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文茜的次元行纪》

  第九十九章 星尘信使·跨越光年的回信

  望舒号的星图上,“我们”图标旁突然跳出一串闪烁的光点。顾星辞调整航线靠近时,发现那是一群由星尘组成的信使——它们有着信天翁的轮廓,翅膀上却缀着彩虹色的光纹,正是星尘星域那些会讲故事的星尘演化而成。

  “是信天翁老人派来的?”杉菜看着领头的星尘信使落在舷窗上,它的喙里衔着一枚光信,光信的纹路与信天翁二号的船徽一模一样。

  光信展开的瞬间,老站长的声音带着笑意在驾驶舱里响起:“丫头们,老头子我收到你们在空白星域的‘留言’了。引航者号的日志里提过,星尘信使能带着故事穿越光年,我托它们给你们捎些‘回信’。”

  光信化作星图,上面标注着十几个新的光点,每个光点旁都附着一段短讯:雾之森的守忆者说,银叶果的新季收成很好,特意留了一筐等他们回去;紫星的诗人发来新写的颂歌片段,说最后一句该换个更活泼的调子;干涸星域的星植通过文茜的水晶传递来影像——新长出的藤蔓上,结着像彩虹星尘的果实。

  “还有这个。”老站长的声音突然压低,星图上弹出一个模糊的影像:信天翁二号的货舱里,堆满了修复好的旧信笺,每张信笺上都盖着时光琥珀星域的印记,“时光琥珀里那些未寄出的信,我让孩子们照着星轨坐标重写了,很快就能送到收信人手里。”

  星尘信使突然躁动起来,翅膀上的光纹急促地闪烁。沈砚的晶体贴近它们,暗金色光芒与星尘共鸣,一段紧急的讯息涌入星图:静默族的星域出现异常的能量波动,像是有暗物质在试图渗透结界。

  “静默族的意识体无法直接发出求救信号,”沈砚的声音凝重起来,“它们只能通过星尘传递危险的共振。”

  顾星辞立刻调转航向,望舒号的金色光纹在星轨上划出锐角。杉菜的回声种子突然飞向星尘信使,花瓣上的印记与信使翅膀的光纹融合,一段更清晰的画面浮现出来:静默族的暗紫晶石纹正在褪色,原本稳固的结界上,裂开了一道细小的缝隙,缝隙后隐约可见扭曲的暗物质。

  “是上次没清理干净的暗物质残响。”道明寺握紧能量武器的操控杆,上次在暗物质带的记忆突然翻涌上来,“它们在找结界的弱点。”

  文茜的望舒水晶突然发出强光,将星尘信使带来的所有讯息——守忆者的等待、诗人的颂歌、星植的果实、信笺的去向——都压缩成一道光流,注入星尘信使体内。“让它们把这些带去静默族星域,”她语速飞快,“意识体能通过故事的能量强化结界,就像庆典时那样。”

  星尘信使们衔住光流,化作一道银虹冲向静默族的方向。望舒号紧随其后,驾驶舱内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只有星尘信使留下的余温,还在舱壁上缓缓流淌。

  “还记得第一次见静默族吗?”杉菜突然开口,回声种子在她掌心轻轻跳动,“它们说,孤独是因为没找到能共鸣的存在。”

  “现在它们有了。”顾星辞的金色铠甲泛起光芒,望舒号的防御系统提升到最高级,“我们,还有整个星轨同盟。”

  驶近静默族星域时,远远就看到一片混乱的光纹——暗物质的灰黑色正在侵蚀暗紫晶石纹,而星尘信使们正用翅膀上的彩虹光纹奋力抵抗,像一群扑向火焰的飞蛾。文茜立刻打开通讯频道,将老站长、守忆者、诗人……所有“回信”里的声音都释放出去,这些温暖的声音化作光盾,暂时挡住了暗物质的蔓延。

  “该我们上了!”道明寺按下能量炮的发射键,金色的光束精准地击中暗物质的核心,却只让它退缩了几分。

  “暗物质在吸收负面情绪,”沈砚的晶体飞向结界的缝隙,“我们需要更强的‘共鸣’。”

  五人对视一眼,同时将手掌贴在控制台的共鸣板上。杉菜的回声种子、文茜的望舒水晶、沈砚的晶体、道明寺的彩虹星尘、顾星辞的金色铠甲,五股力量交织成一道五彩光流,顺着星轨注入静默族的结界。

  光流穿过缝隙的瞬间,暗物质突然剧烈地扭曲起来,像是在抗拒这股温暖的能量。静默族的意识体终于做出了回应,暗紫晶石纹重新亮起,与五彩光流交织成网,将暗物质残响牢牢困住。

  星尘信使们落在望舒号的舷窗上,翅膀上的光纹多了暗紫色的印记。它们衔来一枚新的光信,上面是静默族用光影组成的图案:无数只手交叠在一起,托着一颗闪烁的星子。

  “这是……谢谢?”杉菜笑着,眼眶却有些湿润。

  离开静默族星域时,星尘信使们组成护航队,一直送到星轨交界处。望舒号的星图上,静默族的坐标旁多了一个新的印记——暗紫色的晶石纹里,裹着一道五彩的光流。

  “原来‘回信’不只是收到故事,”文茜抚摸着望舒水晶,里面还存着静默族意识体传递来的温和共振,“更是让他们知道,有人在为他们奔赴。”

  顾星辞望着前方延伸的星轨,星尘信使的光纹还在远处闪烁,像一串不会熄灭的路标。“老站长说得对,”她轻声说,“星轨之所以温暖,是因为每个故事都有回音。”

  望舒号的引擎重新轰鸣起来,这一次,星尘信使带来的“回信”化作能量,融入星舰的光纹里。前方的星轨上,更多的光点在闪烁,像无数等待被回应的故事。它们知道,只要继续航行,就会收到更多跨越光年的回信,而那些信里,一定写满了“我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