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到任新岗位-《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江口市委组织部的红头文件下来了,白纸黑字,印着庄重的宋体:任命林万骁同志为青川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委员、书记,提名为青川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人选(副县级)。

  文件不长,三两条。却在青川县委大院和开发区管委会,砸出了深坑。

  消息像长了翅膀,扑棱棱飞遍青川官场。电话线烫得能烙饼。

  “二十六岁的副处?坐火箭也没这么快!” “开发区那烂摊子,是去灭火还是去陪葬?” “哼,年少得志,大不幸。看他能蹦跶几天。” “顾省长的人,你能比?酸掉牙也没用。”

  说什么的都有。羡慕、嫉妒、怀疑、等着看笑话。林万骁一概不理。

  他关起镇长办公室的门。窗外是日渐繁华的青桥镇街景,车来人往,生机勃勃。这里是他重生后的第一块基石,倾注心血,步步惊心。如今,要离开了。

  收拾东西很简单。一个纸箱,几本工作笔记,一个泡着浓茶的保温杯。没多少私人物品。

  党委书记周正阳推门进来,看着他,眼神复杂。有欣慰,有不舍,更多是担忧。 “决定了?开发区那地方…水浑,王八多。”老周说话一贯直白,带着泥土味儿。

  林万骁笑笑,递过一根烟,给他点上。“水浑才好摸鱼。王八多,一锅端了也痛快。” “你小子…”周正阳吐个烟圈,重重拍他肩膀,“胆气是足。但那边盘根错节,不比镇上。县里、市里,甚至省里,多少双眼睛盯着,多少只手伸着。钱向东副市长,可是盯着开发区很久了,你动了他的奶酪。”

  “我知道。”林万骁点头,眼神清亮,“周书记,青桥就交给您了。按既定路子走,稳得住。” “放心。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给你看好大后方。”周正阳顿了顿,压低声音,“遇到硬茬子,别蛮干。有时候,退一步,是等着踩更狠。” “明白。谢谢书记。”

  交接仪式简单利落。没搞迎来送往那套虚的。林万骁和镇领导班子开了个短会,言简意赅交代几句,散了会拎着纸箱就走。干脆得让人反应不及。

  青川经济开发区在县城东郊。牌子挺大,“青川开发区”几个鎏金大字风吹日晒,掉了色,透着一股落魄。

  管委会是栋五层旧楼,灰扑扑的墙体,几扇窗户玻璃裂了,拿透明胶带粘着。楼前空荡荡,没几辆像样的车。花坛里的冬青蔫头耷脑,杂草比苗高。

  班子里的成员,加上各科室头头脑脑,十几号人,等在会议室。烟雾缭绕,茶垢深沉。

  林万骁走进来,一身半新不旧的黑色夹克,寸头,眉眼锐利,年轻得扎眼。

  会议室瞬间安静。所有目光聚焦过来,审视,掂量,好奇,漠然。

  原主持工作的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马建国率先起身,五十出头,谢顶,胖肚腩,笑容热情得发腻:“欢迎林书记!哎呀,真是年轻有为,我们开发区有福了!大家鼓掌欢迎!”

  稀稀拉拉的掌声,有气无力。

  马建国引着林万骁到主位坐下,自己紧挨着右边。座次分明。

  林万骁没客气,坐下,目光扫过全场。一张张面孔,心思各异。有老油条的滑溜,有不得志的麻木,有年轻一点的藏着点好奇和期待。

  “开会。”林万骁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住所有杂音,“组织部文件,大家都看到了。我叫林万骁,从今天起,在开发区工作。情况不熟,业务不懂,往后靠大家。”

  场面话,说得硬邦邦。

  “客套话免了。我做事风格,以后处久了都知道。”他手指敲敲桌面,“三条。第一,做事。第二,做成事。第三,别坏事。”

  底下人屏息。这新来的书记,不按套路出牌。

  “马主任,”林万骁转向马建国,“介绍一下班子同志,和各科室情况。挑要紧的说。” 马建国愣了一下,马上堆起笑:“好好。林书记,这位是…” 他挨个介绍。副书记、副主任、纪检组长、招商科长、规划建设科长、财务科长…

  林万骁听着,偶尔点下头。名字职务记在心里,和前世记忆、陆蔓提供的零星信息、以及此刻观察到的细微表情,对应。

  谁是谁的人,谁可能有用,谁大概刺头,心里初步有了张模糊的图。

  介绍完,马建国笑着总结:“…情况嘛,大体就是这样。虽然暂时有点困难,但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林书记带领下,肯定…”

  “困难有哪些?”林万骁打断他,直接问。

  “呃…这个…”马建国卡壳了,没想到他这么直接,“主要是…历史债务负担重了点,招商引资难度大,基础设施老化…”

  “具体数。”林万骁追问,“债务多少?欠谁的?每年利息多少?闲置土地多少亩?基础设施哪些要修,预算多少?”

