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不行啊。
他们只有两人,地里有好几十人。你一把我一把地递过来。
人人都抱着稻谷给他们。只有他们接过来,人家才能转身再去地里拿啊。
他们要是手脚慢了,打谷机旁边就得排长队了。
而且傍晚收工之前,今天割下的稻穗必须全部打完。这地里露天放一夜,就潮了。
德西连续不停地操作十几分钟,胳膊和腿就都有点累。这种重复性劳动他刚接手,是很不适应的。
可是德西看着,弯腰去地上不停捧稻穗的毕可和洪宁,他咬了咬牙。
保持和李大和一样的节奏,让滚筒高速旋转,他也一刻不停地,转身接过稻穗、摁着打,接过、打。……
手脚虽然不停,眼睛却可以到处看。
德西抬头望着田野上的蓝天白云,心里想起了,很多。
他爷爷那会儿,这个国家曾经被八国蹂躏过首都的场景。
他父亲那会儿,日军曾经在南京的屠杀,侵略了近半个国土。
他也想起了祖父画的那幅画,画上那个出尘脱俗的女孩儿。
此时,他看着田野里奔忙劳作的人们。
这个国度的人,精神昂扬、意气风发、团结协作的样子,他之前在他的国家,从没见过。
当然,德国历史上,也是有过这种时刻的。
当时的军人们,就是用这样的精神面貌,一路高歌走向战场。
就是一战、二战,那两次给世界人民带去苦难和屠戮的战争。
他国人的同心协力、意气风发,那时用错了地方。
给世界带去的是灾难,而不是创造人类的幸福;不是为了保卫人民安居乐业,而是为了摧毁、灭绝和征服。
他也想起了小可给宁宁饭碗里,拨的那一坨饭。
什么是生活 ? 这就是生活。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劳动,创造,付出,奉献,就都是意义 !
想到这些,他的腿和胳膊都不酸了,踏板踩得更有劲了。
接、打稻谷的动作,也更加协调。
滚筒旋转,齿轮高速击打着谷粒。
那谷子落在机器下面米仓里的声音,像他曾经在那些商务酒会上,听到的巴赫钢琴曲一样,……动听。
*
过了两天。
李大和弯腰撅着屁股,带着德西一路割着、往前冲。
身后那一把把被割下攥着、整齐摞成一堆堆小山的谷穗,就是他们的战场成就。
他满意地看着自己和司马德,两个人在田里像超级害虫一样,疯狂地挥舞着镰刀,在稻田里行军挺进,收割了一大片。
什么是战友,这也是战友。
不收割人头,割稻穗,也是一种没有硝烟的战斗。
李大和欣喜地看到,德西这家伙也不是个打嘴炮的,是踏踏实实干活的。瞧瞧,他几天前,才刚会握镰刀呢。
如今穿着解放鞋,一身蓝色土布衣服裤子,低下头在大太阳下洒着汗水,跟大家没什么两样。
今天割稻的速度,就算两人认真对决,德西的速度,也已经完全超过自己这个行家了。
说起来,李大和学历不低。也是高中毕业的,成绩还不差,还想过好好读书考大学。
可这一运动,大学不招生,就读不了书了。
他家是贫农,爷爷爸爸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解放前他家一直在村里、地主那家租田。
解放后,地主的田就分给了大家,那生产积极性可高了。
李大和小时候就一边读书识字、一边跟他爹种地。
他人缘也好,这大革命一来。立即翻身当了小组长。
斗地主好啊。被批斗那个地主的爷爷,解放前可是打过他爷爷的。李大和斗得可来劲了。
让人家挂牌子,站台子上好好交代,当初他爷爷是怎么踢自己爷爷的。怎么涨地租的。饥荒年代颗粒无收,怎么放高利贷鱼肉乡里的。
苍天饶过谁。既然爷爷欺负人,那就孙子挨批斗。
这会儿他开心地看着,不停拿袖子在额头和下巴擦汗的德西,就是那种"我敬你是条洋汉子"的欣赏表情。
这外国人说是来革命的,果然能干活、不惜力气,好样的!
快到晌午时,女人们都停工了,要早回家去做饭。男人在地里干活累了,也干不动了。
教堂里李婆婆做饭,小可回去取。
李大和也和德西一屁股坐在田埂上,他用纸卷了点干燥的烟草丝,想给德西抽。
德西摆摆手。他算是烟酒不沾。
当然他爷爷哈德里,抽各国的雪茄,喝葡萄酒、啤酒、苹果酒一切酒。
“来点儿!都跟着我们一起了!”
