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不是钟有问题,是听钟的人瞎了-《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午时将近,祭坛外百官列队,玄色朝服整齐划一,肃立于雪地之间。

  天光灰蒙,云层低垂,仿佛天地都在屏息等待那一声钟鸣。

  忽然,一道惊颤的呼声撕裂寂静:“你……听见什么了吗?”

  起初只是窃语,继而扩散成一片骚动。

  有人侧耳倾听,脸色骤变;有老礼官双手抱头,跪倒在地,浑身发抖,“钟响了!是哀乐!先帝在怒斥我们违逆天道!”另一人猛地掀开头顶冠帽,嘶喊着“鬼哭入耳”,竟踉跄后退数步,撞翻了仪仗铜鼎。

  现场一片混乱。

  御医急赴查看,脉象、瞳孔皆无异常,连针灸刺激也未见幻觉消退。

  几名官员依旧喃喃自语,眼中布满血丝,似真见阴兵过境。

  郑明远站在观礼台边缘,袖中星盘悄然展开。

  他闭目凝神,任风拂面,片刻后猛地睁眼,眸光如刀。

  他快步走向苏锦黎,声音压得极低:“东南风向偏移三度,气流滞涩——有异香浮动。那味儿……和贞和九年焚谱现场残留的气息一致。”

  苏锦黎眉心微跳。

  “是‘惑魂烬’。”郑明远咬字极轻,却如重锤落地,“燃烧特定骨粉与残谱灰混合而成,专扰心智。吸入者初觉清明,实则神识渐蚀,极易受外界音律引导产生幻听。若再配合钟声共振……足以让全场以为礼乐崩乱。”

  苏锦黎目光一沉,不动声色环视四周。

  祭坛四角设有通风口,用于驱散香火浊气。

  此刻,东南方向一处风口正缓缓逸出一缕淡青烟气,混在寻常熏香中毫不起眼。

  “韩四娘。”她淡淡开口。

  黑衣女管家长身而出,隐于人群后的暗卫已悄然行动。

  “封锁所有通风口,即刻查验今日进入祭区的每一炉香料记录。”她语速平稳,却字字如钉,“尤其礼部供奉的‘净坛熏笼’——我要知道它的产地、经手人、备案文牒。”

  韩四娘领命而去。

  不到一刻钟,消息传回:净坛熏笼共十二具,分置祭坛四隅,所用香料名为“宁神松檀”,但产地标注为“陇西旧库”,经查并无此库存档。

  更关键的是,这批香料未经正音局验香备案——按律,凡涉祭典音事之物,皆须经沈琅亲审。

  漏洞明显,却藏得极深。

  苏锦黎指尖微动,转头对身旁匠作司老吏低语几句。

  对方点头离去,半个时辰后,一只外观完全相同的熏笼被悄然替换上位,内里暗藏吸香棉片。

  当那只棉片被取出时,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原本洁白的棉面已染成淡紫,滴水润湿后,细密墨痕浮现——竟是《镇音经》中早已失传的“乱识咒”符文!

  此咒本为前朝帝王禁声之术,以音律反噬人心,使人自乱神志。

  证据确凿。

  可苏锦黎仍不言语,只将棉片收进袖中,目光投向远处偏殿。

  那里,孙德海蜷缩在炭盆边,鼻头通红,不停地揉搓。

  这位义庄老吏天生鼻炎,嗅觉远超常人。

  就在方才,一股若有若无的腐味钻入鼻腔,让他猛然惊醒。

  他瞪大浑浊双眼,死死盯着空气中某处,像是看见了多年前那一场大火。

  “烧谱……又在烧谱……”他哆嗦着嘴唇,突然指向礼部司香官离去的背影,“那个人!每个月都去西山窑废址,说是收陈年松脂……可他拿走的根本不是树脂!是埋在土里的东西——烧剩下的乐谱残屑!我闻过一次,就是这味儿……焦纸混着骨头灰,臭得钻脑门……”

  话音未落,他自己也吓住了,连忙捂嘴,瑟缩起来。

  可这一句,已足够。

  苏锦黎静静听着,眼神愈发冷冽。

  原来如此——他们不仅想让人听不见钟声,还想让人听见不该听的。

  用百年禁忌香方,借祭典庄严之名,行蛊惑群臣之实。

  一旦百官齐呼“钟鸣哀乐”,新律便成了逆天之举,她这个监礼王妃,便是祸乱礼制的罪首。

  好一招以虚破实。

  她缓缓抬手,将棉片交予郑明远。

  “你能认出这香的配方来源?”她问。

  郑明远点头:“惑魂烬制法仅存于钦天监秘档,且需专人秘传。如今礼部司香官中,唯有柳元衡门生掌握此技。”

