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的谈话节奏,在夏弘文提出“实职正处”的要求后,略显凝重。林万骁郑重的承诺虽然打消了部分疑虑,但空气中仍弥漫着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恰在此时,书房门被轻轻敲响。沈静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聊了这么久,喝点茶,吃点水果歇歇吧。小林镇长,别光顾着谈工作,京城晚上天气干,润润嗓子。”
她的到来恰到好处地缓和了气氛。
“谢谢阿姨。”林万骁连忙起身接过果盘。
沈静在一旁的沙发上坐下,看似随意地拉起家常:“小林啊,在北京待着还习惯吗?住的地方安排好了?京城这边什么都好,就是生活成本高,居大不易啊。以后要是常来汇报工作,或者…嗯,总住酒店也不方便。”
这话听起来像是长辈的关心,但其中蕴含的深意,林万骁瞬间了然。这是在不动声色地考察他的经济基础和生活品质,担忧他是否有能力在未来给予夏宁宁稳定优渥的生活,是否会因为经济压力而走上歧路。
夏弘文也端起茶杯,看似不经意,实则目光微凝,等待着林万骁的回答。
林万骁放下水果叉,神色平静,没有丝毫窘迫或炫耀之意,用一种陈述事实般的平淡语气说道:“谢谢阿姨关心。考虑到以后来京确实会多一些,为了工作和生活方便,我前段时间通过一些早期的…投资所得,在西城区金融街附近购置了一处小院子。”
他顿了顿,仿佛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是个小型的四合院,不大,但还算安静整洁。已经简单收拾了一下,以后来京也算有个落脚的地方。”
“四合院?”沈静微微讶然,即便以她的见识,也知道在京城核心地段,尤其是西城区,四合院意味着什么,“那…价格不便宜吧?你刚工作没多久…”
夏弘文的目光也再次聚焦过来,带着一丝探究。
林万骁微微一笑,语气依旧淡然:“是不便宜。主要是早些年在大学时和几位朋友一起做了些小投资,运气比较好,把握住了几次机会,赚了些钱。资金来源绝对清晰合法,完税证明都很齐全。当时考虑房产比较保值,就买了下来。想着…以后无论是我和宁宁回来住,还是叔叔阿姨偶尔想去换个环境小住,都还算方便。”
他没有具体说数字,但“西城区”、“金融街附近”、“四合院”、“完税证明齐全”这些关键词,已经足够勾勒出一个令人震惊的财力背景。
沈静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目光看向丈夫。她原本担心年轻人经济基础薄弱,却万万没想到对方轻描淡写间就透露出了如此雄厚的资本实力。这已经完全超出了“生活无忧”的范畴,达到了“财富自由”的层次。
夏弘文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惊异,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放下茶杯,缓缓问道:“投资?看来小林你不光搞经济有一套,投资眼光也很独到。”
这话带着一丝考校的意味。
林万骁谦逊地笑了笑:“部长过奖了。只是碰巧对新兴行业比较感兴趣,做了一些研究,加上一点运气而已。都是合规的市场行为,和我的工作没有任何交集,请您放心。”
他强调“合规”、“市场行为”、“与工作无交集”,彻底打消了对方可能产生的、关于其财富来源是否与职权有关的最后一丝疑虑。
夏弘文缓缓靠向椅背,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两下。他确实被这个年轻人的底蕴惊讶到了。
一个乡镇镇长,凭借自身能力,不仅在仕途上崭露头角,更在合法的资本市场积累了如此惊人的财富?这需要何等精准的眼光、魄力和…运气?这已经完全颠覆了他对基层干部的固有印象。
这意味着,林万骁未来的仕途选择将更加纯粹,不必为五斗米折腰,更能抵抗来自金钱方面的诱惑和腐蚀。这对他的政治生命而言,是一层极其宝贵的“金钟罩”。
更重要的是,这展现出的是一种超越其年龄和职位的综合能力与远见卓识。
书房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沈静脸上的笑容变得愈发真切温暖起来,那是一种放下心事的轻松。她原本还担心女儿会跟着吃苦,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夏弘文再开口时,语气虽然依旧平稳,但无形中又缓和了几分,少了一些审视,多了一丝认可:“嗯,有能力是好事。财富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方能长久。你能在年纪轻轻时就明白这个道理,很好。”
