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身前往省城前夜,林万骁特意给夏宁宁打了个电话。
夏宁宁听到消息后眼睛立刻亮了:“去省委党校学习?真的呀!这是大好事啊!我爸以前常说,党校是干部的‘加油站’、‘淬火炉’,能去说明组织上重点培养你呢!”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比自己得了奖励还开心。
林万骁听着她兴奋的声音,心里也暖暖的,笑道:“嗯,顾省长亲自点的名。要去三个月,全脱产。”
“三个月啊…”夏宁宁嘟了嘟嘴,露出一丝不舍,但很快又振作起来,“没关系!反正平时也老是见不着你。你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拿个优秀学员回来!对了,党校管理严不严?周末能出来吗?”
“估计管理很严格。不过周末应该可以请假。”林万骁回答。
“唉,好吧好吧,反正你本来就是工作狂。”夏宁宁假装叹气,随即又兴致勃勃,“那你赶紧收拾东西!衣服带够,听说党校宿舍条件也就那样…还有,别老熬夜…”
听着她絮絮叨叨的叮嘱,林万骁耐心应着,心中那份因离开经开区而产生的细微怅惘,也被这股暖流冲淡了许多。
次日,林万骁自己开着那辆旧帕萨特,载着简单的行李,驶入了位于省城东郊的省委党校。
校区占地广阔,绿树成荫,古朴的建筑与现代教学楼错落有致,环境清幽得近乎肃穆。门口站岗的武警战士查验了他的证件和调训通知后,方才敬礼放行。
一进校门,仿佛外面的喧嚣瞬间被隔绝。主干道上悬挂着“欢迎新学员”的横幅,气氛庄重。他按照路牌指示,找到报到的综合楼。
大厅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办理手续。个个白衬衫、深色西裤,神情间带着体制内人员特有的审慎与稳重。彼此相遇,点头微笑,交换着探寻的眼神,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评估与较量。
排队时,前面一位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中年男子回过头搭话:“同志,也是这期青干班的?” “是的。您好。”林万骁微笑回应。 “我是省环保厅的,张维民。”对方主动伸出手,递过名片。 “林万骁,江口市青川经开区的。”林万骁接过名片,看了一眼,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处长。他没有随身带名片的习惯,便口头报了家门。 “哦!青川经开区!知道知道,最近势头很猛啊!林书记年轻有为!”张维民的笑容更热切了几分,显然听过他的名字。
闲聊间,队伍向前移动。报到流程严格而规范:核对身份、登记信息、领取学员证、饭卡、一摞学习资料和那本厚厚的《学员手册》。工作人员一丝不苟,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程式化。
办好手续,根据宿舍分配单,他拖着行李箱走向学员宿舍楼。楼道里静悄悄的,只有行李箱轮子与地面摩擦的轻微声响。找到房间,门虚掩着。他敲了敲,然后推开。
这是一间四人间,上下铺,空间不算宽敞但干净整洁。已经有两个人在里面了。靠窗的下铺,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斯文的男人正在仔细地用抹布擦拭书桌,动作一丝不苟。靠门的上铺,一位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穿着件poLo衫的男人正大大咧咧地往柜子里塞行李,看起来风风火火。
见到林万骁进来,两人都停下了动作。 “你好,新室友?”擦桌子的男人推了推眼镜,语气温和地开口。 “你们好,林万骁,青川经开区的。”林万骁笑着自我介绍,将行李箱靠墙放好。
“欢迎欢迎!我是曹云峰,省财政厅预算处的,副职!”擦桌子的男人放下抹布,伸出手。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实权人物。
“我是赵大河,安丰县的!”上铺的高大男人声音洪亮,几步跨下来,握手很有力,“咱是个粗人,以后多包涵!”安丰县县长,典型的基层实干派。
“这位兄弟是……”曹云峰看向林万骁身后。
林万骁回头,看见一个约莫三十五六岁、穿着挺括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个昂贵的皮质行李箱,神情略带审视地打量着宿舍环境。
“哟,都到了?看来我最后一个。”男人走进来,语气轻松却自带一种优越感,“傅逸明,北阳市清河区的。”北阳市是经济大市,清河区是核心城区,副区长,分量不轻。
四人算是初步认识了。曹云峰(财政厅副处长)沉稳细致,赵大河(县长)豪爽粗犷,傅逸明(副区长)精明外露,加上林万骁这个政绩亮眼的开发区书记,这个四人小宿舍,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官场生态缩影。
