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味道的路标-《文茜的次元行纪》

  星尘团子的甜香还没散尽,望舒号的藤蔓又有了新动静。叶片不再朝着固定的方向摇晃,而是跟着某种流动的气息轻轻摆动,像群追着花香跑的蝴蝶。文茜的风信石也变得格外敏锐,时而转向左舷,时而飘向右舱,调子里混着不同的味道——有海水的咸腥,有沙漠的干燥,还有种……像阳光晒过的麦秆香。

  “这是闻到了什么好吃的?”杉菜凑到藤蔓前,发现叶片上沾着些细小的星尘颗粒,尝起来带着点淡淡的海盐味,“好像不止一个方向有动静。”

  顾星辞的卷轴展开,星文在上面画出几个交错的箭头,每个箭头旁都标着不同的气味:“左前方是‘雾海织者’的领地,他们的光轨上总飘着海苔的鲜;右前方有片‘沙纹星野’,那里的织者用星沙烘焙干粮,带着焦香;而正前方……”卷轴顿了顿,星文凝成个模糊的麦芒图案,“是种很古老的味道,像储存了很久的阳光。”

  沈砚看着仪表盘上跳动的光轨数据,笑了:“看来不是我们选方向,是这些味道在给我们引路。”他调慢望舒号的速度,“不如都去逛逛?反正星野的路,本就是绕着故事走的。”

  第一站先到了雾海。这里的星尘像被海水泡过,湿漉漉地粘在光轨上,织者们的光丝都带着透明的水珠,编织出的轨迹像海浪的纹路,起起伏伏。有位织者正用带盐霜的光丝编织网兜,网眼大小不一,却能精准接住飘来的星鱼(一种会发光的星尘生物)。

  “尝尝这个。”他递过来一串用星鱼串成的烤串,光丝烤得微焦,带着天然的咸鲜,“以前总觉得光丝要干净无垢,后来发现带点盐霜才好——星鱼就爱这口,像猫爱偷腥。”

  文茜咬了一口,星鱼肉在嘴里化开,竟有点像雨村后山的烤鱼,只是多了层星尘的清冽。风信石在她耳边奏起海浪般的调子,与雾海的涛声混在一起,格外和谐。

  离开雾海,望舒号驶向沙纹星野。这里的光轨是金色的,像铺了层晒干的麦秸,织者们的光丝都带着点弯曲,像被风吹过的麦穗。一位老织者正用星沙堆成圆形的坑,把能量藻饼埋进去,借着光轨的温度烘焙。

  “沙子烫得不均匀才好。”老织者扒开沙堆,露出边缘焦黑、中间松软的藻饼,“焦的地方带着火的烈,软的地方藏着沙的暖,就像日子,有苦有甜才叫滋味。”

  沈砚接过藻饼,发现焦黑的边缘正好能捏在手里,不烫不凉,像特意设计的把手。他突然想起雨村灶台上的锅巴,也是这样带着点糊味,却最让人惦记。

  最后,望舒号驶向那个带着“阳光味”的方向。这里的星野很安静,光轨是浅金色的,像铺了层陈年的麦糠。中央有座低矮的光轨屋,屋前晒着许多捆干枯的星麦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织者正坐在秆堆旁,用最朴素的光丝编织着什么,光丝上没有任何花哨的痕迹,只有岁月磨出的柔光。

  “是‘守麦人’。”顾星辞的卷轴轻轻颤动,星文变得格外柔和,“传说中最早种植星麦的织者,他们的光轨从不追求华丽,只留住最本真的味道。”

  老织者看到他们,笑着举起手里的织物——是块用星麦秆和光丝混织的布,纹路简单,却透着股踏实的暖。“尝尝这个。”他递过来一碗星麦粥,粥里只放了几颗最普通的星果,“别的织者总往粥里加各种料,我觉得呀,星麦本身的甜,就够了。”

  粥的味道很淡,却像股暖流滑进心里,让文茜想起奶奶熬的白粥,杉菜想起雨村清晨的米汤,沈砚想起星港篝火旁那碗简单的热汤。风信石在粥碗上方轻轻摇晃,奏出的调子没有任何技巧,只有最纯粹的安宁。

  “味道这东西,真奇怪。”文茜捧着粥碗,看着窗外的浅金光轨,“不管是咸的、焦的、还是淡的,只要能让人想起点什么,就是好味道。”

  老织者点点头,指了指屋前的麦秆:“这些秆子,烧火能取暖,编织能遮风,就算烂在地里,也能肥了星土。所谓完美,不就是不管变成什么样,都有用处吗?”

  离开时,老织者给了他们一袋陈年的星麦种,种子上带着细密的纹路,像记录着阳光的轨迹。望舒号的藤蔓小心翼翼地捧着种子袋,叶片上的雾海盐霜、沙纹焦痕,都与星麦种的纹路慢慢相融。

  顾星辞的卷轴上,星文总结道:“味道是最好的路标,它不告诉你该往哪走,只提醒你,走过的路,都在心里留了痕。”

  望舒号的光轨上,此刻飘着雾海的咸、沙纹的香、星麦的淡,还有雨村的暖。前方的星野里,又有新的味道在闪烁,像在说:“快来呀,这里的故事,也带着独一无二的滋味呢。”

  而舱内的星麦种,已经悄悄在藤蔓的缝隙里,发了颗小小的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