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云传:龙隐乱世
第五百八十章:曹营再议风云变
曹操端坐在营帐主位,脸色阴晴不定,目光紧紧盯着马谡,仿佛要将他看穿。马谡神色坦然,昂首而立,毫不畏惧地与曹操对视。
沉默片刻后,曹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昨日之事,本王已知晓。你倒是有几分胆色和口才,竟能识破本王安排,还反将一军。”
马谡微微欠身,不卑不亢地回应道:“曹公过奖,马某不过是为两军和平计,不愿见生灵涂炭罢了。如今战事频起,百姓苦不堪言,若能议和成功,实乃天下之幸。”
曹操冷笑一声:“天下之幸?刘皇叔倒是会打着这样的旗号。不过,你提出的条件太过苛刻,荆州之地本王绝不可能轻易归还。”
马谡早料到曹操会有此反应,他不慌不忙地说道:“曹公,荆州之地虽为您所占,但此地百姓心向汉室,归我军治理方能得民心。若曹公执意不还,即便战事再起,曹公也难保能长久占据此地。而且,如今我军士气正盛,又有子龙将军等猛将,曹公若强行开战,胜负尚未可知。”
曹操眉头一皱,心中暗自思量马谡所言。近期与蜀军多次交锋,曹军确实损失不小,若继续硬拼,恐怕得不偿失。但他又不愿轻易在议和条件上让步,一时间陷入两难境地。
这时,谋士贾诩走上前,轻声在曹操耳边说道:“丞相,如今我军不宜再战,不妨先在部分条件上做出让步,稳住蜀军。待我军休整完毕,兵力恢复,再寻机行事。”
曹操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对马谡说道:“既然你如此坚持,本王便在荆州之事上做出些许让步。荆州南部三郡可归还蜀军,但北部三郡仍归我军所有。同时,被俘将士可分批释放,但蜀军也需释放我军被俘之人。至于不再侵犯边境之事,本王可应下,但蜀军也不得无故挑衅。”
马谡心中暗喜,知道这已是曹操能做出的较大让步。但他并未立刻表露,而是故作犹豫道:“曹公此条件虽比之前有所改进,但荆州南部三郡地域狭小,人口稀少,对我军作用不大。还望曹公能再考虑考虑,将中部一郡也归还我军。”
曹操脸色一沉,怒道:“马谡,你不要得寸进尺!本王已做出让步,若你再不知足,议和之事就此作罢,本王定要与蜀军决一死战!”
马谡见曹操发怒,知道不能再过分逼迫,连忙说道:“曹公息怒,马某也是为两军利益着想。既然曹公如此坚决,那马某便回去将此条件禀告我家皇叔,想来皇叔也会以大局为重,同意此议和条件。”
曹操冷哼一声:“如此便好。你且速速回去告知刘皇叔,若他同意,三日后,我们两军在江边举行议和仪式,签订和约。”
马谡拱手道:“马某领命,定不辱使命。”说罢,便随着曹军使者离开曹营,快马加鞭赶回蜀军大营。
回到蜀军大营后,马谡将与曹操商议的结果详细禀告了刘备和诸葛亮。刘备听后,与诸葛亮对视一眼,问道:“军师,对此结果你有何看法?”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着说道:“曹操此举,实乃无奈之下的妥协。他近期兵力损耗严重,无力再战,只能先议和以休整。我们可先答应此条件,签订和约,一来可让将士们得到休整,二来也可观察曹操后续举动。”
赵云在一旁说道:“军师,曹操生性多疑,反复无常,我们与他签订和约,会不会有诈?”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子龙所虑不无道理。但我们可在议和仪式上做好防范,同时暗中加强边境巡逻,以防曹操突然变卦。而且,签订和约后,我们也可趁机发展实力,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刘备沉思片刻后,说道:“军师所言极是。就按军师说的办,答应曹操的条件,三日后前往江边举行议和仪式。”
三日后,江边彩旗飘飘,两军将士列阵两侧,气氛庄重而紧张。曹操与刘备各自骑着战马,缓缓走向江边中央的议和台。诸葛亮、赵云等蜀军将领以及曹军众谋士、将领紧随其后。
当曹操与刘备在议和台上相对而立时,曹操目光复杂地看着刘备,说道:“刘皇叔,今日我们签订和约,希望此后两军真能互不侵犯,共享太平。”
刘备微微一笑,拱手道:“曹公放心,刘备向来以诚信为本,既已议和,定当遵守约定。也望曹公莫要再兴战事,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说罢,两人拿起毛笔,在和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就在此时,突然一声尖锐的破空声响起,一支暗箭从曹军阵营中射出,直朝刘备飞去……
