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各自的乐团-《【王俊凯】玫瑰与E弦》

  “谢谢韦伯教授,谢谢霍夫曼教授。”她的声音轻柔却清晰,带着无比的尊重,“能得到您二位的肯定,是我最大的荣幸。”

  她看向王俊凯,眼神中充满了爱意与自豪,用中文轻声对他说:“小凯,这位就是我的恩师韦伯教授,这位是霍夫曼教授。”随即,她切换回流利的英语,向两位大师介绍道:“教授,霍夫曼教授,这位是我的未婚夫,王俊凯Karry wang。”

  王俊凯上前一步,身姿挺拔,态度谦和有礼,他微微躬身,向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行了一个晚辈对长辈的尊敬礼节。他的英语发音标准,语气真诚而不失稳重:

  “韦伯教授,霍夫曼教授,您们好。我是王俊凯。非常荣幸能见到您们。”他抬起头,目光真诚地看向韦伯教授,补充道,“岁岁经常和我提起您,非常感谢您多年来对她的悉心栽培和指引。”

  他的举止得体大方,既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也毫不掩饰对姜时愿的维护与爱意,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展现出极好的教养和风度。

  韦伯教授和霍夫曼教授都是阅人无数的长者,看着眼前这位英俊挺拔、气度不凡的年轻人,又看了看身边笑容甜蜜、眼神笃定的得意门生,两位老人相视一笑,眼中都流露出赞赏的神色。

  霍夫曼教授率先开口,他用一种轻松而幽默的语气赞叹道:“tsuki,我亲爱的孩子,”他笑着指了指王俊凯,“看来你挑选人生伴侣的眼光,和你挑选演奏曲目一样──精准、卓越,且富有品味!”

  韦伯教授也赞同地点点头,慈祥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流转,温和地补充道:“是的,音乐需要知音,生活更需要灵魂的共鸣。看到你们如此般配,我们也就放心了。tsuki,要幸福啊。”

  姜时愿被老师们调侃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甜蜜。她带着笑容,又温柔地和两位教授、以及旁边的安德烈、娜塔莎聊了一会儿近况,气氛融洽而温馨。

  过了一会儿,韦伯教授看了看时间,温和地提出告别:“好了,我们这两个老家伙就不多占用你们年轻人的庆祝时间了。tsuki,再次祝贺你演出成功。”

  霍夫曼教授也笑着补充:“期待着你下一次,带来更令人惊叹的作品。再见,孩子们。”

  两位老人优雅地告辞,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缓缓离去。他们的到来与离开,如同一个温暖的插曲,为这个成功的夜晚增添了更深厚的意义和祝福。姜时愿目送着恩师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动力。

  在后台又与乐团同事和几位特地前来祝贺的乐评人简短交流后,姜时愿回到化妆间,换下了华丽的演出礼服,穿上了一件剪裁优良的驼色大衣和舒适的平底鞋,褪去了舞台上的光芒,多了几分日常的温柔与随性。

  当她拎着自己那沉重的小提琴盒走出来时,王俊凯很自然地伸出手,从她手中接过了琴盒,稳稳地提在自己手里。这个动作做得无比娴熟而理所当然,仿佛早已演练过千百遍。

  安德烈和娜塔莎已经在后台出口附近等着他们了。看到两人出来,娜塔莎笑着迎上来:“换好衣服了?那我们出发吧!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好好聊聊了!”

  安德烈也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笑容优雅:“女士们优先。”

  四人说笑着走出金色大厅。维也纳夜晚的空气清凉而湿润,带着历史的气息。他们并没有走远,目的地是距离金色大厅不远的一家声名显赫的百年老店米其林三星餐厅。这家餐厅以其顶级的奥地利传统美食和无与伦比的就餐体验而闻名,是庆祝特殊时刻的绝佳选择。

  餐厅门口低调而典雅,内部装饰是经典的维也纳风格,华丽的水晶吊灯、厚重的丝绒窗帘、墙上挂着古典油画,氛围庄重而私密。侍者显然早已接到预约,恭敬地将他们引至一张位置绝佳的餐桌。

  落座后,娜塔莎率先举起了侍者刚刚斟上的迎宾香槟:“首先,让我们再次为我们最出色的小提琴家tsuki,今晚无与伦比的演出成功,干杯!”

  “干杯!”安德烈和王俊凯也笑着举杯。

  姜时愿脸上泛着红晕,与朋友们轻轻碰杯:“谢谢你们能来,我真的太开心了。”

  精致的菜肴一道道呈上,如同艺术品般点缀着铺有洁白桌布的餐桌。席间的交谈也如同这美食一般,丰富多彩,滋味无穷。

  话题很自然地围绕着今晚的音乐会展开,娜塔莎仍然难掩激动:“tsuki,你最后那个华彩乐段的处理,真的太绝妙了!情感充沛至极,但又控制得恰到好处,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发光!”她用手比划着,仿佛还能感受到那音乐的震撼。

  安德烈优雅地切着盘中的鹿肉,点头附和:“确实,能明显感觉到你对乐曲的理解又深了一层。纽约爱乐的氛围看来非常适合你。”

  姜时愿微笑着接受好友的赞美,谦逊地说:“谢谢。其实在纽约压力也很大,周围全是顶尖的音乐家,每一天都不敢松懈。”她轻轻晃动着酒杯,“不过这种环境也逼着人不断进步,能接触到更多元的音乐风格和合作机会,是很宝贵的经历。”

  安德烈优雅地切着盘中的鹿肉,分享道:“我加入柏林爱乐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对‘精确’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呼吸,都必须与整个乐团融为一体,像精密仪器一样严丝合缝。这很挑战,但也让人成长飞快。”他的语气中带着德国乐团特有的严谨自豪。

  娜塔莎接着话头,她的表情更生动一些:“我在巴黎的日子就浪漫多了,但也手忙脚乱!”她笑着比划,“法国乐派更注重色彩和情感的表达,有时候排练为了一个乐句的音色,指挥能和我们‘讨论’半小时。不过,那里的咖啡和面包真是无可挑剔,算是额外福利。”她的话引来一阵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