李大和亲热地揽过他肩膀,卷了一支烟,给这个来自他国的革命兄弟,还贴心地划根火柴点上。
“抽 ! 解乏。”
德西只得来一口。不会吸,不得要领。呛到了。一口气咳得,喘不过来气。
李大和在一边,快笑死。
德西咳顺气了,从旁边柳条篮子里,拿起大茶缸子,就咕咚咕咚喝水。
在地里干体力活那是汗如雨下,出汗多,好渴。
这是早上出工时,小可准备的,用井水烧开晾的凉白开,口感挺甜。
李大和就不让他这个宝宝抽了。他一边抽烟,一边瞅着德西的衣服裤子,只觉得别扭。
德西个子比一般人都高,这身衣服根本就不是他的尺寸。
所以,袖子短、裤脚也短。幸亏衣服宽松他套得进。
只是哪儿哪儿都短,实在滑稽。
这会儿天气热当然不会冷。但这么着,总有几分喜剧效果。
在李大和看来,你说让一个诚心诚意来跟着我们生产劳动的,穿得跟"卓别林"似的搞笑,这哪成。
李大和立即想,今晚上回村里,动员谁家嫂子给缝缝,拿蓝布加长再缝一截,到手、到脚就都能盖住了。
可动员哪家嫂子呢?自己也没娶媳妇呢。
要是我有媳妇,就让我媳妇给他缝 !
李大和正这么琢磨着呢,倒是想到了点儿事。
他瞅着德西的一张好脸好皮,表情莫名诡异。
“诶。那个啥,牧师。”
“啊。”
“你们牧师,能结婚不?”
这可是德西的逆鳞,最好别问。
他当然想做不结婚的。他也是抛弃了妻和子来的。
他想了想,倒是老实回答。
“能。”
李大和斜着眼睛看他。
“那毕尔咋不结婚,那么老了,没媳妇,没孩子。只能收养毕可。”
“他不结婚的。他们是天主教的教士、神父,不结婚的。
我们牧师,是基督教的。神父跟牧师不一样,他们……”
“停,停停……”
李大和赶紧打断他。德西一说洋教的事,他就头疼,听不得这个。他不想接触洋教的侵蚀。
在村里的人眼里,听这些,就是污了耳朵。
除此之外,德西跟他聊德国,聊老家农村是咋干活的,菜是咋种的,有些什么菜?
房子咋修的,水井长啥样,现在是打什么井,聊别的啥都行。
德西心知肚明,现在不能讲任何跟教义相关的。他马上闭了嘴。
李大和眼睛却瞪得贼圆,继续问。
“那就是你能结婚。你在德国,就没有
他们只有两人,地里有好几十人。你一把我一把地递过来。
人人都抱着稻谷给他们。只有他们接过来,人家才能转身再去地里拿啊。
他们要是手脚慢了,打谷机旁边就得排长队了。
而且傍晚收工之前,今天割下的稻穗必须全部打完。这地里露天放一夜,就潮了。
德西连续不停地操作十几分钟,胳膊和腿就都有点累。这种重复性劳动他刚接手,是很不适应的。
可是德西看着,弯腰去地上不停捧稻穗的毕可和洪宁,他咬了咬牙。
保持和李大和一样的节奏,让滚筒高速旋转,他也一刻不停地,转身接过稻穗、摁着打,接过、打。……
手脚虽然不停,眼睛却可以到处看。
德西抬头望着田野上的蓝天白云,心里想起了,很多。
他爷爷那会儿,这个国家曾经被八国蹂躏过首都的场景。
他父亲那会儿,日军曾经在南京的屠杀,侵略了近半个国土。
他也想起了祖父画的那幅画,画上那个出尘脱俗的女孩儿。
此时,他看着田野里奔忙劳作的人们。
这个国度的人,精神昂扬、意气风发、团结协作的样子,他之前在他的国家,从没见过。
当然,德国历史上,也是有过这种时刻的。
当时的军人们,就是用这样的精神面貌,一路高歌走向战场。
就是一战、二战,那两次给世界人民带去苦难和屠戮的战争。
他国人的同心协力、意气风发,那时用错了地方。
给世界带去的是灾难,而不是创造人类的幸福;不是为了保卫人民安居乐业,而是为了摧毁、灭绝和征服。
他也想起了小可给宁宁饭碗里,拨的那一坨饭。
什么是生活 ? 这就是生活。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劳动,创造,付出,奉献,就都是意义 !