  一连串问题,砸得马建国有点晕,额头冒汗:“这个…详细数据,得问财政局、规划局…”

  “各科室负责人,”林万骁目光扫过去,“手头有没有现成的材料?最新的。”

  财务科长是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推了推眼镜,谨慎道:“林书记,账目都有,就是比较乱,需要整理…”

  “规划图纸、土地台账、项目合同,都在档案室。”规划建设科长是个黑瘦男人,语气有点冲,“几年的东西,堆得山一样,看一天也看不完。”

  话里带着点软钉子。

  林万骁看他一眼,记下这人,李斌,据说是钱向东的一条远房亲戚。 “散会。”林万骁突然起身。

  所有人都愣住。这就完了?欢迎会,变成 interrogation(问询),然后突然结束?

  马建国忙跟着站起来:“林书记,您看,是不是安排个午饭,给您接风…” “不用。”林万骁拎起自己的保温杯和笔记本,“档案室在哪?”

  办公室主任是个精瘦男人,立刻上前:“在四楼,林书记,我带您去。” “钥匙给我。你忙你的。” 办公室主任噎住,只好交出钥匙。

  林万骁拿着钥匙,大步出门,直奔四楼。留下一会议室的人,面面相觑,鸦雀无声。

  马建国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垮掉,眼神阴沉下来。

  档案室灰尘味儿扑鼻。铁皮柜顶天立地,卷宗堆积如山,有些牛皮纸袋散了边,露出泛黄的纸页。

  林万骁反手关上门。世界安静了。

  他脱下夹克,挂在门后。挽起衬衫袖子。打开窗,冷风吹散些霉味。

  从最角落的铁柜开始。标签模糊:“2005-2006年度财政报表”、“土地出让合同汇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图”…

  他抽出一本厚重的总账。吹掉灰,翻开。纸张脆黄,数字密密麻麻。逾期借款、应付工程款、拖欠工资…触目惊心。

  又抽出一卷规划图。摊开,占了大半张桌子。几条主干道的红线,旁边标注着模糊的“规划中”。几年过去了,还是图纸上的线。

  再翻土地台账。大片的“已出让”地块,后面跟着的企业名称,很多听都没听过。有些地块标注着“闲置”,年限长的,快十年了。

  合同文件更乱。条款粗糙,权责模糊,甚至能看到明显不利于开发区的补充条款。签字笔迹龙飞凤舞。

  他一页页翻,一本本看。速度极快,眼神像扫描仪。前世练就的本事,抓关键信息,找逻辑漏洞,嗅异常气味。

  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灰尘在光柱里跳舞。办公室里静得只剩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他看得忘了时间,忘了饿。

  账目上的窟窿,比想象的大。规划图上的饼,比现实的烂。合同里的坑,比预料的深。

  问题一箩筐。债务是绞索,闲置土地是伤疤,基础设施是短板,人事关系是乱麻。

  但他看着看着,嘴角却慢慢扯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烂摊子才好。烂到底,才能推倒重来。白纸上,才好画新图。

  债务是压力,也是动力。土地是包袱,也是资源。人是复杂,但总有想做事、能做事的人。

  他拿起笔,在新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关键词,数字,人名,疑点。

  “新城置业土地款拖欠…疑似关联马建国…” “创新产业园项目…规划反复变更…承建方:明岳建筑”(赵小明的公司) “2010年12月,支付省规划设计院咨询费…金额偏高…经手人:李斌” “与江口农商行借款合同…抵押物估值存疑…”

  一条条,一件件。脉络渐渐清晰。

  窗外天色擦黑。楼里人都走光了。

  他合上最后一本卷宗,捏了捏鼻梁。眼里有血丝,但精光逼人。

  家底摸了个大概。问题心里有了数。对手的影子,在纸页间若隐若现。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开发区浸在暮色里,大片荒地黑沉沉,零星几点灯火,孤寂冷清。

  远处,县城华灯初上,一片暖光。

  他拿起保温杯,喝光冷掉的浓茶。苦涩提神。

  转身,锁好档案室的门。脚步沉稳,走下空荡的楼梯。

  楼道里感应灯随着他的脚步,一盏盏亮起,又一盏盏熄灭。

  前方黑暗漫长。但他知道,第一步,已经扎实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