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市长来了-《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沈星澜那篇《龙湖“挤水”记》像颗深水炸弹,在平静的北江官场炸出冲天水柱。省报头版的威力非同小可,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的电话直接打到了市委书记郝立德办公桌上。

  龙湖区,这个以往只在经济报表上闪光的名字,一夜之间被贴上了“改革先锋”、“刮骨疗毒”的标签。

  林万骁预料到会有反应,但没料到反应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

  周五下午,区委办接到市府办紧急通知:市长许卫东下周一上午到龙湖调研,重点了解经济运行、重大项目推进及营商环境优化情况。通知措辞严谨,但“经济运行”四个字被刻意放在首位,用意不言自明。

  李明坊拿着通知走进书记办公室,眉头微蹙:“书记,来者不善。许市长和赵区长的关系……圈内人都知道。这个时候下来,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林万骁正在批阅数据核查工作组的最新报告,头也没抬:“怕什么?酒也好,水也罢,他来了,我们总得管够。准备一下,按最高规格接待,汇报材料要实打实,尤其是彩虹桥复工进度和新增市场主体数据。”

  “那……数据核查的情况?”

  “照实汇报。”林万骁放下笔,眼神锐利,“不过,只谈我们已经核实的部分,正在调查的,一个字不提。”

  周末,龙湖区委大院灯火通明。林万骁亲自把关汇报材料,叶莉莉负责打磨讲解稿和展板,钱友良协调接待流程和考察点位。每个人都嗅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息。

  周一早上八点五十,三辆黑色奥迪驶入龙湖区委大院。市长许卫东率先下车,他五十多岁年纪,身材微胖,梳着严谨的三七分头,面色红润,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跟在他身后的是市政府秘书长、发改委主任、财政局局长等一众实权人物。

  林万骁带领全体在家的区委常委,早已在楼前迎候。双方握手寒暄,表面一团和气。

  “万骁同志,你们龙湖最近风头很劲啊!”许卫东握着林万骁的手,用力晃了晃,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省领导都点名了,压力不小吧?”

  “许市长,都是工作分内的事,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林万骁回答得不卑不亢,侧身引路,“会议室已经准备好了,请您和各位领导先听取我们的简要汇报。”

  会议室里,椭圆桌正中摆放着鲜红的国旗党旗。座次严格按照排名,许卫东居中,林万骁和赵东来分坐左右。赵东来今天特意提前出院,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精神似乎振奋了不少,看向许卫东的眼神带着不易察觉的期待。

  汇报开始。林万骁主汇报,他抛开讲稿,直接用ppt展示。他没有回避数据下滑的问题,开门见山展示了挤压水分后的各项经济指标对比图。

  “各位领导,这是今年以来,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对全区主要经济数据进行核查校正后的结果。”林万骁激光笔点在屏幕上,“大家可以明显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传统指标增速确有回落,但我们更看重的是质量提升。例如,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提升了8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净增数量同比上升15%,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积极变化。”

  许卫东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不置可否。

  轮到赵东来补充汇报时,他清了清嗓子,语气带着几分“痛心”:“许市长,各位领导,作为区长,我要做自我批评。过去为了追求排名,可能在某些数据的统计上报上存在把关不严、标准不一的问题,给市委市政府造成了误判,我有责任。林书记来了之后,狠抓数据真实性问题,我认为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我们一定坚决整改!”他这话看似认错,实则把“数据造假”轻描淡写为“把关不严”,还把林万骁顶在了查处此事的最前面。

  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许卫东。

  许卫东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慢条斯理地开口:“数据真实,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龙湖区委主动挤水分、拆泡沫,勇气可嘉,态度值得肯定。”他先定了调子,话锋随即一转,“但是,我们也要把握好度。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龙湖是全市的经济发动机之一,发动机突然降速,会不会影响全市的经济大盘?会不会影响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这些问题,你们要统筹考虑啊。”

  他目光转向林万骁,语气加重:“尤其是那个彩虹桥项目,牵扯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复杂。重启是好事,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维护稳定是第一位。我听说,你们动用了纪委、审计甚至公安的力量,是不是有点……兴师动众了?搞得有些企业家人心惶惶,这不利于营造‘亲清’的政商关系嘛!”

