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跪地求饶者也越来越多。

  恐慌像瘟疫般蔓延,整片战场尽是不战而逃的败兵。

  "何等可怕的铁骑与步卒,这般军阵威力简直骇人听闻;"

  "不愧是苏烨将军的部曲,果然配得上'无敌之师'的威名!"

  "难怪连师父都赞不绝口。"

  "或许...我该投效其帐下?既能建功立业,又可实现平生抱负?"

  城楼上的赵云望着苏家军摧枯拉朽的攻势,胸膛热血翻涌,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哪个热血男儿不渴望建功疆场?常山赵子龙也不例外。

  "真乃神兵天降!"

  常山太守王度捋须惊叹,忽然瞥见赵云神色变化,会意笑道:"子龙莫非动了投效苏将军的念头?"

  "啊!"

  赵云被说中心事,赧然抱拳:"让明公见笑了!只是...就怕末将武艺粗浅,入不得苏将军法眼。"

  其实他心中期盼着王度能代为引荐,只是秉性端方,终究难以启齿。

  王度宦海沉浮多年,岂会看不出少年心思,当即朗笑道:"大丈夫志在四方,见贤思齐何错之有?"

  "至于子龙的武艺...你且放心,苏将军最爱英才,断不会埋没不了你这等俊杰!"

  乱世英雄传

  烽火连天日,王太守于城楼负手而立,忽转头对身旁银甲将领道:"云郎,汝之能为,吾岂不知?"

  "087以某观之,子龙武艺超群,统兵之才更是万中无一。"

  "更闻苏帅用人之道,不论门第,只问真才。其帐下黄汉升、典恶来,乃至新降冀州张儁乂,皆寒门出身而位居要职。"

  言至此,王度凝视赵云双目:"待城外战事稍歇,迎苏帅入城时,吾当为君引荐。"

  "以君之才,苏帅慧眼,必得重用。"

  王太守如此热心,自有盘算——

  一则施恩于赵云,留日后因果;

  二则确是惜才,知此人若荐于苏烨麾下,必得重用。届时举贤之功,亦能得苏帅另眼相待。

  当今天下,苏烨这等人物前程似锦。若能结下善缘,来日自有裨益。

  广结英豪,方是立足乱世之道。

  此乃王氏为官秘诀。

  果然见赵云郑重抱拳:"太守举荐之恩,云没齿难忘。无 ** 成与否,此情必报!"

  王度抚须而笑:"有子龙这句话足矣。"

  "城外黄巾溃散,子龙可率部出城助剿。"

  "一则可援手苏帅,二则..."

  "末将明白!"

  赵云未待言毕,已执枪跃马,率三百赵家子弟冲出城门。

  烟尘中忽见一队铉钾铁骑,为首将领骤然勒马:"咦?那白袍小将是何人?"

  白马长枪,英姿飒爽的赵云立即引起了附近黄忠等人的注目。

  苏烨察觉到动静,转头望去,顿时面露喜色:"莫非此人就是赵云?"

  "定是他无疑!"

  "真是天助我也!竟在此处相遇,稍后定要想办法将他招入麾下。"

  心意已决的苏烨立即下令全军加速剿灭残余黄巾军。

  四时辰后,战场清扫完毕,降军尽数收押。

  "哈哈!"

  王度率领城中官吏将士出城相迎,远远便拱手笑道:"在下常山太守王度,这位想必就是苏烨将军吧?"

  "多亏将军及时驰援,否则真定城早已落入贼军之手!王度在此拜谢!"

  "王太守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苏烨连忙下马搀扶,和颜悦色道:"此乃分内之事,王太守无须如此客气。"

  "应当的!应当的!"王度笑答:"将军救命之恩,如何报答都不为过。"

  "战事已毕,城中已备好酒宴,还请将军移步入城,容我等略表谢意?此外下官已为将士们准备了丰盛酒食,绝不敢怠慢这些英雄。"

  "将军请?"

  "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苏烨爽快应允,当即带着黄忠、典韦、戏志才、程昱等人随王度入城。虽也邀请了张合同行,但张合执意留守军中,苏烨便不再勉强。

  席间,苏烨饶有兴致地望向王度身旁的少年,开口问道:"王大人,这位小将好生英武,方才在城头的身手可不得了。"

  王度抚须朗笑:"正想与将军引荐!此乃常山真定赵家庄的赵云赵子龙。"说着将少年往前轻推,"若非子龙神勇,真定城早被黄巾贼寇攻破。"

  他压低声音凑近苏烨:"说来有趣,这孩子仰慕将军威名已久,却又怕自己资历尚浅......"话未说完,赵云已上前抱拳,眼中闪着热切:"末将赵云,拜见将军!"

  苏烨一把托住少年手臂,目光灼灼地打量:"好个少年英雄!看骨相不过十五六岁,竟已踏入丹劲中期。"他忽然转头对王度笑道,"这般资质,假以时日必成罡劲猛将,便是传说中的天人境也未必不能企及。"

  感受着少年因激动而微颤的手臂,苏烨笑意更深:"听说你想随我征战?"

  赵云单膝跪地,枪茧分明的手掌重重按在胸前:"愿为主公效死!"

  "好!"苏烨一把将人拉起,指尖在少年肩甲上叩出清响,"得子龙相助,如获至宝啊。"他瞥见少年腰间银枪,忽然想起那个并州的身影——这般年纪的丹劲中期,恐怕只有吕奉先能与之比肩了。

  满堂烛火将赵云兴奋的面容映得发亮。苏烨望着这张尚且稚嫩的脸庞,心头掠过一丝罕见的愉悦。向来都是他主动招揽贤才,今日竟有明珠自投帐下。

  “你暂且出任我亲卫营副统领,领行军侯一职。”

  “待你熟悉军中事务并积攒战功后,再行擢升,如何?”

