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各自的旅途-《【王俊凯】玫瑰与E弦》

  七月的重庆,热浪裹挟着嘉陵江的水汽扑面而来。姜时愿拖着行李箱站在江北机场t3航站楼,林文茵正在帮她整理背包带子。

  “到了记得报平安。”林文茵将女儿耳边的碎发别到耳后,“每天练琴别超过四小时,手指需要休息。”

  姜明远推了推眼镜,把一管药膏塞进姜时愿的外套口袋:“肌腱炎犯了就擦这个,别硬撑。”

  广播里响起登机提示,姜时愿抱了抱父母:“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

  透过候机厅的玻璃窗,姜时愿看见一架刚刚降落的航班。

  乘客陆续走出舱门,她突然在人群中捕捉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王俊凯戴着鸭舌帽和口罩,正低头快步走向接机口。

  他身后跟着王源和易烊千玺,三人看起来风尘仆仆,应该是刚结束外地的通告回来。

  王源不知说了什么,易烊千玺笑着推了他一把,而王俊凯则回头看了眼航站楼大屏上的航班信息。

  姜时愿下意识举起手,却在半空中停住了。他们之间隔着厚厚的玻璃,就像隔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要飞往音乐的殿堂,一个刚回到梦想的起点。

  登机口的队伍开始移动,姜时愿最后看了一眼那个熟悉的身影,转身融入人流。

  飞机腾空而起时,她透过舷窗看见重庆错落的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与此同时,王俊凯站在停车场抬头望去,恰好看见一架飞机划过湛蓝的天空。他眯起眼睛,阳光太刺眼,看不清机身上的编号。

  “看什么呢?”王源拍拍他的肩。

  “没什么。”王俊凯收回目光,“回公司了。”

  两辆车朝着相反的方向驶去,载着各自的梦想与期待。这个夏天,他们都将奔赴属于自己的舞台。

  姜时愿抵达大师班所在的音乐小镇时,正值黄昏。古老的欧式建筑被夕阳染成金色,石板路上回荡着不知从哪个窗口飘出的钢琴声。

  她的宿舍在一栋爬满常春藤的老房子里,推开窗就能看见中央广场的喷泉。

  书桌上放着一份课程表——每天早晨是理论课,下午分组排练,晚上则是自由练习时间。

  姜时愿推开宿舍的木质窗户,老旧的窗轴发出“吱呀”轻响。七月的晚风裹挟着异国的花香拂面而来,远处教堂的尖顶在暮色中勾勒出优雅的剪影。

  广场上的喷泉叮咚作响,与不知何处飘来的钢琴声奇妙地融合。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鲜花和老木头混合的独特气息——这是属于音乐之都的味道。

  清晨六点,姜时愿被教堂的钟声唤醒。推开窗户,湿润的空气夹杂着面包房的香气扑面而来。

  广场上,几个早起的老人正在喂鸽子,喷泉的水珠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芒。

  姜时愿站在窗前,晨风轻拂过她额前的碎发。远处面包房飘来的香气中,隐约夹杂着新鲜出炉的可颂和黄油的甜腻。她看着广场上那位白发老人将面包屑撒向鸽群,灰白的鸽子翅膀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第一节理论课,姜时愿抱着琴谱走进教室,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影。

  安德烈金色的头发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他正和一位棕发女孩讨论着什么,看到姜时愿时眼睛一亮。

  “tsuki!”他站起身,用带着俄罗斯口音的英语招呼道,“我就猜你会来这个大师班。”他指了指身边的空位,“给你留了位置。”

  姜时愿抱着琴谱走向安德烈留的座位,木地板在脚下发出轻微的吱呀声。阳光透过彩绘玻璃,在她米色的连衣裙上投下蓝色与金色的光斑。

  “谢谢。”她轻声道谢,注意到桌上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红茶,姜时愿的目光落在那杯红茶上,袅袅热气在阳光下呈现出半透明的金色。

  安德烈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发:“听说中国人喜欢喝茶,我特意从宿舍带来的大吉岭。”

  棕发女孩娜塔莎探过头,琥珀色的眼睛里盛满笑意:“安德烈从上周就开始念叨,说有个中国女孩肯定会来。”她指了指姜时愿的琴盒,“他说只有你的琴盒上会贴熊猫贴纸。”

  “你居然记得这么清楚。”她有些惊讶地看向安德烈。

  安德烈的耳尖微微泛红:“维也纳那次大师班,你的演奏让我印象深刻。”他停顿了一下,“特别是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揉弦的方式很特别。”

  理论课的教室门被推开,一位银发盘得一丝不苟的老妇人走了进来。她穿着笔挺的藏青色套装,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如鹰。

  “我是伊丽莎白·冯·克莱因。”她的声音像大提琴般低沉,“从今天起负责你们的音乐理论课。”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连翻动乐谱的声音都消失了。姜时愿悄悄挺直了背脊,指尖不自觉地轻敲着桌面——这是她紧张时的小习惯。

  伊丽莎白教授的手指敲击在钢琴键上,一个刺耳的不和谐音在教室里炸开。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和弦?”她的目光扫过在座的学生,最后停留在姜时愿身上,“来自中国的姑娘?”

  姜时愿站起身,琴凳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减七和弦,教授。”

  “正确。”教授的手指突然转换到一段优美的旋律,“那这段呢?”

  “莫扎特《小夜曲》的变奏,K.525。”

  教授的金丝眼镜闪过一道光:“看来我们有个耳朵不错的学生。”

  伊丽莎白教授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突然停在一个复杂的和弦上。

  “现在,告诉我这个和弦的组成音。”她的目光直视姜时愿,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挑战的光芒。

  姜时愿闭上眼睛,让音符在脑海中分解。琴房的阳光透过她的眼睑,形成温暖的红晕。

  “升F、A、c、降E,”她睁开眼,“是属七和弦的变体。”

  教室里响起几声惊叹。伊丽莎白教授的嘴角微微上扬:“很好,你的绝对音感很出色。”她转向全班,“这就是今天课程的重点——如何用不和谐和弦创造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