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
春季,正月初一(乙丑朔),陈后主(陈叔宝)召见群臣举行朝会。当时大雾弥漫,雾气吸入鼻腔,让人感觉又酸又辣。陈后主当场昏睡过去,直到傍晚时分才醒过来。
当天,隋将贺若弼从广陵率军渡过长江。此前,贺若弼用老弱的马匹大量收购陈朝的战船并藏起来,又买了五六十艘破旧船只,停在河道里。陈朝人窥探到后,以为隋朝没有像样的战船。贺若弼还请求,让长江沿岸的防守士兵每次换防时,都必须在广陵集中,届时大规模陈列旗帜,营帐布满原野。陈朝人以为隋朝大军要来进攻,急忙调兵防备,后来知道只是士兵换防,军队又散去;久而久之,陈朝人习以为常,不再设防。贺若弼还时常派兵在江边打猎,人马喧哗。因此,当贺若弼率军渡江时,陈朝人完全没有察觉。另一位隋将韩擒虎率领五百人,从横江连夜渡过长江,袭击采石矶,陈朝守军都喝醉了,隋军顺利攻克采石。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率领大军驻扎在六合镇的桃叶山。
正月初二(丙寅),采石守将徐子建派人骑马火速向朝廷报告军情危急;正月初三(丁卯),陈后主召集公卿大臣进宫商议军事。正月初四(戊辰),陈后主下诏书说:“北方的犬羊之辈(指隋朝)肆意侵犯,掠夺我国都城附近地区,就算是蜂蝎也有毒性,应当及时平定。我要亲自率领大军,肃清天下,朝廷内外都要进入戒严状态。”他任命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同为都督,司空司马消难、湘州刺史施文庆同为大监军,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领水军从白下出发,散骑常侍皋文奏领兵镇守南豫州。还重新制定奖赏标准,连僧人、尼姑、道士都被征调服劳役。
正月初六(庚午),贺若弼攻克京口,活捉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有士兵在民间买酒喝,贺若弼当即下令将其斩首。隋军俘获陈朝士兵六千多人,贺若弼全都释放,还发给他们粮食,安抚后遣送回去,又交给他们隋文帝的敕书,让他们分头向各地宣传。于是隋军所到之处,陈朝军民纷纷归附。
樊猛当时在都城建康,他的儿子樊巡代理南豫州事务。正月初七(辛未),韩擒虎进攻姑孰,仅用半天就攻克,活捉樊巡和他的家人。皋文奏兵败逃回建康。长江以南的百姓早就听说韩擒虎的威望和信誉,昼夜不停地到他军营门口拜见。
鲁广达的儿子鲁世真在新蔡,他和弟弟鲁世雄以及部下一起向韩擒虎投降,还派人送信劝父亲鲁广达投降。鲁广达当时正驻守建康,接到信后主动弹劾自己,到廷尉那里请罪;陈后主安慰了他,还额外赏赐黄金,让他回营驻守。樊猛和左卫将军蒋元逊率领八十艘青龙战船,在白下一带巡逻,防备六合的隋军;陈后主因为樊猛的妻子儿女都在隋军手中,担心他有二心,想让镇东大将军任忠代替他,让萧摩诃慢慢劝说樊猛。樊猛很不高兴,陈后主顾及他的情绪,只好作罢。
此时,贺若弼从北路进军,韩擒虎从南路进军,两路大军同时推进。长江沿岸的陈朝守军,看到隋军就纷纷逃走;贺若弼分兵截断曲阿的交通要道,继续深入。陈后主命令司徒豫章王陈叔英驻守朝堂,萧摩诃驻守乐游苑,樊毅驻守耆阇寺,鲁广达驻守白土冈,忠武将军孔范驻守宝田寺。正月十五(己卯),任忠从吴兴赶来救援,驻守朱雀门。
正月初七(辛未,此处时间或为前文顺延,疑为笔误),贺若弼进占钟山,驻扎在白土冈以东。晋王杨广派总管杜彦和韩擒虎合兵,两万步兵骑兵驻扎在新林。蕲州总管王世积率领水军从九江出发,在蕲口打败陈朝将领纪瑱,陈朝人非常恐慌,投降的人接连不断。晋王杨广把战况上奏隋文帝,隋文帝十分高兴,设宴赏赐群臣。
当时建康还有十多万精锐士兵,但陈后主一向胆小懦弱,不懂得军事,只是日夜哭泣,朝廷里的决策部署,全都交给施文庆。施文庆知道众将领都痛恨自己,担心他们立下战功,就向陈后主上奏说:“这些将领心怀不满,平时就不服从陛下,现在军情紧急,怎么能完全信任他们!”从此,将领们凡是有请示,大多得不到批准。
贺若弼进攻京口时,萧摩诃请求领兵迎战,陈后主不允许。等到贺若弼抵达钟山,萧摩诃又说:“贺若弼孤军深入,营垒壕沟还没修好,我们出兵突袭,一定能打败他。”陈后主还是不允许。陈后主召萧摩诃、任忠到内殿商议军事,任忠说:“兵法上讲,进攻的一方贵在速战,防守的一方贵在稳重。现在我国粮食充足、士兵众多,应当坚守台城(建康宫城),沿着淮河修筑栅栏,隋军即使来攻,也不和他们交战;分兵截断长江水路,不让他们互通消息。给我一万精锐士兵、三百艘金翅战船,顺江而下突袭六合,隋军大军一定会以为渡江的将士已经被俘,士气自然会受挫。淮南的百姓和我是老相识,现在听说我去,一定会纷纷跟随。我再扬言要去徐州,截断他们的退路,这样隋军不用攻打就会自行撤退。等春天江水上涨,上游周罗睺等人的大军一定会顺流而下赶来救援,这是个好计策啊。”陈后主没有采纳。第二天,他突然说:“战事拖了这么久没结果,让人心里烦,传萧郎(萧摩诃)出兵迎战。”任忠磕头苦苦劝阻,不让出战。孔范又上奏说:“请陛下下令决战,我要为陛下像窦宪击破匈奴那样,在燕然山刻石记功。”陈后主听从了孔范的建议,对萧摩诃说:“你替我打一仗!”萧摩诃说:“我历来领兵作战,都是为了国家和自己;今天这事,还要为妻子儿女考虑。”陈后主拿出大量金银绸缎分给军队,作为奖赏。正月二十(甲申),他让鲁广达在白土冈布阵,位于各军的最南边,任忠的军队在中间,樊毅、孔范的军队在北边,萧摩诃的军队在最北边。各军从南到北绵延二十里,首尾之间进退互不通报。
贺若弼率领轻骑兵登上山头,看到陈朝各军的布阵,就骑马冲下来,和部下七位总管(杨牙、员明等人)率领的八千士兵,摆好阵势等待陈军。陈后主和萧摩诃的妻子有私情,所以萧摩诃一开始就没有打仗的心思;只有鲁广达率领部下奋力作战,和贺若弼的军队势均力敌。隋军多次后退,贺若弼手下有二百七十三人战死,他下令放烟来遮蔽自己,才从困境中重新振作。陈朝士兵割下隋军士兵的头颅,都跑去献给陈后主求赏。贺若弼看出陈军骄傲懈怠,就率军猛攻孔范的阵地;孔范的军队刚一交战就逃走,陈朝其他军队看到后,骑兵和步兵大乱,溃散不止,战死五千人。员明活捉萧摩诃,把他送到贺若弼面前,贺若弼下令拉出去斩首。萧摩诃神色镇定,贺若弼就释放了他,还以礼相待。
任忠骑马冲进台城,见到陈后主,报告战败的情况,说:“陛下好自为之,我已经无能为力了!”陈后主给了他两箱黄金,让他招募人手出战。任忠说:“陛下只能准备船只,去上游投靠周罗睺等人的大军,我会拼死护送您。”陈后主相信了他,下令任忠出去部署,又让宫女收拾行装等待,却奇怪任忠过了很久都没回来。当时韩擒虎从新林进军,任忠已经率领几个骑兵在石子冈投降了隋军。领军将军蔡征驻守朱雀航(建康城南的浮桥),听说韩擒虎要来,手下士兵都害怕得溃散了。任忠引导韩擒虎的军队直接进入朱雀门,陈朝士兵想抵抗,任忠挥手说:“我都投降了,你们还打什么!”士兵们全都散去。于是建康城里的文武官员都逃走了,只有尚书仆射袁宪留在宫殿里,尚书令江总等几个人留在尚书省。陈后主对袁宪说:“我平时待你不如其他人好,现在只能追悔惭愧。不只是我没有德行,也是江南士大夫的气节都丧尽了!”
