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纪四 (公元515年-518年)-《资治通鉴白话版》

  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乙未年,公元515年)

  春季正月初一(乙巳朔),梁武帝在太极殿为太子举行加冠礼,宣布大赦天下。

  正月初七(辛亥),梁武帝到南郊祭祀天地。

  正月初十(甲寅),北魏宣武帝元恪患病;正月十三(丁巳),在式乾殿去世。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郡人侯刚,从东宫迎接太子元诩,来到显阳殿。王显想等天亮后再举行即位仪式,崔光说:“皇位不能片刻空缺,何必等到天亮!”王显说:“必须先奏报皇后(高后)。”崔光反驳:“皇帝去世,太子继位,这是国家常规制度,哪需要皇后的命令!”于是崔光等人请太子停止哭泣,站在殿堂东侧;于忠和黄门郎元昭搀扶太子面向西哭了十多声,随后停止。崔光代理太尉职务,捧着继位策书、献上玉玺绶带,太子跪下接受,穿上帝王的衮冕礼服,前往太极殿,正式即位(即北魏肃宗)。崔光等人和夜间值守的官员站在庭院中,向北叩首,高呼万岁。元昭是元遵的曾孙。

  北魏高皇后想杀掉胡贵嫔,中给事谯郡人刘腾把这事告诉侯刚,侯刚又转告于忠。于忠向崔光请教对策,崔光让把胡贵嫔安置在别的地方,严加守卫,胡贵嫔因此对这四人(崔光、于忠、刘腾、侯刚)感恩戴德。正月十四(戊午),北魏宣布大赦。正月十五(己未),北魏召回所有西征、东防的军队。骠骑大将军广平王元怀抱病入宫吊丧,直接走到太极殿西侧的廊屋,悲痛大哭,呼喊侍中、黄门、领军将军和左右卫将军,说:“我要上殿哭悼先帝,还要入宫拜见新皇帝。”众人都惊愕地对视,没人敢回应。崔光披着丧服、拄着拐杖,引用东汉光武帝去世后,赵熹搀扶诸王下殿的旧例,声音和神色都很严厉,听到的人无不称赞。元怀的哭声和眼泪都停了下来,说:“侍中用古代的道义约束我,我怎敢不服?”于是返回,之后还多次派侍从向崔光道歉。

  此前,高肇(高皇后的哥哥)独揽大权,尤其忌恨宗室中有名望的人。太子太保任城王元澄多次被高肇诬陷,担心自身难保,就整天饮酒酣醉,行为如同疯癫,朝廷的重要事务都不再参与。等到宣武帝去世,高肇正领兵在外,朝廷内外人心不安。于忠和门下省官员商议,认为肃宗年幼,不能亲自处理政务,应让太保高阳王元雍住进西柏堂,处理日常政务;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总管文武百官,随后上奏皇后,请求立即下敕令任命。王显一向受宣武帝宠信,依仗权势作威作福,被世人痛恨,他担心自己不被元澄等人容纳,就和中常侍孙伏连等人密谋,扣下门下省的奏疏,假传皇后诏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让王显和勃海公高猛一同担任侍中。于忠等人得知后,借口王显侍奉皇帝治病无效,在宫中逮捕了他,下诏书削去他的爵位和官职。王显被抓时高呼冤枉,直阁(宫廷侍卫官)用刀环撞击他的腋下,把他押送到右卫府,当天晚上就死了。正月十七(庚申),北魏下诏,按照门下省之前的奏请执行,百官都要听从元雍、元澄二王的指挥,朝廷内外都心悦诚服。

  二月初八(庚辰),北魏尊奉高皇后为皇太后。

  北魏肃宗以自己的名义写信,向高肇告知宣武帝去世的消息,并召他回京。高肇接到消息后,又担忧又恐惧,日夜哭泣,以至于身体瘦弱憔悴。他回到瀍涧(地名,在今河南洛阳附近)时,家人来迎接,他却不肯见面。二月初九(辛巳),高肇抵达皇宫门外,穿着丧服大声哭悼,进入太极殿表达哀思。高阳王元雍和于忠暗中谋划,在舍人省的屋檐下埋伏了直寝(宫廷侍卫官)邢豹等十多人。高肇哭完后,被引入西侧廊屋,清河王等宗室诸王都暗中用眼神示意,互相递话。高肇进入舍人省后,邢豹等人将他勒死。朝廷下诏书揭露高肇的罪行,却谎称他是自杀,对他的亲信党羽一概不追究,只削去他们的官职爵位,用士人的礼节安葬高肇;到了黄昏,把他的尸体从厕所门抬出,送回他家。

