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拜师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在九州道场传开了。
学员们议论纷纷,好奇这个能让解寒洲破例收下的新师弟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人说他肯定天赋异禀,只是之前没显露;也有人猜测他背景不一般,不然怎么能让解老松口;还有人抱着观望的态度,等着看这个“空降”的师弟到底有几分能耐。
丁岚是第一个找到曹熹和打听消息的。她刚结束一盘对弈,听说师父收了新徒弟,立刻放下棋子跑了过来,扎着的马尾辫随着跑动的动作甩来甩去,像只活泼的小鹿。
“熹和师兄!听说师父收新徒弟了?叫李浩?”丁岚一脸好奇地问,眼睛亮晶晶的,“他人呢?厉害吗?跟盛景初师兄比怎么样?”
曹熹和正趴在棋盘上研究棋谱,闻言抬起头,咧嘴一笑:“你这问题可真多。人是来了,看着挺普通的,至于厉不厉害,还不知道呢,师父让他先打基础。”
“打基础?”丁岚眨了眨眼,“那就是说,他以前没受过系统训练?师父怎么会突然收这样的徒弟啊?”
在她看来,师父收徒一向严格,像盛景初师兄那样,是天赋异禀,被师父一眼看中;自己和曹熹和师兄,也是从小就在道场学棋,一步一个脚印才得到师父认可。这个李浩,凭空冒出来,一上来就拜师成功,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谁知道呢,”曹熹和耸耸肩,“可能是看他态度诚恳吧。那小子给师父磕了三个头,哭得稀里哗啦的,看着挺可怜的。”
丁岚撇撇嘴:“学围棋又不是比谁可怜,得看实力才行。”她说着,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服气。她从小就好胜,尤其是在围棋上,容不得别人轻易超越。
“行了,别瞎琢磨了,”曹熹和拍了拍她的肩膀,“人家长安哥正带着他熟悉环境呢,一会儿就过来了,到时候你自己问问不就知道了。”
丁岚哼了一声,转身回了自己的座位,心里却还是有些别扭。
没过多久,解长安就带着李浩来到了前面的对弈区。
李浩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道场制服,虽然还是有些拘谨,但眼神里的激动和喜悦丝毫未减。他跟在解长安身后,低着头,尽量不引起太多注意,可周围学员们好奇的目光还是让他有些不自在。
“给大家介绍一下,”解长安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是李浩,从今天起就是你们的师弟了,也是师父新收的徒弟,大家多照顾。”
学员们纷纷鼓掌,眼神各异。
李浩连忙对着大家鞠了一躬,声音有些小:“大家好,我叫李浩,以后请多多指教。”
“李浩师弟不用客气,”一个看起来年纪稍长的学员笑着说,“既然是师父收下的徒弟,那就是自家人。”
丁岚坐在座位上,抱着胳膊,上下打量着李浩,见他身材中等,相貌平平,身上没什么特别的气质,心里的不服气更甚了。
曹熹和凑到李浩身边,拍了拍他的后背:“别紧张,都是自己人。走,我带你去看看你的座位,就在我旁边,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
“谢谢熹和师兄。”李浩感激地说,连忙跟了过去。
解长安看着这一幕,微微点头,转身离开了对弈区。他知道,新徒弟的加入总会引起一些波澜,但时间久了,自然会慢慢平息。
李浩的座位被安排在曹熹和旁边,紧挨着丁岚。他放下自己的帆布包,拿出从家里带来的棋子和棋盘,小心翼翼地摆放好,动作透着一股小心翼翼的珍视。
丁岚瞥了一眼他那副看起来有些陈旧的棋子,忍不住嗤笑一声:“喂,新师弟,你这棋子都快磨平了吧?道场有新的,要不要给你换一副?”