  压力如同实质,瞬间笼罩会场。几个龙湖区的常委下意识地低下了头。赵东来嘴角微微抽动,几乎要掩饰不住那丝快意。

  林万骁面色不变,等许卫东说完,他才平静开口:“许市长的指示非常重要,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关于数据问题,我们的理解是,短期阵痛是为了长期健康。虚假的繁荣掩盖了真正的结构性问题,就像用止痛药压住高烧,病灶只会越拖越重。只有把脓挤干净,才能轻装上阵。”

  他示意李明坊切换ppt画面,展现出全新的龙湖产业规划图和彩虹桥项目最新的工程进度表。

  “至于彩虹桥项目,之所以采取多部门联动,正是因为其复杂性。这里面不仅有经济纠纷,更可能涉及违纪违法。如果我们不一次性把脓根挖掉,只是简单复工,恐怕用不了多久,又会成为一个新的烂尾工程,那才是对稳定最大的破坏,对政府信用最大的透支。”

  他激光笔点在彩虹桥项目进度表上:“事实上,在我们依法依规厘清债权债务、打击不法行为后,项目重启得到了绝大多数回迁户和债权人的支持,目前进展顺利,预计能比原计划提前三个月完成主体封顶。这本身,就是最好的稳预期、强信心的举措。”

  许卫东盯着屏幕上的数据,眉头微皱。林万骁的准备太充分了,每一句反驳都建立在扎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之上,让他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敲打理由。

  “嗯,规划看起来是不错。”许卫东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带着审视,“不过,蓝图要落到地上,才算本事。龙湖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不能光拆不建嘛!”

  “许市长请放心。”林万骁再次切换画面,展现出围绕龙湖科创中心布局的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规划,“我们不是在拆,而是在腾笼换鸟。已经初步谈妥了三个总投资超过二十亿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都是实打实的、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优质项目。这是我们梳理出来的、符合龙湖新定位的招商引资重点名录,请市长过目。”李明坊适时将一本厚厚的名录册呈送到许卫东面前。

  许卫东随手翻了几页,里面项目介绍、投资方背景、预期效益、政策需求等一应俱全,确实不是临时拼凑的东西。他合上册子,脸上重新露出笑容:“看来万骁同志是胸有成竹啊。好,有思路、有规划、有行动,市委市政府是支持的。不过,改革要稳步推进,要注意团结大多数同志,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他说着,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赵东来。

  “市长提醒的是,我们一定注意工作方法,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林万骁适时表态。

  汇报会的气氛,在林万骁有理有据的回应和扎实的规划面前,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卫东原本准备的一连串施压问题,仿佛打在了棉花上,无处着力。

  随后,许卫东一行实地考察了彩虹桥项目工地和龙湖科创中心选址。在工地上,看到井然有序的施工场面和回迁户代表脸上期盼的笑容;在科创中心规划展板前,听到林万骁对产业生态构建的清晰阐述,许卫东脸上的笑容终于多了几分真切。

  中午的工作餐安排在区委食堂包厢,标准是四菜一汤。席间,许卫东不再谈工作,反而和林万骁聊起了全省的经济形势和一些宏观政策,气氛显得轻松了不少。

  送走许卫东一行后,赵东来第一个转身离开,背影僵硬。

  李明坊长舒一口气,低声道:“书记,今天这一关,总算是有惊无险。”

  林万骁看着远去的车队,眼神深邃:“险?这才刚开始。许市长今天没达到目的,反而被我们将了一军。接下来,他们要么换招,要么……会更直接。”

  他转身,对李明坊吩咐:“通知下去,晚上开个书记碰头会。有些事,得加快速度了。”

  市长调研这波压力,被林万骁用扎实的规划和初步成效硬生生顶了回去。但所有人都清楚,龙湖这盘棋,博弈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