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来的反扑,象暴雨前的阴风,在龙湖官场打了个旋,却没能掀翻林万骁这艘已然起锚的航船。网络谣言、联名诉苦、老干部施压,这三板斧砍下来,非但没见血,反而崩了几个口子。官方声明稳住了阵脚,沈星澜的侧击消解了舆论压力,企业家座谈会和老干部通报会则成功争取了中间派。
但林万骁深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赵东来散布的“独断专行”、“影响营商环境”的毒素,仍需一剂猛药来彻底清除。最好的解药,就是阳光。
他决定,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座谈,要来,就玩一把大的。
“明坊,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发个通知。”林万骁指示李明坊,“本周五上午,在区会议中心,我公开接待企业主,现场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不分行业,不限规模,只要是在龙湖注册经营的企业,有问题都可以来。提前登记,按报名顺序安排,现场设置媒体席。”
李明坊心领神会,这是要摆开“鸿门宴”,不过请的不是项羽,是那些心中有鬼或被人蛊惑的“诸侯”。
通知一出,瞬间炸锅。
支持者拍手称快,认为这才是敢于担当的表现;观望者将信将疑,想看看这位林书记是不是作秀;而那些签了联名信、或被赵东来暗中鼓动的人,则象热锅上的蚂蚁。
周五上午,区会议中心中型会议室座无虚席。前面几排是企业主代表,后面是省市媒体记者,长枪短炮对准了主席台。林万骁独自坐在台上,面前只有一杯清茶、一个话筒和一叠空白的便签纸。区长赵东来称病未出席,其他常委分散坐在台下前排两侧,表情各异。
九点整,林万骁开门见山,没有一句套话:“今天这个会,只带耳朵,不带帽子。大家都是龙湖经济发展的功臣,有什么困难,对区委区政府有什么意见,敞开了说。能现场解决的,我当场拍板;需要研究的,限期答复;确实解决不了的,也给大家说明白原因。开始吧。”
第一个举手的是个做精密加工的小企业主,姓王,他拿着话筒,语气有些激动:“林书记,我不怕得罪人!我就想问,以前我们想申请点技改补贴,那得求爷爷告奶奶,手续一大堆,最后还不一定能成。现在区里搞数据核查,是不是以后这些扶持政策都没了?我们这些老老实实搞生产的企业,会不会被一刀切?”
问题很尖锐,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林万骁拿起笔,在便签上记了几笔,然后抬头,目光平和:“王总,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数据核查,查的是虚假,惩的是诈骗,绝不是要砍掉对企业正常的扶持。恰恰相反,我们正在制定新的产业扶持政策,方向就是‘精准滴灌’。”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以前那种‘撒胡椒面’,甚至‘肥肉贴到猪背上’的补贴方式,必须摒弃!新的政策,将重点向像您这样有技术、有市场、愿意投入研发的实体制造业倾斜。申请流程会简化,审批会透明,钱要花在刀刃上!我在这里可以表个态,只要是真心实意做企业、符合龙湖产业发展方向的,区委区政府不仅不会不管,还会加大支持力度!”
王总愣了一下,随即用力鼓掌。台下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二个发言的是位女企业家,搞跨境电商的。她抱怨的是龙湖的物流成本偏高,通关效率不如沿海地区。
林万骁认真听完,转头就对台下的常务副区长杨同庆说:“杨区长,这个问题你记一下。下周牵头组织海关、商务、交通等部门开个协调会,专题研究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通关便利化的具体措施,半个月内拿出方案。”杨同庆立刻点头记录。
第三个、第四个……问题接踵而来,有的涉及招工难,有的抱怨某些部门办事拖沓,有的希望政府多组织展销活动。林万骁时而倾听,时而追问细节,时而当场点名相关部门负责人表态,限期解决。现场气氛从最初的拘谨、试探,逐渐变得热烈、务实。
那些原本带着挑刺心态而来的人,发现这位林书记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反应迅速,决策果断。更重要的是,他对企业经营的痛点、难点似乎门儿清,说出来的话都在点子上。
轮到一位签了联名信的建材公司老板发言时,他面色尴尬,支支吾吾,只说了一些“希望政策稳定”、“政府多关心”之类的空话。
林万骁看着他,语气平淡却带着压力:“张总,你的公司规模不小。如果有什么具体的困难,今天是最好的反映机会。如果只是泛泛而谈,那可能就是我们的工作还不到位,没能让你了解到最新的政策动向。会后,可以让经开区管委会的同志主动上门,跟你对接一下。”
