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驶在重庆起伏的街道上,窗外是熟悉的山水之城景致。两人坐在节目组租用的车辆后排,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说起来,”姜时愿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思绪似乎也飘回了很久以前,“我最开始学的乐器,其实不是小提琴,是钢琴。”
王俊凯有些意外地转过头看她,他一直以为她是从小就专攻小提琴的。“是吗?没听你提过。”
“嗯,”姜时愿点点头,解释道,“那时候爸爸医院工作很忙,妈妈周末会在少年宫教小朋友钢琴,为了方便照看我,就把我也带在身边。所以我的音乐启蒙,就是在少年宫的钢琴教室里开始的。”
王俊凯侧头看着她,眼里带着好奇与温柔。他知道她的小提琴拉得出神入化,却很少听她提起最初的故事。 “那后来,是怎么从钢琴转向了小提琴呢?”他顺着她的话问道,声音很轻,生怕惊扰了她珍贵的回忆。
这个问题仿佛触碰到了一个温暖而明亮的开关。姜时愿的唇角不自觉地扬起,眼底漾开一种纯粹的光彩,那是一种源自热爱的光芒。
“因为……”她微微停顿,似乎在寻找最贴切的描述,然后伸出手指,在空中轻轻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模仿着琴弓运行的轨迹,
“因为看见了琴弦飞舞的样子。”
她收回手,眼神变得悠远而温暖: “那时候少年宫有个小提琴班,就在妈妈钢琴教室的隔壁。有一次我下课早,趴在他们教室门口偷看。正好看到老师在示范,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他的琴弓和琴弦上……”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梦幻般的质感, “我就看着那琴弓在弦上跳舞,带动着琴弦震颤,然后流淌出那么美妙的声音。那一刻,我觉得钢琴的琴键是固定的、等待被按响的,而小提琴的琴弦……是活的,是能跟着你的呼吸一起飞舞的。我就跟妈妈说,我想学那个‘会跳舞的琴’。”
这个理由如此天真,却又如此本质。不是出于功利,仅仅是源于那一刻最纯粹的美学震撼和对自由表达的向往。
王俊凯专注地听着,脑海中几乎能构想出那个画面:一个安静的小女孩,被琴弦上飞舞的弓与指尖流淌的旋律瞬间击中,从此命运的轨迹悄然偏转。他不由得笑了,感叹道: “所以,是琴弦飞舞的样子,捕捉住了我们岁岁首席的心。”
他仿佛也看见了那束光,照进了她的生命,指引了她此后一生的道路。
车子缓缓停在少年宫门口,熟悉的米黄色建筑瞬间将姜时愿拉回童年记忆。她指着三楼转角处的窗户:“看,那就是我以前的琴房。”
王俊凯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阳光正巧洒在那扇窗上。他想象着小时候的姜时愿抱着琴盒匆匆上楼的样子,不禁莞尔:“要上去看看吗?”