陈后主惊慌失措,想躲藏起来,袁宪严肃地说:“隋军进城后,一定不会伤害陛下。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陛下躲起来又能去哪里!我希望陛下整理好衣冠,坐在正殿上,依照梁武帝接见侯景的旧例(保持君主尊严)。”陈后主不听,走下坐榻逃跑,说:“刀剑之下可不能硬扛,我自有办法!”他带着十多个宫女从后堂景阳殿跑出去,想跳进井里。袁宪苦苦劝阻,他不听;后阁舍人夏侯公韵用身体挡住井口,陈后主和他争执了很久,才得以跳进井里。不久,隋军士兵探头往井里看,呼喊他,没有回应,就想往井里扔石头,这时才听到井里有叫声;士兵们用绳子把他拉上来,惊讶于他的重量,拉上来后,才发现他和张贵妃、孔贵嫔捆在一起。沈皇后(陈后主的皇后)却像平时一样居住在宫殿里,毫无慌乱。太子陈深当时十五岁,闭门静坐,舍人孔伯鱼在旁边侍奉。隋军士兵敲门进来,陈深平静地坐着,安抚他们说:“你们行军路上辛苦,不用这么劳累!”士兵们都向他致敬。当时在健康的陈朝宗室王侯有一百多人,陈后主担心他们发动叛乱,把他们都召进宫里,让他们驻守朝堂,派豫章王陈叔英统领他们,又暗中防备他们。等到台城失守,这些宗室王侯一起出来投降。
贺若弼乘胜追击到乐游苑,鲁广达还在率领残余士兵苦战不止,杀死、俘获隋军数百人。恰逢天色傍晚,鲁广达才卸下铠甲,面向台城(陈朝宫城)拜了两拜,放声痛哭,对士兵们说:“我没能挽救国家,罪过太深了!”士兵们都泪流满面、抽噎不止,随后鲁广达被隋军活捉。陈朝各宫门的守卫全都逃走,贺若弼连夜烧毁北掖门进城,听说韩擒虎已经抓获陈叔宝,就派人把陈叔宝叫来查看。陈叔宝惶恐不安,浑身冒汗、双腿发抖,向贺若弼拜了两拜。贺若弼对他说:“小国的君主面对大国的公卿,下拜是合乎礼仪的。你入朝后至少能封个归命侯(古代投降君主的封号),不用这么害怕。”但贺若弼后来又因功劳在韩擒虎之后而感到羞耻,和韩擒虎互相辱骂,甚至拔剑要动手;他还想让蔡征替陈叔宝写投降文书,让陈叔宝坐骡车归附自己,这事最终没成。贺若弼把陈叔宝安置在德教殿,派兵守卫。
高颎(原文“飃”为笔误)先进入建康,他的儿子高德弘是晋王杨广的记室(掌管文书的官员)。杨广派高德弘骑马赶到高颎住处,让他留下张丽华。高颎说:“从前姜太公蒙面斩了妲己,现在怎么能留下张丽华!”于是在青溪把张丽华杀了。高德弘回去报告,杨广脸色大变,说:“古人说‘没有恩德不会得到回报’,我一定会报复高公!”从此杨广就怨恨高颎。
正月二十二日(丙戌),晋王杨广进入建康。他认为施文庆接受朝廷重任却不忠诚,刻意谄媚讨好来蒙蔽君主;沈客卿加重赋税搜刮百姓来取悦上级,两人和太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都是祸害百姓的人,于是把他们斩在石阙下,以此向三吴地区(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百姓谢罪。杨广让高颎和元帅府记室裴矩收缴陈朝的地图户籍,封存府库,自己一点财物都不拿,天下人都称赞他,认为他贤明。裴矩是裴让之的侄子。
杨广因为贺若弼提前决战,违背了军令,把他抓起来交给司法官员处置。隋文帝派人骑驿马召贺若弼,还下诏对杨广说:“平定江南,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的功劳。”赏赐贺若弼一万段丝织品;又分别给贺若弼和韩擒虎下诏,表扬他们的功绩。
开府仪同三司王颁是王僧辩的儿子。夜里,他挖开陈高祖(陈霸先)的陵墓,焚烧尸骨取骨灰,兑水喝了下去。随后他把自己绑起来,到晋王杨广那里请罪。杨广把这事上报隋文帝,隋文帝下令赦免了他。隋文帝还下诏,陈高祖、陈世祖(陈蒨)、陈高宗(陈顼)的陵墓,总共安排五户人家负责看守。
隋文帝派人把陈朝灭亡的消息告诉许善心(陈朝旧臣),许善心穿着丧服,在宫殿西阶下号啕大哭,坐在草席上向东(陈朝故地方向)守了三天。隋文帝下敕书慰问他。第二天,隋文帝又下诏召许善心到馆舍,任命他为通直散骑常侍,赏赐一套衣服。许善心哭到极尽哀伤,进房换上官服,再出来面向北方站立,流着泪拜了两拜接受诏书。第三天他去上朝,趴在殿下哭泣,悲痛得站不起来。隋文帝对身边的人说:“我平定陈国,只得到这一个忠臣。他能怀念旧君,就是我忠诚的大臣啊。”下令让许善心以原官职在门下省任职。
陈朝水军都督周罗睺和郢州刺史荀法尚驻守江夏,秦王杨俊率领三十位总管、十多万水陆大军驻扎在汉口,无法前进,双方对峙了一个多月。陈朝荆州刺史陈慧纪派南康内史吕忠肃驻守岐亭,占据巫峡,在长江北岸的岩石上凿孔,系上三条铁锁链,横截上游江面来阻拦隋军战船。吕忠肃还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充当军费。杨素、刘仁恩率军猛攻,打了四十多场仗,吕忠肃凭借险要地势奋力抵抗,隋军战死五千多人,陈军士兵割下隋军死者的鼻子来邀功请赏。后来隋军多次获胜,抓获陈军士兵后,三次都把他们释放了。吕忠肃放弃营栅逃走,杨素慢慢拆除了铁锁链;吕忠肃又占据荆门的延洲,杨素派一千名巴地士兵,乘坐四艘五牙战船(大型战船),用拍竿(战船上的大型攻击器械)砸坏陈军十多艘战船,最终大败陈军,俘虏两千多名士兵,吕忠肃只自己逃了出去。陈朝信州刺史顾觉驻守安蜀城,弃城逃走。陈慧纪驻守公安,把储备的物资全部烧毁,率军东下,从此巴陵以东再没有坚守的城池。陈慧纪率领三万将士、一千多艘楼船,沿长江东下,想进京救援建康,却被秦王杨俊阻拦,无法前进。当时,陈朝晋熙王陈叔文刚卸任湘州刺史,返回建康途中到了巴州,陈慧纪推举陈叔文当盟主。但陈叔文已经率领巴州刺史毕宝等人写信向杨俊请降,杨俊派人迎接慰问他们。恰逢建康平定,晋王杨广让陈叔宝亲手写信招降上游各将领,派樊毅到周罗睺那里,派陈慧纪的儿子陈正业到陈慧纪那里传达旨意。当时各城守军都已放下武器,周罗睺就和将领们大规模哭吊了三天,遣散士兵,然后到杨俊那里投降,陈慧纪也投降了,上游地区全部平定。杨素率军向下抵达汉口,和杨俊会合。王世积在蕲口,听说陈朝已经灭亡,写信招降江南各郡,于是江州司马黄偲弃城逃走,豫章等郡的太守都到王世积那里投降。
正月二十九日(癸巳),隋文帝下诏派使者巡视安抚陈朝原来的州郡。二月初一(乙未),撤销淮南行台省(杨广之前的办公机构)。苏威上奏请求每五百家设置一个乡正,让乡正管理百姓、处理诉讼。李德林认为:“当初废除乡官判案,就是因为乡官和同乡人亲近熟悉,判断案件不公正。现在让乡正专门管理五百家,恐怕危害更大。况且偏远的小县,有的住户不到五百家,难道要让两个县共管一个乡吗!”隋文帝不听。二月初二(丙申),隋文帝颁布制度:“五百家为一乡,设置乡正一人;一百家为一里,设置里长一人。”