  “那就够了。”苏锦黎眸光一闪,“你现在就回钦天监,调取历年星轨与风向图,比对今日气流轨迹与香雾扩散路径。我要一份完整的奏报——署钦天监之名,加急递入宫中。”

  郑明远皱眉:“可尚无确证指向主谋……贸然上奏,恐遭反噬。”

  “不需要指名道姓。”她唇角微扬,声音清冷如冰泉,“你只需说——紫微垣现‘蒙尘气’,主奸佞以虚妄惑众,宜清场净氛,否则天怒不测。”

  空气微微一滞。

  这是借天象之名,行警世之实。

  既避开了无凭告发的风险,又将以“天意”逼迫主祭官不得不介入。

  郑明远深深看她一眼,终是收起棉片,转身隐入风雪。

  苏锦黎立于高台,望着祭坛方向。

  钟楼静默,铜钟未响,可真正的较量,已在无声处掀起惊雷。

  无需修改

  (原文中唯一出现的英文是“m mouths”,应为笔误或排版错误,推测原意为“mouths”,即“嘴巴张开无声嘶吼”。

  已将其翻译为中文并融入上下文。

  其余内容均为小说正文,无无关内容。

  )

  未时初,宫中急诏传出,钦天监少监郑明远奉旨入殿,呈上星象奏报。

  纸页展开时墨迹未干,上书八字赫然:“紫微蒙尘,奸妄惑众;宜清氛净场,以顺天心。”

  皇帝抚案沉吟。

  此时已有三名重臣被抬出祭区,神志恍惚,口中仍喃喃“先帝怒钟”。

  礼乐未启,百官已乱,若再拖延,新律颁行之日恐成朝堂笑柄。

  他目光扫过垂首立于阶下的苏锦黎,见她神色如常,衣袂不惊,反倒生出几分信重。

  “王妃,”帝王声音低缓,“你可有对策?”

  苏锦黎上前半步,躬身却不卑微:“臣妾不敢擅断。但若天象示警、人心受扰皆因一缕异香而起,何不以实证破虚言?”

  她话音未落,裴文昭已捧着那块染紫棉片步入大殿。

  这位匠作司老吏双手稳如磐石,将棉片投入铜盆沸水之中。

  热气腾腾升起,起初只是白雾缭绕,可不过片刻——雾中竟浮现出数张扭曲面孔的投影,似哭似笑,嘴巴张开无声嘶吼,仿佛魂魄被困于烟尘之间。

  满殿哗然。

  “妖术!”柳元衡猛地站起,袍袖挥动,脸色铁青,“此乃邪法幻象,意图污蔑礼部清誉!陛下不可轻信!”

  苏锦黎却不动声色,只淡淡反问:“尚书大人如此激动,可是怕了?”

  她缓步前行两步,目光直刺对方:“贵部供奉‘宁神松檀’,产地造假、备案缺失、未经正音局验香——如今更在钦天监与匠作司双重验证下显出禁咒符文。若非心虚,为何拒不接受第三方查验?难道礼部用香,向来不必守律?”

  一句话问得满殿寂静。

  柳元衡语塞,额头沁汗,还想强辩,却被皇帝抬手制止。

  “传沈琅。”帝王终于开口。

  不久后,正音局协理沈琅亲率属官抵达祭坛,携十二具新制“澄心香”替换原有熏笼。

  此香以雪莲芯、冰蝉蜕为主料,清神醒脑,专克迷识之毒。

  随着新香点燃,淡银色烟气袅袅升腾,原本滞涩的空气仿佛被利刃劈开,风开始流动。

  约莫半炷香后,跪地抱头的老礼官忽然浑身一震,睁开眼,茫然四顾:“我……方才说了什么?”

  另一人抹去冷汗,颤声道:“那些声音……不见了。”

  幻听退去,理智回归。

  人群松动,秩序渐复。

  沈琅站在钟楼下仰望青铜巨钟,寒风吹乱她的发髻,她却未伸手整理。

  眼角不知何时泛起湿意——那是多年压抑后的释然。

  她知道,这一日若过,新律便不再是纸上条文,而是能真正响彻天下的钟声。

  与此同时,苏锦黎已悄然退至地宫入口。

  韩四娘候在暗处,递上一封火漆密报。

  她接过,指尖触到纸面微潮,显是连夜誊写。

  快速扫过内容,她眸光骤凝。

  昨夜子时,一道灰影潜入钟楼,经静音阁地下密道折返,停留整整两刻钟。

  离开时,腰间多了一只青铜小匣,形制古拙,非宫中规制。

  她盯着“静音阁”三字良久,唇角忽掀一丝冷笑。

  “他们不怕钟响。”她低声自语,声音几近风语,“怕的是老百姓听明白了。”

  风穿回廊,卷起她半幅裙裾,像一句尚未出口的审判,在黑暗深处缓缓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