  他恨不能直接封赵云为军司马甚至校尉。

  以此展现对赵云的器重。

  但苏烨终究压下了这个念头。

  军中赏罚岂能儿戏?

  谁知赵云闻言竟喜出望外:“末将定不负将军栽培!”

  这可是苏将军的亲卫营!

  能追随在苏烨身侧,观摩其用兵之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历练吗?

  他坚信跟着苏烨必能受益匪浅。

  官职高低反倒不重要——

  自己尚年轻,当以精进武艺韬略为先。

  来日方长,何愁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哈哈哈!恭贺苏将军得此良将,也贺子龙遇此明主,鹏程万里啊!”

  王度大笑着向二人拱手,眼底却闪过一丝唏嘘。

  这便是机缘造化啊!

  想当年自己为求功名,不知耗费多少心血。

  若非家族荫庇加上自身勤勉,焉能坐稳太守之位?

  哪像赵云这般造化弄人?

  可见人生际遇,贵人之助尤为关键。

  “同喜同喜!”

  苏烨与赵云相视而笑。

  苏烨对王度郑重道:“此番荐才之情,苏某铭记于心。”

  赵云亦肃然行礼:“太守举荐之恩,云没齿难忘。”

  “二位言重了!来,满饮此杯!”

  王度满面红光举盏相邀,眼角笑纹都深了几分。

  “恭贺主公再添虎将!”

  黄忠等人纷纷上前贺喜。

  众人纷纷上前,拉着赵云坐到一旁饮酒畅谈。

  这位少年英杰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年仅十六岁便达到丹劲中期,实属绝世天才。

  主公当真慧眼如炬,竟能在城外一眼相中赵云。

  说来也巧,赵云同样对苏烨一见倾心。

  两人可谓一拍即合,惺惺相惜。

  宴席散后,

  赵云主动寻到苏烨抱拳道:"主公既已收留云,本不该再提私事。然家兄近日遭黄巾贼所伤,现卧病在床,仅由幼妹照料。云实在放心不下,想回乡探望,顺便将投效之事告知家兄,还望主公恩准。"

  说到此处,赵云面露赧色。

  苏烨闻言失笑:"子龙何须见外?既入我门下,令兄便如同我兄长一般。说来也巧,我略通岐黄之术,或许能为令兄诊治。不如我们现在就动身?"

  说着便起身挽住赵云手臂。

  "这..."赵云一时错愕,"恐怕不妥吧?"

  哪有主上亲往拜访的道理?

  主公待他也太过优厚了。

  若非自知男儿身,又知晓主公喜好,他都要误会主公另有所图了。

  苏烨朗笑道:"有何不妥?总要让你安心才是。况且你可知道,你家主公我可是神医——不信你问汉升,当年他儿子黄叙病入膏肓,遍访名医两年都束手无策。"

  半月不到,我就治好了他的顽疾!

  快些,你不想兄长早日痊愈吗?

  未来,苏烨可是要颠覆大汉,开创新天地的人。

  依他前世记忆,赵云此人忠汉情结较重,且颇有主见。

  虽说程度不深,但苏烨仍希望尽早施恩于他,彻底收服其心,免生摇摆。

  否则未来若与赵云理念相悖,他若离去,苏烨可真是无处诉苦了。

  时机不等人!

  眼下正好从救治其兄开始。

  若他未记错,几年后赵云兄长便是因病去世。

  说不定,与此番伤势大有干系。

  当真?赵云双眼圆睁,难以置信。

  主公年纪与他相仿,竟还懂医术?

  此前苏烨自称略通医术,他以为是玩笑罢了。

  岂料是真?甚至远不止略懂?

  (苏烨:不!就是略懂。须知万事万物境界分:入门、熟练、精通、小成、大成、圆满、神级,及之上的略懂之境。)

  哈!我诓你作甚?这等轻易戳破的谎言于我何益?

  事不宜迟,出发!

  苏烨摇头一笑,当即唤上赵云,带上黄忠、典韦及五百铉钾军,策马疾驰,直奔赵家庄。

  不过一个多时辰,众人便抵达。

  待苏烨诊视赵风伤势后,眉头微蹙,对二人道:子龙,伯虎,此伤比预想更重,已损根基,需长期调治方能痊愈。然我无法久留,故建议伯虎携家眷暂迁南阳邓县休养。

  "到了那边,有神医华佗可继续为你诊治,伯虎觉得如何?"

  他并非信口开河。

  赵风这病症若不及时医治,恐怕撑不过三年。

  此等顽疾,寻常郎中根本束手无策。

  普天之下,唯有他与华佗有把握治愈。

  "竟如此严重?"

  赵云与赵风闻言顿时面色大变。

  一旁的赵雨先是一怔,随即眼圈泛红,带着哭腔道:"大哥不能有事!咱们听将军的,去南阳治病好不好?"

  小姑娘自幼与两位兄长相依为命,此刻急得直掉眼泪。

  "好好好!"

  赵风见状连忙安抚:"大哥答应你就是!"

  转头对赵云颔首示意,又向苏烨郑重抱拳:"有劳将军费心,在下这条性命就托付给您了!"

  "多谢主公恩典!"

  赵云当即行大礼,心中感激万分。

  他毫不怀疑苏烨的医术——先前对病情的诊断比寻常郎中更为精准,途中更从黄忠处听闻其治愈黄叙的往事。

  主公待他们恩同再造。

  "快快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