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缓缓爬升,穿过云层,阳光突然毫无遮挡地倾泻进舷窗。
姜时愿眯起眼睛,看着机翼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她无意识地用指尖在扶手上敲打着莫扎特协奏曲的节奏,腕间的红绳随着动作若隐若现。
“你舅舅说,小泽知道你要来,昨晚兴奋到凌晨都不肯睡。”林文茵轻轻整理着膝上的毯子,腕间的玉镯随着动作发出细微的碰撞声发出温润的声响。她侧头看向女儿,眉眼柔和,“他还说今天非要来接你。”
姜时愿唇角微扬:“他上次视频里还说给我留了稻香村的枣花酥。”
“那孩子记性倒是好。”林文茵轻笑,指尖点了点舷窗外的云,“待会儿落地记得把外套穿上,北京降温了。”
“嗯。”姜时愿点头,目光落向窗外。云层之下,城市的轮廓渐渐清晰,阳光在机翼上跳跃,像是撒了一把碎金。
国庆假期的首都机场人头攒动,姜时愿拖着行李箱跟在妈妈身后,小提琴盒在肩头轻轻晃动。
“岁岁,跟紧点。”林文茵穿着米色风衣,时不时回头确认女儿有没有跟上,耳边的珍珠耳坠随着步伐轻轻摇晃。
“姐姐!这里!”
接机口突然传来清脆的童声。只见穿着恐龙卫衣的林泽正拼命踮脚挥手,卫衣帽子上的恐龙犄角随着动作一晃一晃的。他身旁站着戴金丝眼镜的林景明,手里提着鼓鼓囊囊的零食袋。
“舅舅!”姜时愿小跑过去,行李箱轮子在光洁的地面上划出轻快的声响。
林景明接过行李箱,笑着揉了揉外甥女的头发,突然惊讶地挑眉::“又长高了?上次见你才到我胸口。”
林泽已经迫不及待地扯住姜时愿的衣角:“姐姐!我给你带了稻香村的枣花酥!”他献宝似的举起塑料袋,“还有我最喜欢的山楂锅盔!妈妈说不能吃太多甜的,所以我只带了三个......”
“谢谢小泽。”姜时愿蹲下身平视表弟,发现他门牙缺了一颗,笑起来漏风的样子格外可爱。她从小提琴盒侧袋掏出个蓝色小盒子,“这是给你的。”
林泽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个精致的口琴,琴身上刻着小小的音符图案。男孩惊喜的尖叫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先回家再说。”林景明笑着揽过众人,“妈炖了你最爱的排骨豆角,小火煨了三个小时。还有岁岁喜欢的炸酱面,面条都是现擀的。”他边说边接过林文茵的行李车,动作娴熟得像演练过无数遍。
当车子拐进胡同口时,夕阳正斜照在灰砖青瓦上。姜时愿摇下车窗,熟悉的老北京气息扑面而来——糖炒栗子的甜香混杂着院墙里飘出的炖肉味儿,远处传来冰糖葫芦小贩的吆喝。
四合院门前的石榴树结满了果实,姥姥系着围裙站在朱漆大门前。见到门口车停下,老人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可算到了!”
舅妈周娜端着和面盆从厨房探出头,手上还沾着面粉:“岁岁快来!就等你们开饭了。小泽,别缠着姐姐,让姐姐先洗手。”
正房里的圆桌上已经摆得满满当当:冒着热气的排骨豆角煲,油亮亮的红烧鲤鱼,嫩绿的蒜蓉空心菜,还有姜时愿最爱的糖醋藕盒和炸酱面。姥姥特意把她的座位安排在石榴窗下,透过窗棂能看到院角那株金桂开得正盛。
“你爸手术排到几号了?”姥爷给每个人盛汤时问道。老人手上的青筋凸起,但舀汤的手稳得不可思议。
林文茵接过汤碗:“明远排到五号两台心脏搭桥。本来想调班,科室实在缺人。”她转头对女儿解释,“你爸让我替他多吃两碗外婆做的饭。”
林泽正努力用新口琴吹出不成调的《小星星》,突然抬头问:“姐姐,能看看你的小提琴吗?”
