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有规定的。”售货员解释道,“你要是买两身,别人就没得买了。”
“这一身,得七尺布票。”
德西只得放弃。正在这时,旁边一个买完东西还没离开的姑娘,掏出了衣兜里的票,翻找出几张布票,递给德西。
一张“伍市尺”、两张“一市尺” 正好够。
“我最近不用买衣服。先给你。”
德西一看,这姑娘跟小可一样穿着白衬衣、蓝裤子,眼睛又大又亮,很漂亮。脚下是双黑布鞋,白色袜子很干净。
“这可以吗?”
德西纳闷。小可也纳闷,她还从来没有过票呢。票能借吗?
“没什么不行的。我是二队的。等你有了票,还我。”
洪山村有上百人,有三个生产队。德西仨是一队的,跟李大和在一个队。
“谢谢,你叫什么?”小可收了票,便问。
“我叫李玉园。”
“好,我们一有票就还你。”
李玉园笑了笑,黑眸如有深意地看了眼德西,走了。
全年才17尺布票,这姑娘给了他快一半。
看在有布票的份上,售货员除了卖给德西那身衣服,倒是又给裁了一尺蓝布,用于打补丁、接一截。
柜台上,德西的九块多钱又花出去了。一张拾圆,只找回了伍角,加几个钢镚。
铁丝、电池,这些都是贵的。
小可眨巴着眼睛看着。她是一分钱都没有的。德西在她眼里,就是富豪。
不过,现在村里一个农民,一年总收入就只有100元。一个月差不多九块钱。
德西最近每天挣工分9分,最高等级每天挣10分。这么干下去,一年能挣100块了!
*
旱稻割完便是水稻。说起水田,那里面的东西,或者叫食材,可就太丰富了。
在旱地种植水田需要大量灌溉,水田产量比旱稻低。
这会儿能被分配,去割水田的稻穗,算是肥差,也得生产队长安排。
不过有李大和在,德西和小可就被安排上了。洪宁腿跛,就不带他。
要说起水田里的宝贝,很多。
首先,是黄鳝。黄鳝苗放在水田里,跟着水稻长。秋收时,也就是正肥美的时候。
其次,是泥鳅。
在水田里割稻的人,幸福感可强些了。因为冷不丁就能捉到它们,拎回家做菜。
当然,也会被附赠些别的“礼物”。蚂蝗。
这个"福",也不是人人都享得了的。
割水稻可得要赤脚下田。
德西白日里脱了鞋袜,露出那一双白皙的脚,李大和看着就觉得过于干净。不像劳动人民。
皮肤又黑又糙的,才是庄稼汉本色。可德西那张脸,就死活晒不黑。除非抹些锅底灰。
这脚,就更别想晒黑。白人。
不过德西不是矫情的,晚上抓青蛙下过水了。
这会儿布料不够,也没有什么塑料袋、防护服、胶鞋雨鞋,下田就只能打赤脚。
袜子脱了,在田埂上放好鞋,挽起裤腿,一脚就痛快地踩进水里。
田里水凉,水面刚过脚背,还挺清澈,有点儿像河里淌水。
不过当然,这不是玩儿。火辣辣的太阳在脑袋上,快速收割完稻穗是第一要务。
小可听了李大和的,赤脚、裤子挽到膝盖,腰间系了一只蜂腰竹篓。只要见到泥鳅和黄鳝,就下篓!
但割稻才是正经的生产劳动,捉泥鳅属于自己的私活。首先要完成割稻任务。
小可也是第一次下水田,拿着镰刀弯着腰,乌溜溜的眼珠,却左左右右地看有没有泥鳅。
德西也不管她干多少,两人的任务地都挨着。小伙儿自己就一气儿往前割。把小可远远地甩后面。
突然听到小可惊叫。
“呀呀呀!”
德西回头,赶紧踩着水到她身边。小可兴奋地扬着手里竹篓,给他看。
“捉到了!一只!”