陈朝吴州刺史萧瓛很得民心,陈朝灭亡后,吴地百姓推举萧瓛当首领。右卫大将军、武川人宇文述率领行军总管元契、张默言等人讨伐他。落丛公燕荣率领水军从东海赶来。陈朝永新侯陈君范从晋陵投奔萧瓛,两人合兵抵抗宇文述。宇文述的军队快到的时候,萧瓛在晋陵城东修筑营栅,留下士兵抵抗宇文述,派部将王褒驻守吴州,自己从义兴进入太湖,想偷袭宇文述的后方。宇文述进军攻破营栅,回兵攻击萧瓛,大败萧瓛;又派兵从其他道路袭击吴州,王褒穿着道士服弃城逃走。萧瓛率领残余士兵退守包山,燕荣攻破包山。萧瓛带着几个亲信藏在百姓家里,被人抓住。宇文述进军到奉公埭,陈朝东扬州刺史萧岩献出会稽投降,萧岩和萧瓛都被押送到长安,斩首示众。
杨素攻下荆门时,派部将庞晖率军攻占土地,向南打到湘州。湘州城里的将士,没有谁有坚守的决心。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当时十八岁,设宴召集文武官员。酒喝到尽兴时,陈叔慎叹息说:“君臣之间的情义,难道就要在这里结束了吗!”长史谢基趴在地上流泪。湘州助防、遂兴侯陈正理也在座,他站起来说:“君主受辱,臣子就该去死,各位难道不是陈国的大臣吗!现在天下危难,正是我们舍命报国的时候。就算事情不能成功,至少也能保住臣子的气节。到了青门外(汉代长安东门,代指投降之地),我宁死也不投降!今天的机会,不能犹豫,谁后响应就斩谁!”众人都答应了。于是他们杀牲结盟,还派人假装向庞晖献上投降书。庞晖相信了,约定日期进城,陈叔慎埋伏好士兵等待他。庞晖一到,就被抓住示众,他的部下也全被斩首。陈叔慎坐在射堂,招集士兵,几天之内就聚集了五千人。衡阳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业都请求起兵援助他。隋朝任命的湘州刺史薛胄正好率军赶到,和行军总管刘仁恩一起进攻陈叔慎;陈叔慎派部将陈正理和樊通抵抗,战败。薛胄乘胜进城,活捉陈叔慎。刘仁恩在横桥打败邬居业,也把他活捉了。两人都被押送到秦王杨俊那里,在汉口斩首。
岭南地区还没有归附隋朝,几个郡共同推举高凉郡太夫人冼氏当首领,称她为“圣母”,冼氏保卫境内,抵抗隋军。隋文帝下诏派柱国韦洸等人安抚岭南,陈朝豫章太守徐璒占据南康抵抗,韦洸等人无法前进。晋王杨广派陈叔宝给冼夫人写信,告诉她陈朝已经灭亡,让她归附隋朝。冼夫人召集几千名部落首领,哭了一整天,派她的孙子冯魂率领部众迎接韦洸。韦洸进军斩杀徐璒,进入岭南,抵达广州,劝说岭南各州归附,全部平定;韦洸上表推荐冯魂为仪同三司,隋文帝册封冼夫人为宋康郡夫人。韦洸是韦敻的儿子。
衡州司马任镶劝说都督王勇占据岭南,寻找陈氏皇族子孙,立为皇帝;王勇没有采纳,率领部下投降隋朝,任镶弃官离去。任镶是任忠弟弟的儿子。
至此,陈国全境平定。隋朝共得到三十个州、一百个郡、四百个县。隋文帝下诏,将建康的城邑、宫殿全部拆毁开垦为农田,另在石头城设置蒋州。
晋王杨广率军班师,留下王韶镇守石头城,把后续事务托付给他。三月初六(己巳),陈叔宝和他的王公大臣、各级官员从建康出发,前往长安。队伍中无论贵贱,沿途连绵五百里不断。隋文帝下令暂时腾出长安士民的住宅接待他们,内外修整一新,还派人迎接慰问;陈朝人到了长安,如同回到家乡一样安稳。夏季四月十八日(辛亥),隋文帝亲临骊山,亲自慰劳凯旋的军队。四月十二日(乙巳,此处时间或为史料记载顺序调整),各路大军凯旋入城,到太庙举行献俘仪式。陈叔宝和诸王侯将相,以及陈朝的车马服饰、天文图籍等,按次序排列,由铁甲骑兵包围着,跟随晋王杨广、秦王杨俊入宫,在太庙庭院中列阵。隋文帝任命杨广为太尉,赏赐他辂车、战马、衮冕礼服、玄圭、白璧。四月十三日(丙午),隋文帝坐在广阳门观礼,召陈叔宝到面前,连同陈朝太子、诸王共二十八人,以及司空司马消难以下至尚书郎等官员共二百多人。隋文帝先让纳言宣读诏书慰问他们;接着让内史令宣读诏书,责备他们君臣不能互相辅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陈叔宝和他的大臣们都羞愧恐惧地趴在地上,屏住呼吸无法回应,随后隋文帝赦免了他们。
当初,隋文帝的父亲武元帝(杨忠)迎接司马消难(北齐降将)时,曾和他结为兄弟,感情非常深厚,隋文帝也一直以叔父之礼对待司马消难。等到平定陈国,司马消难被俘到长安,隋文帝特意免他一死,罚他做乐户(乐工),二十天后又赦免了他,还因旧日恩情召见他;不久司马消难在家中去世。
四月十七日(庚戌),隋文帝在广阳门设宴款待将士,从广阳门外到南城门外,道路两侧堆积着布帛,连绵不绝。隋文帝按功劳大小赏赐将士,总共用了三百多万段布帛。他还下令,陈国旧境百姓免除十年赋税徭役,其他各州免除当年租赋。
乐安公元谐上前说:“陛下威望德行远播天下,臣之前请求让突厥可汗当候正(负责侦察的官员),让陈叔宝当令史(低级文书官),现在可以采纳臣的建议了。”隋文帝说:“我平定陈国,本是为了铲除叛逆,不是想炫耀夸张。你这个提议,完全不符合我的心意。突厥人不熟悉中原山川,怎么能担任侦察任务;陈叔宝昏庸嗜酒,又怎么能胜任差遣!”元谐默默退下。
四月二十八日(辛酉),隋文帝晋升杨素爵位为越公,任命他的儿子杨玄感为仪同三司,杨玄奖为清河郡公;赏赐杨素一万段布帛、一万石粮食。隋文帝让贺若弼登上自己的御座,赏赐他八千段布帛,加授上柱国职位,晋升爵位为宋公。还分别额外赏赐两人金银珠宝,以及陈叔宝的妹妹作为妾室。
贺若弼和韩擒虎在隋文帝面前争夺功劳。贺若弼说:“臣在蒋山拼死作战,打败陈朝精锐部队,活捉他们的勇猛将领,彰显朝廷威武,最终平定陈国;韩擒虎几乎没有和敌军交战,怎么能和臣相比!”韩擒虎说:“臣原本奉陛下明确旨意,让臣和贺若弼同时合兵攻取陈朝都城,贺若弼却敢提前进军,遇到敌军就交战,导致将士死伤很多。臣率领五百轻骑兵,兵不血刃就直达金陵,降服任忠(字蛮奴),活捉陈叔宝,占据陈朝府库,捣毁他们的巢穴。贺若弼到傍晚才攻打北掖门,是臣打开城门让他进来的。他赎罪都来不及,怎么能和臣相比!”隋文帝说:“两位将领都是头等功勋。”于是晋升韩擒虎为上柱国,赏赐八千段布帛。有关部门弹劾韩擒虎放纵士兵,奸淫陈朝宫女;韩擒虎因此没有得到爵位和封地的赏赐。
