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暗箭难防-《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龙湖青年英才计划如火如荼地展开,为这片热土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就在这时,有人向省里面举报了龙湖区的“标准地”改革。

  所谓“标准地”改革,是林万骁在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过程中,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力主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其核心在于,在土地出让前,由政府统一完成地块的矿产压覆、地质灾害、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洪水影响、文物考古等区域性统一评估,并设定好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能耗标准、环境标准等控制性指标,形成“标准地”推向市场。企业拿地前就清楚知晓所有标准和要求,拿地后无需再办理相关评估审批,承诺按标准建设并接受监管即可,极大提高了土地供应效率和透明度,也倒逼企业提升投资质量。

  这项改革,打破了以往“毛地”出让、企业自行跑审批的传统模式,触动了某些依托审批环节寻租的灰色利益链条,也因其“前置评估、带标出让”的特点,容易被曲解为“政府定价、干预市场”。

  匿名举报信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直接寄送到了省自然资源厅。信中言之凿凿,指控龙湖区在“标准地”出让过程中,“滥用行政权力,人为压低评估地价,以远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向特定企业出让土地,导致巨额国有资产流失”,并列举了龙湖近期出让的几宗“标准地”地块编号和所谓的“对比市场价”,矛头暗指林万骁借此进行利益输送。

  这封信写得极具蛊惑性,数据看似翔实,逻辑层层递进,直指改革核心和领导干部廉洁问题,杀伤力巨大。

  举报信很快摆到了省长曹云川的案头。

  曹云川看着这封举报信,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对林万骁这个顾沉舟面前的“红人”本就观感复杂,加之之前龙建集团柳燕(与其关系匪浅的赵晋岳的情人)被林万骁联手陆蔓送进监狱,更是让他对林万骁的“不识时务”和“锋芒太露”心生不悦。这封举报信,正好提供了一个敲打、甚至调查林万骁的绝佳借口。

  他没有犹豫,拿起笔,在信访摘要上作出了明确批示:

  “自然资源厅:反映问题具体,涉及国有资产流失,性质严重。请立即组织精干力量,成立核查组,赴龙湖区对‘标准地’改革及反映的土地出让问题进行严肃、认真核查,弄清事实,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将核查情况报我。”

  省长批示,分量千钧。省自然资源厅不敢怠慢,迅速抽调厅内纪检、土地利用、地价评估等处的骨干,组成核查组,由一位副厅长带队,直奔龙湖。

  核查组抵达龙湖的消息,迅速传开。章峰柏、陈亮等人都面露忧色,他们深知“国有资产流失”这个帽子的沉重,也明白这绝非简单的业务核查,背后必然有着更复杂的政治博弈。

  “书记,他们来者不善啊。”陈亮语气凝重,“‘标准地’是我们改革的亮点,也是某些人的眼中钉。这次核查,恐怕不会轻易过关。”

  林万骁坐在办公桌后,神色却异常平静。他早已预料到,推行如此深刻的改革,必然会招致反扑,只是没想到对方的攻击如此精准,而且直接动用了省长批示这把“尚方宝剑”。

  “慌什么?”林万骁淡淡开口,“‘标准地’改革,我们每一步都严格依法依规,所有流程公开透明,评估报告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地价最终由市场决定。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

  他立刻做出部署:

  “第一,全面配合。通知相关部门,核查组需要什么资料,提供什么资料;需要询问什么人,安排什么人。态度要端正,工作要细致,确保核查组能全面、客观了解情况。”

  “第二,主动说明。由区政府牵头,准备一份关于龙湖区‘标准地’改革背景、做法、成效以及相关地块出让情况的详细说明材料,主动提交给核查组。重点阐明改革在提高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杜绝灰色交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稳定人心。告诉大家,正常工作,不要自乱阵脚。改革的方向没有错,龙湖发展的势头不能停。”

  安排妥当,林万骁让陆星河调来了那几宗被举报地块的全部档案材料,亲自翻阅。他必须确保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无懈可击。

  核查组的工作开展得雷厉风行,调阅了大量文件档案,约谈了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区管委会、参与评估的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负责人。整个过程,气氛严肃,带着一股审视的味道。

  龙湖上下,一时间风声鹤唳。一些原本就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的人,开始私下议论;个别与龙建集团有过往来的势力,则暗中幸灾乐祸,等待着看林万骁如何应对这场来自省里的风暴。

  这不仅仅是一场业务核查,更是一场政治考验,是针对林万骁个人以及龙湖改革路线的又一次凶猛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