一只挺大的黑泥鳅在里面。德西不知道这可以吃,没吃过。但小可知道。以前庆林带她抓过。
“德西,这个我吃过,特别鲜。晚上给你做炖豆腐。”
德西看着小可的脸,兴奋得红扑扑的。
他看一眼前面一望无际的稻穗。语气温柔地道。
“那你抓它。我去割稻。”
李大和眼神颇为不屑地,盯着小可那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他刚才一边割稻,一边在搂泥鳅黄鳝。
双手并用,竹篓里已经有十来只了。
唉。毕可这样的,干农活真不行。
要不是靠着司马德兄弟,凭她自己在生产队,每天能挣5个工分都是好的,能不能记上,都得看队长心情。
割稻,全靠司马德。
如今的口号是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
这毕可自己的那一半天,何止支棱不起来,简直就是要塌了。
说她是无产阶级成分,可比那些娇滴滴的资产阶级小姐,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大和没再看她,和德西赛跑般地弯腰割稻。就留毕可一人在水里低头寻摸。
毕可想着搂满一篓,晚上做泥鳅钻豆腐。村里有家做豆腐的,不要票就能买,2分钱一大块。
这可太好吃了。
德西一鼓作气割到这块田的顶头。刚直起腰,就听见毕可在田里大叫。
“呀呀呀!呀啊!”
这次的声音比刚才尖利得多,直破云霄。
德西心想,这得是捉了多少只泥鳅啊,竟是如此兴奋,他拎着镰刀走过去,才两步就发现不对劲。
小可的声音里带着惊恐和哭腔。
“呀啊!呀呀!呀啊啊!”
德西这才三步并做两步,在田里踏着水小跑,走近了才看见。
小可手足无措地,看着自己两条小腿,上面爬了黑乎乎、又肥又大的软趴趴的。
……七八只蚂蝗。
她的惊叫害怕还在继续。边叫边乱踢腾小腿。
“救命,救命! 救我啊啊呀!”
她这在田里绝无仅有的惨叫声,把远处的庆林都招过来了。
李大和也拎着鱼篓小跑着来。
德西弯腰看,也束手无策。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别动。”
他试着伸手去捏一下,那东西软得很,又恶心,都捏不起来。也有那么多只。
小可身子都在发着抖。管不了那么多了,她踢来踢去站不稳,都快倒在水田里了。
面前的德西,就像一根立在田里的电线杆一样,稳稳当当。她不假思索就抓住他胳膊,扶住了。
一边继续踢腿,想把那玩意儿抖下去。
从远处小跑着过来的庆林,看着这幕,拎着镰刀停住了。
这么抖没用,蚂蝗在腿上纹丝不动。李大和可没什么怜香惜玉之心,带着看热闹的那种冷嘲热讽之笑,什么都不说,就只瞅着这姑娘。
小可白皙的小腿上,都被叮得流血了,一缕一缕的。她更害怕了。
“啊啊!救命呀!”
德西一把拽住李大和胳膊,浓眉一拧。
“怎么办?”
“快帮帮她!”
李大和轻描淡写地笑笑。
“去田埂上,使劲蹦哒。”
他又觉得大惊小怪,补了一句。
“这有啥?谁下田不被蚂蝗叮 ? 就她,娇气 !”
谁知道他这话音刚落,德西二话没说在旁边稻穗上放下镰刀。
这姑娘被他一把抱起来,在胸口上靠了靠。
两只大手轻轻握着她的腰和小腿窝,迈开大步,就往田埂那儿走。
“哎,哎!”