隋文帝晋升高颎为上柱国,爵位升为齐公,赏赐九千段布帛。他慰劳高颎说:“你讨伐陈国后,有人说你谋反,我已经把那人斩了。君臣心意相合,不是小人谗言能离间的。”隋文帝随口让高颎和贺若弼谈论平定陈国的事情,高颎说:“贺若弼先献上十条计策,后来又在蒋山苦战打败敌军。臣只是个文官,怎么敢和大将比功劳!”隋文帝大笑,赞赏他懂得谦让。
隋文帝讨伐陈国时,曾让高颎向上仪同三司李德林询问战略,再把策略传授给晋王杨广;到这时,隋文帝赏赐李德林功劳,任命他为柱国,封为郡公,赏赐三千段布帛。敕令已经宣布完毕,有人劝高颎说:“现在把功劳归于李德林,众将领一定会愤慨不满,而且后世看你,会觉得你只是空有虚名。”高颎进宫把这话告诉隋文帝,才停止了对李德林的封赏。
隋文帝任命秦王杨俊为扬州总管,掌管四十四州军事,镇守广陵。晋王杨广返回并州。
晋王杨广之前处死陈朝五位奸佞(施文庆等人)时,不清楚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瓘的罪行,所以他们得以幸免;等到达长安后,他们的罪行全部暴露。五月初四(乙未),隋文帝公布他们的罪状,把他们流放到边疆,以此向吴、越地区百姓谢罪。王瑳为人刻薄贪婪,嫉妒陷害有才能的人;王仪擅长阿谀奉承,曾献上两名美女来谋求亲近;沈瓘阴险残忍、苛刻严酷,说话邪僻谄媚,所以三人被判同样的罪。
隋文帝给陈叔宝的赏赐很丰厚,多次召见他,让他享受和三品官员同等的待遇;每次设宴,隋文帝担心陈叔宝触景生情,特意不演奏吴地音乐。后来负责看守陈叔宝的人上奏说:“陈叔宝说,‘我既然没有官职爵位,每次参加朝会,希望能得到一个官号。’”隋文帝说:“陈叔宝真是全无心肝!”看守的人又说:“陈叔宝经常喝醉,很少有清醒的时候。”隋文帝问:“他每天喝多少酒?”回答说:“他和子弟们每天喝一石酒。”隋文帝很惊讶,下令限制他的饮酒量,不久又说:“随他的性子吧;不然,他靠什么打发日子!”隋文帝因为陈氏子弟很多,担心他们在京城作乱,就把他们分散安置在边疆各州,分给他们田地产业让他们谋生,每年按时赏赐衣服,保障他们的安全。
隋文帝下诏,任命陈朝尚书令江总为上开府仪同三司,仆射袁宪、骠骑将军萧摩诃、领军将军任忠都为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吴兴人姚察为秘书丞。隋文帝赞赏袁宪的高尚节操,下诏称赞他是江南士人的表率,任命他为昌州刺史。隋文帝听说陈朝散骑常侍袁元友曾多次向陈叔宝直言进谏,提拔他为主爵侍郎。隋文帝对群臣说:“平定陈国之初,我后悔没有杀掉任蛮奴(任忠字)。他接受陈国的荣华俸禄,又承担重要托付,却不能战死报国,反而说‘无能为力’,这和春秋时弘演为卫懿公纳肝尽忠比起来,差距多大啊!”
隋文帝召见周罗睺,安慰晓谕他,许诺给予他富贵。周罗睺流着泪回答说:“臣蒙受陈氏的厚待,如今本国灭亡,我没有保全节操的功绩。能免于一死,已经是陛下的恩赐,哪里还敢奢望富贵!”贺若弼对周罗睺说:“我听说你在郢州、汉水一带统兵,就知道扬州一定能攻下。朝廷大军顺利渡江,果然像我预料的那样。”周罗睺说:“如果能和你正面交锋,胜负还不一定呢。”不久,隋文帝任命周罗睺为上仪同三司。此前,陈朝将领羊翔前来投降,讨伐陈国时,羊翔被派作向导,战后职位升为上开府仪同三司,班次在周罗睺之上。韩擒虎在朝堂上戏弄周罗睺说:“你不懂随机应变,现在职位在羊翔之下,能不惭愧吗!”周罗睺说:“从前在江南时,我久闻你的名声,以为你是天下有气节的人;今天你说的话,太让我失望了。”韩擒虎面露愧色。
隋文帝责备陈朝君臣时,唯独陈叔文(陈朝宗室)面露得意之色。不久他又上奏表为自己辩解:“从前在巴州时,我已经率先向朝廷投诚,希望陛下了解这个情况,给我不同于其他人的待遇!”隋文帝虽然厌恶他不忠,但想安抚江南地区,还是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担任宜州刺史。
当初,陈朝散骑常侍韦鼎出使北周时,见到隋文帝,觉得他与众不同,对隋文帝说:“您将来会显贵,显贵后天下会统一,过十二年(岁一周天),老夫会来归顺您。”到陈朝至德初年(陈叔宝年号),韦鼎担任大府卿,把自己的田地住宅全部卖掉。大匠卿毛彪问他原因,韦鼎说:“江东的帝王之气,到这时候就散尽了!我和你将来都会葬在长安。”等到陈国平定,隋文帝征召韦鼎,任命他为上仪同三司。韦鼎是韦睿的孙子。
五月二十九日(壬戌),隋文帝下诏说:“如今天下统一,万物各得其所;太平盛世的法令,才可推行。所有臣民都要修养身心、砥砺品德,家家户户自我整治,人人都能克制私欲。军队可用来树立威严,但不可不收敛;刑罚能辅助教化,却不可独断施行。皇宫禁地的守卫、四方边境的镇守之外,其他军队和武器,都应停止使用、予以废除。天下已安定,各地无战事,军人子弟都可学习儒家经典;民间的兵器,全部销毁。向天下颁布此诏,让所有人都明白我的意思。”
贺若弼把自己谋划的平陈策略写成文书献上,取名《御授平陈七策》。隋文帝没看,说:“你想宣扬我的名声,我不求名声;你该把这些写进自家传记里。”贺若弼地位声望极高,兄弟都被封为郡公,担任刺史、将领,家中珍奇古玩数不胜数,穿着绫罗绸缎的婢妾有几百人,当时人都认为他极为荣耀。后来突厥使者来朝见,隋文帝对使者说:“你听说过江南有个陈国天子吗?”使者回答:“听说过。”隋文帝让侍从带突厥使者到韩擒虎面前,说:“这就是活捉陈国天子的人。”韩擒虎神色严厉地盯着使者,突厥使者惶恐不安,不敢抬头看他。
左卫将军庞晃等人在隋文帝面前说高颎的坏话,隋文帝发怒,把他们都贬官,对高颎的亲近礼遇更加深厚。他还对高颎说:“独孤公(高颎曾赐姓独孤)就像镜子,每次打磨擦拭,就更加明亮。”当初,高颎的父亲高宾是独孤信的下属,被赐姓独孤,所以隋文帝常称高颎为“独孤”而不叫他的名字。
乐安公元谐性格豪爽侠义,有气概风度。他年轻时和隋文帝是同学,感情很好,隋文帝即位后,元谐多次担任高官。但元谐
春季,正月初一(乙丑朔),陈后主(陈叔宝)召见群臣举行朝会。当时大雾弥漫,雾气吸入鼻腔,让人感觉又酸又辣。陈后主当场昏睡过去,直到傍晚时分才醒过来。
当天,隋将贺若弼从广陵率军渡过长江。此前,贺若弼用老弱的马匹大量收购陈朝的战船并藏起来,又买了五六十艘破旧船只,停在河道里。陈朝人窥探到后,以为隋朝没有像样的战船。贺若弼还请求,让长江沿岸的防守士兵每次换防时,都必须在广陵集中,届时大规模陈列旗帜,营帐布满原野。陈朝人以为隋朝大军要来进攻,急忙调兵防备,后来知道只是士兵换防,军队又散去;久而久之,陈朝人习以为常,不再设防。贺若弼还时常派兵在江边打猎,人马喧哗。因此,当贺若弼率军渡江时,陈朝人完全没有察觉。另一位隋将韩擒虎率领五百人,从横江连夜渡过长江,袭击采石矶,陈朝守军都喝醉了,隋军顺利攻克采石。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率领大军驻扎在六合镇的桃叶山。