他没有再追问投资细节,到了他这个层次,深知分寸。对方既然敢如此坦然地说出来,并且强调了合法合规,其真实性便毋庸置疑。过度追问,反而落了下乘。
“部长教诲的是,我牢记在心。”林万骁恭敬回应。
接下来的谈话,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沈静又关心了一下林万骁在北京的生活细节,叮嘱他注意身体。夏弘文也难得地又问了几个关于青桥镇未来发展的问题,更像是长辈与晚辈间的探讨,而非之前的考校。
又坐了片刻,林万骁见时间不早,便主动起身告辞。
夏弘文和沈静一起将他送到书房门口。 “小林,以后来北京,有空就来家里坐坐。”沈静温和地叮嘱道。 “好的,阿姨,一定。”林万骁点头应允。
夏弘文则伸出手,与他用力一握:“青桥的工作,好好干。遇到困难,多思考,多依靠组织。” “是!谢谢部长,阿姨,你们留步。”
阿姨送林万骁出大门。看着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胡同的夜色中,沈静轻轻关上门,对丈夫感叹道:“老夏,这孩子…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夏弘文“嗯”了一声,目光深邃,缓缓道:“是块好材料。有心性,有能力,还有…底蕴。宁宁的眼光,不错。”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明确地肯定林万骁。
沈静欣慰地笑了:“那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夏弘文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转身往回走,淡淡地说了一句:“路还长,看他下一步怎么走吧。”
但语气中的认可与缓和,已是显而易见。
夜色中,林万骁独自走在胡同里,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今晚这看似无意间的“财力证明”,是一颗重要的砝码,稳稳地落在了夏家天平对他有利的一侧。
他成功地传达了几个关键信息:经济独立、眼光超前、行事合规、底蕴深厚。
这为他未来的道路,扫清了一个重要的潜在障碍。
恰在此时,书房门被轻轻敲响。沈静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聊了这么久,喝点茶,吃点水果歇歇吧。小林镇长,别光顾着谈工作,京城晚上天气干,润润嗓子。”
她的到来恰到好处地缓和了气氛。
“谢谢阿姨。”林万骁连忙起身接过果盘。
沈静在一旁的沙发上坐下,看似随意地拉起家常:“小林啊,在北京待着还习惯吗?住的地方安排好了?京城这边什么都好,就是生活成本高,居大不易啊。以后要是常来汇报工作,或者…嗯,总住酒店也不方便。”
这话听起来像是长辈的关心,但其中蕴含的深意,林万骁瞬间了然。这是在不动声色地考察他的经济基础和生活品质,担忧他是否有能力在未来给予夏宁宁稳定优渥的生活,是否会因为经济压力而走上歧路。
夏弘文也端起茶杯,看似不经意,实则目光微凝,等待着林万骁的回答。
林万骁放下水果叉,神色平静,没有丝毫窘迫或炫耀之意,用一种陈述事实般的平淡语气说道:“谢谢阿姨关心。考虑到以后来京确实会多一些,为了工作和生活方便,我前段时间通过一些早期的…投资所得,在西城区金融街附近购置了一处小院子。”
他顿了顿,仿佛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是个小型的四合院,不大,但还算安静整洁。已经简单收拾了一下,以后来京也算有个落脚的地方。”
“四合院?”沈静微微讶然,即便以她的见识,也知道在京城核心地段,尤其是西城区,四合院意味着什么,“那…价格不便宜吧?你刚工作没多久…”
夏弘文的目光也再次聚焦过来,带着一丝探究。
林万骁微微一笑,语气依旧淡然:“是不便宜。主要是早些年在大学时和几位朋友一起做了些小投资,运气比较好,把握住了几次机会,赚了些钱。资金来源绝对清晰合法,完税证明都很齐全。当时考虑房产比较保值,就买了下来。想着…以后无论是我和宁宁回来住,还是叔叔阿姨偶尔想去换个环境小住,都还算方便。”
他没有具体说数字,但“西城区”、“金融街附近”、“四合院”、“完税证明齐全”这些关键词,已经足够勾勒出一个令人震惊的财力背景。