李大和开口想叫住他,可突然,又把话咽了回去。
虽然说现在已经打破了封建,可……男女授受不亲这事,嗯。
但,又都是革命同志。
这,纯洁的友谊。也正常,正常。
再说了,在李大和心里。这两人……,本来就该有点事儿。那就,嗯。
那一边,一直看着的洪庆林,扭头就走。心里有股子闷气。回去割稻。
“这一身,得七尺布票。”
德西只得放弃。正在这时,旁边一个买完东西还没离开的姑娘,掏出了衣兜里的票,翻找出几张布票,递给德西。
一张“伍市尺”、两张“一市尺” 正好够。
“我最近不用买衣服。先给你。”
德西一看,这姑娘跟小可一样穿着白衬衣、蓝裤子,眼睛又大又亮,很漂亮。脚下是双黑布鞋,白色袜子很干净。
“这可以吗?”
德西纳闷。小可也纳闷,她还从来没有过票呢。票能借吗?
“没什么不行的。我是二队的。等你有了票,还我。”
洪山村有上百人,有三个生产队。德西仨是一队的,跟李大和在一个队。
“谢谢,你叫什么?”小可收了票,便问。
“我叫李玉园。”
“好,我们一有票就还你。”
李玉园笑了笑,黑眸如有深意地看了眼德西,走了。
全年才17尺布票,这姑娘给了他快一半。
看在有布票的份上,售货员除了卖给德西那身衣服,倒是又给裁了一尺蓝布,用于打补丁、接一截。
柜台上,德西的九块多钱又花出去了。一张拾圆,只找回了伍角,加几个钢镚。
铁丝、电池,这些都是贵的。
小可眨巴着眼睛看着。她是一分钱都没有的。德西在她眼里,就是富豪。
不过,现在村里一个农民,一年总收入就只有100元。一个月差不多九块钱。
德西最近每天挣工分9分,最高等级每天挣10分。这么干下去,一年能挣100块了!
*
旱稻割完便是水稻。说起水田,那里面的东西,或者叫食材,可就太丰富了。
在旱地种植水田需要大量灌溉,水田产量比旱稻低。
这会儿能被分配,去割水田的稻穗,算是肥差,也得生产队长安排。
不过有李大和在,德西和小可就被安排上了。洪宁腿跛,就不带他。
要说起水田里的宝贝,很多。
首先,是黄鳝。黄鳝苗放在水田里,跟着水稻长。秋收时,也就是正肥美的时候。
其次,是泥鳅。
在水田里割稻的人,幸福感可强些了。因为冷不丁就能捉到它们,拎回家做菜。
当然,也会被附赠些别的“礼物”。蚂蝗。
这个"福",也不是人人都享得了的。
割水稻可得要赤脚下田。
德西白日里脱了鞋袜,露出那一双白皙的脚,李大和看着就觉得过于干净。不像劳动人民。
皮肤又黑又糙的,才是庄稼汉本色。可德西那张脸,就死活晒不黑。除非抹些锅底灰。
这脚,就更别想晒黑。白人。
不过德西不是矫情的,晚上抓青蛙下过水了。
这会儿布料不够,也没有什么塑料袋、防护服、胶鞋雨鞋,下田就只能打赤脚。
袜子脱了,在田埂上放好鞋,挽起裤腿,一脚就痛快地踩进水里。
田里水凉,水面刚过脚背,还挺清澈,有点儿像河里淌水。
不过当然,这不是玩儿。火辣辣的太阳在脑袋上,快速收割完稻穗是第一要务。
小可听了李大和的,赤脚、裤子挽到膝盖,腰间系了一只蜂腰竹篓。只要见到泥鳅和黄鳝,就下篓!
但割稻才是正经的生产劳动,捉泥鳅属于自己的私活。首先要完成割稻任务。
小可也是第一次下水田,拿着镰刀弯着腰,乌溜溜的眼珠,却左左右右地看有没有泥鳅。
德西也不管她干多少,两人的任务地都挨着。小伙儿自己就一气儿往前割。把小可远远地甩后面。
突然听到小可惊叫。
“呀呀呀!”
德西回头,赶紧踩着水到她身边。小可兴奋地扬着手里竹篓,给他看。
“捉到了!一只!”