正月初二(丙寅),采石守将徐子建派人骑马火速向朝廷报告军情危急;正月初三(丁卯),陈后主召集公卿大臣进宫商议军事。正月初四(戊辰),陈后主下诏书说:“北方的犬羊之辈(指隋朝)肆意侵犯,掠夺我国都城附近地区,就算是蜂蝎也有毒性,应当及时平定。我要亲自率领大军,肃清天下,朝廷内外都要进入戒严状态。”他任命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同为都督,司空司马消难、湘州刺史施文庆同为大监军,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领水军从白下出发,散骑常侍皋文奏领兵镇守南豫州。还重新制定奖赏标准,连僧人、尼姑、道士都被征调服劳役。
正月初六(庚午),贺若弼攻克京口,活捉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有士兵在民间买酒喝,贺若弼当即下令将其斩首。隋军俘获陈朝士兵六千多人,贺若弼全都释放,还发给他们粮食,安抚后遣送回去,又交给他们隋文帝的敕书,让他们分头向各地宣传。于是隋军所到之处,陈朝军民纷纷归附。
樊猛当时在都城建康,他的儿子樊巡代理南豫州事务。正月初七(辛未),韩擒虎进攻姑孰,仅用半天就攻克,活捉樊巡和他的家人。皋文奏兵败逃回建康。长江以南的百姓早就听说韩擒虎的威望和信誉,昼夜不停地到他军营门口拜见。
鲁广达的儿子鲁世真在新蔡,他和弟弟鲁世雄以及部下一起向韩擒虎投降,还派人送信劝父亲鲁广达投降。鲁广达当时正驻守建康,接到信后主动弹劾自己,到廷尉那里请罪;陈后主安慰了他,还额外赏赐黄金,让他回营驻守。樊猛和左卫将军蒋元逊率领八十艘青龙战船,在白下一带巡逻,防备六合的隋军;陈后主因为樊猛的妻子儿女都在隋军手中,担心他有二心,想让镇东大将军任忠代替他,让萧摩诃慢慢劝说樊猛。樊猛很不高兴,陈后主顾及他的情绪,只好作罢。
此时,贺若弼从北路进军,韩擒虎从南路进军,两路大军同时推进。长江沿岸的陈朝守军,看到隋军就纷纷逃走;贺若弼分兵截断曲阿的交通要道,继续深入。陈后主命令司徒豫章王陈叔英驻守朝堂,萧摩诃驻守乐游苑,樊毅驻守耆阇寺,鲁广达驻守白土冈,忠武将军孔范驻守宝田寺。正月十五(己卯),任忠从吴兴赶来救援,驻守朱雀门。
正月初七(辛未,此处时间或为前文顺延,疑为笔误),贺若弼进占钟山,驻扎在白土冈以东。晋王杨广派总管杜彦和韩擒虎合兵,两万步兵骑兵驻扎在新林。蕲州总管王世积率领水军从九江出发,在蕲口打败陈朝将领纪瑱,陈朝人非常恐慌,投降的人接连不断。晋王杨广把战况上奏隋文帝,隋文帝十分高兴,设宴赏赐群臣。
当时建康还有十多万精锐士兵,但陈后主一向胆小懦弱,不懂得军事,只是日夜哭泣,朝廷里的决策部署,全都交给施文庆。施文庆知道众将领都痛恨自己,担心他们立下战功,就向陈后主上奏说:“这些将领心怀不满,平时就不服从陛下,现在军情紧急,怎么能完全信任他们!”从此,将领们凡是有请示,大多得不到批准。
贺若弼进攻京口时,萧摩诃请求领兵迎战,陈后主不允许。等到贺若弼抵达钟山,萧摩诃又说:“贺若弼孤军深入,营垒壕沟还没修好,我们出兵突袭,一定能打败他。”陈后主还是不允许。陈后主召萧摩诃、任忠到内殿商议军事,任忠说:“兵法上讲,进攻的一方贵在速战,防守的一方贵在稳重。现在我国粮食充足、士兵众多,应当坚守台城(建康宫城),沿着淮河修筑栅栏,隋军即使来攻,也不和他们交战;分兵截断长江水路,不让他们互通消息。给我一万精锐士兵、三百艘金翅战船,顺江而下突袭六合,隋军大军一定会以为渡江的将士已经被俘,士气自然会受挫。淮南的百姓和我是老相识,现在听说我去,一定会纷纷跟随。我再扬言要去徐州,截断他们的退路,这样隋军不用攻打就会自行撤退。等春天江水上涨,上游周罗睺等人的大军一定会顺流而下赶来救援,这是个好计策啊。”陈后主没有采纳。第二天,他突然说:“战事拖了这么久没结果,让人心里烦,传萧郎(萧摩诃)出兵迎战。”任忠磕头苦苦劝阻,不让出战。孔范又上奏说:“请陛下下令决战,我要为陛下像窦宪击破匈奴那样,在燕然山刻石记功。”陈后主听从了孔范的建议,对萧摩诃说:“你替我打一仗!”萧摩诃说:“我历来领兵作战,都是为了国家和自己;今天这事,还要为妻子儿女考虑。”陈后主拿出大量金银绸缎分给军队,作为奖赏。正月二十(甲申),他让鲁广达在白土冈布阵,位于各军的最南边,任忠的军队在中间,樊毅、孔范的军队在北边,萧摩诃的军队在最北边。各军从南到北绵延二十里,首尾之间进退互不通报。
贺若弼率领轻骑兵登上山头,看到陈朝各军的布阵,就骑马冲下来,和部下七位总管(杨牙、员明等人)率领的八千士兵,摆好阵势等待陈军。陈后主和萧摩诃的妻子有私情,所以萧摩诃一开始就没有打仗的心思;只有鲁广达率领部下奋力作战,和贺若弼的军队势均力敌。隋军多次后退,贺若弼手下有二百七十三人战死,他下令放烟来遮蔽自己,才从困境中重新振作。陈朝士兵割下隋军士兵的头颅,都跑去献给陈后主求赏。贺若弼看出陈军骄傲懈怠,就率军猛攻孔范的阵地;孔范的军队刚一交战就逃走,陈朝其他军队看到后,骑兵和步兵大乱,溃散不止,战死五千人。员明活捉萧摩诃,把他送到贺若弼面前,贺若弼下令拉出去斩首。萧摩诃神色镇定,贺若弼就释放了他,还以礼相待。
任忠骑马冲进台城,见到陈后主,报告战败的情况,说:“陛下好自为之,我已经无能为力了!”陈后主给了他两箱黄金,让他招募人手出战。任忠说:“陛下只能准备船只,去上游投靠周罗睺等人的大军,我会拼死护送您。”陈后主相信了他,下令任忠出去部署,又让宫女收拾行装等待,却奇怪任忠过了很久都没回来。当时韩擒虎从新林进军,任忠已经率领几个骑兵在石子冈投降了隋军。领军将军蔡征驻守朱雀航(建康城南的浮桥),听说韩擒虎要来,手下士兵都害怕得溃散了。任忠引导韩擒虎的军队直接进入朱雀门,陈朝士兵想抵抗,任忠挥手说:“我都投降了,你们还打什么!”士兵们全都散去。于是建康城里的文武官员都逃走了,只有尚书仆射袁宪留在宫殿里,尚书令江总等几个人留在尚书省。陈后主对袁宪说:“我平时待你不如其他人好,现在只能追悔惭愧。不只是我没有德行,也是江南士大夫的气节都丧尽了!”