那张总额头冒汗,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林书记,我们……我们挺好的,没什么具体困难。”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心里把忽悠他签名的赵东来骂了无数遍。
两个多小时的接待会,林万骁解决了十七个具体问题,对五个复杂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研究路径和时限。没有空话套话,只有实打实的回应和承诺。在场的媒体记者们奋笔疾书,他们知道,这比任何通稿都更有说服力。
接待会结束后,林万骁并没有立刻离开。他把李明坊叫到一边,低声吩咐:“把今天那几个发言闪烁其词、明显是被人拉来凑数签名的企业主名单,和之前联名信上的名单做个交叉比对。重点标记出那几个上蹿下跳、积极串联的。”
“书记,您是要……”李明坊隐约猜到了意图。
“秋后算账?不。”林万骁摇摇头,眼神锐利,“是把这些操纵‘民意’、试图绑架政府决策的幕后黑手,给我一个个揪出来。把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是如何威逼利诱其他企业主签名的证据,一并整理好。”
他顿了顿,语气森然:“然后,以区委的名义,形成一份专题报告,直接报送市纪委陈正康副书记。标题就叫《关于龙湖区部分不法商人勾结个别领导干部,企图以虚假联名信方式干扰破坏营商环境、对抗组织审查的情况反映》。”
李明坊心神一震。这一招,太狠了!这等于是在赵东来最致命的伤口上,又狠狠补了一刀,而且直接捅到了最能要命的地方。这份报告一旦坐实,赵东来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对抗组织!
“我马上去办!”李明坊立刻应道。
当天下午,龙湖区的街头巷尾、企业茶座,谈论的都是上午那场别开生面的接待会。林书记务实、果决、接地气的形象不胫而走。相比之下,那份漏洞百出、被当众戳穿的联名信,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网络上的谣言,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也迅速销声匿迹,连最初发帖的论坛都悄悄删除了帖子。
谣言,不攻自破。
而一份关于联名信背后操纵者的详细报告,连同之前那份关于“正东公司”的初核材料,已通过正常渠道,递到了市纪委副书记陈正康手里。
林万骁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恢复秩序的车流人流。他知道,邪不压正。但在官场,这个“正”字,不仅需要自身的硬气,更需要运用智慧和规则,将那些“邪”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
赵东来的反扑,成了他自掘坟墓的最后几锹土。
但林万骁深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赵东来散布的“独断专行”、“影响营商环境”的毒素,仍需一剂猛药来彻底清除。最好的解药,就是阳光。
他决定,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座谈,要来,就玩一把大的。
“明坊,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发个通知。”林万骁指示李明坊,“本周五上午,在区会议中心,我公开接待企业主,现场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不分行业,不限规模,只要是在龙湖注册经营的企业,有问题都可以来。提前登记,按报名顺序安排,现场设置媒体席。”
李明坊心领神会,这是要摆开“鸿门宴”,不过请的不是项羽,是那些心中有鬼或被人蛊惑的“诸侯”。
通知一出,瞬间炸锅。
支持者拍手称快,认为这才是敢于担当的表现;观望者将信将疑,想看看这位林书记是不是作秀;而那些签了联名信、或被赵东来暗中鼓动的人,则象热锅上的蚂蚁。
周五上午,区会议中心中型会议室座无虚席。前面几排是企业主代表,后面是省市媒体记者,长枪短炮对准了主席台。林万骁独自坐在台上,面前只有一杯清茶、一个话筒和一叠空白的便签纸。区长赵东来称病未出席,其他常委分散坐在台下前排两侧,表情各异。
九点整,林万骁开门见山,没有一句套话:“今天这个会,只带耳朵,不带帽子。大家都是龙湖经济发展的功臣,有什么困难,对区委区政府有什么意见,敞开了说。能现场解决的,我当场拍板;需要研究的,限期答复;确实解决不了的,也给大家说明白原因。开始吧。”
第一个举手的是个做精密加工的小企业主,姓王,他拿着话筒,语气有些激动:“林书记,我不怕得罪人!我就想问,以前我们想申请点技改补贴,那得求爷爷告奶奶,手续一大堆,最后还不一定能成。现在区里搞数据核查,是不是以后这些扶持政策都没了?我们这些老老实实搞生产的企业,会不会被一刀切?”
