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景初看着程了泛红的眼眶,指尖还残留着她递来的水果糖的甜味。他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声音放得温和:“别瞎想,输棋赢棋本就是常事,师傅当年教我下棋时就说过,棋盘上没有永远的胜者,只有不肯认输的棋心。”
他想起书架上那本被翻得卷边的旧书,封面写着“不争而善胜”,是师傅临终前送他的。小时候总觉得这话是老生常谈,此刻站在晚风里,倒忽然品出几分滋味——真正的输赢从不在一局一棋里,逞一时之快算不得本事,能在起落里稳住心神,才是师傅想教他的道理。
程了吸了吸鼻子,攥着他的袖口不肯放:“可他们都说……都说你这次输得太可惜,明明前半盘占尽优势……”
“那是他们没看懂后半盘的变数。”盛景初打断她,眼底浮起一层释然的光,“是我自己急了,想在收官时抢那半目棋,反而漏了对方的暗手。说到底,还是修行不够,该受这一遭教训。”
话音刚落,院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谢老拄着拐杖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个食盒。看到盛景初坐在石阶上,老人重重叹了口气,把食盒往石桌上一放:“臭小子,输了棋就躲在家里啃干面包?真当自己是没人管的野小子了?”
盛景初连忙起身行礼:“师傅,您怎么来了?”
谢老瞪他一眼,打开食盒,里面是一碟酱牛肉、一小碗莲子羹,还有两盅温热的米酒。“再不来,你怕是要把自己熬成书里写的‘枯坐参禅’,反倒忘了下棋是为了什么。”他往盛景初面前推了推米酒,“当年送你那本书,是盼你懂‘守静’,不是让你钻牛角尖。输了就输了,大不了下次赢回来,犯得着把自己折腾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盛景初拿起酒盅,指尖碰到温热的瓷壁,心里一暖。师傅总说自己脾气硬,其实最是护着他。他仰头饮尽米酒,辣意混着暖意滑进喉咙,忍不住红了眼眶:“是我没出息,被一时输赢绊住了脚,还连累程了跟着担心……”
“知道错就好。”谢老哼了一声,语气却软了下来,“你呀,什么都好,就是太较真。当年我跟你师公下棋,输了能在棋馆睡三天,醒了照样摆棋盘,哪像你这般愁眉苦脸?”他忽然话锋一转,从怀里摸出另一本书,封皮是崭新的,上面写着“道德经”三个烫金大字,“这个,程丫头跑了三家书店才找着的新版,说你那本旧书被茶水浸了页,特意给你换本新的。”
盛景初接过新书,指尖抚过光滑的封面,忽然想起程了下午跑出门时的样子,扎着高高的马尾,说要去给“重要的人”找样东西,原来是为了这个。书里夹着张便签,是她娟秀的字迹:“输赢都是风景,你才是最该稳住的棋子。”
谢老看着他眼底的柔光,捋着胡子笑了:“这丫头心思细,又肯陪着你起落,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姑娘。你要是连这点福气都抓不住,才真是白读了这么多年书。”
盛景初低头笑了,把便签小心夹回书里,又给谢老满上米酒:“师傅放心,我明白。”
爷俩就着酱牛肉小酌,谢老又说起当年学棋的趣事——说他师公曾为了半局棋跟人赌了三斤腊肉,输了就拎着空油壶回家,师母追着他打了三条街;说自己年轻时输了比赛,躲在棋馆后巷哭,是个卖馄饨的阿婆给了碗热汤,说“棋路长着呢,一碗汤的功夫就能缓过来”。
“别总熬夜琢磨棋谱,”谢老拍了拍他的肩,“明天还要比赛,赢不赢另说,先把精神头拿出来。你要是垮了,对得起程丫头跑断的腿,还是对得起我特意炖的莲子羹?”
送走谢老时,月光已经爬上墙头。盛景初刚转身,手机就震了震,是程了发来的消息,连着三条:
“我打听了,明天对手擅长‘缠丝局’,你记得在中盘时留个后手。”
“我把你常用的棋盘擦干净了,放在桌边,棋子也摆好了。”
“必思安那场比赛一定要加油呀,我在观众席第一排,举着‘盛景初必胜’的牌子等你——输了也没关系,我带了巧克力,苦的时候吃一颗就甜了。”
盛景初看着屏幕,指尖在“回复”框里顿了顿,敲下一行字:“知道了,你也早点睡。明天不用举牌子,我看得见你。”
按下发送键,他走到书架前,把新版《道德经》和旧书并排摆好。旧书里夹着师傅的批注,新书里藏着程了的心意,忽然觉得那些关于“输赢”的执念,像被月光晒化的露水,悄悄渗进了泥土里。
他翻开新书本页,程了的便签在灯光下泛着浅黄,忽然想起谢老的话——棋路长着呢,一碗汤、一句话、一个愿意等你缓过来的人,都是让你走得更远的底气。
窗外的风还在吹,却好像没那么冷了。盛景初合上书,转身走向卧室,明天的比赛或许依旧难打,但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孤零零守着棋盘的人。那些藏在书页里的暖,会陪着他落好每一颗子,哪怕慢一点,也走得稳当。
他想起书架上那本被翻得卷边的旧书,封面写着“不争而善胜”,是师傅临终前送他的。小时候总觉得这话是老生常谈,此刻站在晚风里,倒忽然品出几分滋味——真正的输赢从不在一局一棋里,逞一时之快算不得本事,能在起落里稳住心神,才是师傅想教他的道理。
程了吸了吸鼻子,攥着他的袖口不肯放:“可他们都说……都说你这次输得太可惜,明明前半盘占尽优势……”
“那是他们没看懂后半盘的变数。”盛景初打断她,眼底浮起一层释然的光,“是我自己急了,想在收官时抢那半目棋,反而漏了对方的暗手。说到底,还是修行不够,该受这一遭教训。”
话音刚落,院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谢老拄着拐杖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个食盒。看到盛景初坐在石阶上,老人重重叹了口气,把食盒往石桌上一放:“臭小子,输了棋就躲在家里啃干面包?真当自己是没人管的野小子了?”
