家资后,打甄家主意的势力自然更少。

  如此,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辽东金县,

  此地与东莱仅一海之隔,

  直线距离不过数百里。

  此刻,金县城中,暗卫寻到了太史慈。

  "你是何人?"

  太史慈察觉暗卫的出现,立即绷紧神经,边问边暗中戒备着。

  "不必惊慌!我们并非来擒你的!"

  暗卫见状,连忙解释道,同时递上一封信函:"此乃我家主上亲笔所书,阅后自明。"

  "哦?"

  太史慈并未贸然接信,而是警惕地追问:"你家主上是何人?"

  "镇南将军、南郡太守苏烨,可曾知晓?"

  暗卫报出名号,太史慈闻言瞳孔骤缩,心中震动。

  苏烨之名如今传遍大汉疆土,他岂会不知?

  "镇南将军怎会知晓我这等无名之辈?还遣你远道而来?"

  太史慈愈发疑惑,暗卫将信函往前一递:"阅毕自明。详情我也未能尽知。"

  "也罢。"

  太史慈不再犹豫,接过信件迅速浏览。随着目光移动,他神色愈发惊讶。

  "镇南将军如何探得我的行踪?"他合上信纸抬头发问,"我母亲与堂妹现下可安好?"

  他并不担忧苏烨会对家人不利——以苏烨名将声望,断不会行此下作之事。

  暗卫答道:"前一个问题我亦不知。或许主上能占会卜,又或是偶然听闻阁下事迹。若想知晓,不妨日后当面询问。"

  "你母亲和堂妹如今过得挺好,我们的人一直在照顾她们!"

  "老太太起初不愿接受帮助,但我们放下东西就走,她最后也只能收下了。"

  "有几个地痞流氓打你堂妹的主意,都已经被我们的人解决了。"

  "总之家里一切都好,你不必挂念。"

  太史慈闻言脸色骤变:"有人敢打我堂妹的主意?是哪些不要命的?"

  想当初他在家乡时,谁敢招惹他家人?如今他不过离开一阵,这些宵小就敢放肆。

  "王三、刀疤那帮人,还有黑虎寨的,你都认识吧?"暗卫回答。

  暗卫心中暗喜,就是要让太史慈着急。只要他急着返乡,就能遇上主公。到时候凭借这份恩情,再加上主公的魅力,定能收服这员猛将。

  太史慈二话不说转身就走。

  "喂!你要去哪儿?"暗卫连忙追赶。

  "回东莱!"太史慈脚步急促。

  "走陆路要几千里,那得走到什么时候?"暗卫在后面喊道。

  【航程之邀】

  暗卫站在青石码头上,迎着海风说:"两艘海船泊在金县港口,即可扬帆直达黄县。"

  灰袍人袖手补充:"这条海路我们走过数回,辽东至青州不过半日工夫。"他瞟了眼犹豫的太史慈,"可要同行?"

  此刻他怀中密函已用火漆封好,辽东诸事已了,是时候返回青州复命。可惜暗卫人手不足,这苦寒之地终究无法久驻,只能留待来日再图发展。

  "此话当真?"太史慈猛地转身,甲胄铿然作响。他三步并作两步回来,古铜色脸庞泛起红光。

  暗卫衣袖翻飞如蝶:"自然作准。顺风船,搭不搭?"

  "搭!"太史慈抱拳施礼,铁护腕磕得闷响。这位北海汉子难得露出赧色:"方才多有得罪..."

  海鸥掠过樯桅时,暗卫已领着人往码头走去。太史慈大踏步跟上,声如洪钟:"某记下这份人情了!"

  "那某可要讨利息的。"暗卫笑声混着浪花声传来。

  四日后,黄县太史宅院飘着药香。太史老夫人捧着茶盏疑惑道:"老身不解,将军何以知晓犬子?"屏风后偷看的绿裙少女正是太史昭容,她攥着裙角暗自惊叹:原来名震天下的镇南将军,生得这般俊朗。

  苏烨指尖轻叩案几,恰好捕捉到少女心声,险些破了严肃表情。他心想:这丫头倒是纯真得可爱。

  容貌与成就有何关联?他并非以色侍人之辈。

  这些念头在苏烨脑海中稍纵即逝。面对老夫人的询问,他目光微侧扫过内室方向,含笑答道:"若说是卜算所得,老夫人定然不信;"

  "实则是通过苏氏商会得知,东莱黄县曾有位仗义少年,为助县令销毁奏章而获罪;"

  "事后恐累及家眷,只身逃亡辽东。我看重的正是太史慈这份肝胆侠义,故特遣人寻访,亲赴招揽。这番答复,老夫人可还满意?"