大家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闲聊起来。赵大河吐槽着县里信访工作的鸡毛蒜皮,傅逸明则看似随意地提及北阳市几个引人瞩目的大项目,曹云峰偶尔插话,点评几句财政政策,言谈间透着省厅干部的视野和谨慎。林万骁大多时候听着,偶尔谈到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时,才简洁地分享一两点青川的经验,言之有物,引得曹云峰频频点头,傅逸明也投来探究的目光。
收拾停当,四人结伴去食堂吃第一顿饭。党校食堂宽敞明亮,菜品丰富但口味清淡。吃饭时,又遇到了报到时认识的环保厅张维民处长,他端着餐盘加入进来,饭桌气氛更加热闹。大家交换着信息,谈论着即将开始的课程,猜测着会有哪些领导来讲话,哪些教授来授课。
饭后,傅逸明提议在校园里逛逛,熟悉环境。夕阳下的党校校园宁静而庄重,随处可见捧着书本或低声讨论的学员。路过公告栏,上面贴着班级划分、课程表和严格的作息、请假规定。
“嚯,比大学管理还严。”赵大河咂咂嘴。 “来这里不就是淬炼党性的嘛。”曹云峰扶了扶眼镜。 傅逸明则指着远处一栋新建的大楼:“听说那是新盖的学员公寓,条件是真好,可惜咱们这期没赶上。” 林万骁看着周围的一切,感受着这种不同于开发区、也不同于省政府汇报工作的独特氛围。这里没有招商压力和债务纠纷,却有一种无形的、关于理论、关于信念、关于未来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学员的心头。
回到宿舍,大家各自翻看学习资料。曹云峰已经开始预习明天的课程,赵大河则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傅逸明接着电话,语气压低却依旧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林万骁拿出手机,给夏宁宁发了条短信:“已安顿好,四人寝,室友各有特色,一切均好,勿念。”
然后给姜婷婷,沈星澜,陆蔓分别发了信息,告知目前状况。
三人也很快回了信息。
他知道,这三个月,将是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他不再是主政一方的“林书记”,而是回归校园的“林同学”了。
夏宁宁听到消息后眼睛立刻亮了:“去省委党校学习?真的呀!这是大好事啊!我爸以前常说,党校是干部的‘加油站’、‘淬火炉’,能去说明组织上重点培养你呢!”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比自己得了奖励还开心。
林万骁听着她兴奋的声音,心里也暖暖的,笑道:“嗯,顾省长亲自点的名。要去三个月,全脱产。”
“三个月啊…”夏宁宁嘟了嘟嘴,露出一丝不舍,但很快又振作起来,“没关系!反正平时也老是见不着你。你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拿个优秀学员回来!对了,党校管理严不严?周末能出来吗?”
“估计管理很严格。不过周末应该可以请假。”林万骁回答。
“唉,好吧好吧,反正你本来就是工作狂。”夏宁宁假装叹气,随即又兴致勃勃,“那你赶紧收拾东西!衣服带够,听说党校宿舍条件也就那样…还有,别老熬夜…”
听着她絮絮叨叨的叮嘱,林万骁耐心应着,心中那份因离开经开区而产生的细微怅惘,也被这股暖流冲淡了许多。
次日,林万骁自己开着那辆旧帕萨特,载着简单的行李,驶入了位于省城东郊的省委党校。
校区占地广阔,绿树成荫,古朴的建筑与现代教学楼错落有致,环境清幽得近乎肃穆。门口站岗的武警战士查验了他的证件和调训通知后,方才敬礼放行。
一进校门,仿佛外面的喧嚣瞬间被隔绝。主干道上悬挂着“欢迎新学员”的横幅,气氛庄重。他按照路牌指示,找到报到的综合楼。
大厅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办理手续。个个白衬衫、深色西裤,神情间带着体制内人员特有的审慎与稳重。彼此相遇,点头微笑,交换着探寻的眼神,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评估与较量。
排队时,前面一位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中年男子回过头搭话:“同志,也是这期青干班的?” “是的。您好。”林万骁微笑回应。 “我是省环保厅的,张维民。”对方主动伸出手,递过名片。 “林万骁,江口市青川经开区的。”林万骁接过名片,看了一眼,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处长。他没有随身带名片的习惯,便口头报了家门。 “哦!青川经开区!知道知道,最近势头很猛啊!林书记年轻有为!”张维民的笑容更热切了几分,显然听过他的名字。
