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产业链招商-《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二百二十千伏变电站的批文,像一枚沉甸甸的砝码,彻底压稳了青桥镇在新能源产业版图上的位置,也瞬间抬高了其在这场招商盛宴中的身价。

  德宁世纪项目的工地尚未正式平整,嗅觉灵敏的配套企业却已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镇政府那间小小的招商办公室,电话铃声从此再未间断过,门槛几乎被各式各样的名片和投资意向书踏破。

  林万骁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停满的、挂着天南海北牌照的车辆,眼神冷静如渊。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饥不择食,来者不拒,只会浪费了德宁这块金字招牌和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高端配套,最终搞成一个低端重复建设的杂乱大集市。

  “筛一遍。”他转身,对负责招商的副镇长和刚刚扩充成立的镇招商办主任下令,语气不容置疑,“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pAcK封装……必须是细分领域的前三,或者有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有污染隐患的,一律婉拒。”

  标准定得极高,近乎苛刻。

  招商办的人跑断了腿,说干了嘴,评估报告雪片般飞到林万骁桌上。他看得极快,决策更快。常常是几分钟内,就圈定重点目标,否决其他选项。被他否掉的项目背后,往往牵扯着各种或明或暗的关系,说情电话甚至条子偶尔也会递到他这里。林万骁一律挡回,理由冠冕堂皇:“青桥要的是高质量绿色发展,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

  偶尔,他也会亲自出马。面对那些真正有实力的行业巨头代表,他不再需要像最初对待宁致远那样绞尽脑汁地展示筹码。

  他只需带着对方,站在规划图前,手指点过德宁的工地、不远处已开始勘探的变电站址,以及更远方隐约可见的山峦,那里藏着未来的抽水蓄能电站。

  “德宁在这里。电网是双回路专用。未来的区域能源枢纽在这里。”他的介绍简短有力,每一个点都砸在对方最核心的需求上,“青桥要打造的,不是一个孤零零的电池工厂,而是一个完整的新能源生态圈。你们现在进来,占的是最好的位置,享受的是最优惠的政策套餐。晚了……”他适时收住话头,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种自信甚至带着几分“傲慢”的姿态,反而更增添了青桥的吸引力和神秘感。

  真正的突破,来自一家国内顶尖的负极材料企业,“硅碳新材”。他们的首席技术官是个海归博士,对落地条件挑剔到近乎变态,连续否了好几个一线城市开发区给出的优厚条件。对方董事长亲自带队来青桥考察,阵容豪华。

  林万骁没有搞大排场接待,只带着对方去了德宁工地和变电站选址现场,然后就在镇政府简陋的会议室里,摊开了所有规划图纸和政策文件。

  “林镇长,你们的诚意和规划,我很欣赏。”硅碳新材的董事长语气沉稳,“但说实话,很多地方给的条件比你们更优厚。我为什么要选青桥?”

  “因为他们给不了你这个。”林万骁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薄薄的、还带着墨香的协议草案,推过去,“这是德宁世纪刚刚与我们签署的《本地化供应链战略合作备忘录》。德宁承诺,在同等质量价格下,优先采购位于青桥园区内配套企业的产品。这意味着,你们落户这里,就直接拿到了通往德宁生产线的VIp通行证。”

  硅碳新材的董事长眼神瞬间亮了,拿起那份备忘录仔细翻阅。这不是简单的意向,里面有着清晰的采购比例和时限承诺!这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技术协同、快速响应需求,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其他地方无论如何都给不了的!

  后续的谈判变得异常顺利。硅碳新材迅速拍板,投资十亿,建设高端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硅碳新材的落户,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很快,国内隔膜龙头“恩捷新材料”、专注pAcK系统集成的“亿能电子”等一批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相继跟进,纷纷与青桥镇签署投资协议。

  青桥镇东南麓那片规划中的绿色能源产业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被大大小小的项目填满。土地变得寸土寸金。

  推土机、打桩机、起重机的轰鸣声,取代了以往的鸡鸣犬吠,成为青桥镇新的背景音。道路上,运送建材和设备的重型卡车排成长龙,尘土飞扬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半年时间,弹指而过。

  县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出炉,送到了县委书记吴大勇的案头。他只看了一眼,就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拿着报表的手指微微颤抖。

  青桥镇上年度同期Gdp基数并不高,但这半年的增速……赫然是百分之四十点三!

  半年暴涨百分之四十!这是一个足以震动全市、甚至惊动省里的恐怖增速!放眼全省所有乡镇,绝无仅有!

  报表上清晰地列明增长引擎:德宁项目及配套产业链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绿色能源产业园产值……建筑业产值……交通运输业产值……连带效应甚至拉动了本地农业观光和特色餐饮!

  吴大勇深吸一口气,抓起电话,直接打给林万骁,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沙哑:“万骁!好小子!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四十啊!你给全县放了颗卫星!”

  电话那头,林万骁的声音却依旧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疲惫:“吴书记,这只是开始。配套企业刚投产,德宁的主体厂房还没封顶。真正的爆发期,还在后面。”

  吴大勇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更爽朗的笑声:“好!好!我就喜欢你这份沉得住气!县里要给你们开庆功会!要大张旗鼓地表彰!”

  “庆功会先不急。”林万骁话锋一转,“书记,产业园扩张的速度太快,现有的基础设施承载力又快到头了,特别是污水处理和通往省道的物流通道,需要县里尽快协调支持……”

  “没问题!要什么给什么!我亲自给你协调!”吴大勇大手一挥,此刻就算林万骁要天上的月亮,他恐怕都会想办法去搭梯子。

  挂了电话,林万骁揉了揉眉心,走到办公室角落那张巨大的规划图前。

  图上,代表已落户项目的红色图钉密密麻麻,几乎覆盖了整个园区。Gdp百分之四十的暴涨,在他意料之中。但这光鲜的数字背后,是更巨大的管理压力、更复杂的利益纠葛、以及更迫切的下一步规划。

  他知道,赵晋岳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他在青桥一步步坐大。眼前的繁荣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他拿起一支蓝色的记号笔,在图规划图边缘尚未开发的一片区域,缓缓画了一个圈。

  那里,是他下一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