她的语气带着明显的调侃,周围几个相熟的学员也跟着笑了起来。
李浩的脸一下子红了,下意识地把棋子往回拢了拢,小声说:“不用了,谢谢师姐,这副棋子我用习惯了。”
这副棋子是他小时候用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的,陪了他十几年,虽然旧了,但在他心里,比任何新棋子都珍贵。
曹熹和看出李浩的窘迫,连忙打圆场:“丁岚,别欺负新师弟。棋子嘛,能用就行,跟新旧没关系。”
丁岚哼了一声,没再说话,但看李浩的眼神里,还是带着一丝轻视。
李浩低着头,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拿出笔记本,开始研究上面的棋谱。他知道自己底子差,不能跟道场里的其他学员比,只能比别人更努力。
接下来的几天,李浩果然展现出了惊人的勤奋。每天天不亮就来到道场,开始打谱、做题,直到深夜才离开。他从不主动与人交流,只是埋头苦练,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拿着笔记本去向曹熹和或者解长安请教,态度谦逊又执着。
曹熹和一开始还觉得他有点木讷,但渐渐地,也被他这份认真打动,每次都会耐心解答。
丁岚却依旧对他没什么好脸色,有时看到他对着简单的棋形研究半天,还会冷嘲热讽几句:“李浩,这都不会啊?我们三岁学棋的小孩都比你强。”
李浩听到这些话,只是默默地低下头,加快手里的动作,从不反驳。他知道,说再多都没用,只有用实力证明自己。
这天下午,盛景初结束了一场比赛,回到了道场。
他刚走进对弈区,就感觉到气氛有些不一样。学员们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瞟向一个角落,那里坐着一个陌生的年轻人,正埋头看着棋谱。
“师兄,你回来了!”曹熹和看到他,立刻兴奋地跑了过来,“跟你说个事,师父新收了个徒弟,叫李浩,就在那儿呢。”
盛景初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李浩身上。
李浩穿着道场的制服,背挺得笔直,侧脸的线条很柔和,阳光照在他专注的脸上,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他的手指在棋盘上轻轻点着,似乎在模拟落子,神情认真得让人不忍打扰。
盛景初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几秒,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便转身走向自己的座位。
对他而言,道场里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的世界里,只有围棋。
曹熹和还想再说点什么,看到盛景初那副冷淡的样子,只好把话咽了回去。
李浩感觉到有人在看他,抬起头,正好对上盛景初的目光。他愣了一下,连忙低下头,心里有些紧张。他早就听说过盛景初的名字,知道他是师父最得意的门生,是九州道场的骄傲,也是他需要仰望的存在。
盛景初没有在意他的反应,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坐下,拿出棋谱,开始研究。
道场里很快又恢复了安静,只有棋子落在棋盘上的清脆声响。
李浩偷偷抬起头,看了一眼盛景初的方向。那个清冷的少年坐在那里,仿佛与周围的一切都隔绝开来,只有在面对棋盘时,眼神里才会透出一丝鲜活的光芒。
李浩深吸一口气,重新低下头,目光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他知道,自己和盛景初之间,隔着巨大的差距。但他不会放弃,他会一步一步地追上去,哪怕这条路再难,再苦。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洒满了整个道场。盛景初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棋局世界里,李浩也在埋头苦学,丁岚在和其他学员对弈,曹熹和则在一旁咋咋呼呼地指点着……
新徒弟的加入,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激起了一些涟漪,但很快就融入了道场的日常。
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个看似平凡的李浩,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给九州道场,给盛景初,甚至给整个围棋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而此刻的程了,还在为那篇关于盛景初的采访稿发愁。她不知道,在九州道场里,一场新的故事,已经悄然开始。她与盛景初的纠葛,也远未结束。
学员们议论纷纷,好奇这个能让解寒洲破例收下的新师弟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人说他肯定天赋异禀,只是之前没显露;也有人猜测他背景不一般,不然怎么能让解老松口;还有人抱着观望的态度,等着看这个“空降”的师弟到底有几分能耐。
丁岚是第一个找到曹熹和打听消息的。她刚结束一盘对弈,听说师父收了新徒弟,立刻放下棋子跑了过来,扎着的马尾辫随着跑动的动作甩来甩去,像只活泼的小鹿。
“熹和师兄!听说师父收新徒弟了?叫李浩?”丁岚一脸好奇地问,眼睛亮晶晶的,“他人呢?厉害吗?跟盛景初师兄比怎么样?”
曹熹和正趴在棋盘上研究棋谱,闻言抬起头,咧嘴一笑:“你这问题可真多。人是来了,看着挺普通的,至于厉不厉害,还不知道呢,师父让他先打基础。”
“打基础?”丁岚眨了眨眼,“那就是说,他以前没受过系统训练?师父怎么会突然收这样的徒弟啊?”
在她看来,师父收徒一向严格,像盛景初师兄那样,是天赋异禀,被师父一眼看中;自己和曹熹和师兄,也是从小就在道场学棋,一步一个脚印才得到师父认可。这个李浩,凭空冒出来,一上来就拜师成功,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谁知道呢,”曹熹和耸耸肩,“可能是看他态度诚恳吧。那小子给师父磕了三个头,哭得稀里哗啦的,看着挺可怜的。”
丁岚撇撇嘴:“学围棋又不是比谁可怜,得看实力才行。”她说着,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服气。她从小就好胜,尤其是在围棋上,容不得别人轻易超越。
“行了,别瞎琢磨了,”曹熹和拍了拍她的肩膀,“人家长安哥正带着他熟悉环境呢,一会儿就过来了,到时候你自己问问不就知道了。”
丁岚哼了一声,转身回了自己的座位,心里却还是有些别扭。
没过多久,解长安就带着李浩来到了前面的对弈区。
李浩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道场制服,虽然还是有些拘谨,但眼神里的激动和喜悦丝毫未减。他跟在解长安身后,低着头,尽量不引起太多注意,可周围学员们好奇的目光还是让他有些不自在。
“给大家介绍一下,”解长安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是李浩,从今天起就是你们的师弟了,也是师父新收的徒弟,大家多照顾。”
学员们纷纷鼓掌,眼神各异。
李浩连忙对着大家鞠了一躬,声音有些小:“大家好,我叫李浩,以后请多多指教。”
“李浩师弟不用客气,”一个看起来年纪稍长的学员笑着说,“既然是师父收下的徒弟,那就是自家人。”
丁岚坐在座位上,抱着胳膊,上下打量着李浩,见他身材中等,相貌平平,身上没什么特别的气质,心里的不服气更甚了。
曹熹和凑到李浩身边,拍了拍他的后背:“别紧张,都是自己人。走,我带你去看看你的座位,就在我旁边,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
“谢谢熹和师兄。”李浩感激地说,连忙跟了过去。
解长安看着这一幕,微微点头,转身离开了对弈区。他知道,新徒弟的加入总会引起一些波澜,但时间久了,自然会慢慢平息。
李浩的座位被安排在曹熹和旁边,紧挨着丁岚。他放下自己的帆布包,拿出从家里带来的棋子和棋盘,小心翼翼地摆放好,动作透着一股小心翼翼的珍视。
丁岚瞥了一眼他那副看起来有些陈旧的棋子,忍不住嗤笑一声:“喂,新师弟,你这棋子都快磨平了吧?道场有新的,要不要给你换一副?”