饭后的小院格外安宁。姜时愿坐在桂花树下调弦,林泽托着腮帮子蹲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
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厨房里的碗筷声都停了。她拉的是姥姥年轻时最爱的《茉莉花》,琴声像月光般流淌过青砖地面,惊起了屋檐下的麻雀。
姜时愿的琴弓在弦上轻轻跃动,音符如清泉般流淌在四合院的每个角落。林泽托着腮帮子蹲在石榴树下,眼睛瞪得圆圆的,连呼吸都放轻了。
“岁岁这琴技又精进了。”舅舅林景明靠在廊柱上,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微微眯起。
舅妈周娜擦着手从厨房出来,手肘轻轻碰了碰丈夫:“这孩子从小就有天赋,上次视频里拉的帕格尼尼才叫绝呢。”
琴声忽然转调,变成了一首欢快的《采茶扑蝶》。
姥姥正在给桂花树浇水,闻声停下动作,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这曲子我年轻时常听你姥爷拉二胡。”老人说着,手里的铜壶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
姥爷坐在藤摇椅上喝着茶,跟着琴声晃头,“我可没有咱们岁岁厉害。”
林泽突然跳起来,举起口琴跟着旋律胡乱吹起来。不成调的音符混在小提琴声里,逗得大人们笑作一团。姜时愿眉眼弯弯地放慢节奏,耐心地配合表弟的“演奏\"”
“姐姐!”林泽吹完最后一个音,兴奋地扑过来,“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厉害!”
姜时愿蹲下身,帮表弟整理歪掉的恐龙帽子:“那你得先学会吹《小星星》才行。”她指了指口琴上的孔位,“来,我教你。”
林泽的小手紧紧攥着口琴,恐龙卫衣的帽子随着他认真的动作微微晃动。姜时愿半蹲在他身边,指尖轻轻点着口琴上的孔位。
“先从这里吸气。”她示范了一下,气息轻缓地滑过金属簧片,发出一个清亮的单音。
林泽学着她的样子鼓起腮帮子用力一吹——
“噗!”
声音像一只被踩扁的青蛙。
院子里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姥爷的摇椅“吱呀”一声停了下来,姥姥擦着笑出的眼泪,连一向严肃的舅舅都忍不住推了推眼镜,嘴角上扬。
“不对不对,”姜时愿忍着笑,捏了捏林泽肉乎乎的脸颊,“要轻轻的,像这样——”
她再次示范,气息柔和地送入孔位,音符像一颗小星星,轻盈地跳进傍晚的空气里。
林泽眨了眨眼睛,这次学乖了,小心翼翼地吹了一下。
“哆——”
虽然音准歪歪扭扭的,但总算是有了调子。
“对了!”姜时愿眼睛一亮,“再来一次!”
林泽兴奋地又吹了一下,这次更稳了一些。
夕阳的余晖透过桂花树的枝叶,斑驳地洒在两人身上。姜时愿耐心地教着,林泽认真地学,院子里只剩下口琴断断续续的音符和偶尔飞过的麻雀叽喳声。
“哆——唻——咪——”
林泽磕磕绊绊地吹出三个音,虽然节奏乱七八糟,但已经能听出《小星星》的雏形。他兴奋地跳起来,恐龙帽子上的犄角一晃一晃的:“姐姐!我会了!”
姜时愿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真棒!再练几天,你就能吹整首了。”
林泽突然扑过来抱住她的腰,仰着脸,眼睛亮晶晶的:“姐姐,等我学会了,我们一起合奏好不好?”