盛景初连忙起身行礼:“师傅,您怎么来了?”
谢老瞪他一眼,打开食盒,里面是一碟酱牛肉、一小碗莲子羹,还有两盅温热的米酒。“再不来,你怕是要把自己熬成书里写的‘枯坐参禅’,反倒忘了下棋是为了什么。”他往盛景初面前推了推米酒,“当年送你那本书,是盼你懂‘守静’,不是让你钻牛角尖。输了就输了,大不了下次赢回来,犯得着把自己折腾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盛景初拿起酒盅,指尖碰到温热的瓷壁,心里一暖。师傅总说自己脾气硬,其实最是护着他。他仰头饮尽米酒,辣意混着暖意滑进喉咙,忍不住红了眼眶:“是我没出息,被一时输赢绊住了脚,还连累程了跟着担心……”
“知道错就好。”谢老哼了一声,语气却软了下来,“你呀,什么都好,就是太较真。当年我跟你师公下棋,输了能在棋馆睡三天,醒了照样摆棋盘,哪像你这般愁眉苦脸?”他忽然话锋一转,从怀里摸出另一本书,封皮是崭新的,上面写着“道德经”三个烫金大字,“这个,程丫头跑了三家书店才找着的新版,说你那本旧书被茶水浸了页,特意给你换本新的。”
盛景初接过新书,指尖抚过光滑的封面,忽然想起程了下午跑出门时的样子,扎着高高的马尾,说要去给“重要的人”找样东西,原来是为了这个。书里夹着张便签,是她娟秀的字迹:“输赢都是风景,你才是最该稳住的棋子。”
谢老看着他眼底的柔光,捋着胡子笑了:“这丫头心思细,又肯陪着你起落,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姑娘。你要是连这点福气都抓不住,才真是白读了这么多年书。”
盛景初低头笑了,把便签小心夹回书里,又给谢老满上米酒:“师傅放心,我明白。”
爷俩就着酱牛肉小酌,谢老又说起当年学棋的趣事——说他师公曾为了半局棋跟人赌了三斤腊肉,输了就拎着空油壶回家,师母追着他打了三条街;说自己年轻时输了比赛,躲在棋馆后巷哭,是个卖馄饨的阿婆给了碗热汤,说“棋路长着呢,一碗汤的功夫就能缓过来”。
“别总熬夜琢磨棋谱,”谢老拍了拍他的肩,“明天还要比赛,赢不赢另说,先把精神头拿出来。你要是垮了,对得起程丫头跑断的腿,还是对得起我特意炖的莲子羹?”
送走谢老时,月光已经爬上墙头。盛景初刚转身,手机就震了震,是程了发来的消息,连着三条:
“我打听了,明天对手擅长‘缠丝局’,你记得在中盘时留个后手。”
“我把你常用的棋盘擦干净了,放在桌边,棋子也摆好了。”
“必思安那场比赛一定要加油呀,我在观众席第一排,举着‘盛景初必胜’的牌子等你——输了也没关系,我带了巧克力,苦的时候吃一颗就甜了。”
盛景初看着屏幕,指尖在“回复”框里顿了顿,敲下一行字:“知道了,你也早点睡。明天不用举牌子,我看得见你。”
按下发送键,他走到书架前,把新版《道德经》和旧书并排摆好。旧书里夹着师傅的批注,新书里藏着程了的心意,忽然觉得那些关于“输赢”的执念,像被月光晒化的露水,悄悄渗进了泥土里。
他翻开新书本页,程了的便签在灯光下泛着浅黄,忽然想起谢老的话——棋路长着呢,一碗汤、一句话、一个愿意等你缓过来的人,都是让你走得更远的底气。
窗外的风还在吹,却好像没那么冷了。盛景初合上书,转身走向卧室,明天的比赛或许依旧难打,但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孤零零守着棋盘的人。那些藏在书页里的暖,会陪着他落好每一颗子,哪怕慢一点,也走得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