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土地搏奕-《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宁致远是个技术出身的实干家,一旦认准目标,行动快得惊人。

  与林万骁那次阳台深谈后不到一周,德宁世纪一支由副总带队、囊括了技术、法务、财务精英的考察团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青桥镇。

  没有通知县招商局,没有惊动任何媒体。两辆黑色商务车直接开进了镇政府大院。

  林万骁早已接到宁致远的私人电话,安排妥当。考察行程紧凑至极:看规划中的绿色能源产业园地块,勘测地质水文条件;访镇供电所,核实电网负荷及未来抽水蓄能电站的接入方案;甚至私下约谈了几位本地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探讨未来人才订单培养的可能。

  陆蔓提前得到了指示,便衣干警混入人群,确保考察团的行踪绝对保密,不受任何干扰。陈亮则准备好了所有关于土地、政策、劳动力的基础资料,厚厚几大册,数据详实,条理清晰。

  整个过程,专业、高效、直奔主题。德宁的人显然对青桥镇的基础条件和政府的务实作风感到意外,尤其是那个抽水蓄能电站的规划,几乎是直击命门,让他们原本准备拿来压价的“能源保障不足”的借口胎死腹中。

  考察结束的当晚,谈判直接在镇政府小会议室拉开序幕。没有寒暄,没有废话。

  德宁的副总姓钱,是个精明的商场老手,他推了推眼镜,开门见山:“林镇长,贵镇的诚意和条件,宁董和我们都很认可。我们就直说了,德宁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总投资额五十亿,需要工业用地三百亩。要求很简单:土地按基准地价出让,税收方面,前三年免征,后三年减半。”

  条件苛刻,几乎是踩着政策红线来的,带着大企业惯有的傲慢。会议室里,青桥镇这边的人,除了林万骁,脸色都微微变了。周正阳书记张了张嘴,想说什么,被林万骁一个眼神制止。

  林万骁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平静地看着钱副总:“钱总,德宁的实力和前景,我们毫不怀疑。青桥镇欢迎德宁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落户,但合作,讲究的是互利共赢。”

  他语气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三百亩工业用地,可以。但方式不是出让,而是作价入股。镇投公司占股百分之三十。”

  话音刚落,钱副总身后的团队一阵轻微骚动。作价入股?还要占百分之三十?这简直闻所未闻!

  钱副总脸色一沉:“林镇长,这不可能!我们德宁的投资,从来都是独资!镇投占股,意味着管理权的分散,这是原则问题!”

  “镇投只持股,不参与任何日常经营管理,不派驻管理人员,德宁拥有完全的自主运营权。”林万骁早有准备,话语清晰,“这百分之三十,是青桥镇以土地和未来提供的长期公共配套服务折价入股。我们要的不是管理权,而是发展的红利能真正留在青桥,惠及本地。”

  他顿了顿,抛出第二个条件:“至于税收,免征减半期可以谈,但项目进入稳定盈利期后,地方税收留存部分,我们希望百分百返还给青桥镇,用于持续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民生投入。”

  土地要占股,税收要全留! 这条件比德宁开出的还要“苛刻”数倍!

  会议室的空气瞬间凝固了。德宁方面的人脸色难看,交头接耳。青桥镇这边,周正阳额头冒汗,老周捏紧了保温杯,陈亮飞速地记录着,只有陆蔓,依旧面无表情,仿佛谈判内容与她无关,但微微绷紧的下颌线显露出她的关注。

  钱副总几乎要气笑了:“林镇长,您这……完全没有诚意!我们是带着极大的投资意愿来的,不是来做慈善的!这样的条件,任何一家正规企业都无法接受!如果这是青桥镇的最终态度,我想我们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

  “钱总别急。”林万骁脸上依旧看不出波澜,“请听我算一笔账。三百亩地,按现行工业基准地价,价值多少?镇投占股三十,作价多少?德宁五十亿真金白银投入,又占股多少?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德宁占绝对大头。”

  “至于税收,”他话锋一转,“青桥镇未来为德宁项目提供的,远不止一块地。是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是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是最高效的政务服务,是整个园区生态的协同效应。这些软环境的价值,难道不值那点税收留存?德宁看中的,难道仅仅是眼前这点地价优惠?”