陈后主惊慌失措,想躲藏起来,袁宪严肃地说:“隋军进城后,一定不会伤害陛下。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陛下躲起来又能去哪里!我希望陛下整理好衣冠,坐在正殿上,依照梁武帝接见侯景的旧例(保持君主尊严)。”陈后主不听,走下坐榻逃跑,说:“刀剑之下可不能硬扛,我自有办法!”他带着十多个宫女从后堂景阳殿跑出去,想跳进井里。袁宪苦苦劝阻,他不听;后阁舍人夏侯公韵用身体挡住井口,陈后主和他争执了很久,才得以跳进井里。不久,隋军士兵探头往井里看,呼喊他,没有回应,就想往井里扔石头,这时才听到井里有叫声;士兵们用绳子把他拉上来,惊讶于他的重量,拉上来后,才发现他和张贵妃、孔贵嫔捆在一起。沈皇后(陈后主的皇后)却像平时一样居住在宫殿里,毫无慌乱。太子陈深当时十五岁,闭门静坐,舍人孔伯鱼在旁边侍奉。隋军士兵敲门进来,陈深平静地坐着,安抚他们说:“你们行军路上辛苦,不用这么劳累!”士兵们都向他致敬。当时在健康的陈朝宗室王侯有一百多人,陈后主担心他们发动叛乱,把他们都召进宫里,让他们驻守朝堂,派豫章王陈叔英统领他们,又暗中防备他们。等到台城失守,这些宗室王侯一起出来投降。
贺若弼乘胜追击到乐游苑,鲁广达还在率领残余士兵苦战不止,杀死、俘获隋军数百人。恰逢天色傍晚,鲁广达才卸下铠甲,面向台城(陈朝宫城)拜了两拜,放声痛哭,对士兵们说:“我没能挽救国家,罪过太深了!”士兵们都泪流满面、抽噎不止,随后鲁广达被隋军活捉。陈朝各宫门的守卫全都逃走,贺若弼连夜烧毁北掖门进城,听说韩擒虎已经抓获陈叔宝,就派人把陈叔宝叫来查看。陈叔宝惶恐不安,浑身冒汗、双腿发抖,向贺若弼拜了两拜。贺若弼对他说:“小国的君主面对大国的公卿,下拜是合乎礼仪的。你入朝后至少能封个归命侯(古代投降君主的封号),不用这么害怕。”但贺若弼后来又因功劳在韩擒虎之后而感到羞耻,和韩擒虎互相辱骂,甚至拔剑要动手;他还想让蔡征替陈叔宝写投降文书,让陈叔宝坐骡车归附自己,这事最终没成。贺若弼把陈叔宝安置在德教殿,派兵守卫。
高颎(原文“飃”为笔误)先进入建康,他的儿子高德弘是晋王杨广的记室(掌管文书的官员)。杨广派高德弘骑马赶到高颎住处,让他留下张丽华。高颎说:“从前姜太公蒙面斩了妲己,现在怎么能留下张丽华!”于是在青溪把张丽华杀了。高德弘回去报告,杨广脸色大变,说:“古人说‘没有恩德不会得到回报’,我一定会报复高公!”从此杨广就怨恨高颎。
正月二十二日(丙戌),晋王杨广进入建康。他认为施文庆接受朝廷重任却不忠诚,刻意谄媚讨好来蒙蔽君主;沈客卿加重赋税搜刮百姓来取悦上级,两人和太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都是祸害百姓的人,于是把他们斩在石阙下,以此向三吴地区(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百姓谢罪。杨广让高颎和元帅府记室裴矩收缴陈朝的地图户籍,封存府库,自己一点财物都不拿,天下人都称赞他,认为他贤明。裴矩是裴让之的侄子。
杨广因为贺若弼提前决战,违背了军令,把他抓起来交给司法官员处置。隋文帝派人骑驿马召贺若弼,还下诏对杨广说:“平定江南,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的功劳。”赏赐贺若弼一万段丝织品;又分别给贺若弼和韩擒虎下诏,表扬他们的功绩。
开府仪同三司王颁是王僧辩的儿子。夜里,他挖开陈高祖(陈霸先)的陵墓,焚烧尸骨取骨灰,兑水喝了下去。随后他把自己绑起来,到晋王杨广那里请罪。杨广把这事上报隋文帝,隋文帝下令赦免了他。隋文帝还下诏,陈高祖、陈世祖(陈蒨)、陈高宗(陈顼)的陵墓,总共安排五户人家负责看守。
隋文帝派人把陈朝灭亡的消息告诉许善心(陈朝旧臣),许善心穿着丧服,在宫殿西阶下号啕大哭,坐在草席上向东(陈朝故地方向)守了三天。隋文帝下敕书慰问他。第二天,隋文帝又下诏召许善心到馆舍,任命他为通直散骑常侍,赏赐一套衣服。许善心哭到极尽哀伤,进房换上官服,再出来面向北方站立,流着泪拜了两拜接受诏书。第三天他去上朝,趴在殿下哭泣,悲痛得站不起来。隋文帝对身边的人说:“我平定陈国,只得到这一个忠臣。他能怀念旧君,就是我忠诚的大臣啊。”下令让许善心以原官职在门下省任职。
陈朝水军都督周罗睺和郢州刺史荀法尚驻守江夏,秦王杨俊率领三十位总管、十多万水陆大军驻扎在汉口,无法前进,双方对峙了一个多月。陈朝荆州刺史陈慧纪派南康内史吕忠肃驻守岐亭,占据巫峡,在长江北岸的岩石上凿孔,系上三条铁锁链,横截上游江面来阻拦隋军战船。吕忠肃还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充当军费。杨素、刘仁恩率军猛攻,打了四十多场仗,吕忠肃凭借险要地势奋力抵抗,隋军战死五千多人,陈军士兵割下隋军死者的鼻子来邀功请赏。后来隋军多次获胜,抓获陈军士兵后,三次都把他们释放了。吕忠肃放弃营栅逃走,杨素慢慢拆除了铁锁链;吕忠肃又占据荆门的延洲,杨素派一千名巴地士兵,乘坐四艘五牙战船(大型战船),用拍竿(战船上的大型攻击器械)砸坏陈军十多艘战船,最终大败陈军,俘虏两千多名士兵,吕忠肃只自己逃了出去。陈朝信州刺史顾觉驻守安蜀城,弃城逃走。陈慧纪驻守公安,把储备的物资全部烧毁,率军东下,从此巴陵以东再没有坚守的城池。陈慧纪率领三万将士、一千多艘楼船,沿长江东下,想进京救援建康,却被秦王杨俊阻拦,无法前进。当时,陈朝晋熙王陈叔文刚卸任湘州刺史,返回建康途中到了巴州,陈慧纪推举陈叔文当盟主。但陈叔文已经率领巴州刺史毕宝等人写信向杨俊请降,杨俊派人迎接慰问他们。恰逢建康平定,晋王杨广让陈叔宝亲手写信招降上游各将领,派樊毅到周罗睺那里,派陈慧纪的儿子陈正业到陈慧纪那里传达旨意。当时各城守军都已放下武器,周罗睺就和将领们大规模哭吊了三天,遣散士兵,然后到杨俊那里投降,陈慧纪也投降了,上游地区全部平定。杨素率军向下抵达汉口,和杨俊会合。王世积在蕲口,听说陈朝已经灭亡,写信招降江南各郡,于是江州司马黄偲弃城逃走,豫章等郡的太守都到王世积那里投降。