  北魏之前攻打蜀地(当时属梁朝)时,军队抵达晋寿(今四川广元),蜀地百姓震惊恐慌。北魏将领傅竖眼率领三万步兵进攻巴北(今四川东北部),梁武帝派宁州刺史任太洪从阴平(今甘肃文县)抄小路进入北魏境内,招诱氐族、蜀地百姓,截断北魏的运粮道路。恰逢北魏大军北撤,任太洪趁机攻占北魏的东洛、除口两个戍所,声称梁朝大军随后就到,氐族、蜀地百姓纷纷归附他。任太洪进军围攻关城(今陕西宁强附近),傅竖眼派统军姜喜等人进攻任太洪,大败梁军,任太洪放弃关城逃回梁朝。

  二月十一(癸未),北魏任命高阳王元雍为太傅、兼太尉,清河王元怿为司徒,广平王元怀为司空。

  二月二十二(甲午),北魏将宣武帝安葬在景陵,庙号为世宗。二月二十七(己亥),尊奉胡贵嫔为皇太妃。三月初一(甲辰朔),北魏让高太后出家为尼,迁居到金墉城的瑶光寺,除非是重大节日庆典,否则不许入宫。

  北魏左仆射郭祚上奏说:“萧衍(梁武帝)狂妄悖逆,谋划截断河流(指梁朝修建浮山堰),劳役繁重、百姓困苦,灭亡的征兆已经显现;应任命将领出兵,长驱直入讨伐梁朝。”北魏下诏,命平南将军杨大眼统领各军镇守荆山(今安徽怀远附近)。

  北魏的于忠既掌管门下省,又总领宫中宿卫,于是独揽朝政,权势一时无人能及。当初,北魏太和年间,军事和国家事务繁多,孝文帝(高祖)因财政支出不足,把百官的俸禄减去四分之一,于忠下令恢复百官被减去的俸禄。旧制度规定,百姓缴纳赋税绢帛时,每一匹要额外缴纳八两绵;缴纳布匹时,每一匹要额外缴纳十五斤麻,于忠把这些额外赋税都废除了。三月十四(乙丑),北魏下诏,文武百官每人晋升一级官阶。夏季四月,梁朝修建的浮山堰(拦淮河的堤坝)建成后又溃决了。有人说蛟龙能乘着风雨破坏堤坝,而蛟龙天性厌恶铁器;于是梁朝运来东、西冶铁场的数千万斤铁器,沉入淮河,但堤坝还是无法合龙。朝廷又砍伐树木,做成井干式的支架,填上巨石,再在上面加土;淮河沿岸百里之内的树木、石头,无论大小都被砍伐搬运一空,搬运物资的人肩膀都被磨破了。夏季爆发瘟疫,饿死、累死、病死的人遍地都是,尸体互相枕靠,苍蝇、蚊虫日夜聚集,嗡嗡声不断。

  北魏梁州刺史薛怀吉在沮水(今陕西略阳附近)击败反叛的氐族部落。薛怀吉是薛真度的儿子。五月十二(甲寅),北魏南秦州刺史崔暹又击败反叛的氐族,解除了武兴(今陕西略阳)的围困。

  六月,北魏冀州僧人法庆用妖术迷惑民众,和勃海人李归伯等人发动叛乱,推举法庆为首领。法庆把尼姑惠晖立为妻子,任命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己号称“大乘”。他还配制迷乱人心的药物,让信徒服用,服药后父子兄弟不再相识,只知道杀人。北魏冀州刺史萧宝寅派兼长史崔伯驎进攻叛军,崔伯驎战败被杀。叛军势力更加壮大,所到之处毁坏寺庙,斩杀僧尼,焚烧佛经和佛像,声称“新佛出世,要铲除所有妖魔”。秋季七月初一(丁未),北魏下诏,任命右光禄大夫元遥为代理征北大将军,率军讨伐法庆。

  北魏尚书裴植,自认为家族门第不比王肃低(王肃是北魏重臣,出身南朝士族),却觉得朝廷对自己的职位安排不够高,心里常常不满,上奏请求辞官,到嵩山隐居,宣武帝没有批准,还对他很不满。等到裴植担任尚书后,更加骄傲自满,常常对人说:“不是我需要尚书这个职位,而是尚书职位需要我。”每次入朝参与议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