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巅峰对决的平局与无声的敬意-《舍我其谁之围棋少年李浩》

  决赛的赛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安静,连记者们按下快门的声音都刻意放轻了。棋盘两端,盛景初与李浩相对而坐,前者神情沉静如古井,后者眼神明亮似晨星,一场同门师兄弟间的巅峰对决,即将拉开序幕。

  观赛区的第一排,解寒洲与将老并肩而坐,两位棋坛泰斗的目光同时落在棋盘上,带着审视,也带着期许。解长安、曹熹和、丁岚坐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喘——这不仅是一场胜负的较量,更是两种棋风的碰撞,是解老一脉传承的一次内部检验。程了和唐子妍站在媒体区的最前排,手里的相机早已对准棋盘,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瞬间。

  裁判宣布比赛开始,盛景初执黑先行,一枚黑子稳稳落在右上角的小目,开局稳健,如春风拂过湖面,看似平淡,却暗藏千钧之力。

  李浩执白应对,没有丝毫犹豫,以“一手天元”回应。这手棋如同少年人掷地有声的宣言,带着一往无前的锐气,瞬间点燃了赛场的气氛。

  “好小子,敢在景初面前下天元。”曹熹和低笑一声,语气里满是赞叹。

  解寒洲捻着胡须,眼底闪过一丝笑意:“有闯劲,不错。”

  棋盘上的较量正式展开。盛景初的棋风如同精密的钟表,每一步都计算精准,布局绵密,看似缓慢推进,却在不知不觉中织就一张无形的网;李浩则将“弈林妙手”的灵动、“弈理指归”的严谨、“天地大同”的平衡与“一手天元”的掌控熔于一炉,白棋在黑棋的包围中灵活穿梭,时而突进,时而迂回,像一匹不羁的骏马,在既定的轨道上踏出自己的节奏。

  中盘阶段,双方在左边盘形成大型劫争,棋子犬牙交错,每一步都牵扯着全局的胜负。盛景初的黑棋步步紧逼,招招致命,如同高手过招时的精准一击;李浩的白棋却总能在绝境中找到生机,用“天地大同”的定式将劫争的范围扩大,把局部的胜负转化为全局的拉扯,硬生生在黑棋的攻势中撕开一道口子。

  “妙啊!”将老忍不住低呼一声,指着棋盘中央,“李浩这手‘飞’,既解了劫争的危局,又盘活了天元周围的棋子,有景初当年的影子,却比他更野。”

  解寒洲微微一笑:“景初的稳,李浩的锐,倒是相得益彰。”

  观赛区的众人早已忘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棋盘。程了握着相机的手微微出汗,镜头在两人脸上来回切换——盛景初的眉头微蹙,指尖悬在棋子上方,长考时的专注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李浩的额角渗出细汗,眼神却愈发明亮,落子时的果断透着少年人的锋芒。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棋盘上的黑白子渐渐填满了大半,局势依旧胶着。盛景初的黑棋占据了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实地,李浩的白棋则在外围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双方的目数咬得极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最后阶段,盛景初下出一手“点”,试图在白棋的势力范围内活出一块;李浩则以“刺”应对,寸土不让。两人你来我往,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棋盘上的每一颗棋子都仿佛有了生命,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当最后一颗棋子落下,裁判开始清点目数。全场鸦雀无声,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程了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唐子妍紧紧攥着她的胳膊,指节泛白。

  “黑棋一百八十二目,白棋一百八十二目。”裁判的声音清晰地传遍赛场,“本局,平局。”

  平局?

  全场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不是一场分出胜负的对决,却比任何胜利都更让人震撼——两位棋手将自己的棋艺发挥到了极致,在棋盘上展现了围棋最本真的魅力,不分高下,不分伯仲。

  盛景初站起身,对着李浩伸出手,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真切笑容:“你下得很好。”

  李浩握住他的手,用力晃了晃,眼里闪着光:“师兄才是,我还差得远。”

  解寒洲和解长安相视一笑,眼底满是欣慰;将老站起身,对着两人拱手道:“好一场棋!解老,你这两位徒弟,真是青出于蓝啊。”

  解寒洲笑着回礼:“将老过奖了,是孩子们自己争气。”

  丁岚看着相拥的两人,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释然的笑意;曹熹和用力拍着桌子,比自己赢了还激动。程了放下相机,看着赛场中央那两个身影,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这不是一场有胜负的比赛,却是一场最精彩的对决。盛景初的稳与李浩的锐,在棋盘上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让所有人看到了围棋的包容与力量——它不仅是胜负的较量,更是传承的延续,是热爱的共鸣。

  夕阳透过赛场的窗户照进来,为棋盘上的黑白子镀上一层金光。程了知道,这场平局,会成为所有人记忆里最难忘的一幕。而属于他们的故事,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