  内室之中,随暗卫乘船赶回黄县的太史慈正与母亲叙话。听闻此言,胸中顿生万千感慨。当年一时义愤铸成大错,累得抛母别妹远走他乡。此刻想来,倒不是后悔行侠义之举,只恨年少气盛连累亲人。

  昨日归来彻夜长谈,已知晓苏氏对其家眷的诸多照拂。这份恩义他必当报答,但仍需先听听苏烨的条件,方才有了此刻隔帘倾听的场景。

  老夫人听罢颔首:"原是这般。苏氏商行名不虚传,能探得这些倒不稀奇。将军青眼相加是小儿的福分,不过终究要他自己拿主意。"

  太史老夫人朝内室喊道:“躲着作甚?还不见礼?速来拜见镇南将军!”

  木门"吱呀"作响。

  太史慈迈步而出,向苏烨郑重行礼:"东莱太史慈谢过将军救助家母与舍妹之恩!"

  "将军的来意我已明白。"

  "但我身负罪责,将军当真要招募我这戴罪之人?"

  苏烨目光如炬,朗声笑道:"丹劲中期?不错!"

  "若得栽培,二十岁前必成罡劲;"

  "假以时日,问鼎天人神将亦非难事;"

  太史慈闻言瞳孔微震。

  他未料苏烨竟能洞悉自己修为。

  至于二十岁入罡劲,他自己也不敢奢望。

  苏烨正色道:"你所虑之事,于我不过举手之劳。"

  "所谓罪责,不过尔尔;"

  "你视若万钧,我视若鸿毛;"

  "这些顾虑大可不必!"

  稍作停顿,苏烨直视太史慈:"今正式邀你入我麾下。"

  "暂不论官职,我这里有兵法典籍、武道真传、神功秘技,更有修炼药剂可供兑换;"

  "建立功勋后,这些都会是你的;"

  "如此,未来必达见神不坏之境;"

  "意下如何?"

  恩情在先,诚意在后。

  苏烨已将能做的都做了,只待太史慈抉择。

  太史慈听罢,心中震动。

  出乎意料的是,苏烨手中竟有如此丰厚的资源。

  对于太史慈过往的过失,在苏烨看来完全不足为虑。

  这么优厚的条件,太史慈当即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郑重行礼道:"末将太史慈,誓死追随主公!"

  "好!极好!"

  苏烨连忙扶起这位年轻将领,欣喜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道:"能得子义相助,我实在欣喜万分!"

  "暂且任命你为军司马,待日后建立功勋再正式擢升,意下如何?"

  以丹劲中期的实力而论,太史慈已经与赵云不相上下,自然不能随意安排职位。

  不过考虑到太史慈今年已十八将近十九,比起年仅十六的赵云,其天赋还是稍逊一筹。

  即便如此,他的资质也算得上是顶尖水平了。

  "多谢主公厚爱!"

  太史慈喜出望外,连忙躬身致谢。

  早就听闻镇南将军唯才是举,今日亲身体验,果然名不虚传。

  像他这样身负罪责之人,竟能直接被委以军司马之职,即便是暂时代理,也是莫大的荣幸。

  想到这里,太史慈心中涌起无限感动,对苏烨的敬仰之情愈发深厚。

  这样明主,值得他誓死效忠。

  在一旁的太史老夫人看得眼眶泛红,连连颔首:"好!真好!我儿终于出人头地了!"

  "往后定要尽心竭力辅佐将军,记住了吗?"

  她心里明白,儿子这是遇到了真正的贵人。

  若非苏烨出手相助,莫说解决家中困境,就是儿子身上的罪责都难以洗脱。

  虽然对苏烨而言不过举手之劳,但若没有这位贵人相助,以他们这样毫无背景的家世,恐怕连自保都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