问题很尖锐,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林万骁拿起笔,在便签上记了几笔,然后抬头,目光平和:“王总,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数据核查,查的是虚假,惩的是诈骗,绝不是要砍掉对企业正常的扶持。恰恰相反,我们正在制定新的产业扶持政策,方向就是‘精准滴灌’。”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以前那种‘撒胡椒面’,甚至‘肥肉贴到猪背上’的补贴方式,必须摒弃!新的政策,将重点向像您这样有技术、有市场、愿意投入研发的实体制造业倾斜。申请流程会简化,审批会透明,钱要花在刀刃上!我在这里可以表个态,只要是真心实意做企业、符合龙湖产业发展方向的,区委区政府不仅不会不管,还会加大支持力度!”
王总愣了一下,随即用力鼓掌。台下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二个发言的是位女企业家,搞跨境电商的。她抱怨的是龙湖的物流成本偏高,通关效率不如沿海地区。
林万骁认真听完,转头就对台下的常务副区长杨同庆说:“杨区长,这个问题你记一下。下周牵头组织海关、商务、交通等部门开个协调会,专题研究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通关便利化的具体措施,半个月内拿出方案。”杨同庆立刻点头记录。
第三个、第四个……问题接踵而来,有的涉及招工难,有的抱怨某些部门办事拖沓,有的希望政府多组织展销活动。林万骁时而倾听,时而追问细节,时而当场点名相关部门负责人表态,限期解决。现场气氛从最初的拘谨、试探,逐渐变得热烈、务实。
那些原本带着挑刺心态而来的人,发现这位林书记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反应迅速,决策果断。更重要的是,他对企业经营的痛点、难点似乎门儿清,说出来的话都在点子上。
轮到一位签了联名信的建材公司老板发言时,他面色尴尬,支支吾吾,只说了一些“希望政策稳定”、“政府多关心”之类的空话。
林万骁看着他,语气平淡却带着压力:“张总,你的公司规模不小。如果有什么具体的困难,今天是最好的反映机会。如果只是泛泛而谈,那可能就是我们的工作还不到位,没能让你了解到最新的政策动向。会后,可以让经开区管委会的同志主动上门,跟你对接一下。”
那张总额头冒汗,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林书记,我们……我们挺好的,没什么具体困难。”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心里把忽悠他签名的赵东来骂了无数遍。
两个多小时的接待会,林万骁解决了十七个具体问题,对五个复杂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研究路径和时限。没有空话套话,只有实打实的回应和承诺。在场的媒体记者们奋笔疾书,他们知道,这比任何通稿都更有说服力。
接待会结束后,林万骁并没有立刻离开。他把李明坊叫到一边,低声吩咐:“把今天那几个发言闪烁其词、明显是被人拉来凑数签名的企业主名单,和之前联名信上的名单做个交叉比对。重点标记出那几个上蹿下跳、积极串联的。”
“书记,您是要……”李明坊隐约猜到了意图。
“秋后算账?不。”林万骁摇摇头,眼神锐利,“是把这些操纵‘民意’、试图绑架政府决策的幕后黑手,给我一个个揪出来。把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是如何威逼利诱其他企业主签名的证据,一并整理好。”
他顿了顿,语气森然:“然后,以区委的名义,形成一份专题报告,直接报送市纪委陈正康副书记。标题就叫《关于龙湖区部分不法商人勾结个别领导干部,企图以虚假联名信方式干扰破坏营商环境、对抗组织审查的情况反映》。”
李明坊心神一震。这一招,太狠了!这等于是在赵东来最致命的伤口上,又狠狠补了一刀,而且直接捅到了最能要命的地方。这份报告一旦坐实,赵东来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对抗组织!
“我马上去办!”李明坊立刻应道。
当天下午,龙湖区的街头巷尾、企业茶座,谈论的都是上午那场别开生面的接待会。林书记务实、果决、接地气的形象不胫而走。相比之下,那份漏洞百出、被当众戳穿的联名信,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网络上的谣言,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也迅速销声匿迹,连最初发帖的论坛都悄悄删除了帖子。
谣言,不攻自破。
而一份关于联名信背后操纵者的详细报告,连同之前那份关于“正东公司”的初核材料,已通过正常渠道,递到了市纪委副书记陈正康手里。
林万骁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恢复秩序的车流人流。他知道,邪不压正。但在官场,这个“正”字,不仅需要自身的硬气,更需要运用智慧和规则,将那些“邪”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
赵东来的反扑,成了他自掘坟墓的最后几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