第五百八十章:曹营再议风云变
曹操端坐在营帐主位,脸色阴晴不定,目光紧紧盯着马谡,仿佛要将他看穿。马谡神色坦然,昂首而立,毫不畏惧地与曹操对视。
沉默片刻后,曹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昨日之事,本王已知晓。你倒是有几分胆色和口才,竟能识破本王安排,还反将一军。”
马谡微微欠身,不卑不亢地回应道:“曹公过奖,马某不过是为两军和平计,不愿见生灵涂炭罢了。如今战事频起,百姓苦不堪言,若能议和成功,实乃天下之幸。”
曹操冷笑一声:“天下之幸?刘皇叔倒是会打着这样的旗号。不过,你提出的条件太过苛刻,荆州之地本王绝不可能轻易归还。”
马谡早料到曹操会有此反应,他不慌不忙地说道:“曹公,荆州之地虽为您所占,但此地百姓心向汉室,归我军治理方能得民心。若曹公执意不还,即便战事再起,曹公也难保能长久占据此地。而且,如今我军士气正盛,又有子龙将军等猛将,曹公若强行开战,胜负尚未可知。”
曹操眉头一皱,心中暗自思量马谡所言。近期与蜀军多次交锋,曹军确实损失不小,若继续硬拼,恐怕得不偿失。但他又不愿轻易在议和条件上让步,一时间陷入两难境地。
这时,谋士贾诩走上前,轻声在曹操耳边说道:“丞相,如今我军不宜再战,不妨先在部分条件上做出让步,稳住蜀军。待我军休整完毕,兵力恢复,再寻机行事。”
曹操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对马谡说道:“既然你如此坚持,本王便在荆州之事上做出些许让步。荆州南部三郡可归还蜀军,但北部三郡仍归我军所有。同时,被俘将士可分批释放,但蜀军也需释放我军被俘之人。至于不再侵犯边境之事,本王可应下,但蜀军也不得无故挑衅。”
马谡心中暗喜,知道这已是曹操能做出的较大让步。但他并未立刻表露,而是故作犹豫道:“曹公此条件虽比之前有所改进,但荆州南部三郡地域狭小,人口稀少,对我军作用不大。还望曹公能再考虑考虑,将中部一郡也归还我军。”
曹操脸色一沉,怒道:“马谡,你不要得寸进尺!本王已做出让步,若你再不知足,议和之事就此作罢,本王定要与蜀军决一死战!”
马谡见曹操发怒,知道不能再过分逼迫,连忙说道:“曹公息怒,马某也是为两军利益着想。既然曹公如此坚决,那马某便回去将此条件禀告我家皇叔,想来皇叔也会以大局为重,同意此议和条件。”
曹操冷哼一声:“如此便好。你且速速回去告知刘皇叔,若他同意,三日后,我们两军在江边举行议和仪式,签订和约。”
马谡拱手道:“马某领命,定不辱使命。”说罢,便随着曹军使者离开曹营,快马加鞭赶回蜀军大营。
回到蜀军大营后,马谡将与曹操商议的结果详细禀告了刘备和诸葛亮。刘备听后,与诸葛亮对视一眼,问道:“军师,对此结果你有何看法?”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着说道:“曹操此举,实乃无奈之下的妥协。他近期兵力损耗严重,无力再战,只能先议和以休整。我们可先答应此条件,签订和约,一来可让将士们得到休整,二来也可观察曹操后续举动。”
赵云在一旁说道:“军师,曹操生性多疑,反复无常,我们与他签订和约,会不会有诈?”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子龙所虑不无道理。但我们可在议和仪式上做好防范,同时暗中加强边境巡逻,以防曹操突然变卦。而且,签订和约后,我们也可趁机发展实力,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刘备沉思片刻后,说道:“军师所言极是。就按军师说的办,答应曹操的条件,三日后前往江边举行议和仪式。”
三日后,江边彩旗飘飘,两军将士列阵两侧,气氛庄重而紧张。曹操与刘备各自骑着战马,缓缓走向江边中央的议和台。诸葛亮、赵云等蜀军将领以及曹军众谋士、将领紧随其后。
当曹操与刘备在议和台上相对而立时,曹操目光复杂地看着刘备,说道:“刘皇叔,今日我们签订和约,希望此后两军真能互不侵犯,共享太平。”
刘备微微一笑,拱手道:“曹公放心,刘备向来以诚信为本,既已议和,定当遵守约定。也望曹公莫要再兴战事,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说罢,两人拿起毛笔,在和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就在此时,突然一声尖锐的破空声响起,一支暗箭从曹军阵营中射出,直朝刘备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