闲聊间,队伍向前移动。报到流程严格而规范:核对身份、登记信息、领取学员证、饭卡、一摞学习资料和那本厚厚的《学员手册》。工作人员一丝不苟,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程式化。
办好手续,根据宿舍分配单,他拖着行李箱走向学员宿舍楼。楼道里静悄悄的,只有行李箱轮子与地面摩擦的轻微声响。找到房间,门虚掩着。他敲了敲,然后推开。
这是一间四人间,上下铺,空间不算宽敞但干净整洁。已经有两个人在里面了。靠窗的下铺,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斯文的男人正在仔细地用抹布擦拭书桌,动作一丝不苟。靠门的上铺,一位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穿着件poLo衫的男人正大大咧咧地往柜子里塞行李,看起来风风火火。
见到林万骁进来,两人都停下了动作。 “你好,新室友?”擦桌子的男人推了推眼镜,语气温和地开口。 “你们好,林万骁,青川经开区的。”林万骁笑着自我介绍,将行李箱靠墙放好。
“欢迎欢迎!我是曹云峰,省财政厅预算处的,副职!”擦桌子的男人放下抹布,伸出手。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实权人物。
“我是赵大河,安丰县的!”上铺的高大男人声音洪亮,几步跨下来,握手很有力,“咱是个粗人,以后多包涵!”安丰县县长,典型的基层实干派。
“这位兄弟是……”曹云峰看向林万骁身后。
林万骁回头,看见一个约莫三十五六岁、穿着挺括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个昂贵的皮质行李箱,神情略带审视地打量着宿舍环境。
“哟,都到了?看来我最后一个。”男人走进来,语气轻松却自带一种优越感,“傅逸明,北阳市清河区的。”北阳市是经济大市,清河区是核心城区,副区长,分量不轻。
四人算是初步认识了。曹云峰(财政厅副处长)沉稳细致,赵大河(县长)豪爽粗犷,傅逸明(副区长)精明外露,加上林万骁这个政绩亮眼的开发区书记,这个四人小宿舍,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官场生态缩影。
大家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闲聊起来。赵大河吐槽着县里信访工作的鸡毛蒜皮,傅逸明则看似随意地提及北阳市几个引人瞩目的大项目,曹云峰偶尔插话,点评几句财政政策,言谈间透着省厅干部的视野和谨慎。林万骁大多时候听着,偶尔谈到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时,才简洁地分享一两点青川的经验,言之有物,引得曹云峰频频点头,傅逸明也投来探究的目光。
收拾停当,四人结伴去食堂吃第一顿饭。党校食堂宽敞明亮,菜品丰富但口味清淡。吃饭时,又遇到了报到时认识的环保厅张维民处长,他端着餐盘加入进来,饭桌气氛更加热闹。大家交换着信息,谈论着即将开始的课程,猜测着会有哪些领导来讲话,哪些教授来授课。
饭后,傅逸明提议在校园里逛逛,熟悉环境。夕阳下的党校校园宁静而庄重,随处可见捧着书本或低声讨论的学员。路过公告栏,上面贴着班级划分、课程表和严格的作息、请假规定。
“嚯,比大学管理还严。”赵大河咂咂嘴。 “来这里不就是淬炼党性的嘛。”曹云峰扶了扶眼镜。 傅逸明则指着远处一栋新建的大楼:“听说那是新盖的学员公寓,条件是真好,可惜咱们这期没赶上。” 林万骁看着周围的一切,感受着这种不同于开发区、也不同于省政府汇报工作的独特氛围。这里没有招商压力和债务纠纷,却有一种无形的、关于理论、关于信念、关于未来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学员的心头。
回到宿舍,大家各自翻看学习资料。曹云峰已经开始预习明天的课程,赵大河则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傅逸明接着电话,语气压低却依旧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林万骁拿出手机,给夏宁宁发了条短信:“已安顿好,四人寝,室友各有特色,一切均好,勿念。”
然后给姜婷婷,沈星澜,陆蔓分别发了信息,告知目前状况。
三人也很快回了信息。
他知道,这三个月,将是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他不再是主政一方的“林书记”,而是回归校园的“林同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