“当然要。”姜时愿眼睛一亮,主动牵起他的手往里走。
刚走进大门,熟悉的钢琴声就从某个教室飘来。姜时愿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轻声说:“这是《致爱丽丝》,妈妈以前最喜欢教这首入门曲。”
走廊墙壁上挂着历年获奖学生的照片,王俊凯一眼就认出了其中一张——扎着马尾的姜时愿捧着奖杯,笑得腼腆。他停下脚步,仔细端详:“原来你小时候就这么厉害。”
姜时愿凑近看了看照片下的日期,忍不住笑了:“这是全市中小学生音乐比赛,那时候为了准备这首曲子,整整练了三个月呢。”
两人沿着走廊慢慢走着,不时有背着乐器的孩子从身边跑过。在一个拐角处,姜时愿突然停下,指着墙上一处淡淡的划痕:“看这个!是我以前不小心用琴盒撞出来的,没想到还在。”
走在少年宫熟悉的林荫道上,看着身边奔跑而过的、背着各种乐器和画板的孩子,姜时愿的脸上一直带着温柔而怀念的笑意。
她指着一栋红砖外墙的教学楼,对身边的王俊凯说: “那边,那栋楼的二楼是美术教室,三楼是舞蹈房,旁边那间带隔音的就是琴房。”她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光,“当时我和小满,还有晴晴,就是在这里认识的。”
她一边缓步走着,一边回忆,声音里带着一丝少女时代的雀跃: “小满在二楼学画画,晴晴在三楼学舞蹈,我嘛,就在那间琴房里,刚开始磕磕绊绊地学拉小提琴。我们总是在下课的时候,在这个小广场碰头,分享各自带来的零食,聊着课堂上发生的趣事,或者抱怨一下严厉的老师。”
王俊凯安静地听着,目光扫过这个承载了她部分青春的地方,眼神温和。他握紧了她的手,语气里满是真诚的赞赏: “那时候在这里追逐各自梦想的小女孩,现在都成长得非常优秀了。小满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律师,晴晴成为了花样滑冰的世界冠军,而我们岁岁,”
他侧过头,专注地看着她,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是最棒的小提琴家。”
这句直白而坚定的夸赞让姜时愿有些不好意思,她下意识地轻轻晃了晃两人牵着手,微微低下头,耳根泛起一抹淡淡的粉色,小声嗔怪道: “哪有‘最棒’啊……” 语气里带着谦虚,也带着被爱人如此高度肯定时藏不住的甜蜜。
“在我心里就是。”王俊凯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带着不容置疑的温柔和笃定。
王俊凯那句笃定的“在我心里就是”还在空气中萦绕,姜时愿便侧过身,双手自然地握住他的手,微微仰起头看向他。
她清澈的眼眸里盛满了温柔,以及一种更为深沉的理解与骄傲。她注视着他的眼睛,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带着无比的真诚:
“在我心里,小凯也是最棒的……”
她故意顿了顿,看到他眼中泛起一丝好奇的涟漪,才弯起唇角,用一个格外郑重又带着些许俏皮的称谓说道:
“……人民艺术家。”
“说起来,”姜时愿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思绪似乎也飘回了很久以前,“我最开始学的乐器,其实不是小提琴,是钢琴。”
王俊凯有些意外地转过头看她,他一直以为她是从小就专攻小提琴的。“是吗?没听你提过。”
“嗯,”姜时愿点点头,解释道,“那时候爸爸医院工作很忙,妈妈周末会在少年宫教小朋友钢琴,为了方便照看我,就把我也带在身边。所以我的音乐启蒙,就是在少年宫的钢琴教室里开始的。”
王俊凯侧头看着她,眼里带着好奇与温柔。他知道她的小提琴拉得出神入化,却很少听她提起最初的故事。 “那后来,是怎么从钢琴转向了小提琴呢?”他顺着她的话问道,声音很轻,生怕惊扰了她珍贵的回忆。
这个问题仿佛触碰到了一个温暖而明亮的开关。姜时愿的唇角不自觉地扬起,眼底漾开一种纯粹的光彩,那是一种源自热爱的光芒。
“因为……”她微微停顿,似乎在寻找最贴切的描述,然后伸出手指,在空中轻轻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模仿着琴弓运行的轨迹,
“因为看见了琴弦飞舞的样子。”
她收回手,眼神变得悠远而温暖: “那时候少年宫有个小提琴班,就在妈妈钢琴教室的隔壁。有一次我下课早,趴在他们教室门口偷看。正好看到老师在示范,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他的琴弓和琴弦上……”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梦幻般的质感, “我就看着那琴弓在弦上跳舞,带动着琴弦震颤,然后流淌出那么美妙的声音。那一刻,我觉得钢琴的琴键是固定的、等待被按响的,而小提琴的琴弦……是活的,是能跟着你的呼吸一起飞舞的。我就跟妈妈说,我想学那个‘会跳舞的琴’。”
这个理由如此天真,却又如此本质。不是出于功利,仅仅是源于那一刻最纯粹的美学震撼和对自由表达的向往。
王俊凯专注地听着,脑海中几乎能构想出那个画面:一个安静的小女孩,被琴弦上飞舞的弓与指尖流淌的旋律瞬间击中,从此命运的轨迹悄然偏转。他不由得笑了,感叹道: “所以,是琴弦飞舞的样子,捕捉住了我们岁岁首席的心。”
他仿佛也看见了那束光,照进了她的生命,指引了她此后一生的道路。
车子缓缓停在少年宫门口,熟悉的米黄色建筑瞬间将姜时愿拉回童年记忆。她指着三楼转角处的窗户:“看,那就是我以前的琴房。”
王俊凯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阳光正巧洒在那扇窗上。他想象着小时候的姜时愿抱着琴盒匆匆上楼的样子,不禁莞尔:“要上去看看吗?”