她的语气带着明显的调侃,周围几个相熟的学员也跟着笑了起来。
李浩的脸一下子红了,下意识地把棋子往回拢了拢,小声说:“不用了,谢谢师姐,这副棋子我用习惯了。”
这副棋子是他小时候用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的,陪了他十几年,虽然旧了,但在他心里,比任何新棋子都珍贵。
曹熹和看出李浩的窘迫,连忙打圆场:“丁岚,别欺负新师弟。棋子嘛,能用就行,跟新旧没关系。”
丁岚哼了一声,没再说话,但看李浩的眼神里,还是带着一丝轻视。
李浩低着头,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拿出笔记本,开始研究上面的棋谱。他知道自己底子差,不能跟道场里的其他学员比,只能比别人更努力。
接下来的几天,李浩果然展现出了惊人的勤奋。每天天不亮就来到道场,开始打谱、做题,直到深夜才离开。他从不主动与人交流,只是埋头苦练,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拿着笔记本去向曹熹和或者解长安请教,态度谦逊又执着。
曹熹和一开始还觉得他有点木讷,但渐渐地,也被他这份认真打动,每次都会耐心解答。
丁岚却依旧对他没什么好脸色,有时看到他对着简单的棋形研究半天,还会冷嘲热讽几句:“李浩,这都不会啊?我们三岁学棋的小孩都比你强。”
李浩听到这些话,只是默默地低下头,加快手里的动作,从不反驳。他知道,说再多都没用,只有用实力证明自己。
这天下午,盛景初结束了一场比赛,回到了道场。
他刚走进对弈区,就感觉到气氛有些不一样。学员们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瞟向一个角落,那里坐着一个陌生的年轻人,正埋头看着棋谱。
“师兄,你回来了!”曹熹和看到他,立刻兴奋地跑了过来,“跟你说个事,师父新收了个徒弟,叫李浩,就在那儿呢。”
盛景初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李浩身上。
李浩穿着道场的制服,背挺得笔直,侧脸的线条很柔和,阳光照在他专注的脸上,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他的手指在棋盘上轻轻点着,似乎在模拟落子,神情认真得让人不忍打扰。
盛景初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几秒,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便转身走向自己的座位。
对他而言,道场里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他的世界里,只有围棋。
曹熹和还想再说点什么,看到盛景初那副冷淡的样子,只好把话咽了回去。
李浩感觉到有人在看他,抬起头,正好对上盛景初的目光。他愣了一下,连忙低下头,心里有些紧张。他早就听说过盛景初的名字,知道他是师父最得意的门生,是九州道场的骄傲,也是他需要仰望的存在。
盛景初没有在意他的反应,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坐下,拿出棋谱,开始研究。
道场里很快又恢复了安静,只有棋子落在棋盘上的清脆声响。
李浩偷偷抬起头,看了一眼盛景初的方向。那个清冷的少年坐在那里,仿佛与周围的一切都隔绝开来,只有在面对棋盘时,眼神里才会透出一丝鲜活的光芒。
李浩深吸一口气,重新低下头,目光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他知道,自己和盛景初之间,隔着巨大的差距。但他不会放弃,他会一步一步地追上去,哪怕这条路再难,再苦。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洒满了整个道场。盛景初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棋局世界里,李浩也在埋头苦学,丁岚在和其他学员对弈,曹熹和则在一旁咋咋呼呼地指点着……
新徒弟的加入,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激起了一些涟漪,但很快就融入了道场的日常。
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个看似平凡的李浩,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给九州道场,给盛景初,甚至给整个围棋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而此刻的程了,还在为那篇关于盛景初的采访稿发愁。她不知道,在九州道场里,一场新的故事,已经悄然开始。她与盛景初的纠葛,也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