沈静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目光看向丈夫。她原本担心年轻人经济基础薄弱,却万万没想到对方轻描淡写间就透露出了如此雄厚的资本实力。这已经完全超出了“生活无忧”的范畴,达到了“财富自由”的层次。
夏弘文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惊异,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放下茶杯,缓缓问道:“投资?看来小林你不光搞经济有一套,投资眼光也很独到。”
这话带着一丝考校的意味。
林万骁谦逊地笑了笑:“部长过奖了。只是碰巧对新兴行业比较感兴趣,做了一些研究,加上一点运气而已。都是合规的市场行为,和我的工作没有任何交集,请您放心。”
他强调“合规”、“市场行为”、“与工作无交集”,彻底打消了对方可能产生的、关于其财富来源是否与职权有关的最后一丝疑虑。
夏弘文缓缓靠向椅背,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两下。他确实被这个年轻人的底蕴惊讶到了。
一个乡镇镇长,凭借自身能力,不仅在仕途上崭露头角,更在合法的资本市场积累了如此惊人的财富?这需要何等精准的眼光、魄力和…运气?这已经完全颠覆了他对基层干部的固有印象。
这意味着,林万骁未来的仕途选择将更加纯粹,不必为五斗米折腰,更能抵抗来自金钱方面的诱惑和腐蚀。这对他的政治生命而言,是一层极其宝贵的“金钟罩”。
更重要的是,这展现出的是一种超越其年龄和职位的综合能力与远见卓识。
书房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沈静脸上的笑容变得愈发真切温暖起来,那是一种放下心事的轻松。她原本还担心女儿会跟着吃苦,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夏弘文再开口时,语气虽然依旧平稳,但无形中又缓和了几分,少了一些审视,多了一丝认可:“嗯,有能力是好事。财富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方能长久。你能在年纪轻轻时就明白这个道理,很好。”
他没有再追问投资细节,到了他这个层次,深知分寸。对方既然敢如此坦然地说出来,并且强调了合法合规,其真实性便毋庸置疑。过度追问,反而落了下乘。
“部长教诲的是,我牢记在心。”林万骁恭敬回应。
接下来的谈话,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沈静又关心了一下林万骁在北京的生活细节,叮嘱他注意身体。夏弘文也难得地又问了几个关于青桥镇未来发展的问题,更像是长辈与晚辈间的探讨,而非之前的考校。
又坐了片刻,林万骁见时间不早,便主动起身告辞。
夏弘文和沈静一起将他送到书房门口。 “小林,以后来北京,有空就来家里坐坐。”沈静温和地叮嘱道。 “好的,阿姨,一定。”林万骁点头应允。
夏弘文则伸出手,与他用力一握:“青桥的工作,好好干。遇到困难,多思考,多依靠组织。” “是!谢谢部长,阿姨,你们留步。”
阿姨送林万骁出大门。看着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胡同的夜色中,沈静轻轻关上门,对丈夫感叹道:“老夏,这孩子…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夏弘文“嗯”了一声,目光深邃,缓缓道:“是块好材料。有心性,有能力,还有…底蕴。宁宁的眼光,不错。”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明确地肯定林万骁。
沈静欣慰地笑了:“那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夏弘文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转身往回走,淡淡地说了一句:“路还长,看他下一步怎么走吧。”
但语气中的认可与缓和,已是显而易见。
夜色中,林万骁独自走在胡同里,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今晚这看似无意间的“财力证明”,是一颗重要的砝码,稳稳地落在了夏家天平对他有利的一侧。
他成功地传达了几个关键信息:经济独立、眼光超前、行事合规、底蕴深厚。
这为他未来的道路,扫清了一个重要的潜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