“当然要。”姜时愿眼睛一亮,主动牵起他的手往里走。
刚走进大门,熟悉的钢琴声就从某个教室飘来。姜时愿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轻声说:“这是《致爱丽丝》,妈妈以前最喜欢教这首入门曲。”
走廊墙壁上挂着历年获奖学生的照片,王俊凯一眼就认出了其中一张——扎着马尾的姜时愿捧着奖杯,笑得腼腆。他停下脚步,仔细端详:“原来你小时候就这么厉害。”
姜时愿凑近看了看照片下的日期,忍不住笑了:“这是全市中小学生音乐比赛,那时候为了准备这首曲子,整整练了三个月呢。”
两人沿着走廊慢慢走着,不时有背着乐器的孩子从身边跑过。在一个拐角处,姜时愿突然停下,指着墙上一处淡淡的划痕:“看这个!是我以前不小心用琴盒撞出来的,没想到还在。”
走在少年宫熟悉的林荫道上,看着身边奔跑而过的、背着各种乐器和画板的孩子,姜时愿的脸上一直带着温柔而怀念的笑意。
她指着一栋红砖外墙的教学楼,对身边的王俊凯说: “那边,那栋楼的二楼是美术教室,三楼是舞蹈房,旁边那间带隔音的就是琴房。”她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光,“当时我和小满,还有晴晴,就是在这里认识的。”
她一边缓步走着,一边回忆,声音里带着一丝少女时代的雀跃: “小满在二楼学画画,晴晴在三楼学舞蹈,我嘛,就在那间琴房里,刚开始磕磕绊绊地学拉小提琴。我们总是在下课的时候,在这个小广场碰头,分享各自带来的零食,聊着课堂上发生的趣事,或者抱怨一下严厉的老师。”
王俊凯安静地听着,目光扫过这个承载了她部分青春的地方,眼神温和。他握紧了她的手,语气里满是真诚的赞赏: “那时候在这里追逐各自梦想的小女孩,现在都成长得非常优秀了。小满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律师,晴晴成为了花样滑冰的世界冠军,而我们岁岁,”
他侧过头,专注地看着她,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是最棒的小提琴家。”
这句直白而坚定的夸赞让姜时愿有些不好意思,她下意识地轻轻晃了晃两人牵着手,微微低下头,耳根泛起一抹淡淡的粉色,小声嗔怪道: “哪有‘最棒’啊……” 语气里带着谦虚,也带着被爱人如此高度肯定时藏不住的甜蜜。
“在我心里就是。”王俊凯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带着不容置疑的温柔和笃定。
王俊凯那句笃定的“在我心里就是”还在空气中萦绕,姜时愿便侧过身,双手自然地握住他的手,微微仰起头看向他。
她清澈的眼眸里盛满了温柔,以及一种更为深沉的理解与骄傲。她注视着他的眼睛,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带着无比的真诚:
“在我心里,小凯也是最棒的……”
她故意顿了顿,看到他眼中泛起一丝好奇的涟漪,才弯起唇角,用一个格外郑重又带着些许俏皮的称谓说道:
“……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