正月二十九日(癸巳),隋文帝下诏派使者巡视安抚陈朝原来的州郡。二月初一(乙未),撤销淮南行台省(杨广之前的办公机构)。苏威上奏请求每五百家设置一个乡正,让乡正管理百姓、处理诉讼。李德林认为:“当初废除乡官判案,就是因为乡官和同乡人亲近熟悉,判断案件不公正。现在让乡正专门管理五百家,恐怕危害更大。况且偏远的小县,有的住户不到五百家,难道要让两个县共管一个乡吗!”隋文帝不听。二月初二(丙申),隋文帝颁布制度:“五百家为一乡,设置乡正一人;一百家为一里,设置里长一人。”
陈朝吴州刺史萧瓛很得民心,陈朝灭亡后,吴地百姓推举萧瓛当首领。右卫大将军、武川人宇文述率领行军总管元契、张默言等人讨伐他。落丛公燕荣率领水军从东海赶来。陈朝永新侯陈君范从晋陵投奔萧瓛,两人合兵抵抗宇文述。宇文述的军队快到的时候,萧瓛在晋陵城东修筑营栅,留下士兵抵抗宇文述,派部将王褒驻守吴州,自己从义兴进入太湖,想偷袭宇文述的后方。宇文述进军攻破营栅,回兵攻击萧瓛,大败萧瓛;又派兵从其他道路袭击吴州,王褒穿着道士服弃城逃走。萧瓛率领残余士兵退守包山,燕荣攻破包山。萧瓛带着几个亲信藏在百姓家里,被人抓住。宇文述进军到奉公埭,陈朝东扬州刺史萧岩献出会稽投降,萧岩和萧瓛都被押送到长安,斩首示众。
杨素攻下荆门时,派部将庞晖率军攻占土地,向南打到湘州。湘州城里的将士,没有谁有坚守的决心。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当时十八岁,设宴召集文武官员。酒喝到尽兴时,陈叔慎叹息说:“君臣之间的情义,难道就要在这里结束了吗!”长史谢基趴在地上流泪。湘州助防、遂兴侯陈正理也在座,他站起来说:“君主受辱,臣子就该去死,各位难道不是陈国的大臣吗!现在天下危难,正是我们舍命报国的时候。就算事情不能成功,至少也能保住臣子的气节。到了青门外(汉代长安东门,代指投降之地),我宁死也不投降!今天的机会,不能犹豫,谁后响应就斩谁!”众人都答应了。于是他们杀牲结盟,还派人假装向庞晖献上投降书。庞晖相信了,约定日期进城,陈叔慎埋伏好士兵等待他。庞晖一到,就被抓住示众,他的部下也全被斩首。陈叔慎坐在射堂,招集士兵,几天之内就聚集了五千人。衡阳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业都请求起兵援助他。隋朝任命的湘州刺史薛胄正好率军赶到,和行军总管刘仁恩一起进攻陈叔慎;陈叔慎派部将陈正理和樊通抵抗,战败。薛胄乘胜进城,活捉陈叔慎。刘仁恩在横桥打败邬居业,也把他活捉了。两人都被押送到秦王杨俊那里,在汉口斩首。
岭南地区还没有归附隋朝,几个郡共同推举高凉郡太夫人冼氏当首领,称她为“圣母”,冼氏保卫境内,抵抗隋军。隋文帝下诏派柱国韦洸等人安抚岭南,陈朝豫章太守徐璒占据南康抵抗,韦洸等人无法前进。晋王杨广派陈叔宝给冼夫人写信,告诉她陈朝已经灭亡,让她归附隋朝。冼夫人召集几千名部落首领,哭了一整天,派她的孙子冯魂率领部众迎接韦洸。韦洸进军斩杀徐璒,进入岭南,抵达广州,劝说岭南各州归附,全部平定;韦洸上表推荐冯魂为仪同三司,隋文帝册封冼夫人为宋康郡夫人。韦洸是韦敻的儿子。
衡州司马任镶劝说都督王勇占据岭南,寻找陈氏皇族子孙,立为皇帝;王勇没有采纳,率领部下投降隋朝,任镶弃官离去。任镶是任忠弟弟的儿子。
至此,陈国全境平定。隋朝共得到三十个州、一百个郡、四百个县。隋文帝下诏,将建康的城邑、宫殿全部拆毁开垦为农田,另在石头城设置蒋州。
晋王杨广率军班师,留下王韶镇守石头城,把后续事务托付给他。三月初六(己巳),陈叔宝和他的王公大臣、各级官员从建康出发,前往长安。队伍中无论贵贱,沿途连绵五百里不断。隋文帝下令暂时腾出长安士民的住宅接待他们,内外修整一新,还派人迎接慰问;陈朝人到了长安,如同回到家乡一样安稳。夏季四月十八日(辛亥),隋文帝亲临骊山,亲自慰劳凯旋的军队。四月十二日(乙巳,此处时间或为史料记载顺序调整),各路大军凯旋入城,到太庙举行献俘仪式。陈叔宝和诸王侯将相,以及陈朝的车马服饰、天文图籍等,按次序排列,由铁甲骑兵包围着,跟随晋王杨广、秦王杨俊入宫,在太庙庭院中列阵。隋文帝任命杨广为太尉,赏赐他辂车、战马、衮冕礼服、玄圭、白璧。四月十三日(丙午),隋文帝坐在广阳门观礼,召陈叔宝到面前,连同陈朝太子、诸王共二十八人,以及司空司马消难以下至尚书郎等官员共二百多人。隋文帝先让纳言宣读诏书慰问他们;接着让内史令宣读诏书,责备他们君臣不能互相辅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陈叔宝和他的大臣们都羞愧恐惧地趴在地上,屏住呼吸无法回应,随后隋文帝赦免了他们。
当初,隋文帝的父亲武元帝(杨忠)迎接司马消难(北齐降将)时,曾和他结为兄弟,感情非常深厚,隋文帝也一直以叔父之礼对待司马消难。等到平定陈国,司马消难被俘到长安,隋文帝特意免他一死,罚他做乐户(乐工),二十天后又赦免了他,还因旧日恩情召见他;不久司马消难在家中去世。
四月十七日(庚戌),隋文帝在广阳门设宴款待将士,从广阳门外到南城门外,道路两侧堆积着布帛,连绵不绝。隋文帝按功劳大小赏赐将士,总共用了三百多万段布帛。他还下令,陈国旧境百姓免除十年赋税徭役,其他各州免除当年租赋。
乐安公元谐上前说:“陛下威望德行远播天下,臣之前请求让突厥可汗当候正(负责侦察的官员),让陈叔宝当令史(低级文书官),现在可以采纳臣的建议了。”隋文帝说:“我平定陈国,本是为了铲除叛逆,不是想炫耀夸张。你这个提议,完全不符合我的心意。突厥人不熟悉中原山川,怎么能担任侦察任务;陈叔宝昏庸嗜酒,又怎么能胜任差遣!”元谐默默退下。
四月二十八日(辛酉),隋文帝晋升杨素爵位为越公,任命他的儿子杨玄感为仪同三司,杨玄奖为清河郡公;赏赐杨素一万段布帛、一万石粮食。隋文帝让贺若弼登上自己的御座,赏赐他八千段布帛,加授上柱国职位,晋升爵位为宋公。还分别额外赏赐两人金银珠宝,以及陈叔宝的妹妹作为妾室。
贺若弼和韩擒虎在隋文帝面前争夺功劳。贺若弼说:“臣在蒋山拼死作战,打败陈朝精锐部队,活捉他们的勇猛将领,彰显朝廷威武,最终平定陈国;韩擒虎几乎没有和敌军交战,怎么能和臣相比!”韩擒虎说:“臣原本奉陛下明确旨意,让臣和贺若弼同时合兵攻取陈朝都城,贺若弼却敢提前进军,遇到敌军就交战,导致将士死伤很多。臣率领五百轻骑兵,兵不血刃就直达金陵,降服任忠(字蛮奴),活捉陈叔宝,占据陈朝府库,捣毁他们的巢穴。贺若弼到傍晚才攻打北掖门,是臣打开城门让他进来的。他赎罪都来不及,怎么能和臣相比!”隋文帝说:“两位将领都是头等功勋。”于是晋升韩擒虎为上柱国,赏赐八千段布帛。有关部门弹劾韩擒虎放纵士兵,奸淫陈朝宫女;韩擒虎因此没有得到爵位和封地的赏赐。
