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棋谱推演中的意外访客-《舍我其谁之围棋少年李浩》

  李浩的房间里,棋盘被摆在靠窗的书桌中央,取代了往日凌乱的训练笔记。台灯的光线聚焦在黑白交错的棋子上,映得他专注的侧脸格外清晰。桌面上摊开着两页复印的古谱,分别标注着“钓杆图”与“万寿图”——这是《发阳论》中极具代表性的两局难题,前者以精巧的“倒扑”手筋闻名,后者则因棋子缠绕如万寿纹般繁复而得名。

  李浩指尖捏着一枚黑子,目光在“钓杆图”的局部死活上停留许久。这局棋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看似必死的棋形中,用“钓杆”般的巧劲拉出一线生机。他深吸一口气,落下一子,正是“弈林妙手”中的变招,看似远离纷争,却像悄悄垂下的钓线,暗中勾连起周围的棋子。

  紧接着,他以“弈理指归”中“守正出奇”的思路应对,白子在黑子周围布下防线,步步紧逼。棋盘上的局势瞬间紧张起来,黑子如同被困在浅滩的鱼,而白子则像收紧的渔网。李浩却不慌不忙,忽然祭出“天地大同定式”,将外围的几颗散子连成一片,看似放弃了局部,实则为全局盘活了气脉。

  “这里得用天元位镇住。”他喃喃自语,将一枚黑子重重落在棋盘中心。“一手天元”的威力在此刻显现——原本孤立的黑子仿佛有了主心骨,以天元为轴,向四周辐射出无形的力量,竟硬生生在白子的包围中撕开一道口子,如同钓杆猛地扬起,将“鱼”从绝境中拉出。

  破解完“钓杆图”,他稍作休息,又转向“万寿图”。这局棋的棋子分布如同层层叠叠的花纹,每一处都藏着陷阱,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循环往复的劫争。李浩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再次拿起棋子,交替运用四种招式:用“弈林妙手”寻找断点,借“弈理指归”梳理脉络,凭“天地大同”维持平衡,靠“一手天元”掌控全局。

  黑白子在他指尖流转,棋盘上的“万寿纹”渐渐被拆解,原本缠绕的棋形变得清晰,死棋活出,险境化夷。当最后一颗棋子落下,李浩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就在这时,敲门声响起,紧接着门被推开,解长安、盛景初、曹熹和、丁岚、程了和唐子妍一起走了进来。

  “哟,我们的功臣在研究什么呢?”曹熹和第一个开口,目光落在棋盘上,“这不是《发阳论》里的‘钓杆’和‘万寿’吗?你小子可以啊,居然敢碰这两块硬骨头。”

  李浩连忙站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就是闲着没事琢磨琢磨,还谈不上破解。”

  解长安走到书桌前,拿起那两页古谱看了看,又扫了眼棋盘上的推演,赞许地点点头:“思路不错,尤其是用‘天地大同’破‘万寿图’的缠绕,很有想法。不过这里,”他指着棋盘左上角,“如果改用‘尖’而不是‘跳’,或许能更快活出。”

  盛景初也凑过来看了看,补充道:“‘钓杆图’的最后一步,天元位虽然镇住了,但其实可以更早一步用‘点’杀,不用等到对方形成劫争。”

  李浩眼睛一亮,顺着他们的指点重新推演,果然发现了更简洁的路径,懊恼地拍了下额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丁岚站在旁边,看着棋盘上密密麻麻的棋子,虽然不太懂细节,却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精妙,语气缓和了些:“别光顾着研究棋谱,明天还有复盘会,早点休息。”

  程了和唐子妍没凑到棋盘前,只是站在门口看着。程了看着李浩被众人指点时认真的样子,又看了看解长安和盛景初温和的侧脸,忽然觉得这样的画面很温暖——就像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围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热爱,没有纷争,只有对棋道的纯粹追求。

  “看你刚才赢棋那么厉害,还以为你什么都会呢。”唐子妍小声对程了说,语气里带着点意外。

  程了笑了笑:“围棋就是这样吧,再厉害的人也有能被指点的地方,这样才能一直进步啊。”

  房间里,讨论还在继续,解长安在棋盘上摆出新的变化,盛景初在一旁补充,李浩听得聚精会神,曹熹和偶尔插句玩笑,连丁岚的嘴角都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棋盘上,为这场意外的聚会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对李浩来说,这或许只是一次普通的棋谱讨论,但对在场的每个人而言,这样的时刻却像一剂良药,暂时冲淡了比赛的压力与外界的纷扰,只剩下棋本身带来的纯粹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