一只挺大的黑泥鳅在里面。德西不知道这可以吃,没吃过。但小可知道。以前庆林带她抓过。
“德西,这个我吃过,特别鲜。晚上给你做炖豆腐。”
德西看着小可的脸,兴奋得红扑扑的。
他看一眼前面一望无际的稻穗。语气温柔地道。
“那你抓它。我去割稻。”
李大和眼神颇为不屑地,盯着小可那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他刚才一边割稻,一边在搂泥鳅黄鳝。
双手并用,竹篓里已经有十来只了。
唉。毕可这样的,干农活真不行。
要不是靠着司马德兄弟,凭她自己在生产队,每天能挣5个工分都是好的,能不能记上,都得看队长心情。
割稻,全靠司马德。
如今的口号是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
这毕可自己的那一半天,何止支棱不起来,简直就是要塌了。
说她是无产阶级成分,可比那些娇滴滴的资产阶级小姐,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大和没再看她,和德西赛跑般地弯腰割稻。就留毕可一人在水里低头寻摸。
毕可想着搂满一篓,晚上做泥鳅钻豆腐。村里有家做豆腐的,不要票就能买,2分钱一大块。
这可太好吃了。
德西一鼓作气割到这块田的顶头。刚直起腰,就听见毕可在田里大叫。
“呀呀呀!呀啊!”
这次的声音比刚才尖利得多,直破云霄。
德西心想,这得是捉了多少只泥鳅啊,竟是如此兴奋,他拎着镰刀走过去,才两步就发现不对劲。
小可的声音里带着惊恐和哭腔。
“呀啊!呀呀!呀啊啊!”
德西这才三步并做两步,在田里踏着水小跑,走近了才看见。
小可手足无措地,看着自己两条小腿,上面爬了黑乎乎、又肥又大的软趴趴的。
……七八只蚂蝗。
她的惊叫害怕还在继续。边叫边乱踢腾小腿。
“救命,救命! 救我啊啊呀!”
她这在田里绝无仅有的惨叫声,把远处的庆林都招过来了。
李大和也拎着鱼篓小跑着来。
德西弯腰看,也束手无策。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别动。”
他试着伸手去捏一下,那东西软得很,又恶心,都捏不起来。也有那么多只。
小可身子都在发着抖。管不了那么多了,她踢来踢去站不稳,都快倒在水田里了。
面前的德西,就像一根立在田里的电线杆一样,稳稳当当。她不假思索就抓住他胳膊,扶住了。
一边继续踢腿,想把那玩意儿抖下去。
从远处小跑着过来的庆林,看着这幕,拎着镰刀停住了。
这么抖没用,蚂蝗在腿上纹丝不动。李大和可没什么怜香惜玉之心,带着看热闹的那种冷嘲热讽之笑,什么都不说,就只瞅着这姑娘。
小可白皙的小腿上,都被叮得流血了,一缕一缕的。她更害怕了。
“啊啊!救命呀!”
德西一把拽住李大和胳膊,浓眉一拧。
“怎么办?”
“快帮帮她!”
李大和轻描淡写地笑笑。
“去田埂上,使劲蹦哒。”
他又觉得大惊小怪,补了一句。
“这有啥?谁下田不被蚂蝗叮 ? 就她,娇气 !”
谁知道他这话音刚落,德西二话没说在旁边稻穗上放下镰刀。
这姑娘被他一把抱起来,在胸口上靠了靠。
两只大手轻轻握着她的腰和小腿窝,迈开大步,就往田埂那儿走。
“哎,哎!”
李大和开口想叫住他,可突然,又把话咽了回去。
虽然说现在已经打破了封建,可……男女授受不亲这事,嗯。
但,又都是革命同志。
这,纯洁的友谊。也正常,正常。
再说了,在李大和心里。这两人……,本来就该有点事儿。那就,嗯。
那一边,一直看着的洪庆林,扭头就走。心里有股子闷气。回去割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