隋文帝晋升高颎为上柱国,爵位升为齐公,赏赐九千段布帛。他慰劳高颎说:“你讨伐陈国后,有人说你谋反,我已经把那人斩了。君臣心意相合,不是小人谗言能离间的。”隋文帝随口让高颎和贺若弼谈论平定陈国的事情,高颎说:“贺若弼先献上十条计策,后来又在蒋山苦战打败敌军。臣只是个文官,怎么敢和大将比功劳!”隋文帝大笑,赞赏他懂得谦让。
隋文帝讨伐陈国时,曾让高颎向上仪同三司李德林询问战略,再把策略传授给晋王杨广;到这时,隋文帝赏赐李德林功劳,任命他为柱国,封为郡公,赏赐三千段布帛。敕令已经宣布完毕,有人劝高颎说:“现在把功劳归于李德林,众将领一定会愤慨不满,而且后世看你,会觉得你只是空有虚名。”高颎进宫把这话告诉隋文帝,才停止了对李德林的封赏。
隋文帝任命秦王杨俊为扬州总管,掌管四十四州军事,镇守广陵。晋王杨广返回并州。
晋王杨广之前处死陈朝五位奸佞(施文庆等人)时,不清楚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瓘的罪行,所以他们得以幸免;等到达长安后,他们的罪行全部暴露。五月初四(乙未),隋文帝公布他们的罪状,把他们流放到边疆,以此向吴、越地区百姓谢罪。王瑳为人刻薄贪婪,嫉妒陷害有才能的人;王仪擅长阿谀奉承,曾献上两名美女来谋求亲近;沈瓘阴险残忍、苛刻严酷,说话邪僻谄媚,所以三人被判同样的罪。
隋文帝给陈叔宝的赏赐很丰厚,多次召见他,让他享受和三品官员同等的待遇;每次设宴,隋文帝担心陈叔宝触景生情,特意不演奏吴地音乐。后来负责看守陈叔宝的人上奏说:“陈叔宝说,‘我既然没有官职爵位,每次参加朝会,希望能得到一个官号。’”隋文帝说:“陈叔宝真是全无心肝!”看守的人又说:“陈叔宝经常喝醉,很少有清醒的时候。”隋文帝问:“他每天喝多少酒?”回答说:“他和子弟们每天喝一石酒。”隋文帝很惊讶,下令限制他的饮酒量,不久又说:“随他的性子吧;不然,他靠什么打发日子!”隋文帝因为陈氏子弟很多,担心他们在京城作乱,就把他们分散安置在边疆各州,分给他们田地产业让他们谋生,每年按时赏赐衣服,保障他们的安全。
隋文帝下诏,任命陈朝尚书令江总为上开府仪同三司,仆射袁宪、骠骑将军萧摩诃、领军将军任忠都为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吴兴人姚察为秘书丞。隋文帝赞赏袁宪的高尚节操,下诏称赞他是江南士人的表率,任命他为昌州刺史。隋文帝听说陈朝散骑常侍袁元友曾多次向陈叔宝直言进谏,提拔他为主爵侍郎。隋文帝对群臣说:“平定陈国之初,我后悔没有杀掉任蛮奴(任忠字)。他接受陈国的荣华俸禄,又承担重要托付,却不能战死报国,反而说‘无能为力’,这和春秋时弘演为卫懿公纳肝尽忠比起来,差距多大啊!”
隋文帝召见周罗睺,安慰晓谕他,许诺给予他富贵。周罗睺流着泪回答说:“臣蒙受陈氏的厚待,如今本国灭亡,我没有保全节操的功绩。能免于一死,已经是陛下的恩赐,哪里还敢奢望富贵!”贺若弼对周罗睺说:“我听说你在郢州、汉水一带统兵,就知道扬州一定能攻下。朝廷大军顺利渡江,果然像我预料的那样。”周罗睺说:“如果能和你正面交锋,胜负还不一定呢。”不久,隋文帝任命周罗睺为上仪同三司。此前,陈朝将领羊翔前来投降,讨伐陈国时,羊翔被派作向导,战后职位升为上开府仪同三司,班次在周罗睺之上。韩擒虎在朝堂上戏弄周罗睺说:“你不懂随机应变,现在职位在羊翔之下,能不惭愧吗!”周罗睺说:“从前在江南时,我久闻你的名声,以为你是天下有气节的人;今天你说的话,太让我失望了。”韩擒虎面露愧色。
隋文帝责备陈朝君臣时,唯独陈叔文(陈朝宗室)面露得意之色。不久他又上奏表为自己辩解:“从前在巴州时,我已经率先向朝廷投诚,希望陛下了解这个情况,给我不同于其他人的待遇!”隋文帝虽然厌恶他不忠,但想安抚江南地区,还是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担任宜州刺史。
当初,陈朝散骑常侍韦鼎出使北周时,见到隋文帝,觉得他与众不同,对隋文帝说:“您将来会显贵,显贵后天下会统一,过十二年(岁一周天),老夫会来归顺您。”到陈朝至德初年(陈叔宝年号),韦鼎担任大府卿,把自己的田地住宅全部卖掉。大匠卿毛彪问他原因,韦鼎说:“江东的帝王之气,到这时候就散尽了!我和你将来都会葬在长安。”等到陈国平定,隋文帝征召韦鼎,任命他为上仪同三司。韦鼎是韦睿的孙子。
五月二十九日(壬戌),隋文帝下诏说:“如今天下统一,万物各得其所;太平盛世的法令,才可推行。所有臣民都要修养身心、砥砺品德,家家户户自我整治,人人都能克制私欲。军队可用来树立威严,但不可不收敛;刑罚能辅助教化,却不可独断施行。皇宫禁地的守卫、四方边境的镇守之外,其他军队和武器,都应停止使用、予以废除。天下已安定,各地无战事,军人子弟都可学习儒家经典;民间的兵器,全部销毁。向天下颁布此诏,让所有人都明白我的意思。”
贺若弼把自己谋划的平陈策略写成文书献上,取名《御授平陈七策》。隋文帝没看,说:“你想宣扬我的名声,我不求名声;你该把这些写进自家传记里。”贺若弼地位声望极高,兄弟都被封为郡公,担任刺史、将领,家中珍奇古玩数不胜数,穿着绫罗绸缎的婢妾有几百人,当时人都认为他极为荣耀。后来突厥使者来朝见,隋文帝对使者说:“你听说过江南有个陈国天子吗?”使者回答:“听说过。”隋文帝让侍从带突厥使者到韩擒虎面前,说:“这就是活捉陈国天子的人。”韩擒虎神色严厉地盯着使者,突厥使者惶恐不安,不敢抬头看他。
左卫将军庞晃等人在隋文帝面前说高颎的坏话,隋文帝发怒,把他们都贬官,对高颎的亲近礼遇更加深厚。他还对高颎说:“独孤公(高颎曾赐姓独孤)就像镜子,每次打磨擦拭,就更加明亮。”当初,高颎的父亲高宾是独孤信的下属,被赐姓独孤,所以隋文帝常称高颎为“独孤”而不叫他的名字。
乐安公元谐性格豪爽侠义,有气概风度。他年轻时和隋文帝是同学,感情很好,隋文帝即位后,元谐多次担任高官。但元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