姜时愿低头看着表弟期待的眼神,轻轻捏了一下他的笑脸:“好。”
桂花香幽幽地飘散在院子里,琴盒静静地靠在石凳旁,而北京深秋的风,温柔地拂过每一个人的笑颜。
        姜时愿眯起眼睛,看着机翼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她无意识地用指尖在扶手上敲打着莫扎特协奏曲的节奏,腕间的红绳随着动作若隐若现。
“你舅舅说,小泽知道你要来,昨晚兴奋到凌晨都不肯睡。”林文茵轻轻整理着膝上的毯子,腕间的玉镯随着动作发出细微的碰撞声发出温润的声响。她侧头看向女儿,眉眼柔和,“他还说今天非要来接你。”
姜时愿唇角微扬:“他上次视频里还说给我留了稻香村的枣花酥。”
“那孩子记性倒是好。”林文茵轻笑,指尖点了点舷窗外的云,“待会儿落地记得把外套穿上,北京降温了。”
“嗯。”姜时愿点头,目光落向窗外。云层之下,城市的轮廓渐渐清晰,阳光在机翼上跳跃,像是撒了一把碎金。
国庆假期的首都机场人头攒动,姜时愿拖着行李箱跟在妈妈身后,小提琴盒在肩头轻轻晃动。
“岁岁,跟紧点。”林文茵穿着米色风衣,时不时回头确认女儿有没有跟上,耳边的珍珠耳坠随着步伐轻轻摇晃。
“姐姐!这里!”
接机口突然传来清脆的童声。只见穿着恐龙卫衣的林泽正拼命踮脚挥手,卫衣帽子上的恐龙犄角随着动作一晃一晃的。他身旁站着戴金丝眼镜的林景明,手里提着鼓鼓囊囊的零食袋。
“舅舅!”姜时愿小跑过去,行李箱轮子在光洁的地面上划出轻快的声响。
林景明接过行李箱,笑着揉了揉外甥女的头发,突然惊讶地挑眉::“又长高了?上次见你才到我胸口。”
林泽已经迫不及待地扯住姜时愿的衣角:“姐姐!我给你带了稻香村的枣花酥!”他献宝似的举起塑料袋,“还有我最喜欢的山楂锅盔!妈妈说不能吃太多甜的,所以我只带了三个......”
“谢谢小泽。”姜时愿蹲下身平视表弟,发现他门牙缺了一颗,笑起来漏风的样子格外可爱。她从小提琴盒侧袋掏出个蓝色小盒子,“这是给你的。”
林泽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个精致的口琴,琴身上刻着小小的音符图案。男孩惊喜的尖叫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先回家再说。”林景明笑着揽过众人,“妈炖了你最爱的排骨豆角,小火煨了三个小时。还有岁岁喜欢的炸酱面,面条都是现擀的。”他边说边接过林文茵的行李车,动作娴熟得像演练过无数遍。
当车子拐进胡同口时,夕阳正斜照在灰砖青瓦上。姜时愿摇下车窗,熟悉的老北京气息扑面而来——糖炒栗子的甜香混杂着院墙里飘出的炖肉味儿,远处传来冰糖葫芦小贩的吆喝。
四合院门前的石榴树结满了果实,姥姥系着围裙站在朱漆大门前。见到门口车停下,老人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可算到了!”
舅妈周娜端着和面盆从厨房探出头,手上还沾着面粉:“岁岁快来!就等你们开饭了。小泽,别缠着姐姐,让姐姐先洗手。”
正房里的圆桌上已经摆得满满当当:冒着热气的排骨豆角煲,油亮亮的红烧鲤鱼,嫩绿的蒜蓉空心菜,还有姜时愿最爱的糖醋藕盒和炸酱面。姥姥特意把她的座位安排在石榴窗下,透过窗棂能看到院角那株金桂开得正盛。
“你爸手术排到几号了?”姥爷给每个人盛汤时问道。老人手上的青筋凸起,但舀汤的手稳得不可思议。
林文茵接过汤碗:“明远排到五号两台心脏搭桥。本来想调班,科室实在缺人。”她转头对女儿解释,“你爸让我替他多吃两碗外婆做的饭。”
林泽正努力用新口琴吹出不成调的《小星星》,突然抬头问:“姐姐,能看看你的小提琴吗?”