想到这些,他的腿和胳膊都不酸了,踏板踩得更有劲了。
接、打稻谷的动作,也更加协调。
滚筒旋转,齿轮高速击打着谷粒。
那谷子落在机器下面米仓里的声音,像他曾经在那些商务酒会上,听到的巴赫钢琴曲一样,……动听。
*
过了两天。
李大和弯腰撅着屁股,带着德西一路割着、往前冲。
身后那一把把被割下攥着、整齐摞成一堆堆小山的谷穗,就是他们的战场成就。
他满意地看着自己和司马德,两个人在田里像超级害虫一样,疯狂地挥舞着镰刀,在稻田里行军挺进,收割了一大片。
什么是战友,这也是战友。
不收割人头,割稻穗,也是一种没有硝烟的战斗。
李大和欣喜地看到,德西这家伙也不是个打嘴炮的,是踏踏实实干活的。瞧瞧,他几天前,才刚会握镰刀呢。
如今穿着解放鞋,一身蓝色土布衣服裤子,低下头在大太阳下洒着汗水,跟大家没什么两样。
今天割稻的速度,就算两人认真对决,德西的速度,也已经完全超过自己这个行家了。
说起来,李大和学历不低。也是高中毕业的,成绩还不差,还想过好好读书考大学。
可这一运动,大学不招生,就读不了书了。
他家是贫农,爷爷爸爸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解放前他家一直在村里、地主那家租田。
解放后,地主的田就分给了大家,那生产积极性可高了。
李大和小时候就一边读书识字、一边跟他爹种地。
他人缘也好,这大革命一来。立即翻身当了小组长。
斗地主好啊。被批斗那个地主的爷爷,解放前可是打过他爷爷的。李大和斗得可来劲了。
让人家挂牌子,站台子上好好交代,当初他爷爷是怎么踢自己爷爷的。怎么涨地租的。饥荒年代颗粒无收,怎么放高利贷鱼肉乡里的。
苍天饶过谁。既然爷爷欺负人,那就孙子挨批斗。
这会儿他开心地看着,不停拿袖子在额头和下巴擦汗的德西,就是那种"我敬你是条洋汉子"的欣赏表情。
这外国人说是来革命的,果然能干活、不惜力气,好样的!
快到晌午时,女人们都停工了,要早回家去做饭。男人在地里干活累了,也干不动了。
教堂里李婆婆做饭,小可回去取。
李大和也和德西一屁股坐在田埂上,他用纸卷了点干燥的烟草丝,想给德西抽。
德西摆摆手。他算是烟酒不沾。
当然他爷爷哈德里,抽各国的雪茄,喝葡萄酒、啤酒、苹果酒一切酒。
“来点儿!都跟着我们一起了!”
李大和亲热地揽过他肩膀,卷了一支烟,给这个来自他国的革命兄弟,还贴心地划根火柴点上。
“抽 ! 解乏。”
德西只得来一口。不会吸,不得要领。呛到了。一口气咳得,喘不过来气。
李大和在一边,快笑死。
德西咳顺气了,从旁边柳条篮子里,拿起大茶缸子,就咕咚咕咚喝水。
在地里干体力活那是汗如雨下,出汗多,好渴。
这是早上出工时,小可准备的,用井水烧开晾的凉白开,口感挺甜。
李大和就不让他这个宝宝抽了。他一边抽烟,一边瞅着德西的衣服裤子,只觉得别扭。
德西个子比一般人都高,这身衣服根本就不是他的尺寸。
所以,袖子短、裤脚也短。幸亏衣服宽松他套得进。
只是哪儿哪儿都短,实在滑稽。
这会儿天气热当然不会冷。但这么着,总有几分喜剧效果。
在李大和看来,你说让一个诚心诚意来跟着我们生产劳动的,穿得跟"卓别林"似的搞笑,这哪成。
李大和立即想,今晚上回村里,动员谁家嫂子给缝缝,拿蓝布加长再缝一截,到手、到脚就都能盖住了。
可动员哪家嫂子呢?自己也没娶媳妇呢。
要是我有媳妇,就让我媳妇给他缝 !
李大和正这么琢磨着呢,倒是想到了点儿事。
他瞅着德西的一张好脸好皮,表情莫名诡异。
“诶。那个啥,牧师。”
“啊。”
“你们牧师,能结婚不?”
这可是德西的逆鳞,最好别问。
他当然想做不结婚的。他也是抛弃了妻和子来的。
他想了想,倒是老实回答。
“能。”
李大和斜着眼睛看他。
“那毕尔咋不结婚,那么老了,没媳妇,没孩子。只能收养毕可。”
“他不结婚的。他们是天主教的教士、神父,不结婚的。
我们牧师,是基督教的。神父跟牧师不一样,他们……”
“停,停停……”
李大和赶紧打断他。德西一说洋教的事,他就头疼,听不得这个。他不想接触洋教的侵蚀。
在村里的人眼里,听这些,就是污了耳朵。
除此之外,德西跟他聊德国,聊老家农村是咋干活的,菜是咋种的,有些什么菜?
房子咋修的,水井长啥样,现在是打什么井,聊别的啥都行。
德西心知肚明,现在不能讲任何跟教义相关的。他马上闭了嘴。
李大和眼睛却瞪得贼圆,继续问。
“那就是你能结婚。你在德国,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