  他目光锐利起来,仿佛能穿透人心:“我相信宁董的眼光。德宁要的不是一个短期代工厂,而是一个能支撑未来十年、二十年发展的战略基地。青桥给的,正是这种长期主义的保障。用百分之三十的股权和一部分远期税收,绑定一个全力为德宁服务的地方政府,这笔买卖,到底谁更划算?”

  钱副总一时语塞。林万骁的话,句句砸在点子上,尤其是那句“战略基地”,分明是摸准了宁董的战略意图。他强硬的态度不由得松动了几分,但依旧摇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林镇长,您的条件……实在太超出常规了。我需要请示宁董。”

  “请便。”林万骁做了个手势。

  第一轮谈判,不欢而散,但也没彻底谈崩。双方都亮出了底牌,也都意识到了对方的难缠。

  后续几天,拉锯战开始了。电话、邮件、私下面谈……博弈在桌面上下同时进行。德宁方面试图绕过林万骁,通过县里甚至市里施压。但县里吴大勇和秦怀远的态度极其微妙,一方面希望项目落地,另一方面又碍于林万骁如今“红得发紫”的地位和其背后的顾副书记,只含糊地表示“尊重青桥镇的谈判主体地位”。

  林万骁这边,压力巨大。镇里已有风声传出,说他“贪心不足”、“要把金主吓跑”。甚至连班子内部,也有人私下表示疑虑。

  深夜,宿舍里。林万骁刚挂断一个说情的电话,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

  沈星澜像只猫一样蜷在沙发上,看着他,嘴角带着玩味的笑:“听说你把德宁的人顶得下不来台?宁致远那人可不好惹,技术疯子偏执起来,六亲不认。”

  “不好惹,才有谈判的价值。”林万骁松了松领口,“若是轻易就能答应的,反而说明项目本身没那么重要。”

  “你就那么有把握他会答应?”沈星澜挑眉。

  “他会。”林万骁语气笃定,“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抽水蓄能电站和完全自主的运营权,对他意味着什么。其他地方能给更优惠的地价和税收,但给不了这个。这是独一无二的筹码。”

  “你呀……”沈星澜起身,走到他身后,手指轻轻帮他按着太阳穴,“总是喜欢玩这种刀尖上的游戏。不过……”她俯身,红唇贴近他耳朵,气息温热,“你认真的样子,最让人着迷。”

  林万骁闭上眼,享受着她难得的温柔,脑中却在飞速计算着宁致远的底线和自己的后手。

  他知道,这场博弈,拼的是耐心,更是对彼此核心需求的洞察。他握着的牌,看似少,却是王牌。

  果然,僵持到第五天,宁致远的电话直接打了过来,省略了所有寒暄,只有一句:“林镇长,百分之二十的股权,税收留存百分之五十。这是我的最终底线。行,我明天带团队过来签意向协议。不行,德宁另觅他处。”

  电话这头,林万骁沉默了几秒钟。窗外,夜色深沉。

  他仿佛能看到宁致远在电话那头紧抿的嘴唇和不容置疑的眼神。

  “宁董,”林万骁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如山,“欢迎明天来青桥。我们,签协议。”

  他最终没有坚持百分之三十和百分百留存。百分之二十的股权,加上百分之五十的税收留存,这已经是空前的胜利。逼得太紧,反而会鸡飞蛋打。

  挂掉电话,他长出了一口气,背后竟微微汗湿。

  谈判,成了。

  这一步棋,他落子无悔,为青桥镇,也为自己,真正押下了一份沉甸甸的未来。而博弈的另一方,赵晋岳的阴影,似乎也因这笔巨额投资的落定,而被暂时逼退了一步。但林万骁知道,较量,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