饭后的小院格外安宁。姜时愿坐在桂花树下调弦,林泽托着腮帮子蹲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
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厨房里的碗筷声都停了。她拉的是姥姥年轻时最爱的《茉莉花》,琴声像月光般流淌过青砖地面,惊起了屋檐下的麻雀。
姜时愿的琴弓在弦上轻轻跃动,音符如清泉般流淌在四合院的每个角落。林泽托着腮帮子蹲在石榴树下,眼睛瞪得圆圆的,连呼吸都放轻了。
“岁岁这琴技又精进了。”舅舅林景明靠在廊柱上,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微微眯起。
舅妈周娜擦着手从厨房出来,手肘轻轻碰了碰丈夫:“这孩子从小就有天赋,上次视频里拉的帕格尼尼才叫绝呢。”
琴声忽然转调,变成了一首欢快的《采茶扑蝶》。
姥姥正在给桂花树浇水,闻声停下动作,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这曲子我年轻时常听你姥爷拉二胡。”老人说着,手里的铜壶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
姥爷坐在藤摇椅上喝着茶,跟着琴声晃头,“我可没有咱们岁岁厉害。”
林泽突然跳起来,举起口琴跟着旋律胡乱吹起来。不成调的音符混在小提琴声里,逗得大人们笑作一团。姜时愿眉眼弯弯地放慢节奏,耐心地配合表弟的“演奏\"”
“姐姐!”林泽吹完最后一个音,兴奋地扑过来,“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厉害!”
姜时愿蹲下身,帮表弟整理歪掉的恐龙帽子:“那你得先学会吹《小星星》才行。”她指了指口琴上的孔位,“来,我教你。”
林泽的小手紧紧攥着口琴,恐龙卫衣的帽子随着他认真的动作微微晃动。姜时愿半蹲在他身边,指尖轻轻点着口琴上的孔位。
“先从这里吸气。”她示范了一下,气息轻缓地滑过金属簧片,发出一个清亮的单音。
林泽学着她的样子鼓起腮帮子用力一吹——
“噗!”
声音像一只被踩扁的青蛙。
院子里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姥爷的摇椅“吱呀”一声停了下来,姥姥擦着笑出的眼泪,连一向严肃的舅舅都忍不住推了推眼镜,嘴角上扬。
“不对不对,”姜时愿忍着笑,捏了捏林泽肉乎乎的脸颊,“要轻轻的,像这样——”
她再次示范,气息柔和地送入孔位,音符像一颗小星星,轻盈地跳进傍晚的空气里。
林泽眨了眨眼睛,这次学乖了,小心翼翼地吹了一下。
“哆——”
虽然音准歪歪扭扭的,但总算是有了调子。
“对了!”姜时愿眼睛一亮,“再来一次!”
林泽兴奋地又吹了一下,这次更稳了一些。
夕阳的余晖透过桂花树的枝叶,斑驳地洒在两人身上。姜时愿耐心地教着,林泽认真地学,院子里只剩下口琴断断续续的音符和偶尔飞过的麻雀叽喳声。
“哆——唻——咪——”
林泽磕磕绊绊地吹出三个音,虽然节奏乱七八糟,但已经能听出《小星星》的雏形。他兴奋地跳起来,恐龙帽子上的犄角一晃一晃的:“姐姐!我会了!”
姜时愿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真棒!再练几天,你就能吹整首了。”
林泽突然扑过来抱住她的腰,仰着脸,眼睛亮晶晶的:“姐姐,等我学会了,我们一起合奏好不好?”
姜时愿低头看着表弟期待的眼神,轻轻捏了一下他的笑脸:“好。”
桂花香幽幽地飘散在院子里,琴盒静静地靠在石凳旁,而北京深秋的风,温柔地拂过每一个人的笑颜。